分享

家庭教育案例1 - 关于孩子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是不理人,家长怎么办?

 Emily老师 2022-11-04 发布于广东

最近我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班,对案例分析进行训练,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都会遇到的亲子亲密关系的问题,我用指导师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分析哈。一起育儿育己,不断学习成长。

案例描述:这个家庭的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和6 岁小男孩。爸爸规定,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半个小时吃完。这天午餐开始不久,小男孩坐不住了,开始不断和周围的人说话。由于光顾说话,饭几乎没怎么吃。爸爸的开始大声呵斥孩子。孩子安静了三秒钟,忍不住又开始说话,爸爸又开始呵斥。孩子的奶奶站在爸爸一边帮腔,而妈妈则一个劲地往孩子的碗里夹菜。 孩子为了赶在爸爸规定的时间里吃完饭,便气鼓鼓地大口扒饭,弄得满桌满地都是饭菜,爸爸又开始呵斥。孩子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是不理人,让家长无所适从。

  

一、身份转换,指导师自话:
1、家庭的成员有爸爸、妈妈、奶奶和6岁小男孩一起生活。
2、孩子六岁,处于第二次自主意识萌芽状态,希望有一定的自主权。
3、这是一个典型的情绪案例,提醒家长记住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4、爸爸有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不理人让爸爸比较着急。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处理方式没有效果,所以他前来求助。分析求助者是爸爸。

二、分析情况寻找背后的原因:
1. 孩子,男孩,6岁,坐不住,和周边的人说话,引起注意,但表现欲没有被看见;为了赶上爸爸规定的时间吃完饭,着急地努力大口吃,由于太快,加上妈妈一个劲往孩子碗里夹菜,饭菜太满,弄得满桌满地都是,导致爸爸的呵斥。
2. 爸爸,是本案的求助者,由于多次呵斥孩子,导致孩子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理人。家庭有规则,但规则无效力,没有达成一致的家庭规则,爸爸随意规定。家庭沟通存在多处障碍,看到“爸爸规定,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半个小时吃完……”这属于命令、指挥、控制,警告、训诫。“这是沟通的绊脚石。
3.妈妈,面对爸爸和孩子的沟通冲突,“妈妈则一个劲地往孩子的碗里夹菜”,说明妈妈想安慰孩子却不见效果,甚至起了反作用。体现妈妈比较无力、无助。

三、接纳和共情:
XX爸爸,您好!看得出来您是一位非常爱孩子的爸爸,只是养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有待提高,您制定规则也是希望孩子在吃饭时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从你的表述来看,我听到你内心强烈的愿望是想知道如何做孩子才会听,怎样才能帮助自己平稳情绪。我也能感受到你的担忧和担心,担心孩子的习惯不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毕竟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你的描述我也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非常能理解爸爸当时的心情,相信爸爸是非常爱孩子的,爸爸您能来求助,就说明您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需要提高。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妈妈的无助,孩子内心的委屈与难过。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借力引导求助者寻找解决方案:
1、先共情求助者爸爸,启动他内心的力量。
2、通过爸爸唤醒妈妈进行深度思考,指导师与家庭成员达成新的沟通结果
3、共情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要表达的欲望。
4、鼓励孩子将感受表达出来,鼓励父母聆听,并给孩子道歉。
5、等孩子气消后,也可以和孩子重新探讨孩子生气的原因,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6、调整家庭语言风格,去除家庭沟通障碍,调整目标,比如开家庭会议将吃饭的规定作一些调整等。
7、找到和孩子一起的快乐模式,比如爸爸想办法带孩子游泳,妈妈可以带孩子去爬山等。

可以推荐大家看一本书,《爱的五种语言》,这五种语言非常好的帮助,我们处理“关系”,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去面对。

五、祝福与赋能:(给出希望与祝福)

相信在爸爸的带领下,全家人只要遵循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这个核心,家庭一定会和睦的,相信爸爸已经知道如何在家庭中引导孩子了,祝愿孩子活出自由绽放的生命状态,祝家庭和谐,生活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