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战苏联不敌美国主因是什么?

 公元2012 2022-11-04 发布于新疆

对于冷战的结果,今天我们似乎每一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好像苏联不解体就天理难容,而美国就必然要取得胜利一样。诚然这样的结论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多少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如果把时光回溯到苏联如日中天之际,美国未必有七成把握获胜。后世历史学家习惯于把苏联的失败归咎于僵化落后的制度,但这只是原因之一,甚至不是主要原因。

图片

苏联的失败从根源上说与采用哪种制度没有必然关系,苏联的失败是因为苏联本身,如果它不失败它就不是苏联。早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初,俄国就致力于打开通往西方世界的窗户,彼得改革的内容,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特色,铁腕治军。彼得一方面大力对外用兵,依靠武力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貌似从物理空间上拉近了与西方的距离,但事实上让西方害怕担忧。

图片

俄国通过营建圣彼得堡来吸引欧洲的人才和科技,虽然当时奥地利和德国都有皇帝,但英法等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彼得唯一感兴趣的是欧洲的技术,而对于英法涉及“分权”的体制却极其抵触,这是典型的“俄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如出一辙。然而与清朝不同的是,彼得的“洋务运动”成功了,铁腕治军,铁腕治国,沙皇依靠铁腕手段控制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

图片

俄国在政治上强化沙皇的能力,在国土上“向东扩张”,政治文化与西方的主张渐行渐远,这也注定后来的苏联不可能走上与英法一样的道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夜,貌似强大的沙皇俄国仍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国,他们既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也不具备完善的铁路交通,这也是俄军屡屡被德军东线部队按在地上摩擦的主要原因。仓促上台的布尔什维克通过与德国媾和来稳定局势,但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收拾这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

图片

外界留给苏联的时间显然不多,苏联需要的不是“投票式”的公投,而是相较于沙皇更加强硬的铁腕手段,唯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全国资源办大事。于是从这一刻起,铁腕治军,铁腕治国,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业摆上头等位置,而此后困扰苏联数十年的社会难题也就此拉开帷幕。从短期的结果上看,苏联无疑是成功的,苏军不仅阻挡住了纳粹的钢铁洪流,而且一度将势力覆盖过整个东欧,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社会发展的畸形。

图片

图-东欧剧变,俄罗斯失去一众小兄弟

此时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苏联走上的是另一条道路,如果从一开始就效仿美国,俄国会变得像后来那般强大吗?答案不言自明,没有铁腕治军,铁腕治国,苏联不会有后来的历史地位,甚至连德军的第一波冲锋都阻挡不了。或许苏联的政策确有瑕疵,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最为合理和明智的选择了。

图片

图-波罗的海

从彼得大帝到二战结束,沙俄和苏联选择的道路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至少从东欧平原内陆国发展到2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东欧南欧还有众多附庸国。但是二战之后,苏联加盟国众多,内部错综复杂,再用铁腕手段,像波罗的海三国的反馈情绪就高涨。

图片

图-俄罗斯人

至于进入冷战之后,苏联仍有机会改善俄罗斯与其他加盟国的关系,可惜苏联又矫枉过正,在与美国对抗当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最终崩溃解体。成也铁腕,败也铁腕。

文:闫老师,图:风长眼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