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一 ~ 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

 新用户4541Ay47 2022-11-04 发布于上海

卷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一

典礼志四

八旗祀典一 【太庙配享 王公 堂子祀典王府庙祀 功臣庙祀 昭忠祀典】

太庙配享

东庑【配位自北起】

多罗通达郡王【顺治十一年设位配】

武功郡王  武功郡王妃【享崇德元年设位配】

多罗惠哲郡王 多罗惠哲郡王妃【享顺治十一年设位配】多罗宣献郡王 多罗宣献郡王妃【享顺治十一年设位配】礼亲王【享乾隆四十三年设】

睿亲王【位配享乾隆四十三】

郑亲王【年设位配享乾隆四】

豫亲王【十三年设位配享乾】

肃亲王【隆四十三年设位配】

克勤郡王【享乾隆四十三年设位配】

怡贤亲王【雍正八年设位配享】

西庑【配位自北起】

直义公费英东【崇德元年设位配享】

宏毅公额亦都【崇德元年设位配享】

武勲王扬古利【顺治元年设位配享】

忠义公图尔格【顺治九年设位配享】

昭勲公图 赖【顺治九年设位配享】

文襄公图 海【雍正二年设位配享】

超勇亲王策凌【乾隆十五年设位配享】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十年设位配享】

功臣配享入

庙仪

礼部承

旨具疏行工部制神主龛座祭案具制成择吉鎸字如式恭遇四时大飨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庙如常仪是日太常寺官入

庙设龛座於配享之次陈俎豆銮仪卫设采亭於工部堂露台上奉神主遣官一人【诸王以郡王功臣以大臣】诣工部奉主置采亭内民校舁行前列御杖【王吾杖功臣引杖】自工部中门出鸿胪寺官二人乘马前引遣官从至东长安门【王至 天安门】御仗采亭止遣官自亭奉主鸿胪寺官二人导引由东长安左门入

端门左门至

太庙戟门右门【自街门入皆由右出】鸿胪寺官止太常寺官引至甬道右拜位【王阶上功臣阶下】北面立遣官置主於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礼毕奉神主兴奉安於配享之次行三叩礼退

王公

堂子祀典

凡月朔致祭崇德元年定每月初一日亲王以下贝子以上每府派一人斋戒一日诣

堂子供献【今自郡王以上供献】

堂子春秋二季立竿致祭崇德元年定亲王郡王贝勒每家各祭三竿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每家祭二竿镇国辅国奉国将军每家各祭一竿不祭者聼无爵宗室不得祭其每月致祭日期初一日

大内致祭初二日以後亲王郡王贝勒各以次轮一日致祭各府应祭之日若遇

大内致祭则应祭之家停祭贝子公等依次致祭凡祭三竿之家於定期内各祭一竿过十一日後再各祭二竿或致祭日有两三家同祀神者仍依次俟应先祭之家祭毕次祭之家方祭如诸王贝勒於定期致祭之日有事不得祭预期知会礼部令次祭之家致祭其有事者随便补祭凡为马羣致祭者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许祭镇国将军以下不许祭有违例多祭并争祀神者议处凡官员庶民等设立

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

康熙二年定亲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康亲王府第二显亲王府第三庄亲王府第四安亲王府第五裕亲王府第六简亲王府

四年定郡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温郡王府第二惠郡王府第三信郡王府第四平郡王府第五顺承郡王府

乾隆十九年

谕王公等建立神竿应按爵秩设立整齐以肃观瞻嗣後着每翼作为六行每行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於前其次则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等分为六层设立神杆皇子内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视所封爵立於应立之处所有石座不必移动神杆各按爵秩更换每年修整一次着礼部会同内务府总管察看绘图进呈着为例钦此遵

旨议凖神杆石座每翼作为六行每行列六座皇子神杆列前一行其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行排列见在左翼亲王七人郡王三人贝勒三人贝子一人公二人应将第七亲王神杆石座列于次行郡王之首余皆按次排列右翼亲王四人郡王六人贝勒二人贝子一人公十有七人人数多寡不齐应将亲王列於前其次郡王贝勒贝子公按一行六座之数通融序列嗣後遇有应那移神杆宗人府豫期行文礼部注册至年终礼部堂官会同内务府总管赴

堂子敬閲将神杆石座修整一次

凡挂钱崇德六年定每年元旦早亲王以下贝勒以上赴

堂子挂纸钱贝子以下不挂【今郡王以上挂纸钱贝勒以下不挂】

王府庙祀

崇德元年定宗室封王者立家庙致祭

顺治五年定宗室封王无嗣者

太庙祔祭有嗣者令其子孙立家庙致祭

十年定郡王以上祀追封祖父於家庙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於坟墓

一建庙庄亲王立一庙礼亲王巽亲王谦郡王共立一庙肃亲王立一庙饶余郡王端重亲王共立一庙頴亲王顺承郡王共立一庙豫郡王【案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复亲王封号】立一庙克勤郡王衍禧郡王共立一庙

雍正九年定怡贤亲王立一庙

乾隆四十四年奉

旨特建睿忠亲王祠

一祭期定於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岁暮日前期三日斋戒候

皇帝祭

太庙诸王陪祭礼毕各囘府致祭凡有荐新品物如太庙未献之先不许家庙供献

一庙制立庙七间中五间为堂左右二间隔以墙为夹室堂後楣以北五室中奉始封之王世世不祧高曾祖祢依世次为二昭二穆昭东穆西亲尽则祧由昭祧者藏主於东夹室升昭之二位於一室以二室奉升祔之主由穆祧者藏主於西夹室升祔亦如之庭缭以垣南为中门又南为庙门左右各设侧门庭东西庑各三间东藏遗衣冠西藏祭器乐器庙重檐丹楹采桷緑瓦红垩壁阶戺三出陛门绘五色花草出陛如之焚帛炉在中门之内东南隅封牲房在中门之外西向

一牌位高二尺寛四寸朱红色上刻追封諡号墨书设於红油漆龛内设红片金帐幔其庙中王位以居中为尊余分列左右如止一王正设中间一供品每位前设红案一铜香鑪一铜烛台二铜花瓶二供汤饭菓品红案一盛帛红漆匣一供牲槽一白磁爵六银镶象筯二双银匙二香盒一酒尊一银壶一银杓一白色帛二端无妃者止用帛一爵三匙一筯一双献帛红案一祭文案一每王一位用豕一羊一菓品八盘面饼四盘饭二碗汤二碗所用乐器与王府乐器同

一致祭前三日王及子弟护卫所属官员执事人等妃及随从妇女俱各斋戒前一日备办祭品宰牲祭日於神位前供祭品大门两旁设鼓乐毕主率子弟护卫所属官员俱朝服从庙大门东旁门进至庙东檐下向西立子弟在阶上向西立护卫及所属官员在阶下分班对立执香盒人诣香案旁立引礼人引王从庙左门进至香案前立子弟护卫所属官员各依本位向上排立引礼人赞跪王跪赞上香执香盒人跪进香王接炷香拱举上炉内又三上瓣香如左右有王位者先诣左位次至右位次第上香毕复位立引礼人赞跪叩兴门外作乐王行二跪六叩头礼兴子弟护卫所属官员俱随行礼毕乐止引礼人赞奠帛初献乐作执帛爵官捧帛爵在王左跪接帛爵官在王右跪引礼人赞跪王跪受帛拱举授右接帛官王又受爵拱举授右接爵官王又受妃位前爵拱举授右接爵官各官捧帛在前爵在後至位前捧帛官跪献三叩头捧爵官立献各退乐止如两旁有王位护卫捧帛酒分献引礼人赞兴王兴读祝人於祝文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在案东立引礼人赞跪王及子弟护卫所属官员并读祝人皆跪引礼人赞读祝读毕读祝人捧祝文送至中位前跪献於帛匣内三叩头退引礼人赞叩兴王等俱行三叩头礼兴引礼人赞亚献乐作献爵如初献仪乐止引礼人赞终献乐作献爵如亚献仪乐止引礼人赞跪叩兴乐作王率子弟护卫及所属官员行二跪六叩头礼毕兴乐止引礼人赞捧祝帛诣燎炉前乐作捧祝帛官进前一跪三叩头各捧祝帛兴捧香官跪取香置盒内兴王率子弟等俱退在西旁立各官捧祝文在前次帛次香俱从中道行至炉前焚祝帛赞礼毕王等皆出乐止妃率随从妇女俱朝服从西旁门入由庙右门进排立行礼毕撤祭物囘如王有事不得亲祭令子弟代祭如无子弟令护卫代祭其奠帛祭品该王自行备办引礼人於所属官员内选充其祝文内院撰给体式

功臣庙祀

孔武壮王祠

顺治十一年

勅建定南武壮王祠建祠于广宁门外中设一案以妃白氏李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礼

致祭礼仪

一祝版白纸墨书前一日太常寺堂官捧送至祠堂安设红案上上香一跪三叩头退

一陈设供品

素帛三【白色】    白锡爵九

羊一      豕一

菓品五【核桃荔枝圆眼枣栗各一盘】酒一樽

一正祭日遣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定南武壮王孔有德之灵曰人臣尽忠仗节矢天日而不渝朝廷恤死酬勲抚岁时而增感尔定南武壮王孔有德肤功早着伟烈长存兹当仲【春秋】之辰益念忠良之绩特颁祭典用慰幽灵王如有知尚克歆飨

钮祜禄氏恪僖公祠

康熙十九年

敕建恪僖公祠建祠于安定门外中设一案以县主一品夫人舒舒觉罗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礼【致祭礼仪与武壮王同】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恪僖公遏必隆之灵曰沛隆恩於勲旧国有彛章展时祭于春秋礼逾常格尔恪僖公遏必隆名垂青简绩着丰碑矧追椒寝於所生宜荐专祠以有永兹当【春秋】仲申侑几筵灵如有知尚克歆飨

佟氏勤襄公忠勇公端纯公祠

雍正二年

敕建勤襄公忠勇公端纯公祠建祠於朝阳门外祠内设三案勤襄公居中以一品夫人觉罗氏配忠勇公左以一品夫人他塔喇氏温都氏配端纯公右以一品夫人赫舍哩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礼【致祭礼仪俱与武壮王同】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勤襄公佟图赖忠勇公佟国纲端纯公佟国维之灵曰崇功报德礼首逮於元臣锡类推恩谊尤敦于懿戚考彛章而立庙因时序以荐觞惟尔一门宣猷累叶効忠贞而体国名着旗常秉孝义以型家芳传国史望高阀閲蔚为勲旧之宗庆衍庭帏光启

圣慈之范兹当【春秋】仲特遣端官设奠几筵灵其歆飨

图文襄公祠

雍正二年

敕建文襄公祠建祠于德胜门外中设一案以一品夫人觉尔禅氏钮祜禄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礼【致祭礼仪俱与武壮王同】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文襄公图海之灵曰义重酬勲眷钧衡之旧德礼隆秩祀因节序以申恩尔文襄公图海望高国器功赞王猷表世德于戟门生膺茀禄赠崇阶于鼎爵殁被荣名焕新綍而建祠遣端官而致祭时当【春秋】仲式布几筵灵其有知尚能歆格

宏毅公祠

乾隆二年

敕建宏毅公祠建祠於安定门外每年二月八月致祭

遣太常寺堂官行礼【致祭礼仪与武壮王同】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宏毅公额亦都巴图鲁之灵曰谊重酧庸茂典聿加于勲旧礼隆展祀岁时宜备于馨香尔宏毅公额亦都巴图鲁开国名臣从龙上佐表成劳于钟鼎青史扬芬纪伟绩于旗常丰碑示宠既叨恩于庙食更赐祭於专祠式贲新纶允符彛宪时当【春秋】仲用布几筵灵而有知尚克歆格

恪僖公敏果公庄慤公祠

乾隆十四年

敕建恪僖公敏果公庄慤公祠建祠於东安门内祠内设三案恪僖公居中以一品夫人觉罗氏配敏果公左以一品夫人穆溪觉罗氏博尔济吉特氏配

庄慤公右以一品夫人觉罗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礼【致祭礼仪与勤襄公同】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於恪僖公哈世屯敏果公米思翰庄慤公李荣保之灵曰礼隆念旧千秋之俎豆攸光义重酬庸奕代之馨香勿替考彛章而秩祀因时序以申恩惟尔一门夙称望族忠诚体国数传纪绩于旗常端敬型家累叶垂芳于图史祥开坤极早锡荣封佑启勲贤复新庙貌命祀官而陈芬苾落成已贲恩纶随节候而展几筵岁荐弥昭懿典兹当【春秋】仲常祀聿修灵如有知尚其歆格

表奨忠勲祠

雍正二年

谕朕惟周礼有司勲之官凡有功者书铭太常祭于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则祀之所以崇德报功风励忠节也我

太祖高皇帝肇造鸿图

太宗文皇帝式廓区夏

世祖章皇帝奄有万邦自创业以至定鼎将帅之臣致命立功者不少

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中间殱灭三逆永清沙漠以及平定西藏台湾虽天戈所指如疾风振槁而师旅臣之捐躯马革及守土官之见危授命者所在多有迩者青海荡平西域效顺然自用兵以来将士奋勇前驱亦有殁於行阵者此皆尽忠报国之臣朕甚嘉之亦甚悯之当於京城建庙立祠春秋妥侑世世血食其偏禆士卒力战敌忾舍生取义者亦附列左右以褒崇大节扬表芳徽俾远近观德勃然生忠义之心於治道亦有禆益遵

旨议准兵部详查档案行文八旗直省巡抚凡临阵捐躯守土授命之文武诸臣及偏禆士卒赤心报国奋不顾身者详缮籍贯事绩具奏交工部於京城内建立祠宇制造牌位恭请

钦定匾额悬挂将文武诸臣牌位安设正祀偏禆士卒牌位安设两庑入祠之日太常寺前期奏请遣大臣一员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每年春秋二季交太常寺备办仍交翰林院分派各员详查

实録国史方略各馆档案移取兵部清册各为立传彚成

一编垂诸永久

是年

钦定祠名表奨忠勲

御书匾额给赐

御制昭忠祠碑文

朕惟疆场用命因敌忾以效忠行阵争先值临危而殉节追寻壮槩殊切轸怀载建丰碑用光崇祀尔和硕敬谨亲王尼堪等赋资雄毅秉性坚贞均际会於从龙各图功於汗马我国家荡平区?命上将以专征绥靖边陲张王师而挞伐戈鋋所向旋见廓清貔虎前驱一惟奋勇或气凌劲敌纵横万衆之中或志鋭先登出入重围之内王公将帅既赴义以如归禆校卒徒亦衔恩而自矢励致身之素志蹈刃何辞耿报国之丹诚婴锋不顾芳名常着摛文宜付於史官英爽犹生勤事允符於祀典乃者构成栋宇罗设几筵考厥官资定其位次握麾拥节并肹蠁於一堂擐甲荷殳得从班於两庑悬之巨

榜表厥忠勲锡以纶章昭兹节烈於戱华楹敞朗长回日月之辉雕檐嵯峨永壮风云之色聿传久远式载宠荣

昭忠祠典

昭忠祠之礼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大学士内大臣尚书都统将军总督一品子爵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侍郎巡抚副都统二品男爵三品京卿提督总兵官及武职加赠至正从一品等官各奉安於前室位均南向凡四品卿翰林学士布政使按察使一等侍卫参领轻车都尉及武二品之副将等官奉安于後正室凡五品少卿二等侍卫道府佐领骑都尉及武三品之参将游击等官奉安于後左室凡侍讲侍读御史郎中员外郎主事三等侍卫云骑尉及武四品之都司等官奉安于後右室位均南向凡同知知州通判骁骑校及武五品之守备等官奉安于前东配室凡知县笔帖式州同县佐以下及武六品之千把总等官奉安于前西配室东位西向西位东向配室左右及前庑东西羣房凡阵亡士卒以其名祔岁春秋仲月诹吉遣大臣一人诣前室致祭太常寺官十有三人各分献所祀王公子孙暨诸臣子孙在京师者咸与行礼祭之日太常寺官入祠供具前室七案中室羊一豕一果实五盘左三案各果实五盘共羊一豕一右如之中左右各香案一鑪一镫二後正室五案後左右室各三案每案果实五盘共羊一豕一爵三【中案奠献余爵实酒豫设配室及房庑同】每室统香案一鑪镫具东西配室各五案陈设如之前庑及後东西羣房每案果实二盘豕肉一爵三鑪镫具前室中设一案少东北向供祝版东西序设案分陈香帛尊虚爵後室及前配室左右房庑分陈香帛【房庑不设帛】尊虚爵如仪漏未尽与祭者各服其服毕集祠门内太常寺典仪立室东檐下司祝立祝案东司香司帛司爵各以其职为位掌燎率燎人立燎鑪前质明承祭官暨分献官朝服诣祠赞礼郎引承祭官由中门入至东阶下盥手毕升阶就拜位前立引後室分献官各于中槛外序立引前配室及房庑各分献官于甬道上东西序立鸿胪寺官引陪祀宗室王公及大臣官弁後裔见任一品二品者于阶上东西三品以下五品以上于阶下东西六品以下及有职者在大门内阶下东西按班序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赞礼郎引由前室中门入诣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诣左右香案前上香如仪赞复位承祭官复位赞叩兴承祭官分献官暨与祭者均行二跪六叩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前室司帛奉篚各奠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各奠于正中皆退同时後室东西配室房庑分献官分诣各香案前上香如仪执事生献帛于案司爵献爵中案正中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立案右典仪赞读祝司祝北面宣读承祭官及分献官立听与祭者跪听词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

谕祭八旗直省尽节立功王大臣等之灵曰周礼有司勲之职名勒旗常祭法载勤事之文光生俎豆盖舍生取义臣子抒报国之忱而报德酬庸朝廷示作忠之典英标如在渥泽宜颁尔王大臣等丹心自励正气挺生果敢本於性成见危授命忠诚矢于敌忾视死如归生当开创之年执鋭披坚实赖干城之佐运际承平之日安边除暴亦资御侮之材或?阵以争先或守土而尽职或被诱不辱乃授首以从容或深入无援遂致身于仓卒虽天戈所指如振槁而摧枯乃大义为昭可凌霄而贯日我

皇考轸念曩烈诞贲殊荣命立专祠俾膺特典王公将帅跻正宇之煇煌士卒偏禆列两庑而陪侍盖所以表忠贞于既往昭节义于无穷朕洪绍丕基遵行常祀恭书竹帛既掦久远之芳徽礼荐牲牢勿替春秋之血食苾芬在列灵爽歆承读讫以祝版奉安于中案篚内跪叩如初兴退与祭者咸三叩兴亚献终献均如初仪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及与祭者均行二跪六叩礼典仪赞奉祝帛送燎有司奉祝帛香以次送燎承祭官视燎赞礼毕仍由中门出各退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二

典礼志五

八旗祀典二【功臣庙祀 贤良祠】

功臣庙祀

前殿正龛

敬谨庄亲王尼堪

英诚武勲王扬古利

武壮王孔有德

武襄公巴尔堪

东次龛

一等公安北将军諡忠勇佟国纲

赠太师一等公諡忠烈佟养正

散秩大臣一等公逹福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西哈

一等侯諡襄武马得功

赠三等侯巴什泰

一等伯諡武壮宜理布

赠二等伯己都里

一等伯程尼

三等伯穆和琳

大学士张泰

赠一等伯议政大臣罗沙

太子少保三等伯諡忠毅王之鼎

赠太子少保福建总督諡忠贞范承谟

额驸托相

大学士龙西

大学士色恩泰

湖广总督諡忠勇额伦特

副将军查弼讷

内大臣兵部尚书图扪

赠大学士佟济

仓场总督王秉仁

二等子都统博波图

议政大臣长史諡襄壮雅赉

刑部尚书道禅

工部尚书名盖

参赞内大臣马尔萨

西次龛

辅国公諡襄愍巴赛

大学士諡忠愍莫洛

续顺公沈瑞

礼部尚书布顔岱

十六大臣管佐领绰和诺

湖北巡抚柯永昇

都统沙里布

赠太子少保巡抚諡文毅马雄镇

云贵总督諡忠果甘文焜

两广总督佟养甲

礼部侍郎朝哈尔

赠礼部尚书諡忠烈高卞爵

赠工部侍郎费杨古

赠三等子图鲁锡

三等男喀尔他拉

护军统领喀尔护吉

参赞大臣副都统海兰

副都统苏图

前锋统领胡里布

护军统领哈克三

赠护军统领佐领叶喜

侍郎永国

护军统领阿尔岱

湖广提督孙定辽

东又次龛

前锋统领刘哈

副都统卢锡

副都统科普苏

副都统阿喀倪

副都统纳尔特

副都统锡密赉

副都统科尔坤

副都统多颇洛

副都统戴豪

副都统浑锦

副都统卫正

副都统罗济

副都统阿什图

副都统觉罗阿克善

副都统阿尔护

副都统常禄

副都统吉三

副都统巴雅思虎朗

西又次龛

福建提督段应举

副都统穆舒

副都统孟魁

副都统白阙

副都统迈图

副都统葛思特

云南巡抚朱国治

右副都御史张文衡

刑部侍郎马如璧

通政使莫洛浑

一等子穆克覃

一等子阿纳逹

一等子岱音布

一等子觉罗莫洛浑

东稍龛

左都督总兵官諡忠愍吴万福

总兵官諡忠武阿尔泰

赠云骑尉张廷辅

前锋统领定夀

三等子锡喇巴

江西布政使司迟变龙

西稍龛

护军统领郭色

护军统领新泰

提督諡壮勇康泰

二等子觉罗顾纳岱

赠都督同知司九经

二等子拜兰

总兵郝效忠

总兵刘良臣

三等子巴朗都尔莽赉

赠总兵官甘应龙

二等子拜三

一等男路什

後正堂

备御尼马禅等一百十有五人

左次龛

护军参领倭赫等七十人

右次龛

一等轻车都尉季普哈逹等八十人

左又次龛

参将刘衍等四十五人

右又次龛

二等轻车都尉莽仪禄等四十人

东配楼

赠云骑尉七品官觉罗星德等四百三十七人西配楼

赠云骑尉护军校雅思哈等四百五十七人东庑

一等轻车都尉赫尔德等一百八十八人西庑

守备刘泽久等一百二十八人

东西房

附祀兵丁共一万三百有七人

【谨案後正室以下诸臣姓名详列忠义传中兹不具载】

贤良祠

雍正八年七月

谕国家効忠宣力之臣勲绩茂着必膺崇报之典令其世享烝尝雍正二年朕已敇建昭忠寺自开国以来致命立功尽忠报国之俦皆得春秋妥侑世世血食顾念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皆得并列祀典永受明禋则我朝名臣良弼其经邦佐治黼黻昇平者皆祭法所必登朕欲为之建立祠宇久矣即如怡亲王之精白一心忠诚体国勲在

社稷泽被生民其功德隆盛又岂一切効忠宣力者之可比伦乎洪惟

太祖

太宗创业垂统厥有一德佐命之良

世祖抚绥万邦实多奋庸熙载之彦迨我

圣祖临御六十余年其间良臣硕辅後先相望据朕所深知者举其一二如大学士公图海公赖塔大学士张英尚书顾八代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齐苏勒总督杨宗仁巡抚陈璸等持躬正直奉职公忠或垂节钺之勲或励氷霜之节俯仰无愧为朝野所共钦终始不渝无瑕疵之可指似此等靖共尔位不愧古大臣之风者正不乏人既树羽仪于一世宜隆俎豆于千秋且使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羣以臯夔稷契共相

期待则明良喜起之盛朕於斯有厚望焉着於京城内白马关帝庙之旁选择吉地特建庙宇命名贤良祠春秋以时展祀其应入祠之员着内阁会同该部确查本朝满汉文武大臣才德着闻完名全节者详慎开列具奏请旨将来继起之臣亦并得沾被恩光永为盛典特谕

贤良祠八旗文武大臣爵位姓名

前室【设位南面】

忠敬诚直勤慎亷明和硕怡贤亲王允祥【雍正八年入祀】和硕超勇亲王策凌【乾隆十五年入祠】

後室享祀大臣

少保兼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学士一等忠逹公諡文襄图海

正蓝旗满洲都统一等褒绩公諡襄毅赖塔太师礼部尚书諡文端顾八代

太子太傅议政大臣吏部尚书諡恭勤马尔汉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衔河道总督諡文襄靳辅太子太傅河道总督諡勤恪齐苏勒

少保湖广总督諡清端杨宗仁【以上俱雍正八年入祀】太傅兼太子太师内秘书院大学士一等子諡文肃范文程

大学士諡文成榜式达海

太子太保加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諡文清阿兰泰

镶红旗蒙古都统协理将军谥僖恪阿尔纳正蓝旗汉军都统諡桓僖冯国相

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諡文恭富寜安

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諡公懿福善太子少师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谥襄壮费扬古太子太保振武将军甘肃提督諡襄武孙思克太子太保江南江西总督諡清端傅拉塔

少保兼太子太傅内国史院大学士諡文毅甯完我

太子太保定西将军兼都统三等侯諡敏壮李国翰

太子少傅靖海将军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谥襄壮施琅

镇南将军镶白旗护军统领諡襄壮莽依图少保兼太子太保定西将军内大臣一等公諡靖康爱星阿

西安将军諡恭靖佛尼勒

太保四川陕西总督諡忠毅孟乔芳

少师兼太子太师内国史院大学士諡文恪额色黑

四川陕西总督諡襄勤李国英

镶蓝旗满洲都统諡襄壮根特

蒙古副都统一?轻车都尉諡襄壮褚库巴图鲁领侍卫内大臣二等公諡慤敬尹德【以上俱雍正十年入祀】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世袭二等轻车都尉諡文恪高其位【雍正十二年入祀】

太子太保内大臣议政大臣一等男加云骑尉諡恪僖哈世屯

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一等男加一云骑尉諡敏果米思翰【乾隆元年入祀】

太傅尚书衔諡文定徐元梦【乾隆二年入祀】

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世袭二等伯諡文穆马齐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諡文端伊桑阿【乾隆十二年入祀】

太子太傅直隶总督諡慤勤那苏图【乾隆十四年入祀】一等伯都统諡襄烈傅清

一等伯左都御史諡壮果拉布敦【乾隆十五年入祀】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諡文端福敏

一等伯西路将军諡武烈和起【以上乾隆二十一年入祀】太子太保浙闽总督諡慤勤喀尔吉善

太子太保两广总督諡文勤鹤年【以上乾隆二十二年入祀】武英殿大学士三等忠勤伯兼管陕甘总督諡文襄黄廷桂【乾隆二十四年入祀】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諡勤恪李元亮【乾隆二十六年入祀】四川总督尚书衔諡勤肃鄂弼【乾隆二十八年入祀】

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諡文端来保

太保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一等武毅谋勇公諡文襄兆惠【乾隆二十九年入祀】

太子大保户部尚书果毅公諡襄壮阿里衮【乾隆三十四年入祀】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諡文忠傅恒【乾隆三十五年入祀】

太保文华殿大学士諡文端尹继善【乾隆三十六年入祀】太子太保陕甘总督諡勤毅吴达善【乾隆三十七年入祀】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諡文襄舒赫德【乾隆四十三年入祀】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两江总督諡文端高晋【乾隆四十四年入祀】

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諡文肃英亷【乾隆四十八年入祀】太子太保两江总督萨载【乾隆五十一年入祀】

将军諡武毅奎林【乾隆五十七年入祀】

致祭礼仪

前室祀宗室亲王以下贝勒贝子以上後室祀公侯伯以下三品大臣以上均按代序官同官序其年月位均南向岁春秋仲月诹吉前室遣官一人致祭後室以太常寺卿一人将事所祀王子孙咸与行礼大臣子孙通籍在京者如之祭日太常寺官入祠供具前室异案各羊一豕一果实五盘鑪一镫二中设一案少东北向供祝版西设一案东向陈香盘二尊二爵六素帛二後室五案共羊豕一每案果实五盘鑪一镫二东设一案西向陈香盘一尊一爵三素帛一设洗於前室东阶下前後各设燎鑪於垣门内东南隅承祭官朝服诣祠赞礼郎二人引前室承祭官由中门入又二人引後室承祭官入各至东阶下盥手升阶就拜位立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子孙序立于前室甬道左右引公以下大臣子孙序立於後室庭中左右均北面赞就位承祭官以下皆就位赞上香前室承祭官诣正中香案前三上瓣香次诣各香案前上香复位承祭官暨陪祀官均行二跪六叩礼後室承祭礼同赞奠帛爵行初献礼赞读祝司祝北面宣读承祭官立听陪祀官皆跪听亚献终献如初仪赞行二跪六叩礼燎祝帛礼毕各退

祭文

维    年岁次  月  日

皇帝遣

谕祭贤良祠王大臣和硕怡贤亲王大学士公图海等之灵曰功铭钟鼎尚书崇元祀之文德冠岩廊周礼着大烝之典盖旗常载绩本臣子之素怀而俎豆荐馨乃朝廷之崇报尔和硕怡贤亲王望重亲贤粹锺川岳竭忠诚而体国着勲德於当年大学士公图海等或当

列祖开基之日佐命立功或际熙朝极盛之时宣猷赞化或驱除暴乱定疆宇於域中或震耀声灵收版图於海外内则台星卿月奏亮工熙载之勲外则锡钺授麾襄阜物安民之治老成谋国者进黄髪之嘉猷清白持身者表素丝之高节纯勤尽职则夙夜匪躬密勿承休则堂廉一德我

皇考追思前蹟特焕褒纶崇庙宇於神京布几筵而时祭盖以表扬既往沛酬庸褒德之恩激劝将来励怀古钦风之志朕寅承丕绪嗣举旧章抚节物以怀贤洁牲牢而致享於戏名传史牒美茂绩之长昭礼重明禋?英灵而如在奠兹清酤尚克歆承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三

典礼志六

八旗军礼【大閲 京营训练 亲征 凯旋 命将出征 遣使颁敕 凯旋】大阅

大阅之礼三岁一举兵部奏请

钦命王公大臣六人总理其事编饬八旗火器前锋护军骁骑诸营修整戎器甲胄金鼓旗纛之属钦天监诹吉前期二月八旗佐领各出弁卒为大阅之衆

命八旗都统副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各勒所部於演武场训练士衆严明纪律前二日武备院卿率官校赴

大阅处列

御营张

幄殿设

御座於正中张圆幄於

殿後设

御用甲胄弓矢於幄内八旗将校甲兵依式布步骑军营翼日总理閲兵王公大臣督诸军各宿军幕届日五鼓銮仪卫陈骑驾卤簿乐部陈铙歌乐於

行宫门外乃飨军士食毕飨诸军皆贯甲出营列阵列阵之制去阵前百四十有七丈建大纛以为军表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以次而东西上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以次而西东上阵内诸军各按旗依表为队?前为汉军火器营满洲护军火器营骁骑火器营并列各别其队合汉军满洲火器营统兵大臣十有七人将校七百十有二人兵八千三百七十有六人其後间二十有五丈为首队兵八旗前锋居中八旗护军骁骑各按翼按旗分列前锋左右合首队前锋护军骁骑统帅十有六人将校二百九十有六人兵四千四百十人又後间十有五丈为次队兵八旗护军骁骑各按翼按旗分列合次队护军骁骑统帅八人将校百四十有四人兵三千五百二十有八人大军左右分张两翼为协队按旗相属斜行雁缀成列合协队护军骁骑统帅八人将校百三十有六人兵千七百六十有四人满洲蒙古汉军合委散秩官八人骁骑校八人骁骑三百二十人禁约讙譁又合委传宣官八人骁骑校八人护军校八人承传军令军阵既严兵部尚书侍郎诣

行宫奏成列司礟举礟三铙歌大乐作奏壮军容之章

皇帝乘骑出行宫侍卫二十人前引大臣十人骑而导後护领侍卫内大臣二人侍卫班领率豹尾班侍卫执枪十人佩刀十人佩弓矢十人骑而从

驾入

御营

躬御甲胄扈从王公大臣侍卫亲军咸擐甲侍班满汉

九卿记注官蟒袍补服豫於

御营前恭竢兵部尚书奏请

阅兵

皇帝佩刀出

御营属櫜鞬乘骑前张黄龙曲盖一武备院官掌之兵部尚书侍郎二人骑导前引後扈如前仪总理阅兵王公大臣满大学士乘骑随从三旗内大臣散秩大臣率亲军举黄龙大纛三旗侍卫亲军各从侍卫什长亲军校随纛扈

跸有执事王公附豹尾班後随行

皇帝入自左翼出右翼由列阵中路行经骁骑护军前锋诸队前火器营诸队後阵前将校甲士各就列回身以向恭竢

驾过

皇帝周视队伍还营

御幄殿前引大臣分立殿前东西面後扈大臣侍卫翼

御座左右

殿外东西列豹尾班侍卫建黄龙大纛一侍卫亲军按队环卫总理阅兵王公大臣大学士兵部尚书侍郎立于殿外阶上西位东面执事王公侍班九卿记注官分翼立于阶上东西面

御营前左右列侍卫各六人八旗传令官在其下满洲索伦蒙古善驭马侍卫三十人不擐甲按翼立侍卫後备驭惊轶之马届时兵部尚书出班跪奏鸣角开操銮仪使率鸣角军进

御前蒙古大角鸣承传海螺以次逓鸣逹于军阵司礮三举礟诸阵内击鼓螺角毕鸣乃行阵击鼔鸣螺舁鹿角整队前进鸣金止一字成列领队甲士麾红旗枪礮齐发鸣金止再击鼓鸣螺整队而进鸣金麾旗发枪礮如是者九初进以二十丈再进以七丈五尺为率至第十进大小礮连环枪齐发无间鸣金三乃止开鹿角为八门首队前锋护军骁骑甲士以次出次队军随之火器营兵列於後鹿角门合诸军出鹿角外既成列八旗齐鸣螺噪而进左右翼兵雁缀斜行成列并进军中鸣金止乃鸣螺振旅而还各列於初成列之地兵部尚书出班跪奏大阅礼成

皇帝入

御营释甲胄扈从王公大臣侍卫各退咸解甲具吉服

驾还行宫司礮举礮三铙歌清乐作奏鬯皇威之章将帅各率弁兵按队归营解甲彻幕申严约束依次入城翼日銮仪卫陈

大驾卤簿

皇帝乘骑囘銮警跸如前仪

驾还宫

恩赐赏赉有差

京营训练

京营八旗弁兵春秋季月合操四次春曰贯甲秋曰常服营阵规制如

大阅之仪仲春孟秋之月按旗登城习鸣螺兵部遣官稽阅岁为常制护军骁骑官兵一岁三校骑射本旗都统临视之前锋护军三岁一校骑射兵部疏上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副都统名每翼

钦命数人会本翼都统临视之八旗满洲汉军火器营礮间三岁季秋月演试於卢沟桥都城各门之礮分三之一更递运往同演

命兵部满尚书一人临视之

亲征

皇帝亲征之礼

命下内阁诹启行吉日以

闻兵部承

制宣摄内外诸司各随职供备前後备六军

颁行军律令

前期三日遣官只告

宗庙

社稷

太岁届日遣官致祭

道路之神於

天安门外列礮于演武场遣八旗都统致祭司礮之神銮仪卫陈

骑驾卤簿于

午门外前列铙歌大乐兵部设

御营黄龙大纛于

堂子内门外之南不从征王公暨满一品官蟒袍补服从

征王以下大臣服征衣佩刀豫往

堂子街门内只竢从征六军分翼列阵於都门外届吉时

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请

驾御征衣佩刀出宫乘骑前列九龙华盖一武备院卿骑导领侍卫内大臣侍卫咸服征衣佩弓矢乘骑前後翊卫

驾入

堂子街门王公以下跪候过随入武备院官豫布皇帝拜褥於

圜殿外甬道正中及

旗纛前

皇帝降骑礼部尚书侍郎恭导由内门中门入就

圜殿外拜位南向立前引大臣止立门外後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王公位丹陛上引衆官位丹墀东西鸣赞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等随行礼毕礼部尚书侍郎

恭导

皇帝出

堂子内门诣

旗纛前望纛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等随行礼毕

皇帝乘骑导迎乐作奏佑平之章领侍卫内大臣侍卫

班领率亲军护军举黄龙大纛扈

跸王公以下咸骑从

驾出都门至陈兵处司礮三举礮各旗将弁士卒俯伏

候过整队随行

驾至郊不从征王以下文武百官咸蟒袍补服跪送车驾载途大军分队前驱

驻跸行营建

御营於正中前锋军过

御营前分列东西二营八旗护军及骁骑张左右翼分列十六营火器营军礮军绵甲军列为四营皆环

御营为向

御营内张帐殿黄幄周黄幔为城南设旌门列黄龙大纛於门外左右幔城外设网城东西南树旌为三门网城外布幕为重营东西南北各为一门护军参领侍卫銮仪卫官及护军执事人每重扈跸将及所征之地遣使齎

敕往谕

亲御军门简阅将士申严纪律诸军秉

宸谟庙算分道进发奏先捷班师

凯旋

皇帝亲征既克有罪诹吉凯旋前期一日遣官致祭

旗纛之神届日

銮舆先发诸军整旅徐旋

驾将至京内阁宣下诸司在京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

郊迎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自郊外五里至

堂子门外

驾至郊王公百官跪候过随行

驾入都门大乐鼓吹前导至

堂子内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降舆致祭

堂子王公等随行礼毕銮仪卫移设卤簿起

堂子至

午门外

皇帝乘舆入东长安门至

午门百官跪候过王公随入至内金水桥候

驾还宫皆退大师凯旋翼日遣官只告

宗庙

社稷

太岁并遣官致祭

陵及随征

旗纛

司礮之神宴从征将士於

御苑

皇帝亲劳之策勲行赏有差礼部诹吉疏请

御殿受贺

皇帝御太和殿受中外羣臣表贺

颁诏布告天下

御制碑铭勒石太学以告成功编次

亲征方略宣付史馆

命将出征

皇帝命大将军出讨寇乱先期内阁大学士拟衔名奏

钦定礼部制印钦天监诹吉以

闻兵部徧布诸司供备前期三日鸿胪寺官豫设敕印案於

太和殿内东楹之南内阁侍读二人自阁奉

敕印入陈於案銮仪卫率官校陈

法驾卤簿乐部率和声署陈乐悬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就班位序立如常朝仪出征大将军暨从征各官蟒袍补服入竢於丹墀之东西面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请

皇帝龙袍补服至

太和殿北阶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丹陛乐作奏庆平之章鸿胪寺官引大将军升自东阶立丹陛之东北面接敕印官二人从升立於左西面分引从征各官按左右翼就丹墀东西拜位均北面序立赞受

敕大学士一人入

殿左门就东案奉

敕由中门循左闑出授大将军大将军只受转授接敕官跪奉以兴退俟於左赞受印大学士一人奉印授大将军如受

敕仪乐作大将军暨从征各官行三跪九叩礼奉敕印

官降自东阶由

太和中门出大将军从出从征各官皆出

驾兴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出师日銮仪卫陈法驾卤簿於

午门外文武百官蟒袍补服按翼集

午门外东西关下大将军暨从征各官服征衣王贝勒贝子公满大学士将军都统尚书蟒袍补服均东面豫竢於

堂子街门内兵部建八旗大纛各一於

堂子内门外之南军士执螺角列俟於街门外从征将士按翼分立於甬道左右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请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

法驾卤簿前导百官跪送

驾至长安桥军士吸角吹螺大将军从征各官暨王公

大臣等跪候过随行

驾进

堂子街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降舆就位行礼羣臣咸随行礼毕恭导

皇帝至纛前行礼大将军暨从征各官均随行礼毕导

迎乐作奏佑平之章

皇帝囘銮遣官以师行只告

奉先殿其日工部官豫张黄幄於东长安门列南向武备

院官供

御座铺陈光禄寺官备酒以竢

皇帝只告

堂子礼毕王公大臣先至东长安门分翼序立大将军暨

从征将士先至幄外恭竢

皇帝入幄陞座内大臣侍卫翊立左右

皇帝命大将军入

亲赐卮酒大将军跪饮毕退率从征将士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毕佩櫜鞬辞

皇帝命乘马启行乐作

皇帝乘舆还宫王公百官送

驾各退遣官祖饯大将军於都门外礼部官豫张幕於门外道左内务府官设燕於幕内光禄寺官备茶酒承

旨饯送之王公大臣侍卫各官蟒袍补服竢於幕外大军按翼肃队大将军至下马从征官咸下马王公大臣侍卫迎入鸿胪寺官引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礼毕分引就燕席礼部兵部尚书侍郎奉茶燕毕望

阙谢

恩行礼王公大臣等送至幕外视大将军启行各退

遣使颁敕

王公大臣出师疆场

皇帝即军中命为大将军先期

临轩遣正副使各二人持

节赉

敕印往至日大将军率属郊迎於演武场筑坛坛上正

中设

敕印案前为香案届时正副使蟒袍补服登坛陈敕印於案退东面立大将军蟒袍补服诣香案前跪宣

敕官东面宣读

敕文讫正使奉

敕副使奉印以次授大将军大将军只受转授从官跪

接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大将军奉

敕印莅事正副使还

朝持

节复

凯旋

大将军战胜灭寇诹吉凯旋先期具疏以

闻振旅还

朝将至

京师先遣官入奏

皇帝命廷臣以茶酒出郭迎劳大将军率从征将士望阙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毕还朝翼日

皇帝御太和殿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大将军出班

从征内阁官二人恭奉

敕印升丹陛大将军诣案前跪以次恭纳

敕印於案退就班位丹陛乐作奏庆平之章大将军率

从征将士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毕

驾兴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诹吉只告

宗庙

陵寝

社稷

先师孔子并致祭

旗纛

礮神羣臣恭进

贺表

皇帝陞殿受贺

御制碑铭勒石太学分

命儒臣编纂方略垂示武功乃燕劳大将军诸从征者

咸与燕翼日论功行赏有差若

命重臣经略军务节制将帅出征不庭其

颁敕印祭

堂子饯送凯旋之仪均与大将军同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四

典礼志七

八旗冠服【宗室王公冠服 公主王妃等冠服官员兵丁冠服 冠服通例】宗室王公冠服

亲王吉服冠顶用红宝石

赐红绒结顶者亦得用之冬用海龙薰貂紫貂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下至贝勒皆同】带用金镶玉板四片共嵌东珠四颗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

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左右垂带各二【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补服色用石青五爪四团龙补前後正龙两肩行龙朝服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

赐金黄者亦得用之坐褥冬用猞猁狲缘貂皮夏用五

爪龙红縀衬红白氊

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後缀金花饰东珠四带金镶用金黄色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縧如带色补服朝服蟒袍与亲王同坐褥冬用貂皮缘猞猁狲夏用四爪蟒纹蓝縀

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後缀金花饰东珠三带用金黄色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行龙两肩前後各一余皆如亲王世子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後缀金花饰东珠二带用金黄色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补服色用石青前後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蟒袍均不得用金黄色朝服之制如郡王通绣蟒纹皆四爪蟒袍如之坐褥冬用猞猁狲皮夏用蓝粧花縀余如郡王

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後缀金花饰东珠一带用金黄色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补服色用石青前後绣四爪行蟒各一团坐褥冬用豹皮夏用蓝縀缘以粧缎

镇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後缀金花饰緑松石一端罩紫貂为之带用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补服色用石青前後绣四爪正蟒方补坐褥冬用红豹皮夏用红闪縀衬红氊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两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两肩前後正蟒各一襞积行蟒四皆四爪袍通绣九蟒皆四爪曾

赐五爪蟒縀者亦得用之【侯伯子男同】

辅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坐褥冬用红豹皮去首尾夏用青闪縀余与镇国公同

镇国将军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红宝石中饰东珠一吉服冠用珊瑚顶带用金衔方玉版每具嵌红宝石一补服前後绣麒麟余与镇国公同辅国将军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镂花珊瑚中饰小红宝石一带用圆金版每具嵌红宝石一补服前後绣狮余与镇国公同

奉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蓝宝石中饰红宝石一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带用起花金圆版补服前後绣豹朝服两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余与镇国公同

奉恩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青金石中饰蓝宝石一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带用起花金镶银圆版补服前後绣虎蟒袍通绣八蟒皆四爪余与镇国公同

闲散宗室四品官顶准其穿用四品武职补服王贝勒贝子入八分公之子应封者亲王之子给头品官顶郡王贝勒之子给二品官顶贝子入八分公之子给三品官顶王贝勒贝子入八分公承继之子例不应封者戴用三品官顶

盛京宗室与在京宗室一体给与官顶

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俱系金黄带觉罗系红带公主王妃等冠服

固伦公主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十服色用翟鸟五爪四团龙补

和硕公主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九服色视和硕大福晋例

郡主冠服崇德元年定冠顶大簪舍林项圈各嵌东珠六颗

和硕格格帽顶大簪金佛项圈各嵌东珠八颗耳坠项圈金佛大簪所用东珠重五分衣服不许绣凤及用黄縀【和硕格格即郡主】

和硕郡主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八服色用翟鸟蟒縀帽顶大簪金佛项圈各嵌东珠七颗县主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七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许酌用帽顶大簪金佛项圈各嵌东珠六颗

郡君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六服色与县主同县君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五服色与郡君同乡君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四服色与县君同贝子公等侧室女降等冠服王贝勒侧室女封授比嫡女既降二等冠服各项俱照所降品级服用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女虽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顶服色与县君同

和硕亲王大福晋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十服五爪龙满粧縀四补衣用翟鸟蟒縀粧縀补子等縀

世子大福晋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九服色俱视和硕大福晋例

郡王大福晋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八服色用翟鸟蟒縀粧縀补子等縀

贝勒大福晋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七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许酌用

贝子大福晋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六服色与贝勒福晋同

镇国公夫人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五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许酌用

辅国公夫人冠顶金佛簪项圈用东珠四服色与镇国公夫人同

妇女冠服命妇照伊夫品级服用

皇后侍从妇女冠用金顶上衔红宝石

贵妃侍从妇女冠用金顶上衔蓝宝石

妃侍从妇女冠用金顶上衔水晶石

亲王妃郡王妃侍从妇女与

妃侍从妇女同

贝勒夫人侍从妇女冠用金顶

贝子夫人侍从妇女冠不许用顶各样首饰俱许嵌珍珠宝石緑松石

品宦等冠服

民公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红宝石中饰嵌东珠四吉服冠用珊瑚顶端罩貂皮为之补服前後绣四爪正蟒朝服两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蟒袍通绣九蟒四爪带用金镶圆玉版四每片嵌猫睛一颗坐褥冬用虎皮夏用闪縀衬红氊

侯伯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红宝石侯饰东珠三颗伯饰东珠二颗吉服冠用珊瑚顶带用金镶圆玉版四侯每具饰緑松石一伯饰红宝石一坐褥冬用虎皮去首尾夏侯用青色緑花闪縀伯用蓝云縀余与民公同

子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红宝石中饰东珠一吉服冠用珊瑚顶补服前後绣麒麟带用金衔方玉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余皆视一品

男朝冠顶镂金花座上衔镂花珊瑚中饰红宝石一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补服前後绣狮带用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余皆视二品

固伦公主额驸冠服与贝子同若原系贝勒以上各照封爵服用吉服冠用珊瑚顶

和硕公主额驸冠服与镇国公同如封爵在公上者各照封爵服用

郡主额驸冠服视武一品带用金衔圆玉版四每具饰緑松石一余与侯伯同

县主额驸冠服视武二品余与辅国将军同坐褥冬用獾皮夏用青布缘红布衬红氊

郡君额驸冠服视武三品坐褥冬用貉皮夏用青布衬红氊余与奉国将军同

县君额驸冠服视武四品带用镀金方铁板四坐褥冬用青山羊皮夏用蓝布衬白氊余与奉恩将军同

乡君额驸冠服视武五品带用镀金圆铁板四坐褥冬用鹿皮夏用白氊

官员顶带都统尚书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金圆版四饰红宝石四

内大臣大学士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侍郎冠顶上衔蓝宝石带用金圆版四

一等侍卫护卫参领前锋参领学士满启心郎郎中冠顶上衔水晶带用镀金铁版四

二等三等侍卫护卫佐领员外郎冠用金顶带用镀金圆铁板四

护军校主事冠用金顶带用镀金圆铁板二崇德二年

谕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衣冠仪度循汉人之俗遂服汉人衣冠尽忘本国言语迨至世宗始复旧制衣冠凡言语及骑射之事时谕子孙勤加学习如元王马大郭遇汉人讼事则以汉语讯之有女直人讼事则以女直语讯之世宗闻之以其未忘女直之言甚为嘉许此本国衣冠言语不可轻变也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不时亲弓矢惟耽宴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疎旷武备何由而得习乎盖射猎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国之任朕欲尔等时时不忘骑射勤练士卒凡出师田猎许服便服其余俱令遵照国初之制仍服朝衣且谆谆训谕者非为目前起见也及朕之身岂有习於汉俗之理正欲尔等识之於心转相告诫使後世子孙遵守毋变弃

祖宗之制耳

雍正元年五月奉

上谕大小官员有一定之品级即有一定之服式所以重名器也近多不按品级辄带数珠马项悬缨前用导马更有将绸为坐具者尤为僭越嗣後应各按品级遵奉定例而行着八旗大臣步军统领衙门都察院衙门严行稽查如有此等之人即行指参若大臣官员等徇情疎忽经朕查出将伊等一并议处再旧例诸王等以数珠鞍辔赏伊属下者许其服用此等人员难於稽查嗣後着将赏用之处行文该旗存案年底彚奏如此则等威有辨而僭越者少矣

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奉

上谕朕恭閲

太宗文皇帝实录内载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日上御翔凤楼集诸亲王郡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命

宏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

上谕衆曰尔等审听之世宗者蒙古汉人诸国声名显着之贤君也故当时後世咸称为小尧舜朕批览此书悉

其梗槩殊觉心往神驰耳目倍加明快不胜叹赏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躭於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之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孙仍效汉俗预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垂训如此後世之君渐至懈废忘其骑射至於哀宗社稷倾危国遂灭亡乃知凡为君者耽於酒色未有不亡者也先时儒臣巴充什达海库尔纒屡劝朕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制度朕不从辄以为朕不纳谏朕试设为比喻如我等於此聚集寛衣大袖左佩矢右挟弓忽遇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挺身突入我等能御之乎若废骑射寛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後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耶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更变之理恐日後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故常切此虑耳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於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人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与争锋此番往征燕兵出边我之兵威竟为八大臣所累矣故谕尔等其谨识朕言钦此朕每敬读

圣谟不胜钦凛感慕深惟国家开创之时待我

祖宗躬亲劳瘁勤求治理矩护相传罔敢渝越以立万世之丕基至於今咸受无疆之福者皆仰遵

明训所致也我朝满洲光正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守而勿替是以朕常躬率八旗臣仆行围较猎时时以学习国语熟练骑射操演技勇谆切训诲无非率由旧章期以传之奕?永緜福祚惟是我

皇祖太宗圣训所垂载在

实録若非刋刻宣示则累朝相传之家法外庭臣仆何由共悉且自古显谟令典多勒之金石暁谕羣工我

皇祖太宗之睿圣特申诰诫昭示来兹益当敬勒贞珉永垂法守着於紫禁箭亭御园引见楼及侍卫教场八旗教场各立碑刋刻以昭朕绍述推广至意俾我後世子孙臣庶咸知满洲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忽稍有怠惰式克钦承

彞训冀亿万世子孙共享无疆之庥焉

三十七年十月奉

上谕朕閲三通馆进呈所纂嘉礼考内于辽金元各代冠服之制叙次殊未明晰辽金元衣冠初未尝不循其国俗後乃改用汉唐仪式其因革次第原非出于一时即如金代朝祭之服其先虽加文饰未至尽去其旧至章宗乃槩为更制自应详考诠次以徵蔑弃旧典之由并酌入按语俾後人知所鉴戒于辑书关键方为有当若辽及元可例推矣前因编订皇朝礼器图曾亲制序文以衣冠必不可轻言改易及批通监辑览又一一发明其义诚以衣冠为一代昭度夏收殷?本不相沿袭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辄改衣冠尽失其淳朴素风传之未久国势寖弱洊及沦胥盖变本忘先而隐患中之覆辙具在甚可畏也况揆其所以议改者不过云衮冕备章文物足观耳殊不知润色彰身即取其文亦何必仅沿其式如本朝所定朝祀之服山龙藻火灿然具列悉皆义本礼经更何通天绦纱之足云耶且祀莫尊於

祖礼莫隆於

庙溯其昭格之本要在乎诚敬感通不在乎衣冠规制夫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推原其义实

天远而

祖近设使轻言改服即已先忘

祖宗将何以上祀

天地经言仁人飨帝孝子飨亲试问仁人孝子岂二人乎不能飨亲顾能飨帝乎朕确然有见於此是以不惮谆复教戒俾後世子孙知所法守是创论实格论也所愿奕叶子孙深维根本之计毋为流言所惑永永恪遵朕训庶几不为?罪

祖宗之人方为能享

上帝之主于以永绵国家亿万年无疆之景祚实有厚望焉其嘉礼考仍交馆臣悉心确核辽金元改制时代先後逐一胪载再加拟按语证明改缮进呈候朕鉴定昭示来许并将此申谕中外仍録一通悬勒上书房

【谨案我国家肇兴东土风尚朴淳衣冠服饰聿昭一代】

【制度之宜列圣相承世守罔替我】

【皇上恪遵家法防微杜渐洵足垂亿万年法守谨将】

【祖谕圣训具载於八旗冠服之次】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五

典礼志八

八旗婚礼【王公婚礼 公主等婚礼 品宦婚礼婚礼通例】王公婚礼

亲王婚礼亲王及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珍珠金银花绣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九袭蟒縀素縀被褥七具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坠子一副指环十枚行定时宰牲三十六席五十酒五十罇娶时宰牲四十五席六十酒六十罇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异姓公侯伯以下侍郎男爵以上公主福晋以下郡君贝子夫人以上俱会宴给与其父蟒朝衣帽带靴其母蟒袍褂裙金坠鞍马二匹金二十两银一千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初定时行七九礼用牲六十三鞍马三匹甲胄三副银器一具蟒縀三疋縀八疋布四十二疋娶外藩亲王女聘用鞍马十二匹盔甲十二副闲甲二十四副縀六十疋布六百疋银器三具娶外藩郡王女聘用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闲甲二十副縀五十疋布五百疋银器三具娶外藩扎萨克贝勒女聘用鞍马八匹甲胄八副闲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银器三具娶外藩台吉女聘用马六匹甲胄六副闲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银器二具女父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三十人各给衣服有差世子郡王婚礼世子郡王及世子郡王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珍珠金银花绣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八袭蟒縀素縀被褥六具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坠子一副指环八枚行定时宰牲二十七席四十酒四十罇娶时宰牲三十六席五十酒五十罇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异姓公侯伯以下侍郎男爵以上公主福晋以下郡君贝子夫人以上俱会宴给予其父蟒朝衣帽带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坠鞍马二匹金十两银七百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行定时行七九礼用牲六十三鞍马三匹甲胄三副银器一具蟒縀三疋縀八疋布四十二疋娶外藩亲王郡王女聘用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闲甲二十副縀五十疋布五百疋银器三具娶外藩扎萨克贝勒女聘用鞍马八匹甲胄八副闲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银器三具娶外藩台吉女聘用鞍马六匹盔甲六副闲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银盆器二具女父母亲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二十五人给衣服各有差

长子贝勒婚礼长子贝勒及长子贝勒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珍珠金银花绣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七袭蟒縀素縀被褥五具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坠子一副指环六枚行定时宰牲十八席三十酒三十罇娶时宰牲二十七席四十酒四十罇郡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异姓公以下尚书男爵以上郡王福晋以下贝子夫人郡君以上俱会宴给予其父蟒朝衣帽带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坠鞍马二匹金五两银五百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行定时行五九礼用牲四十五鞍马二匹甲胄二副银器一具蟒縀二疋縀六疋布四十疋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之女聘用鞍马八匹甲胄八副闲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银器三具行定时宰牲二十七娶时宰牲四十五女父母亲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二十人给衣服有差

贝子婚礼贝子及贝子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珍珠金银花绣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六袭蟒縀素縀被褥四具金项圈一大簪二枝小簪二枝坠子一副指环四枚行定时宰牲十四席二十酒二十罇娶时宰牲二十一席三十酒三十罇贝勒以下辅国公以上本旗官属侍郎男爵以上贝勒夫人以下县君辅国公夫人以上俱会宴给予其父补縀朝服鞓带靴帽其母縀袍褂裙金坠鞍马一匹银四百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行定时行三九礼用牲二十七鞍马一匹甲胄一副银器桶一具蟒縀一疋縀四疋布十八疋聘用鞍马六匹甲胄六副闲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银器二具女父母亲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十五人给衣服有差

镇国公婚礼镇国公及镇国公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五袭蟒縀素縀被褥四具金项圈一大簪二枝小簪二枝坠子一副指环四枚行定时宰牲十三席十八酒十八罇娶时宰牲十七席二十八酒二十八罇贝子以下奉国将军以上贝子福晋县君以下奉国将军淑人公之女及本属官员俱会宴给与其父补縀朝衣鞓带靴帽其母縀袍褂裙金坠鞍马一匹银三百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行定时行二九礼用牲十八鞍马一匹甲胄一副银器一具蟒縀一疋素縀二疋布十一疋聘用鞍马五匹甲胄五副闲甲十副縀二十五疋布二百五十疋银器二具行定时宰牲十八娶时宰牲二十七女父母亲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十五人给衣服有差

辅国公婚礼辅国公及辅国公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四袭蟒縀素縀被褥三具金项圈一大簪二枝坠子一副指环四枚行定时宰牲十一席十六酒十六罇娶时宰牲十五席二十六酒二十六罇镇国公以下奉国将军以上县君镇国公夫人以下奉国将军淑人公之女及本属官员俱会宴给予其父补縀朝衣鞓带帽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坠鞍马一匹银三百两娶外藩亲王郡王扎萨克贝勒台吉之女行定时行一九礼用牲九鞍马一匹甲胄一副银器一具蟒縀一疋素縀二疋布二疋聘用鞍马四匹甲胄四副闲甲八副縀二十疋布二百疋银器二具行定时宰牲十八娶时宰牲二十七女父母亲送来京各给夏衣一袭冬衣一袭貂褂一鞓带一围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胄一副鞍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来各按时给衣一袭随从男妇十五人给衣服有差镇国将军婚礼镇国将军行纳币礼縀衣三袭縀衾褥二具布衣一袭布衾褥一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坠全副定婚日宴宰牲六娶日设宴十五席

辅国将军婚礼辅国将军行纳币礼縀衣二袭縀衾褥一具布衣一袭布衾褥一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坠全副定婚日宴宰牲四娶日设宴十席

奉国将军婚礼奉国将军行纳币礼縀衣二袭縀衾褥一具布衣一袭布衾褥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坠全副定婚日宴宰牲三娶日设宴八席

宗室婚礼宗室行纳币礼縀衣二袭布衣一袭縀衾布褥一具金耳坠全副定婚日宴宰牲二娶日设宴五席

觉罗婚礼觉罗婚娶有职者各照品级用无职者用縀衣二袭縀被褥一牀金项圈一金耳坠一副行定时用羊牲二酒八罇娶时宰牲四席五酒十罇

公主等婚礼

公主下嫁礼公主下嫁於朝臣定婚进献用一九礼【用骆驼马】设宴七十席行聘进献用九九礼【用骆驼马盔甲】下嫁日设宴九十席如下嫁外藩止用牲酒不设筵宴

公主下嫁得

旨指婚初定额驸家备驼一马八羊八十有一酒九十

罇届期恭进额驸於是日诣

干门恭谢乃设燕行礼下嫁前一日遣官賫送妆匳诣额驸第铺设至日额驸家备九九礼物恭进文马十八驮甲十八马二十一驼六羊八十一酒九十罇设燕如初定礼下嫁礼成翌日行朝

谢礼如下嫁外藩止用牲酒不设筵燕

郡主于归礼郡主于归初定额驸家备燕五十席酒五十罇若外藩王等尚主用驼马羊七九牲五九纳于王府纳币额驸家备鞍马七甲胄七外藩王等用马六十牛六十羊六百婚前一日遣人送粧匳至额驸第陈设至日送郡主于归媵婢八人男妇五户若奉

旨赐婚者额驸偕郡主诣

大内谢

恩行礼

县主于归婚礼县主于归燕四十席酒四十罇纳币额驸家备鞍马五甲胄五外藩王等用马五十牛五十羊五百婚前一日遣人送粧匳至额驸第陈设至日送县主于归媵婢七人男妇四户郡君于归礼郡君于归燕三十席酒三十罇纳币额驸家备鞍马四甲胄四若嫁外藩用马四十牛四十羊四百余与县主同至日送郡君于归媵婢六人男妇四户

县君于归礼燕二十席酒二十罇纳币鞍马三甲胄三若嫁外藩用马三十牛三十羊三百余与郡君同至日送县君于归媵婢五人男妇三户乡君于归礼燕十八席酒十八罇纳币鞍马二甲胄二若嫁外藩马二十五牛二十五羊二百五十余如县君同至日送乡君于归镇国公女媵婢四人辅国公女媵婢三人男妇皆二户

品宦婚礼

凡民公行纳币礼縀衣四袭縀衾褥三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九娶日设宴二十席侯行纳币礼縀衣四袭縀衾褥三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八娶日设宴十八席伯行纳币礼縀衣四袭縀衾褥三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七娶日设宴十七席一品官行纳币礼縀衣三袭縀衾褥三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六娶日设宴十五席二品官行纳币礼縀衣二袭縀衾褥二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四娶日设宴十席三品官行纳币礼縀衣二袭縀衾褥二具金项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三娶日设宴八席四品官行纳币礼縀衣一袭縀衾褥一具金项圈一具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设宴六席五品官行纳币礼縀衣一袭縀衾褥一具金项圈一具金耳坠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设宴五席六品以下官行纳币礼与五品官同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用牲三【自四品以下金项圈金耳坠各听其力能其者备用】军民人等行纳币礼衣一袭衾褥一具定婚日宴用牲一娶日宴用牲二

婚礼通例

崇德间定亲王以下婚娶如违定例多用者多用之物入官两家俱议罪

又定自超品公以下至军民人等婚娶若违定例多用者多用之物入官两家俱议罪

崇德三年定凡送亲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送女与内王以下公以上为婚前一夕内王以下公以上自备筵宴到日由礼部备办筵宴回日筵宴同顺治五年八月

谕礼部曰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军民皆朕臣子欲其辑和亲睦莫如聨姻一事凡满汉官民有欲聨姻者各从其愿

八月

谕户部曰满汉官民欲其辑睦互结婚姻前已有旨嗣後凡满洲官员之女欲与汉人为婚者先须呈明尔部查其应具奏者即与具奏应自理者即行自理其无职人等之女部册有名者令各牛录章京报部方嫁无名者听各牛录章京自行遣嫁至汉官之女欲与满洲为婚者亦行报部无职者听其自便不必报部其满洲官民娶汉人之女实系为妻者方准其娶

八年题准凡外藩送亲与内亲王者前一夕内亲王府自备牲酒亲王迎至宿次幼辈郡王贝勒各一人贝子二人内大臣二人礼部堂官俱蟒服同注筵宴如遣属官往迎部员同往筵宴到日由礼部备办牲酒亲王及郡王以下各官筵宴郡王妃贝勒贝子夫人礼服出迎筵宴如仍遣属官迎接部员同迎接筵宴凡送亲如内郡王者如郡王亲迎幼辈贝勒一人贝子一人公二人同往其余迎接筵宴与亲王同凡送亲与内贝勒者如贝勒亲迎幼辈贝子一人公二人同往其余亲迎筵宴与郡王同凡送亲与内贝子公者如贝子公亲迎幼辈公二人同往其余迎接筵宴与贝勒同以上凡大臣应否遣迎请

旨定夺到後

赐恩宴一次在礼部筵宴二次回日筵宴同

九年定王以下公以上凡奉

旨赐婚者俱朝服於

中和殿或於

位育宫谢

恩不赞行三跪九叩头礼及成婚日再行三跪九叩头礼又定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之女下嫁在朝及外藩之人娶时和硕亲王进

上牛一只羊一只酒二坛世子多罗郡王进

上牛一只羊一只酒二坛多罗贝勒以下俱免进和硕

亲王以下如奉

上谕结婚其行定及娶时俱谢

恩一次

又题定凡奉

旨赐婚公主郡主等外藩王以下内外各官俱朝服於

中和殿或於

位育宫谢

恩不赞行三跪九叩头礼成婚日再行三跪九叩头礼康熙元年定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有婚嫁事报明礼部具题布改为縀余俱仍旧

五年定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女嫁於外藩媵送满洲男妇二名蒙古汉人男妇六名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女媵送不许用满洲止用蒙古汉人男妇六名宗室女媵送蒙古汉人男妇四名

八年定凡奉

旨赐婚郡主以下者谢

恩行礼俱由礼部具题

又定出嫁郡主县主归寜母家有给人口者不准给满洲准给蒙古汉人八名出嫁郡君以下乡君以上归寜准给蒙古汉人六名出嫁镇国将军女以下宗女以上归寜准给蒙古汉人四名雍正元年定凡有品级官员婚嫁各用伊执事鼓乐人不得过十二名灯不得过六对无品级闲散人等及生监军民不得僭用执事鼔乐人不得过八名灯不过四对一应糜费概行严禁

八年三月礼部议覆据詹事府少詹事伊尔敦奏称看得八旗官员兵丁遇有喜丧等事不按定例遵行仍有任意糜费者若不严行禁止诚恐日久必至相习成风仰请

勅下该部自大小官员以至兵丁凡喜丧等事其应用之项按其职分之尊卑明白分晰着为定例刋刻成书於八旗各佐领及族长等颁给一本令其传示暁谕凡遇喜丧等事预行报知该佐领该族长务令逐项照例遵行等语查雍正元年五月内九卿等遵

旨议覆自民公侯伯满汉官员以及兵民等其婚丧等事俱各按品级着为定例逐歀开载一体传行但未有专行暁示稽察之员所以致有任意违越之事应如伊尔敦所奏将

钦定欵项再行刷印交各该旗令其转交该佐领族长等传示晓谕凡遇喜丧等事预行报知该佐领族长等照例遵行若有违例僭用者该佐领族长等即报知各该旗都统查明交部治罪若徇隐不报任其违越一经发觉将该佐领族长及僭越之人一并交部分别议处

奏入奉

旨依议着该旗都统察旗御史参领侍卫及步军统领一同稽察果有违例僭越者即行参奏若该旗都统察旗御史参领侍卫步军统领内如有一处查出其余一并免其议处若经他处查出将该旗都统察旗御史参领侍卫步军统领等一并议处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六

典礼志九

八旗乡饮酒礼【养老附】

一京师及直省府州县每岁正月十五日及十月初一日举行乡饮酒礼择乡之年高德劭允符衆望者一人为宾其次为介又次为衆宾京师府尹为主直省各府州县官为主

一乡饮酒礼立一人为司正主扬觯以罚失仪者以教官充二人司爵二人赞礼二人引礼一人读律并以生员充其京师乡饮酒礼由礼部堂官一员前往监礼

康熙九年十一月顺天府府丞高尔位题称窃照乡饮酒礼

朝廷敬老尊贤之大典盖民知敬老然後不悖於孝弟民知尚德然後日趋於忠信自古迄今甚盛典也臣跪诵

圣谕谆谆以教化为首务仰见我

国家化民成俗之至意远轶前代矣第乡饮酒礼一节臣府每岁举行两次照例将汉人中年高有德者选择敦请恪遵无异臣思八旗下满洲蒙古汉军其中岂无年高有德堪为宾介者似宜并示优崇以昭奨劝伏祈

勅下部议乡饮酒礼定例满汉一体举行则大典光而礼

制备矣奉

旨这本说得是着议奏该部知道寻礼部覆称乡饮酒礼乃敬老尊贤之大典自当满汉均沾以昭奨劝应如该府丞所请查照定例满汉一体举行奉

旨依议

仪注

京师乡饮酒礼顺天府尹为主人前一日执事者於府学讲堂陈设坐次监礼席於庭东北向宾席

於堂西北南向主人席於堂东南西向介席於堂西南东向衆宾之长三人席於宾西南向东上皆专席不属衆宾席於西序东向僚佐席於东序西向皆北上司正席於主人之东北向设律令案於主介间正中又设尊案一於东序端司正豫率执事习礼乐部和声署设乐於西阶下至日黎明执事者宰牲具馔监礼主人及僚属司正先诣学遣人速宾介以下比至主人率僚属出迎於庠门之外揖宾介衆宾皆答揖宾入介衆宾从入主居东宾居西赞礼者立阶前赞揖主及宾三揖三让而後升堂东西相向立赞两拜交拜毕宾即席乃延介一让升介升拜如宾礼介即席乃延衆宾以次皆升主人揖皆答揖即席主人率僚佐皆即席咸坐赞司正扬觯执事者引司正由西阶升诣堂中北向立赞起立宾介以下皆立赞揖司正宾介以下皆揖执事者以觯酌酒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惟

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赞司正饮酒饮毕以觯授执事赞揖司正揖宾介以下皆揖司正复位宾介以下皆坐赞读律令执事者举律令案於堂之中引礼引读律令者诣案前北面立宾介以下皆立行揖礼如前读毕复位赞供馔执事者举馔案至宾前次介次主三宾以下各以次设赞献宾主起北面立执事者斟酒以授主主受爵诣宾前置於席少退赞两拜宾答拜讫主退复位赞宾酢酒宾起介从执事者斟酒授宾宾受爵诣主前置於席少退赞两拜宾主交拜讫宾退复位主人起献介介酢主人如前仪乃各就位坐执事者诣三宾衆宾以下以次斟酒於席讫赞饮酒酒三行赞奏乐工升歌周诗鹿鸣之章卒歌笙奏

御制补南陔诗间歌周诗鱼丽之章笙奏

御制补由庚诗乃合乐歌周诗关雎之章卒歌工告备出执事者行酒主宾以下饮无算爵赞彻馔彻馔讫宾介主以下皆兴主僚属居东宾介三宾衆宾居西赞两拜宾主介拜讫赞送宾宾介衆宾主人以次下堂分东西行出庠门一揖退监礼者出主人送礼毕乃皆退

【谨按八旗乡饮酒礼於康熙九年举行起至乾隆十九年停止谨将旧行仪注查载以识旧制】养老

顺治十年

恩诏年老退甲兵丁照例一体赏赐

十八年议准八旗年老致仕官有奉

旨支原俸者仍照原品支给其余年至六十致仕者给与

半俸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

谕大学士等今岁天下老人为朕六十大庆皆从数千里而来赐伊等筵宴遣回着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大学士以下民以上年逾六十五岁以上者奏闻择日赐宴有不能来者朕另行按分颁给再查八旗蒙古汉军以至内府佐领不论官员闲散人等年七十以上老妇亦着奏闻俟老人赐宴後再定一日送

皇太后宫赐宴有贫乏不能来者着各属协助车马使之前来再敇宗人府诸王以下宗室子孙内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选择聪明堪供使任者六七十人令於耆老前执爵即朕子孙皆令之出宗室外不用他人也是月二十七日礼部等衙门引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大学士以下闲散人等以上至

畅春园正门前东西向列坐东坐西向内大臣和硕额驸尚之隆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领侍卫内大臣公海金领侍卫内大臣侯巴浑特大学士温

达萧永藻户部尚书穆和伦礼部尚书赫硕色刑部尚书哈山吏部侍郎傅绅户部侍郎塔进泰兵部侍郎巴顔柱理藩院侍郎诺木齐代副都御史舒兰大理寺卿孟世泰仪度额真佛保赛音厰都统善丹马尔赛朱玛喇敖三寜古塔将军孟俄洛护军统领腾额特副都统毛奇他特石如璧偏图萨尔禅道福色闲散大臣伯四格图拉等一百余人次列耆老二千余人西坐东向原任领侍卫内大臣公阿尔泰原任尚书马尔汉凯音布安布禄范承勲阿山郭世隆原任縂督石文晟于成龙原任侍郎常书敦多礼巴锡戴都里多奇牛黑纳努黑鄂奇杨舒原任总漕马世济原任廵抚王国昌刘光美许嗣兴原任学士瓦尔达黄茂原任都统图世希鲁白合车福纳查拉克图齐式班第原任护军统领洪海苏黑原任副都统禅布安图艾有仕黄象坤等三百余人次列耆老二千余人有司陈设几席簠簋之仪膳羞燔炙之品

诸皇子率诸皇孙及宗室子弟执爵授饮东西前後各十余行次第以徧顷之

上出御幄陞座衆耆老进前跪献

万夀觞

上命扶掖八十岁以上者至

御座前

亲赐酒一巵於时瑞霭絪緼惠风披拂太和翕聚懽若家人内大臣臣尚之隆等跪奏曰臣等生逢

圣世身受

殊恩如天之福惧不能胜未知何以仰答高厚於万一也驾起还

宫随传

旨赐内大臣尚之隆等大学士温达等致仕尚书马尔汉

等袍帽有差又

赐八旗耆老人等银两有差诸臣及耆老各谢

恩而退

是日宴赉八旗官员八十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三品官邓光乾一人汉军原任知县蒲敏政等五人

正黄旗满洲六品官达巴纳等三人汉军五品章京孙应麟等二人

正白旗满洲原任护军统领苏黑等十九人汉军原任知县员养纯等二人

正红旗满洲原任侍郎敦多礼等八人蒙古佐领古穆一人

镶白旗满洲前锋校赛龙阿等五人蒙古骁骑校毛什喇一人

镶红旗满洲章京三泰等三人汉军原任员外郎陈怀德等二人

正蓝旗满洲原任云骑尉苏黑等八人蒙古原任护军校厄楞特等二人汉军雅鼐一人

镶蓝旗满洲原任侍郎戴都里等九人蒙古原任云骑尉厄尔色等三人

七十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等六人蒙古都统朱玛喇等六人汉军原任尚书范承勲等十七人

正黄旗满洲原任尚书凯音布等四十二人蒙古护军统领腾额特等八人汉军原任副都统黄象坤等二十人

正白旗满洲原任尚书马尔汉等六十一人蒙古佐领梯弟等三人汉军原任总督石文晟等十六人

正红旗满洲原任都统查拉克图等四十一人蒙古原任云骑尉满达希等三人汉军步军校锺世孝等七人

镶白旗满洲都统图世希等五十二人蒙古护军校马巴朝等二人汉军大学士萧永藻等四人镶红旗满洲大学士温达等四十一人蒙古原任云骑尉葛穆德等三人汉军大理寺卿孟世泰等十人

正蓝旗满洲原任学士瓦尔达等五十人蒙古步军校特古思等二人汉军骑都尉郭函臣等十人镶蓝旗满洲户部尚书穆和伦等五十五人蒙古原任护军参领查木素等六人汉军原任巡抚许嗣兴等五人

六十五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寜古塔将军孟俄洛等六人蒙古原任佐领波第等七人汉军内大臣尚之隆等十人正黄旗满洲内大臣侯巴浑特等三十人蒙古原任副都统艾有仕等五人汉军原任府丞李法祖等九人

正白旗满洲都统敖三等三十九人汉军佐领张国柱等十二人

正红旗满洲原任副都统安图等三十人蒙古云骑尉花色等二人汉军步军校王双全等六人镶白旗满洲原任侍郎鄂奇等三十四人蒙古原任云骑尉莽鼐等二人汉军原任守备魏士英一人镶红旗满洲一等侍卫朱常凤等六十九人蒙古步军校托泰等四人汉军原任总漕马世济等十人正蓝旗满洲原任副都统禅布等六人蒙古骑都尉耨楞等四人汉军骁骑校朱国玺等六人镶蓝旗满洲原任二等侍卫色克巴等二十六人蒙古理藩院侍郎诺木齐代等二人汉军步军校徐全周等七人

右各员内

赐内大臣和硕额驸尚之隆舅舅佟国维侯巴浑特大学士温达萧永藻尚书穆和伦哈山寜古塔将军孟俄洛原任尚书马尔汉凯音布范承勲原任都统

查拉克图煖帽各一项团龙縀袍褂各二件鞾韈各二双副都御史岳兰原任尚书安布禄原任侍郎郭多礼凉帽各一项团龙縀袍褂各二件鞾韈各二双原任护军统领洪海原任都统班第原任副都统黄象坤六品官达巴纳于地都袍褂各二件其余八十以上银各十五两七十以上银各十两六十五以上银各一两凡现任大臣官员与宴不与赏原任官员未与宴者领半赏

是日宴赉八旗披甲闲散人等九十岁以上镶黄旗满洲硕吉辉等二人

正黄旗满洲孙朝福等二人

正白旗满洲花凤彩等二人

正红旗满洲哈世泰一人

镶白旗满洲灵印等二人汉军王国敬一人镶红旗满洲王达等二人

以上各赏银二十两未与宴者领半赏

八十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乌纳布等二十六人蒙古托克托和等二人汉军何豹等十二人

正黄旗满洲张进忠等三十一人汉军张起云等二十九人

正白旗满洲富哈纳等三十四人蒙古四儿等三人汉军张汝秀等三十二人

正红旗满洲赵之英等四十二人蒙古巴顔等二人汉军刘光表等七人

镶白旗满洲根泰等二十二人蒙古博恃罗等二人汉军李云元等十人

镶红旗满洲甘楚喀等二十八人蒙古桃色等五人汉军张福等十六人

正蓝旗满洲勒色礼等三十人蒙古里格等四人汉军张百禄等十二人

镶蓝旗满洲叶库纳等五十七人蒙古萨尔图等八人汉军孟猷粲等五人

以上各赏银十五两未与宴者领半赏

七十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党大等二百十一人蒙古巴拜等四十一人汉军王成等六十二人

正黄旗满洲黑色等二百十九人蒙古党色等十六人汉军张义振等二百零一人

正白旗满洲光柱等一百八十五人蒙古造经等二十七人汉军董奇等一百七十八人

正红旗满洲张治宇等二百零七人蒙古保住等八人汉军陆登朝等二十四人

镶白旗满洲长夀等一百九十六人蒙古巴木布什等十八人汉军顾邦怀等五十五人

镶红旗满洲吴大禅等一百七十五人蒙古柯士德等十二人汉军辛喜等七十三人

正蓝旗满洲沈阳等一百六十一人蒙古六儿等三十人汉军陈秉治等三十六人

镶蓝旗满洲费雅达等三百五十三人蒙古哈希泰等三十人汉军金夀等三十七人

以上各赏银十两未与宴者领半赏

六十五岁以上

镶黄旗满洲二黑等四十人蒙古南超等二十八人汉军张魁等四十人

正黄旗满洲三奇等一百四十二人蒙古阿玉玺等七人汉军朱治国等一百五十四人

正白旗满洲舒尔黑等一百四十九人蒙古歪拉海等九人汉军周文方等十三人

正红旗满洲多尔济等四十二人蒙古二哥等十一人汉军张进忠等二十四人

镶白旗满洲朝什喜等八十二人蒙古赶年尔等十三人汉军郭有功等四十八人

镶红旗满洲色勒等一百八十三人蒙古三图等八人汉军罗奇生等二十六人

正蓝旗满洲哈赖等四十九人蒙古艾都等十五人汉军李大韩等四十二人

镶蓝旗满洲古图器等八十七人蒙古阿穆呼朗等二人汉军周有夀等六十八人

以上各赏银一两

是日

命二十八日赐八旗年老妇人宴於

畅春园

皇太后宫门前

二十八日礼部等衙门引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七十岁以上年老妇人至

畅春园

皇太后宫门前东西向列坐顷之九十岁以上者召至宫内凡大臣之妻年不及九十亦酌量召至宫内赐坐

皇太后

皇上亲视赐宴分颁果饵食席八十岁以上者丹墀下列

坐七十岁以上者

宫门外列坐

诸皇子率诸皇孙暨宗室子弟分视赐宴颁给果饵食席宴毕

赐召至

宫内年老妇人丰貂文绮素珠银两有差

是日八旗官员之妻进

宫内赐宴者共五十六人

九十岁以上共六人

正黄旗满洲原任侍卫乌尔佳齐之妻赖普氏等二人汉军原任游撃李向日之妻刘氏等二人正白旗满洲原任郎中噶哈之妻一人汉军原任副都统徐治通之妻毛氏一人

八十岁以上共十一人

镶黄旗满洲原任侍卫萨木哈之妻一人

正黄旗满洲原任一等轻车都尉达哈泰之妻觉罗氏等二人

正白旗满洲原任杭州将军郭丕之妻等二人汉军原任轻车都尉王美之妻秦氏一人

正红旗满洲原任副都统莫达之妻萨克达氏一人

镶红旗蒙古原任骁骑校石大达之妻完顔氏一人

正蓝旗汉军原任总兵官吴万福之妻苏氏一人镶蓝旗满洲原任副都统马齐之妻等二人七十岁以上共三十五人

镶黄旗满洲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之妻等八人正黄旗满洲原任尚书哈雅尔图之妻那喇氏等九人

正白旗满洲原任都统瓦尔达之妻等五人汉军原任子曹希林之妻李氏一人

正红旗满洲原任都统查拉克图之妻佛岳洛氏等六人

镶白旗满洲原任都统年哈之妻陈氏等二人镶红旗满洲原任护军参领苏敏之妻羊察氏一人

正蓝旗满洲原任侍郎布尔赛之妻等二人镶蓝旗蒙古原任男巴尔赛之妻一人

以上各

赐袍褂縀疋素珠等物有差

八旗披甲闲散之妻九十岁以上进

宫内赐宴者共二十八人

百岁以上一人

镶白旗满洲于二之妻富氏年一百三岁

赐银三十两素珠一盘宫纱手巾一条

九十岁以上共二十七人

镶黄旗满洲桑格之妻等四人蒙古克什图之妻一人汉军杨成名之妻王氏一人

正黄旗满洲李大之妻贾氏等五人蒙古额布根之妻一人汉军刘应元之妻吕氏一人

正白旗满洲布什图之妻一人蒙古雨沐之妻等二人

正红旗满洲哈世泰之妻吴氏一人

镶白旗满洲布尔泰之妻完顔氏等四人镶红旗满洲哈尔萨之妻金氏等二人汉军张忠之妻陈氏一人

正蓝旗满洲苏喇之妻一人汉军高文登之妻杨氏一人

镶蓝旗汉军龎起龙之妻一人

以上各

赐银二十两及素珠夀杖等物其九十以上年老妇人未与宴者八旗共三十一人各领半赏银十两四月初二日

命赏给八旗年老妇人银两有差

本年三月二十八日奉

旨今日年老妇人若照老人一体赏给伊等皆系妇人必致烦剧今召进殿内九十以上妇人及大臣之妻并朕识认者朕赏之其七十八十以上者筵宴毕令各回本旗该旗都统等会同曾经会议大臣将来者与未来者逐一查明赏给务令均沾实惠赏过银两数目据实奏闻钦此八旗都统副都统等将二十八日筵宴年老妇人并不能赴宴老妇人逐一查明各具木牌填写岁数何项人妻伊子孙何项人带往

畅春园

是日赏八旗八十岁以上官员之妻

镶黄旗蒙古一人汉军四人

正黄旗满洲二十人蒙古八人汉军十五人正白旗满洲三十一人蒙古一人汉军十人

正红旗满洲二十五人蒙古三人汉军三人镶白旗满洲十九人蒙古一人汉军四人

镶红旗满洲十九人汉军七人

正蓝旗满洲十四人蒙古一人汉军三人

镶蓝旗满洲十六人蒙古三人

披甲闲散之妻

镶黄旗满洲一百十三人蒙古十人汉军十一人正黄旗满洲七十六人蒙古六人汉军六十一人正白旗满洲八十人蒙古八人汉军十五人正红旗满洲六十七人蒙古七人汉军十人镶白旗满洲二十一人蒙古六人汉军十七人镶红旗满洲九十人蒙古十一人汉军二十九人正蓝旗满洲四十人蒙古九人汉军十八人镶蓝旗满洲一百二十二人蒙古三人汉军十四人

以上各赏银十五两未与宴者领半赏

七十岁以上官员之妻

镶黄旗满洲二人蒙古二十一人汉军三十九人正黄旗满洲一百二十三人蒙古六人汉军四十三人

正白旗满洲一百二人蒙古十二人汉军四十九人

正红旗满洲一百十八人蒙古十九人汉军十七人

镶白旗满洲一百五十三人蒙古八人汉军十八人

镶红旗满洲十七人蒙古十五人汉军三十一人正蓝旗满洲一百三人蒙古十七人汉军三十三人

镶蓝旗满洲一百九人蒙古九人汉军二人披甲闲散之妻

镶黄旗满洲四百九十三人蒙古八十二人汉军一百四十七人

正黄旗满洲三百五十五人蒙古四十一人汉军三百五十八人

正白旗满洲三百九十八人蒙古六十五人汉军二百八十五人

正红旗满洲二百九十七人蒙古二十六人汉军五十五人

镶白旗满洲一百二十人蒙古三十九人汉军九十一人

镶红旗满洲二百九十三人蒙古三十八人汉军一百四人

正蓝旗满洲二百七十六人蒙古六十六人汉军五十七人

镶蓝旗满洲五百八十二人蒙古六十人汉军六十一人

以上各赏银十两未与宴者领半赏

雍正二年

诏恩赐八旗大职官员等母妻年登八十者内造縀一疋里一疋七十者内造縀一疋

恩赐八旗兵丁母妻七十岁以上者纺丝棉花等有差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万夀

恩诏满洲蒙古汉军兵丁及内扎萨克喀尔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分别赏赉至百岁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余悉照前例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

谕繄古帝王御世建极凝庥上有敷锡之君下享盈寜之福洎乎近代史册尠称我

皇祖冲龄践阼统驭寰区仁渐义摩?濡休养康熙年间曾举行千叟宴与中外臣民跻夀宇而迓繁禧诚为千载一时之嘉会朕诞膺丕绪敬绍鸿图仰承

昊苍眷顾福佑朕躬年逾古稀尚康强勤政惟是敛时锡福期举世咸登仁夀着於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举行千叟宴盛典用昭我国家景运昌期重熙累洽嘉与中外臣民耆老介祉延禧之至意所有一切事宜着各该衙门敬谨预备五十年正月初六日

赐千叟宴於

乾清宫凡宗室王以下兵丁以上八旗共二千四百三十二人皆与焉各

赐鸠杖如意貂皮锦縀有差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七

典礼志十

八旗丧礼【王公等丧礼 公主王妃等丧礼 王公等茔制 官员丧礼】王公等丧礼

和硕亲王薨

上辍朝三日会丧者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以下佐领骑都尉以上及本翼宗室集於外固伦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全设仪仗并鞍马空马各十五匹彩棺朱髤饰金龙内衬五层丧主【王长子无则长孙承重】及余子皆剪髪辫去冠饰主妇【王福晋无则承以冢妇】及诸妇以下皆去首饰散髪成服王所属官员俱成服初祭

上赐牛一羊八酒九瓶纸钱三万次祭

赐同加封諡给造坟银五千两命工部立碑坟前并建

碑亭翰林院撰给碑文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七万纸钱四万祭馔三十席羊九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一万纸钱一万祭馔十五席羊九只

上赐羊纸遣官诣坟致祭二次王所属宗室官员於坟前门外跪迎俟所遣官过随入读祝祭奠毕仍送

谕祭官至迎接所望

阙谢

恩行三跪九叩头礼世子薨

上辍朝二日会丧者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以下参领以上集於外固伦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全设仪仗并鞍马空马各十四匹初祭

上赐牛一羊八酒九瓶纸钱二万五千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四千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六万五千纸钱四万祭馔三十席羊九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一万纸钱一万祭馔十五席羊九只彩棺朱髤绘龙殓衬造坟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和硕亲王例郡王薨

上辍朝二日会丧者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以下参领以上集於外固伦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全设仪仗并鞍马空马各十四匹初祭

上赐牛一羊六酒七瓶纸钱二万三千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三千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六万纸钱三万七千祭馔二十五席羊七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一万纸钱一万祭馔十三席羊七只彩棺朱髤绘龙殓衬造坟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和硕亲王例贝勒薨

上辍朝一日会丧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以下本旗佐领集於外和硕公主世子郡王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全设仪仗并鞍马空马各十三匹初祭

上赐牛一羊四酒五瓶纸钱一万五千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二千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五万纸钱三万五千祭馔二十席羊五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一万纸钱一万祭馔十席羊五只彩棺朱髤绘蟒殓衬造坟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和硕亲王例不造碑亭贝子薨会丧者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爵本旗参领郎中以上集於外贝勒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全设仪仗并鞍马空马各十二匹用彩棺朱髤绘蟒内衬三层初祭

上赐羊五只酒五瓶纸钱一万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一千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四万纸钱三万祭馔十五席羊三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八千纸钱八千祭馔八席羊五只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贝勒例镇国公卒会丧者贝子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集於外郡君贝子夫人以下集於内全设执事并鞍马空马各十匹初祭

上赐羊四只酒四瓶纸钱九千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五百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三万纸钱二万一千祭馔十五席羊三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七千纸钱七千祭馔七席羊四只彩棺殓衬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固山贝子例辅国公卒会丧者贝子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集於外郡君贝子夫人以下集於内全设执事并鞍马空马各八匹初祭

上赐羊四只酒四瓶纸钱八千次祭

赐同给造坟银五百两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二万纸钱一万二千祭馔十五席羊三只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银锭六千纸钱六千祭馔七席羊四只彩棺殓衬封諡立碑

谕祭等项俱如镇国公例镇国将军卒辅国公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集於外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七匹初祭

上赐羊二只酒二瓶纸钱五千次祭

赐同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六千纸钱一千祭

馔六席羊三只次祭同

上仍赐羊纸遣官祭一次翰林院撰给祭文迎接谢恩如例立碑候

旨行辅国将军卒会丧者镇国将军以下集於外用朱

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五匹初祭

上赐羊一只酒一瓶纸钱四千次祭

赐同初祭除

上赐羊纸外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五千纸钱一千祭

馔五席羊三只次祭同

上仍赐羊纸遣官祭一次内阁撰给祭文迎接谢恩如例自立碑内阁撰给碑文奉国将军卒会丧者辅国将军以下集於外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四匹初祭次祭

上共赐羊一只酒二瓶纸钱六千初祭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四千纸钱四千祭馔四席羊一只次祭同

上所赐羊纸亦在数内

上仍赐羊纸遣官祭一次迎接谢

恩如例奉恩将军卒不会丧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

鞍马三匹初祭次祭

上共赐羊一只酒二瓶纸钱三千初祭自备引旛一杆金银锭三千纸钱三千祭馔三席羊一只次祭同不撰祭文宗室卒用朱棺衬一层鞍马二匹初次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三千纸钱三千祭馔二席羊二只八分以内和硕亲王已娶妻未封之子卒用鞍马七匹郡王子用鞍马六匹贝勒子用鞍马五匹贝子之子卒用鞍马四匹镇国公辅国公之子卒用鞍马三匹建造墓室听便八分内无品级宗室卒所用马羊金银锭纸钱祭馔照镇国将军例和硕亲王以下贝子以上薨镇国公辅国公卒俱由宗人府题请

赐封諡得

旨赐諡内阁拟諡以

闻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卒应否与諡宗人府具题请旨奉国将军以下不疏请葬期亲王期年而葬郡王贝勒七月而葬贝子以下公以上五月而葬凡应会丧者进衙门用常服办事如至丧家及坟所仍用丧服

御前公侯伯内大臣护军统领护军参领以上官员及

部员不应会丧者奉

旨遣往方许赴丧其余各旗护军统领护军参领护卫各随本府王等赴丧各官命妇亦随本府王妃等赴丧不许私往

公主王妃等丧礼

亲王福晋薨会丧者和硕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集於外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奉国将军恭人以上集於内设仪仗鞍马六匹用彩棺内衬五层王下官员帽除缨官员妻俱丧服初祭次祭日

上赐牛一只羊八只酒九瓶纸钱二万余仪与亲王丧同世子福晋薨会丧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固伦公主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属员服丧及棺衬俱如亲王福晋例设仪仗鞍马五匹初祭次祭日

上赐牛一只羊六只酒七瓶纸钱一万五千余仪与世子同郡王福晋与世子福晋丧同贝勒夫人薨惟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不会丧属员服丧及棺衬俱如郡王福晋例设仪仗鞍马四匹初祭次祭日除

上赐羊五只酒五瓶纸钱一万余仪与贝勒丧同贝子夫人薨会丧者贝勒以下集於外郡主贝子夫人以下集於内属员服丧俱如贝勒夫人例用彩棺内衬三层设仪仗鞍马三匹初祭次祭日

上赐羊三只酒三瓶纸钱七千余仪与贝子丧同镇国公夫人卒会丧贝子以下集於外郡君贝子夫人集於内属员服丧及棺衬执事马匹俱如贝子夫人例初祭次祭日

上赐羊二只酒二瓶纸钱六千余仪与镇国公丧同辅国公夫人卒惟郡君不会丧属员服丧及棺衬执事马匹俱如镇国公夫人例初祭次祭日

上赐羊二只酒二瓶纸钱五千余仪与辅国公丧同固伦公主薨会丧者和硕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集於外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奉国将军淑人以上集於内所属官员俱丧服全设仪仗并鞍马六匹用彩棺衬五层

上共赐牛一羊八酒九瓶纸钱二万余仪节与亲王丧同若下嫁外藩翰林院撰拟祭文遣官致祭和硕公主薨会丧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固伦公主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所属官员俱丧服全设仪仗并鞍马五匹用彩棺衬五层

上共赐牛一羊六酒七瓶纸钱一万七千仪节与世子福晋同郡主丧仪与郡王福晋同县主丧仪与贝勒夫人同郡君丧仪与贝子夫人同县君丧仪与镇国公夫人同乡君丧仪与辅国公夫人同若下嫁外藩均遣官致祭如仪亲王侧福晋丧与世子福晋同惟

谕祭一次礼部疏请候

旨遵行不撰祭文世子侧福晋丧与郡王福晋同郡王侧福晋丧与贝勒夫人同贝勒侧夫人丧与贝子夫人同贝子侧夫人丧与镇国公夫人同镇国公侧夫人丧与辅国公夫人同辅国公侧夫人丧辅国公以下会丧余与辅国公夫人同

王公等茔制

王府茔制亲王享堂五间门三间描画五彩飞金小花围墙一百丈门外房五间碑亭一座守塜人十家世子郡王享堂三间门三间画五彩小花围墙八十丈门外房三间碑亭一座守塜人八家【固伦公主同】贝勒贝子享堂三间门三间红油围墙七十丈门外房三间守塜人六家【和硕公主郡主同】镇国公辅国公享堂三间门三间红油围墙六十丈守塜人四家【县主郡君县君同】

葬费亲王造坟银五千两世子造坟银四千两郡王造坟银三千两贝勒造坟银二千两贝子造坟银一千两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造坟银均五百两辅国将军造坟银四百两

王府碑制亲王石碑交龙首高四尺五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八寸七分龙趺高四尺五寸郡王石碑交龙首高三尺九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八寸龙趺高四尺三寸贝勒石碑交龙首高三尺六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七寸三分龙趺高四尺一寸贝子石碑交龙首高三尺四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六寸六分龙趺高四尺镇国公辅国公石碑交龙首高三尺三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六寸三分龙趺高三尺九寸

镇国将军碑式照一品例辅国将军碑式照二品例

王府造碑料价亲王碑价银三千两世子碑价银二千五百两郡王碑价银二千两贝勒碑价银一千两贝子碑价银七百两镇国公辅国公碑价银各四百五十两镇国将军碑价银三百五十两辅国将军碑价银三百两

顺治五年十月定

赐诸王以下修造园茔银两以和硕礼亲王与衆不同特赐银一万两

乾隆十二年三月

谕据公九如奏请指俸借银三千两修伊高祖英亲王阿济格园寝英亲王原系国家宣力名王今伊园寝年久倾颓不必借俸修理着即加恩交与工部拨官帑修理

三十八年二月

谕睿亲王多尔衮当

世祖章皇帝冲龄践阼时摄政有年威福自专不能恪尽臣节身殁之後因其属人首告经诸王大臣定罪除封成案具在第我朝定鼎之初睿亲王实先率衆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冺今其後嗣废絶而茔域之在东直门外者岁久益就榛芜亦堪悯

恻着交内务府派员前往相视将墙屋倾颓者酌加缮茸仍为量植松楸并准其近支王公等以时祭扫用昭朕笃念成勲瑕瑜不掩之至意

四十二年

谕现在修理履端郡王坟茔着加恩於养心殿内库赏银二万两

官员丧礼

异姓公和硕额驸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七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八千纸钱八千祭馔八席羊四只次祭同侯伯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六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七千纸钱七千祭馔七席羊四只次祭同一品官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五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六千纸钱六千祭馔六席羊三只次祭同二品官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四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五千纸钱五千祭馔五席羊三只次祭同三品官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三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四千纸钱四千祭馔四席羊二只次祭同四品官卒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二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三千纸钱三千祭馔三席羊二只次祭同五品官以下至有顶带官故用朱棺衬一层设执事并鞍马二匹初祭用引旛一杆金银锭二千纸钱二千祭馔二席羊一只次祭同异姓公以下至有顶带官父母妻及未分家子故用鞍马一匹其金银锭纸钱祭馔羊各照其父子夫品级用百日期年及常祭止许用金银锭一千纸钱一千祭馔三席羊一只

公侯伯茔制坟周围墙一面二十庹共八十庹四户看守一品二品官员坟周围墙一面各十七庹半共七十庹二户看守三品四品五品官员坟周围墙一面十五庹共六十庹一户看守安葬在各坟院内安葬六品官员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如有亲戚坟院内安葬者周围砌墙一面六庹共二十四庹六品官员以下看坟不过二人

坟茔石兽一品茔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茔地八十步坟高一丈四尺三品茔地七十步坟高一丈二尺石兽并六四品茔地六十步五品茔地五十步坟高八尺石兽并四六品茔地四十步七品茔地二十步坟高六尺发步皆从茔心数至边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

官员碑制石像生民公侯伯石碑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濶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一品石碑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濶三尺四寸龟趺高三尺六寸二品石碑麒麟首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濶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四寸以上俱用石人二石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三品石碑天禄辟邪首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濶三尺龟趺高三尺二寸石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四品石碑圆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濶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石马二石虎二石望柱二五品石碑圆首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濶二尺六寸方趺高二尺八寸石马二石羊二石望柱二六品石碑圆首高二尺碑身高六尺濶二尺四寸方趺高二尺六寸七品石碑圆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濶二尺二寸方趺高二尺四寸

顺治十八年议准在京部院满洲蒙古汉军大小文员守制一月服满即出理事私居持服尽三年丧礼外其奉差出兵文官以回京闻丧之日为始亦照定例遵行至各省驻防及在外出仕汉军文官伊父母在任病故者照例遵行在京病故者淮其离任回京以到日为始守制半年仍私居持服尽三年丧礼员缺另补

康熙七年

命内外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武官为其父母祖父母及过继父母祖父母居丧三月私居仍持服三年奉差出外者以囬家之日为始

康熙十二年议准旗下服制凡满洲蒙古汉军文官以上遇有父母丧事不计?准守制二十七月又承重孙为祖父母亦守制二十七月若长房无子次房之长子亦应承重守制二十七月俱准其百日剃头照旧进署办事仍在家居丧二十七月满日除服未除服之前凡穿朝服等处停其朝会雍正元年 定官民人等出殡除量造纸劄车马轿楼库外其余奇巧台阁等项槩行禁止鞍马衣箱等丧家力能自备者照定例数目备用其或力不能备除赁用棺罩执事外鞍马衣箱等项徒滋糜费应行禁止

乾隆二年

谕在京八旗文武各官遇有亲丧例于持服百日之後即入署办事原以旗员人少若令离任守制恐致悮公而伊等在二十七月之内仍各于私居持服以自尽其心惟是朝会祭祀之期或有执事或应陪祀之处仍俱一体行走未加分别俾尽孝思嗣後在京旗员有亲丧者二十七月之内凡遇朝会祭祀之礼一槩免其行走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八

典礼志十一

八旗恤典【王公恤典 官员恤典 旌表宗室觉罗节孝 旌表官员兵丁节孝】王公恤典

顺治十二年题准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薨故者请

旨给与諡号

是年宗人府言袭替诸王奉

旨各照其父原封号袭封今已薨诸王应另加諡号勒碑

疏入

诏从所请

十四年定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无後嗣者仍予諡立碑

康熙二年题准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薨故者槩停题请给諡若应与諡者仍候

旨给赐

四年题准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薨故者应否与諡题请

钦定

九年宗人府等衙门题前代旧制诸王薨逝将諡号载於封号之下

本朝见行例诸王薨逝给与諡号勒碑不将封号刋勒恐後世之人难晓今臣等酌议薨逝诸王未与諡号者应於封号下加諡号一字已与諡号者仍加写封号

诏从所请

二十年大学士等奏追赠诸王諡号查前明时亲王諡号系用一字郡王以下护国将军以上皆用二字

上曰以後追諡郡王满汉文亦俱用一字

官员恤典

天聪八年定凡功臣已故而无兄弟子嗣承袭者准照官职免其丁之半其妻故後方令应差顺治二年定大臣病故者旗下官由该都统咨送吏部查明转行礼部给与祭葬

九年定异姓公侯伯子及管事内大臣都统大学士尚书镇守省城总兵官卒礼部具题候

旨命工部立碑内院撰给碑文外照例给羊纸遣官捧祭文祭一次如系承袭之公侯伯子卒照例给羊纸外不给祭文不立碑如承袭後曾有专任効力三年者仍给祭文候

旨立碑都统副都统侍郎学士侍郎品级满洲启心郎卒自立碑内院撰给碑文外照例给羊纸遣官捧祭文祭一次如系承袭之官照例给羊纸不给祭文不立碑如承袭後曾有专任効力三年者仍立碑给祭文参领理事官品级满洲启心郎理事官轻车都尉卒照例给羊纸有专任满三年者遣官祭一次给祭文不立碑有专任未满三年者及无专任轻车都尉以下骑都尉云骑尉以上照例给羊纸不给祭文其承袭之公侯伯以下九品官以上或効力有年殁於战阵或在任病故吏部分别咨礼部礼部具题其遣官

谕祭立碑皆候

旨行凡承袭之公侯伯以及有

勅书云骑尉以上未上朝而卒者不给羊纸

顺治十六年

谕朝廷轸念劳臣於其身後有谕祭之典及加諡立碑等项酬绩劝忠所阙甚重必其生平或行间着绩或奉职勤劳乃堪承此典今凡牛录章京及拜他喇布勒哈番等官身故者一槩谕祭於典制未合反为轻用恩恤着另详议定例具奏

十七年四月礼部遵

旨更定谕祭造葬例凡以功封民公侯伯病故者照会典例造坟仍照品级给与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一次加祭者出自

上裁如承袭効有勤劳者题请祭葬候

旨举行都统有职掌内大臣大学士尚书左右都御史有兼衔加级者各按品照会典例造葬仍照世职品级给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一次如承袭子爵効有勤劳者题请祭葬候

旨举行都统侍郎学士副都统副都御史有兼衔加级至一品二品者各按品照会典例造葬仍照世职品级给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一次通政使大理寺卿已经考满者照会典例造葬未经考满者减半造葬仍照世职品级给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一次老病致仕者照会典例造坟给与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与现任官同无职掌内大臣前未有谕祭之例今议虽无职掌但系内大臣应与纸张羊酒遣官致祭一次无造葬参领郎中佐领员外郎等阵亡者给与纸张羊酒遣官致祭造葬否则不致祭造葬其武职参领以下文职卿郎中以下等官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世职者照旧给与纸张羊酒无世职者不给议上

诏从所议

康熙九年题准本身所得民公侯伯病故给与全葬并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应否与諡请

旨定夺如有优恤出自

圣旨承袭公侯伯病故恤典同内大臣都统子爵品级散秩大臣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镇守将军提督病故者各照品级给与全葬并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应否与諡请

旨定夺如有阵亡者优恤出自

圣旨男爵学士副都御史总督总兵官加级至一品巡抚病故各照所加品级给与全葬并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应否与諡请

旨定夺学士副都御史巡抚通政使大理寺卿病故三年任满者给与全葬未满三年者给与半葬俱给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不请諡有加级者仍照前例请諡布政使副将病故各照品级给与全葬并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不请諡云骑尉三等侍卫护卫以上阵亡者各照加赠品级给与全葬并致祭银两遣官读文致祭一次凡与諡一品官员工部立碑碑文内阁撰拟尚书侍郎等官以原官原品解任及随旗上朝官员病故恤典与现任同如无原官字様止以原品上朝者不准恤尚书都御史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总督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兵官副将以甄别京察年老有病原品致仕病故者俱不准恤承袭官员加至男爵者给与半葬遣官致祭一次承袭公以下云骑尉以上未及岁满上朝者不准恤九年题康熙二年奉

上谕一品二品官曾经赐諡者除造坟外仍与立碑其三品官加级至二品者礼部原未定有立碑之例今陕西巡抚白清额既奉

旨赐諡应照二品官立碑嗣後官员凡给赐諡者即照此

例行

诏从所请

三十八年

谕闲散子爵甚多有何给与諡号之处嗣後若头等大臣仍将应否给与諡号照旧请旨闲散子爵及副都统侍郎等官将请给諡号之处俱着停止只将给与全葬半葬部内一次致祭之处题请

四十四年题准嗣後男爵以下云骑尉以上官员若系本身所得之官与袭职後又能効力得官病故者俱照旧例给与一次致祭银两其袭职官员俱停支给祭银

又定武官奋勇力战阵亡除给恤银加赠品级廕子弟一人外仍照旧例给与全葬遣官致祭凡民公侯伯以下官员致祭银两定例公四十两侯三十五两伯三十两一品官二十五两二品官二十两三品官十六两四品官十二两五品官十两十八年议准民公造坟银六百五十两侯六百两伯五百五十两一品官五百两二品官四百两三品官三百两四品官二百两五品官至七品官一百两凡一品二品由礼部题请三品以下官死难者始行题请在旗下工部给发

凡与諡大臣立碑工价银两定例公侯伯各四百两一品官三百五十两二品官三百两三品官二百五十两给本家自造

旌表宗室觉罗节孝

顺治九年

谕诸王宗室觉罗内有孝友义顺及守节贞烈者宗人府核实具奏礼部题请旌表

十年题准宗室内节孝者各依等第颁给

恩赐亲王固伦公主亲王福晋给银一百两缎十六疋世子和硕公主亲王侧福晋世子福晋给银九十两缎十四疋郡王郡主世子侧福晋郡王福晋给银八十五两缎十二疋贝勒县主郡王侧福晋贝勒嫡夫人给银八十两缎十一疋贝子贝勒侧夫人郡君贝子嫡夫人给银七十五两缎十疋镇国公贝子侧夫人县君镇国公夫人给银七十两缎九疋辅国公镇国公侧夫人乡君辅国公夫人给银六十五两缎八疋镇国将军辅国公侧夫人给银六十两缎七疋辅国将军镇国将军夫人给银五十五两缎六疋奉国将军辅国将军夫人给银五十两缎五疋奉恩将军奉国将军淑人给银四十五两缎四疋奉恩将军恭人给银四十两缎三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女及闲散宗室并妻女给银三十五两缎二疋以上俱由户部颁给内院撰拟

勅命一道奨谕凡旌表贞节者自固伦公主亲王妃以

下辅国公夫人以上俱照等第除

钦赐羊酒纸张外礼部仍照定例另给羊酒纸张内院撰文遣官致祭镇国将军夫人以下闲散宗室妻女部给羊酒纸张内院撰文遣官致祭凡觉罗内有节孝者给银三十两缎一疋有贞烈者给羊酒纸张内院撰文遣官致祭

十三年题准亲王薨妾媵殉节者礼部给羊酒纸张内院撰文遣官致祭

旗表官员兵丁节孝

顺治九年题准满洲蒙古汉军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该管佐领骁骑校核实送参领参领核实送都统副都统都统副都统核实送礼部礼部核实奏请旌表

十年题准凡旌表节孝满洲蒙古汉军支户部库银三十两听其自行建坊

十二年题准满洲蒙古汉军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应令参领佐领查明保送都统副都统加核实年终送礼部分别题请旌表

康熙三十七年

谕兴起教化鼓舞品行必以孝道为先孝子尤宜褒奨八旗贫人克尽孝道诚为非易如有尽孝於其父母者察明奏闻

五十一年题镶红旗有受聘未婚之女闻讣剪髪穿孝敬守夫墓守节三年从容自缢与寻常轻生者不同奉

旨着照例旌表

雍正元年

恩旨节妇年逾四旬而身故计其守节已历十五载以上者亦应酌量旌奨又

恩旨旌表节义给银建坊民间往往视为具文未曾建立恐日久仍至冺没不能使民间有所观感着於地方公所设立祠宇将前後忠孝节义之人俱标姓氏於其上已故者则设牌位於祠中祭祀用以阐幽光而垂永久着交该部议奏礼部议覆八旗分左右翼择地各建一祠一为忠义孝弟之祠立石碑一通将前後忠义孝弟之人刋刻姓氏於其上已故者设牌位於祠中一为节孝之祠门外建大坊一座将前後节孝妇女标题姓氏於其上已故者设牌位於祠中每年春秋二次致祭交与大宛两县其建立祠宇牌坊交与工部营造其建坊银两嗣後应行停给奉

旨孝行节义建立牌坊年久毁坏遂至湮没今欲设立祠宇特为昭垂久远之意并非欲节省钱粮部议建立祠宇停给建坊银两不合建坊银两仍着给与余依议四年镶白旗贞女未婚闻壻病故自尽家人救苏至次日剪髪摘环哭往壻家愿终守故墓该旗都统奏请旌表奉

旨如此贞节甚属可嘉理应旌表

十三年八月顺天学政钱陈羣奏称妇人三十岁以内夫死守节在先迨抚孤成立之後因子显达始获受封者准予旌表具奏礼部议覆嗣後除受封在先夫死在後之命妇仍照例母庸旌表外其三十岁以前夫死守节在先後因子贵受封之节妇查明确实准其一体旌表奉

旨依议

乾隆十四年五月江苏巡抚觉罗雅尔哈善奏各省题报节妇应分别办理奉

上谕国家旌表节孝所以发潜德之幽光正伦常而维风化典至重也比见各省具题不过核其年例相符遽请建坊崇祀非有奇节卓特之行其何以示劝今经江苏巡抚雅尔哈善奏请略为区别果系节而兼孝或能教子成立或贫无依倚艰苦自守或毁形自矢百折不回凡此卓卓奇节着於闾阎非寻常可比

者应於彚题时声明请旨特赐建坊祠内照例标题设位致祭其余循分守节以老者准其附入彚题书姓氏於总坊设位祠中不必更给坊银等语雅尔哈善所奏似犹未免为节省钱粮起见而朕意则以为事当核实惟核实则庸庸者不得杂出其间而苦节有以自见盖国家令典虽曰善善欲其长而名器过滥则无以示观感且孝子当旌而不被旌者非即不孝也节妇当旌而不被旌者亦非谓其不必守节也江苏一省岁至二百余人俱令设位祠中日久滥觞将无地可容岂所谓称盛典耶他如名宦乡贤其克当之无愧者代有几人而题请崇祀不一而足无非督抚及该地方乡绅欲为他日自身计未问其人之名实相副与否即幸而赃私不致败露亦难掩後人耳目徒滋訾议上年滇省请以侍郎许希孔入乡贤朕经详悉颁示明旨令各省督抚详慎核实雅尔哈善此奏甚为有见着九卿定议具奏经九卿议覆内称州县亲民之官果其民俗关心何致访求不实请令直省督抚训示地方有司实心体访谘於学校询於舆论如系夫亡守志舅姑年老无倚妇兼子职奉养终身或宗祧所系藐孤茕孑抚育有成以绵嗣续或外廹强暴毁形见志事近捐躯终保贞洁或境处单微甘心茶蓼饥寒并廹秉节愈坚如斯之类孝义兼全厄穷堪悯允宜亟为表彰具结详报督抚学臣秉公确查彚疏题请

旌表给银建坊殁後致祭祠内以光俎豆其在荒村僻壤孤苦单寒举报无力易致湮没尤宜搜访详报以昭显幽阐微之义如因仍故习委之隣族呈报胥役核查以致举报不实单寒遗漏俱照定例参处督抚不据实纠参别经发觉亦交该部议处至於寻常守节若槩令入祠崇祀当此风化盛明之时人敦节义诚有无地可容之患但既经守节合例亦不忍令其湮没不彰应令地方官於本家呈报之时核其年例相符详明督抚学臣酌量给匾嘉奨附疏彚题仍於祠内统建一碑俟具题之後陆续刋刻姓氏载入本州县志书毋庸特予建坊设位奉祀八旗节孝亦照此例画一办理奉

旨依议

十五年三月礼部议覆湖北巡抚唐绥祖条奏各省给匾嘉奨节妇应照百岁老人之例交内阁撰拟给匾字様奉

旨依议嗣经内阁交出

钦定清标彤管字様

三十二年十二月黑龙江将军福僧阿奏请索伦巴尔虎达虎里人等

旌表之处应行停止经大学士等议奏索伦巴尔虎达

虎里咨查

旌表节孝人等永行停止伊犁系新驻之处毋庸咨查

至凡有旗人省分咨送

旌表孝子顺孙义夫之处窃思满洲旧习直朴孝义之行俱系分内之事应请嗣後停止奏准通行三十九年五月据总管乌噜木齐等处都统索诺木策凌咨巴里坤正红旗对齐佐领下前锋特柱之妻伊尔根觉罗氏应否照依内陆之例一体

旌表经礼部查乌噜木齐巴里坤驻防官兵系由西安寜夏等处移驻虽系新设实与内陆无异且前在西安等处有贞节妇女均得援例请

旌与黑龙江所属呼伦贝尔打牲游牧各处原属迥别

奏准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

典礼志十二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祭神祭天议 荐鲜背镫祭议 彚记满洲祭祀故事 坤宁宫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仪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祝辞 尚锡神亭祭祀仪注 尚锡神亭祭祀祝辞 恭请神位祭于堂子仪注 恭请神位入宫仪注】

祭神祭天议

每日

坤宁宫朝祭夕祭每月祭天每岁春秋二季大祭四季献神每月於

堂子亭式殿

尚锡神亭内挂献浄纸春秋二季

堂子立杆大祭一切礼仪俱行之已久灿然美备无可置议惟昔日司祝之人国语娴熟遇有喜庆之事均能应时编纂祷祝厥後司祝之清语不及前人复

无典册记载惟口相授受於字句音韵之间不无差异即如祭天之赞辞挂献浄纸之祷辞掌仪司俱载有册档是以无稍差遗所有司祝之祝祷辞章若不及时拟定载在册档诚如

圣谕音韵字句渐至讹舛今谨将

内廷司祝之一切祭神背镫祷祝赞祈等辞録出详閲不惟字句多有差谬即左右两翼承充

内廷司祝之赞辞亦彼此互异是以臣等令五旗王公等将各家祭神辞章録送并令从前司祝家内将伊等旧有祝祷辞章悉行录呈彚写一帙臣等公同敬谨覆核订悞补阙删复去冗又各就所见粘籖恭呈

御览伏候

钦定再恭查

坤宁宫每日祭神至祭马神之时复於祭马神室内另祭所有祷祝之辞亦应更正臣等逐条缮写恭呈

御览如蒙

皇上训示谨遵缮成全部永远奉行请自王以下宗室

觉罗以及奉祭觉罗

神之满洲人等有情愿抄録者俱准其抄録庶为臣仆者

仰沐

皇仁满洲旧俗不致湮没而永远奉行矣谨此议奏

献鲜背镫祭议

我满洲之礼凡祭神祭天牺牲俱用整齐全备者稍有残缺即斥而不用是以祭祀之牺牲供献

神位不稍留剩即胆与蹄甲亦取置碟内陈於旁案初我满洲在本处围场既近所获之兽可乘其鲜好背镫以祭迨入京师围场既远或所获之兽已越昼夜或系多伤或已取去腑臓因其不全不敢祭献今【臣】等钦遵

上谕公同详议如

盛京等处畋猎

皇上亲射之兽既难送京祭献请仍照从前不献外现

大内凡新得鲜果鲜蔬既恭献

神位而旧例曾以雏鸡鲜鱼等物背镫以祭王等以及各满洲等亦仍有以雏鸡鲜鱼之类背镫以祭者请嗣後南苑等处附近畋猎

皇上亲射麅鹿等兽内伤止一处尾蹄脏腑齐全者如

旨令背镫以祭则所司恭賫交司俎人等敬谨修整祭献若伤多残缺不全者仍请勿用至时新鲜物【臣】等按其时令请每岁春季以雏鸡各二夏季以子鵞各一秋季以鱼各一冬季以雉各二背镫以祭其应献之雏鸡子鵞交会计司令庄头择肥美者交纳鱼雉交都虞司令网户猎户择鲜整者交纳均以生者由掌仪司官员详视交司俎官敬谨修整於

神位前背镫以祭等因议准施行

彚记满洲祭祀故事

满洲国自昔敬

天与

佛与神出於至诚故创基

盛京即恭建

堂子以祀

天又於

寝宫正殿恭建

神位以祀

菩萨

神及诸

祀位嗣虽建立

庙分祀

佛暨神而旧俗未敢或改与祭祀之礼并行至我列圣定鼎中原迁都京师祭祀仍遵昔日之制由来久矣而满洲各姓亦均以祭神为至重虽各姓祭祀皆随土俗微有差异大端亦不甚相远若

大内及王贝勒贝子公等均於

堂子内向南祭祀至若满洲人等均於各家院内向南以

祭又有建立

神杆以祭者此皆祭

天也凡朝祭之

神皆系恭祀

菩萨

关帝惟夕祭之

神则各姓微有不同原其祭祀所由盖以各尽诚敬以溯

本源或受土地山川

神灵显佑默相之思而报祭之也

大内每岁春秋二季於

堂子内立杆祭祀复於

宫内报祭除斋戒并禁止屠宰日期外每日祭神每月初二日祭天一次四季则有献神之祭分府之皇子与

宫内居住之皇子如奉

旨在

坤宁宫祭神每月於

皇上祭神祭天後各按次序祭神一日祭天一日其未分

府在

紫禁城内居住之皇子每月各於所居之处祭神祭天王贝勒贝子公等每岁春秋二季挨次在

堂子内立杆祭祀并各於本家报祭每月祭神祭天公侯伯大臣官员以下至闲散满洲或每月或每岁或四季二季一季於本家内祭神先是每岁春秋二季

大内立杆祭神过二三日後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各按班次由

坤宁宫内恭请朝祭夕祭

神位至於各家届立杆祭祀之日恭请朝祭

神位在

堂子内祭毕仍请至家内夕间大祭於是挨次恭请神位祭祀俱照此至於月终

大内司俎官司俎等恭请

神位进宫是时

坤宁宫每日祭祀朝则於供

佛金亭幔帐之前夕则於架幔神位前祭祀康熙五十七

年奉

圣祖仁皇帝

谕旨停止王等恭请

神位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

特命庄亲王怡亲王恭请

神位於其府内各祭一次凡满洲各姓祭神或用女司祝

亦有用男司祝者自

大内以下闲散宗室觉罗以至伊尔根觉罗锡林觉罗姓之满洲人等俱用女司祝以祭从前

内廷主位及王等福晋皆有为司祝者今

大内祭祀仍拣择觉罗大臣官员之命妇为司祝以承祭事凡

宫内居住之皇子有

旨令在

坤宁宫祭神仍用觉罗司祝祭祀外若

紫禁城内居住之皇子祭神则於上三旗包衣佐领管领下之觉罗或异姓大臣官员闲散满洲人等妻室内选择为司祝令其承祭其已分府之皇子及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於各该旗属包衣佐领管领下之觉罗或异姓大臣官员闲散满洲人等妻室内选择为司祝令其承祭如属下并无为司祝之人或於各属下包衣佐领管领下之满洲妇人内选择令其为司祝以祭或另请司祝以祭自公侯伯大臣官员以下以至闲散满洲用女司祝祭祀者俱於本族中选择以承祭事如实不能得人即於家内仿照司祝祭神之例整理祭物焚香献酒本家家长叩头省牲供肉叩头以祭其用男司祝祭祀之家各由本家请男司祝以祭自

大内以下闲散宗室觉罗以至伊尔根觉罗锡林觉罗姓之满洲人等祭祀均用猪

大内每日朝夕各用猪二祭天用猪一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立杆大祭日朝夕各用猪二至闲散宗室觉罗等常祭并报祭之日朝夕各用猪一祭天用猪一

大内春秋立杆祭神後祭马神二日各用猪二王公等祭马神一日各用猪一求福祭祀用鲤鱼二其余各姓满洲内有惟求福者亦有惟祭天者祭神祭天止用猪一或用羊一或用猪羊各一或用猪数口羊数牵或用小猪鵞鱼不等至於灌油熟胙供献则大略相同

大内则

主位或以初次所获禽兽或以新得鵞鱼之类背镫以祭其王等以及满洲家亦有以鵞鸡与鱼并新获米谷等物背镫以祭者除祭神祭天树柳枝祭求福以及祭马神外满洲人等又有因子女出痘因避以猪餻祭天者谓之痘祭以餻祭天者谓之餻祭昏夜於室西山墙外以小猪祭天者谓之去祟田苖正长因生蟊或遇旱前往田间悬挂纸条如斿以细木夹之蒸餻与饭捧至田间以祭谓之祭田苖神至於秋收後蒸餻捧至场院以祭者谓之祭场院复有夜祭七星者谓之禳祭再满洲人等久居屯庄有欲祭神者於卧室内以绳贯於新衣饰如神幔照平日祭神之礼以酒餻与猪祭之是以

圣祖仁皇帝幸

畅春园

热河驻跸日久即在

畅春园

热河张挂神幔设

佛亭神位以祭今

圣主法

祖懿行於乾隆八年驻跸

盛京时亦曾悬挂神幔设

佛亭神位以祭焉至於祭天之礼满洲人等於所至之地皆可举行但寻洁浄之木以为神杆或置祭斗或缚草把购猪洒米以祭自王贝勒贝子公等以至宗室觉罗满洲各姓大臣官员闲散满洲凡遇喜庆之事各以财物献神如有应祷祝之事亦以财物献神求福再大臣官员满洲人等聘女先期取壻家财物献於

神位以之献神祭天而满洲内亦有

神位前不设抽屉桌仅在神板上供献香碟者凡祭祀行礼时主祭之人皆免冠以至诚敬至於供餻之礼

大内每岁春秋二季立杆大祭则以打餻搓条饽饽供献正月以饊子供献五月以椵叶饽饽供献六月以苏叶饽饽供献七月以新黍蒸淋浆餻供献八月以新稷蒸饭用木榔头打熟作为饺子煠油供献余月俱以洒餻供献除淋浆餻搓条饽饽外俱用稷米王府亦如之至各姓满洲人家有同此供献者或有供献豆麫饽饽者或以稷米蒸饭供献者或以新麦煮饭供献者复有以新获荍磨麫作饼甚薄谓之煎饼以供献於

神位者至若江南各省驻防满洲人等因其地不产稷米即以江米代之在京之满洲人等或无庄头者其醸酒洒餻打餻即以所领俸米内江米代稷米用之其醸酒之法

大内春秋二季立杆大祭则於四十日前设缸蒸稷米饭和麴醸之谓之清酒每月常祭则三日前亦蒸稷米饭和麫醸之谓之醴酒王府亦如之若满洲人等醸酒或以稷米或以江米又有满洲人家或以粟米或以稷米或以苍耳烧酒以祭者凡满洲人等祭祀所用之酒与餻皆自醸告并不沽之於市是以

大内特立神厨每月祭祀醸醴酒制麴磨麴蒸米煮豆炒菽作搓条饽饽饊子苏油俱於神厨造作其碓磨蒸笼缸木槽柳斗簸箩桶担筛箩簸箕之类皆专设一分以上器皿他处不准使用王府及勲旧满洲人家均各专设一分若单姓寒门并无另室之家於祭期之前整理祭品後洗涤锅缸封闭以备祭祀之用是以旧俗当此时或比邻或戚眷以整理祭品之家已封闭锅竈各备饭殽送往至祭神祭天之期凡送饭之人俱邀请共食祭肉再从前在本处祭祀时不得上好浄纸是以各家或以夏布或以麻苎捣至熟烂入水浸泡拌以糠粃挂於帘幔以造纸焉至於满洲人等自昔遵行祭祀讳忌规条凡

神位必供於正室背镫祭祀之肉例得出门其朝祭之肉除皮骨外一概不准出户凡食祭肉虽奴仆经家长使役亦不得口舍嚼咀以踰户阈必下咽方准出祭室之门亦有人家祭肉俱准出门者又有人家即背镫祭肉亦不准出门者其祭祀用猪之满洲人家如遇墓祭丧祭皆不用猪是以

世祖章皇帝

特命於

陵寝祭献所用之生牛羊猪内将猪易以牛一羊二凡满洲豢养牲畜人家不令猪入祭室院内倘有走入者即省其猪以祭之省者避宰割之辞猪死则谓之气息凡祭祀背镫所用之猪皆谓之牺牲祭祀时焚挂献之纸钱曰化之烧燎猪之头蹄削去其毛则不曰刮之而曰燖之若已整理祭品又已醸酒则不入有服之家倘遇不得已之事必须往者已汚其目则不即入祭室必俟新更月建後始入焉或易其衣冠沐浴过三日後亦可入满洲人等如本家遇有孝服者必请出

神位暂安於洁浄之室若族中孝服则在大门外释去孝衣始入院内如无另室之家则浄面洗目焚草越火而过之始入供

神位之板或以红紬方幅或以红氊或以红纸掩蔽之祭神之室及院不准持鞭以入祭室之内不准露置财帛不准妄行垂泪不缀缨纬者不准其入不责处人不语伤心事不言忌讳恶语务择嘉祥吉庆事言之

圣祖仁皇帝屡降

谕旨於故老所谓讳忌之事

训戒严切仰惟

圣祖仁皇帝家训所载故旧满洲人等讳忌一事皆与古昔载籍相符今夫同一讳忌之事家有尊长者子孙则为尊长讳忌之若子孙衆多之家尊长亦为子孙讳忌之此皆恤下敬上之意尔等当知之而奉行之也

坤宁宫元旦行礼仪注

正月初一日三更司香於

坤宁宫朝祭夕祭

神位前俱点香

皇帝

皇后行礼司香铺氊如遇

皇帝率王贝勒贝子等於

坤宁宫朝祭夕祭

神位前行礼则司香照常点香铺

皇帝行礼之氊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

每岁正月初一日

皇帝恭谒

堂子行礼武备院卿於甬路中间铺拜褥

皇帝至

亭式殿前向上立鸿胪寺鸣赞赞行礼

皇帝三跪九叩行礼毕还宫预派内务府总管一员於

堂子亭式殿内高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挂净纸钱二十七张自是诸王护卫等挨次各挂浄纸钱二十七张司俎官点香

堂子亭式殿祭祀仪注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於

堂子亭式殿祭祀是日司俎官一员司俎一人於亭式殿内高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挂纸钱二十七张案上供时食一盘醴酒一琖又於所设小桌上供椀二一盛酒一空设司香点香奏三弦琵琶之内监二人於

亭式殿外甬路上西首向东鸣拍板拊掌之看守堂子人东面向西俱坐司祝进跪司香举台琖授司祝司祝接授台琖献酒六次司俎官一员於

亭式殿外阶下东首立赞鸣拍板即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俎每一献将所献之酒注於空椀内复自盛醴酒椀内挹新酒注於二琖中献之每一献司俎官赞歌鄂罗罗看守

堂子人歌鄂罗罗六次献毕以台琖授於司香司祝一叩头兴合掌致敬司俎官赞停拍板其三弦琵琶拍板暂止司香举神刀授司祝司祝接受神刀进司俎官赞鸣拍板即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祝一叩头兴司俎官赞歌鄂罗罗衆歌鄂罗罗司祝擎神刀祷祝时则歌鄂罗罗诵神歌祝祷三次如前仪如是九次毕司祝一叩头兴复祷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司俎官赞停拍板其三弦琵琶拍板皆止司祝跪祝一叩头兴合掌致敬退所供酒食分给看守

堂子之人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

堂子亭式殿祭祀祝辞

上天之子纽欢台吉武笃本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祭者丰於首而仔於肩卫於後而护於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发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尚锡神亭祭祀仪注

每月初一日於

堂子内东南隅

尚锡神亭祭祀献时食一盘醴酒一琖於高案上司俎点香司俎满洲挂净纸於高案下所立杉木柱上自是诸王护卫等挨次挂净纸满洲管领一名挂斋戒数珠免冠脱褂解带入跪祝叩头叩头毕出司俎入将供献之酒注於桌前地上所设大椀内撤所供时食分给管领

每月初一日祭

尚锡神亭管领祝辞

上天之子尚锡之神月已更矣建始惟新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敬备粢盛兮洁楮并陈惠我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贶以嘉祥兮畀以康宁

恭请

神位供於堂子仪注

每岁十二月二十六日恭请

神位供於

堂子是日届时衣金黄缎衣内监十六人舁二黄缎神舆进

内左门

近光左门

景和门预备於

坤宁宫门外衣黄缎衣司俎满洲二人恭请朝祭

神位夕祭

神位各安奉舆内衣金黄缎衣内监十六人舁二舆由宫殿正门出前引杖四对羊角灯二对亦用衣金黄缎衣太监执之司俎官二员司俎二人司俎满洲二人由

宫内前引至

乾清门外侍卫十员前导掌仪司官一员扈行出东长安门至

堂子於

飨殿内并舆奉安朝祭

神位於东夕祭

神位於西舆前各设大低桌一桌上各供香碟一看守堂子人员每日朝夕点香二次

恭请

神位入宫仪注

每岁正月初二日自

堂子恭请

神位入

宫是日届时衣金黄缎衣内监十六人入

飨殿内恭舁二黄缎

神舆前引杖四对羊角灯二对俱用衣金黄缎衣内监执之侍卫十员前导掌仪司官一员在後扈行仍入

东长安门由

宫殿正门至

乾清门止司俎官二员司俎二人司俎满洲二人前导进

乾清门至

坤宁宫门外衣黄缎衣司俎满洲二人由舆内恭请

神位至

坤宁宫各安奉於原

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

卷九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

典礼志十三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二【坤宁宫月祭仪注 坤宁宫月祭祝辞 祭神翌日祭天仪注 祭神翌日祭天赞辞】

坤宁宫月祭仪注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

坤宁宫祭朝祭

神预将镶红片金黄縀神幔用黄棉线?穿系其上悬挂西山墙所钉之雕龙头髤金红漆三角架以净纸二张各四折镂钱四挂於神幔两端舁供

佛之髤金小亭连座奉安于南首启亭门次于神幔上悬菩萨像又次悬

关帝神像均于大炕上东向供奉炕上设红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醴酒三琖时果九碟方切洒糕分为十盘以九盘供于桌上一供桌下北首七月供

淋浆糕亦如之炕沿下供醴酒一罇罇前铺黄花红氊设献酒长低桌桌上列黄磁大碗二一盛醴酒一空设司俎太监等预于中间屋内锅前地上设油厚高丽纸二张进?锡红漆大桌二西向分为二行各置于油高丽纸上届时司香点香司俎太监司俎等进猪二於

坤宁宫门外之右首皆奏三弦琵琶之司俎等太监二司俎官司俎八首领太监二以次进三弦琵琶在前次十人分二层排列均向上盘膝坐奏三弦琵琶鸣拍板其後司俎满洲等屈一膝跪拊掌司祝进于献酒桌前跪司香举台琖授司祝司祝接受献酒六次每一献将所献之酒注于空碗内复自盛醴酒碗内挹新酒注于二琖中以献每一献司俎等歌鄂罗罗六次献毕司祝以台琖授於司香一叩头兴合掌致敬三弦琵琶拍板暂止司香及司香妇人撤盛酒之二碗并献酒之桌设司祝叩头小低桌司香举神刀授司祝司祝执神刀进司俎等复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祝一叩头兴司俎等歌鄂罗罗司祝擎神刀祷祝三次诵神歌一次擎神刀祷祝时司俎等复歌鄂罗罗诵神歌三次如前仪如是九次毕司祝跪一叩头兴又祷祝三次以神刀授于司香奏三弦琵琶鸣拍板人等起立避于旁

皇帝亲诣行礼司香移司祝叩头小低桌于北首皇帝进于朝祭

神位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

皇帝跪司祝祝毕

皇帝行礼兴退司祝叩头兴合掌致敬如同

皇后行礼

皇帝在南

皇后在北行礼司俎官司俎等俱出外惟留司俎妇人

太监等在内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礼之日司祝叩头毕司香撤

菩萨前供酒二琖阖供

佛小亭门撤

菩萨像恭贮于黄漆木筒司俎太监等恭舁供

佛小亭并所供二香碟移奉于

坤宁宫西楹大亭香碟供于前小亭座移置於後复移神幔稍南位

关帝神像于正中所供之酒并香碟皆移正中酒罇用净袱羃之奏三弦琵琶鸣拍板人等进坐於原处司香妇人歛氊三折之铺于近炕沿处司香举台琖授於司祝司俎太监等舁一猪入门置炕沿下首西向司俎满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猪司俎官及司俎首领太监内监等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司祝跪于炕沿下三折红氊上斜向西南举台琖

献酒一次司俎等照前歌鄂罗罗献毕司祝致祷以二琖酒合注一琖中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於猪耳内以台琖授司香一叩头三弦琵琶拍板暂止司俎满洲执猪尾移转猪首向东司俎太监等进前舁猪暂顺放於包锡大桌上司香举台琖授司祝司祝接授台琖舁第二猪入门献酒灌酒如前仪以?锡大桌上猪二俱令首西向横放省之每桌前令司俎妇人二举银里木槽盆接血司香妇人撤去氊进红漆长高桌设於西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高桌上撤去所供糕酒与果猪气息後司俎等转猪首顺桌向南直放去其皮按节解开煮於大锅内其头蹄及尾俱不去皮惟燎毛燖净亦煮於大锅内以臓腑置於锡里木槽盆舁出另室内整理洁浄舁进以盛血木槽盆就地安置司俎满洲一人进於高桌前屈一膝跪灌血於肠亦煮锅内司俎太监等置皮於盛皮木槽盆内撤去?锡大桌二及油厚高丽纸仍以胆与蹄甲贮红漆小木碟内置於炕上所设之大低桌北首边上候肉熟时细切胙肉一碗设筋一双供于大低桌正中以二猪之肉分置二银里木槽盆内前後腿分设四角胸膛向前尾桩向後肋列两旁合凑毕置猪首于上复以臁胋连油整置於鼻柱上供於

神位前长高桌司香点香司香妇人铺黄花红氊一司香举醴酒碗一司香举空碗齐进拱立又一司香举台琖授司祝司祝进跪献酒三次是献也凡献酒换琖注酒及司俎太监等奏三弦琵琶司俎等鸣拍板司俎满洲拊掌歌鄂罗罗三次俱如前仪三献毕以台琖授于司香叩头兴合掌致敬

皇帝

皇后亲诣行礼如前仪神肉前叩头毕撤下祭肉不令出户盛于盘内于长桌前按次陈列或

皇帝率

皇后受胙或率王大臣等食肉之处请

旨遵行如遇

皇帝不受胙之日令值班大臣侍卫等进内食之食毕司俎太监等撤去皮骨皮油送交膳房其骨胆蹄甲司俎官送洁净处化而投之于河随将神幔收卷其所挂纸钱存贮月终贮高丽纸囊内除夕送赴

堂子与

堂子内所挂净纸及神杆同化之所有

关帝神像?贮于红漆木筒其供

佛小亭恭贮

菩萨像木筒及二香碟仍移奉西楹以小亭安奉於亭座之

菩萨像

关帝神像二筒安奉於西山墙绘花红漆抽屉桌上供香

碟三于桌之东边其夕祭

神仪预将镶红片金青縀神幔系于黑漆架上用黄色皮条穿大小铃七枚系桦木杆梢悬于架梁之西恭请

穆哩罕神自西按序安奉架上

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

蒙古神座於左皆于北炕南向炕上设红漆大低桌二香碟五醴酒五琖时果九碟以洒糕如前分为十盘其九盘供于桌上一供桌下西边炕沿下供醴酒一罇未进猪之前恭请

菩萨像并二香碟供于西楹大亭预令司俎太监等铺油纸设桌俱如朝祭仪届时进猪置於常放之处司香点香司香妇人以司祝祝祷时所坐黑漆杌置

神位前司俎太监以鼓连架近杌安置司祝系闪縀裙束

腰铃执手鼓进于

神位前司俎太监二进西向立一太监击鼓一太监鸣拍

板司祝先向

神位坐于杌上击手鼓诵请神歌祈请击鼓太监一手击鼓一点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向後盘旋蹡步祝祷击鼓太监双手击鼓三点以和手鼓司祝复盘旋蹡步前进祝祷击鼓太监双手击鼓五点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诵请神歌击鼓五点拍板三鸣以和之二次向後向前盘旋蹡步祝祷惟击鼓七点司祝拱立诵神歌以祷仍击鼓五点拍板三鸣三次祷祝亦惟击鼓十一点司祝拱立三次诵神歌以祷击鼓四点末以双槌交击一次拍板仍三鸣以和之三次诵神歌祷毕司祝祝祷时惟击鼓四点三鼔而止退司祝以手鼓授司香妇人释闪縀裙腰铃司香妇人铺黄花红氊

皇帝亲诣行礼司香妇人移置司祝叩头小低桌于四

皇帝进于夕祭

神位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祝毕

皇帝行礼如朝祭仪如同

皇后行礼

皇帝在东

皇后在西行礼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礼之日司祝叩头毕酒罇以净袱羃之司香妇人歛氊三折之铺于近炕沿处置醴酒一碗空琖一于炕沿上司俎太监等舁猪入门置炕沿下首北向司俎满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猪司祝跪于炕沿下三折红氊上斜向东北从盛酒碗内挹酒注于琖中举捧祷祝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于猪耳内以琖置炕沿一叩头司俎满洲执猪尾移转猪首向南司俎太监等进前舁猪暂顺放于?锡大桌上司祝跪从酒碗内挹酒注于琖中舁第二猪入门仍如前仪献酒祷祝灌酒毕一叩头兴退置猪于?锡大桌上二猪俱令首西向省之每桌前令司俎妇人二举银裹木槽盆接血司香妇人撤去氊进红漆长高桌设于北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长高桌上撤去大低桌上所供之糕留一盘其余餻酒与果亦俱撤去猪气息後司俎等转猪首顺桌向南直放其去皮节解灌血肠煮肉以及撤出?锡大桌油纸等件俱如朝祭仪惟胆与蹄甲於竈内化之俟肉熟时细切胙肉五碗每碗设筯一双供于炕上二大低桌之上以二猪之肉分置于二银里木槽盆如朝祭仪供于

神位前长高桌司香点香司香妇人铺黄花红氊司祝进跪祝叩头合掌致敬司香妇人收氊以司祝所坐之杌置夕祭常放处又设小桌小腰铃列于桌上神铃置于桌之东撤去香碟内火并灯掩竈内火展背灯青绸幕蔽之衆俱退出阖户击鼓太监以鼓移幕前近处司祝坐于杌上初次诵神歌向神铃祈请时击鼓四点又双槌交击一次拍板三鸣以和之次司祝执铃杆振铃诵神歌以祷鼓击五点拍板三鸣以和之司祝置神铃初次诵神歌向腰铃祈请鼓击四点又双槌交击一次拍板三鸣以和之司祝揺腰铃诵神歌以祷鼓击五点拍板三鸣以和腰铃之声祷毕击鼓三点柏板一鸣而止卷起背灯神幕开户移入灯火撤祭肉送交膳房恭请

菩萨像并二香碟仍安奉西楹原位二香碟亦供于原处

收卷神幔撤夕祭

神画像并

蒙古神

穆哩罕神俱恭贮于红漆匣内安奉于北墙花黑漆抽屉

桌上供香碟五于桌之南边如为

皇子祭祀

皇子叩头则司祝祷祝

皇子叩头如

皇子不叩头则司祝祷祝叩头

皇子未分府前居住别室即于所住之正室内恭请

神位朝祭则悬幔供奉

佛亭夕祭则系幔於架供奉神座以祭之朝祭未进猪之前请出二香碟供于祭室外之西山墙廊下亭内撤出皮骨後仍请入供于安奉朝祭

神位之红漆抽屉桌上夕祭除不请出香碟外俱如坤寜宫祭仪凡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以及宗室觉罗并伊尔根觉罗锡林觉罗姓之满洲等俱如此仪祭之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

坤寜宫朝祭诵神歌祷祝辞

上天之子佛及菩萨大君先师三军之帅关圣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朝祭灌酒于猪耳祷辞

上天之子三军之帅关圣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敬献粢盛嘉悦以享兮朝祭供肉祝辞

上天之子三军之帅关圣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坐于杌上诵神歌祈请辞

自天而降阿珲年锡之神与日分精年锡之神年锡惟灵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初次诵神歌祷辞

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二次诵神歌祷辞

恩都哩僧固僧固恩都哩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於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末次诵神歌祷辞

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诵神歌祷祝後跪祝辞

上天之子年锡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灌酒于猪耳祷辞

上天之子年锡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敬献粢盛嘉悦以享兮夕祭供肉祝辞

上天之子年锡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背镫祭初次向神铃诵神歌祈请辞

哲伊哷呼哲纳尔珲掩户牖以迓神兮纳尔珲息甑竈以迓神兮纳尔珲肃将迎兮侑座以俟纳尔珲秘以祀兮几筵具陈纳尔珲纳丹岱珲蔼然降兮纳尔珲桌尔欢锺依惠然临兮纳尔珲感於神铃兮来格纳尔珲莅於神铃兮来歆纳尔珲二次揺神铃诵神歌祷辞

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卓尔欢锺依珠噜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於首而仔於肩卫於後而护於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三次向腰铃诵神歌祈请辞

哲伊哷呼哲古伊双寛列几筵兮以敬迓古伊双寛洁粢盛兮以恭延古伊双寛肃将迎兮尽敬古伊双寛秘以祀兮申?古伊双寛乘羽葆兮陟於位古伊双寛应铃响兮降于坛古伊双寛四次揺腰铃诵神歌祷辞

吁者惟神迓者斐孙牺牲既陈奔走臣隣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丰于首而仔于肩卫于後而护于前畀以嘉祥兮齿其儿而髪其黄兮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贶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祭神翌日祭天仪注

祭神翌日祭天预期如前仪恭请

菩萨像供于

坤寜宫西楹大亭司俎太监等于

神杆东北铺油厚高丽纸设?锡红漆大案一西向卸下

神杆以杆端向东斜仰于倚柱上杆首拄于地撤旧夹净纸旧穿颈骨置铜海内化之

神杆石前向上设红漆高案一供银碟三中碟盛所洒米两旁二空设置净纸一张于桌上离

神杆石稍远西北方设红漆架一架上覆一红氊架南设花木方盘桌一红漆方盘二俱向後挨次而设盘内置案板数枚移红铜锅并铜海设于木盘之北竈门东向届时司俎太监等进猪置于

神杆石之东旁稍後首南向

皇帝亲诣行礼司香妇人于

坤寜宫门内近槛处铺

皇帝行礼黄花红氊

皇帝进门对

神杆向上跪司俎满洲进向前立捧米碟洒米一次祷祝祭天毕又洒米二次退

皇帝行礼兴退如同

皇后行礼

皇帝居中

皇后在西行礼司俎等俱退出于外太监等率祝祷祭

天之司俎满洲背立如遇

皇帝

皇后不亲诣行礼日司祝捧

皇帝御衣叩头毕司俎太监等转猪首向西置于包锡大案上省之司俎太监二举银裹木槽盆接血列于高案上猪气息後转猪首向南顺放司俎等即于院内去猪皮先以颈骨连精肉取下并择取余肉煮于红铜锅内余俱按节解开摆列于银裹木槽盆内置首于前以皮蒙盖其上南向顺放于包锡大案上肠臓修整後亦置于木槽盆内以盛血木槽盆横放于盛肉木槽盆之前肉熟时司俎等向东列坐于木盘之後以熟肉细切为丝先取精肉颈骨供于高案西边所放银碟内胆贮于东边所设银碟内细丝小肉成後盛小肉丝二碗各置筯一双稗米饭二碗各置匙一枚从东向西饭肉相间以供

皇帝亲诣行礼司俎满洲仍如前仪捧米碟洒米一次祷祝祭天毕又洒米二次退叩头毕司俎官司俎等以颈骨穿于

神杆之端精肉及胆并所洒米俱贮于

神杆斗内立起

神杆净纸夹于

神杆与倚柱之间东首所供之小肉饭撤入

坤寜宫内

皇帝

皇后受胙献于

皇帝

皇后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礼之日令在

坤寜宫内人等食之西首所供之小肉饭留于外铜锅内所余汤肉令司俎及太监等食之其余生肉并银裹木槽盆及包锡高案油厚高丽纸俱移入

坤寜宫内如祭神仪取头蹄燎燖肠内灌血煮于大锅内大肉熟後盛于盘内置原处亦不许出户令大臣侍卫等进内食之食毕司俎太监撤出油纸高案及皮与骨皮油送交膳房骨则司俎官送洁净处监视化而投之於河恭请

菩萨像至西楹安奉于原位锅海置于原处神架方盘等物各收於原处如遇雨雪司俎及司俎太监等即将大油纸繖遮于祭天桌锅之上如为

皇子祭天

皇子叩头如

皇子不叩头司祝捧

皇子衣服叩头

祭神翌日祭天赞辞

安哲上天监临我觉罗某年生小子【为某人祭则呼某人本生年】蠲精诚以荐芗兮执豕孔硕献于昊苍兮一以尝兮二以将兮俾我某年生小子年其增而岁其长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绥以安吉兮惠以嘉祥兮

【谨案坤寜宫常祭仪注祝辞俱与月祭同】

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