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家的孩子或许不该学医”,28岁女研究生的自述,真实且扎心

 谢耳朵馆长 2022-11-04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出生就在罗马”,可能你奋斗一辈子都触不可及的东西,是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这是残酷的现实社会。

别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或许不该学医”,28岁女研究生的自述,真实且扎心。
94年28岁的研三在读女医学生,每个月生活费仅有600元的助学金,还背负着近7万元的助学贷款,身无分文还被银行的助学贷款利息压得喘不过气。
因为家境不好,从上大学就是靠自己养活自己,学费靠的贷款、生活费靠兼职,没有假期,不敢松懈寒暑假都在兼职的路上。
在这个大家都说考上了好大学就好了的时代,她的大学生活却截然相反,上不完的课程和兼职。
在本科毕业后,其实她可以选择更加轻松的回本省工作,这样就不用还贷款利息,但是面对这些压力她还是选择承担还贷款利息也要继续去读研深造。
在银行卡余额17.5,微信余额10.2元的残酷现实下,她不禁发出感叹“穷人家的孩子可能真的不应该学医”。
可能在这个时候她也真的后悔继续学医了,学医面对的不仅是学业的压力,5+3+3+X的模式,5年大学,3年研究生,3年规范化培训和几年的专科培训。
如果读博还要再加3年;还有现实的压力,同龄人在28岁这个年纪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而自己还在拿着600元的生活费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28岁还要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厚着脸皮找父母要点。
成绩优异又刻苦努力,是家长口中的“别人的孩子”的典范,但是家境不好,已经非常节约刻苦了却依然没有过上轻松的生活。
反观家境优越的孩子,例如欧阳娜娜,还有个微博话题是“哪个女孩不想活成欧阳娜娜”。
标准的星二代,出身好家庭,拥有好相貌,还是有才华的大提琴演奏家,就读名校,13岁就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就读两年后因为个人原因选择退学,18岁又重回伯克利音乐大学,平时上课、拍vlog,放寒暑假又能回娱乐圈赚钱。
因为家庭环境好,没有经济压力,活的自由随性,想做什么就去做,家庭也能为她提供经济支持和资源,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

不局限于小镇做题家

在看现实,只会有“穷人家的孩子不应该XXX”的话题,而极少会出现“富人家的孩子不应该XXX”的话题,不难看出穷人家的孩子机会更少,因为家庭条件在很多事情上要考虑的更多,也会因为家庭条件而放弃很多东西。
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确实也有很多出身寒门,苦读改变命运的例子,但是这些都是少数成功个例,现实是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无法实现“跃龙门”,更多的是“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背后反映的现实问题是现实资源不均的致命问题。因为出身,没有后台,缺乏眼界和资源,无法像出身优越的孩子一样拥有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资源,面对实现更多的是无奈和被迫选择。
“小镇做题家”是阶层固化的一个影子,通过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现状和阶层的跨越,即出现“富者永富,穷者恒穷”的马太效应。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富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富人家出身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的机会,而穷人缺少权力和资源,会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
基于这种现状也出现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面对这种现实,有人提出“教育是否有用论?”既然教育无法改变现状,改变命运,那为什么还要努力读书?
阶级的固化不仅是贫富分化,更为深刻的是文化精神的固化,《人类简史》中讲“社会中任何一种有层级的组织都靠“想象”连接在一起,不论是宗教还是国家,这些“想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开来便形成了文化。
”努力读书,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去承担压力,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实现了精神阶层的跨越。
“知识改变命运”不代表一步登天,贫富阶层无法实现鲤鱼跃龙门时的跨越,通过教育能提升自己、认可自己的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
就如同面对还贷款压力依然选择违约继续读研深造的28岁女研究生,她对医学的执着与坚持已经实现了精神文化的跨越。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让鸡零狗碎的破事破人,耗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坦然地接受现实,就算一时无法改变客观的阶层事实,但我们活在主观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拥有主观的自我解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