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顿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周原樵翁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本辑曲目

海顿

弦乐四重奏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莫斯威斯曼爱乐乐团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莫斯威斯曼爱乐乐团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海顿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太阳四重奏 Op.20第五首

String Quartet No. 5 in F Minor, Op. 20: I. Moderato 音乐: Quatuor Hanson - Haydn: String Quartets 'All shall not die'
String Quartet No. 5 in F Minor, Op. 20: II. Menuet 音乐: Quatuor Hanson - Haydn: String Quartets 'All shall not die'
String Quartet No. 5 in F Minor, Op. 20: III. Adagio 音乐: Quatuor Hanson - Haydn: String Quartets 'All shall not die'
String Quartet No. 5 in F Minor, Op. 20: IV. Finale. Fuga e due soggetti 音乐: Quatuor Hanson - Haydn: String Quartets 'All shall not die'

海顿Op.20是将他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合为一套的作品,因为早期出版的乐谱封面上绘有太阳的图案,从而得到“太阳四重奏”的别名。首先要说明,这套四重奏与作曲家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应该连蛛丝马迹的隐喻也没有。

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恐怕海顿早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很明白自己会深深爱上这些作品。作曲家胜过皮格梅利翁之处,就是他成为自己的阿芙洛狄忒,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太阳四重奏》不是海顿最著名的一套四重奏,同贝多芬、莫扎特的名作相比,或许知名度更低,不少四重奏团没留下录音。

完成《太阳四重奏》之后,海顿在四重奏中停笔十年。此前,他已迎来自己创作的第一个全盛时期。同莫扎特相比,海顿的少年时代固然背运到极点,然而到写成Op.20之前的几年,按照通俗的说法,命运完全对作曲家露出了笑脸。彼时海顿身在埃斯特哈奇宫,不仅有自己一方舒适的天地,备受大金主的信任,更已在国际乐坛取得全然的成功。

作曲家所面对的是晚期巴洛克业已消逝,早期古典派尚未诞生的一段漫长的探索时期。海顿这样描述自己在埃斯特哈齐宫的乐长生活:“我可以做实验,观察怎样出效果……与世隔绝,无人搅扰,因而我是被迫具有独创性。”他获得一片风调雨顺、可供自由生长的土地,于是硕果的出现稍慢些也无妨。但终归不会太慢,那里也并非真正与世隔绝,无论海顿对于外界,还是外界对于他,都保持着很大的兴趣。

海顿被称为“四重奏之父”是不准确的。可这一称号行之有年,也正说明一个关键问题:他是第一位至今仍得到普遍接受的古典作曲家。古典风格正式形成以前,很多作曲家的成就在此不用赘述,但其中多数人的音乐如今已很少演出。罗森指出,彼时的很多作品确实不易接受。因为古典风格的萌发与大量巴洛克时代的延留并存其间,效果不是互为助益,而是相互掣肘。这也正常,毕竟在两个时代转换的当口,要等路走出来以后,才知道怎样是真正的“推陈出新”。《太阳四重奏》就是代表路已经走出来的作品。尽管是它,还是后来的Op.33完全确立海顿典型的风格,仍有一定争议。

古典风格有别于巴洛克,根本性的一个方面就在于那种主题发展的思路。巴洛克时期的乐章往往以分明的段落结构展开:不同的段与段之间体现出音乐性格、氛围、能量的改变,每一段的主题却并不像后来的古典杰作那样,先以相当精简的形象呈现,继而在主题的发展、变化中推动音乐的进行。

写作Op.20的时候,海顿对那种戏剧构思的表达,其鲜活与“情不自禁”的程度,最鲜明地让我们看到他爱上作品(和它们的风格)有多深。毕竟,“成熟的海顿”出现后,他的艺术青春才真正彰显。于是正如很多“年轻人”那样,作曲家迫不及待想把自己掌握的一切都融汇在他的创作中。由此出现了更直接的歌剧化思维,同莫扎特巅峰状态的《海顿四重奏》相比,也不至于失色。歌剧虽不被认为是海顿的长项,可他在埃斯特哈齐宫的工作也包括创作宫廷剧院演出的作品。这是他职业生活的一部分,海顿也将某种精髓融入器乐杰作中,甚至可以说,或许比他在歌剧舞台上表现得更好。

海顿使弦乐四重奏完全脱离(字面意义的)娱乐音乐的单薄,将四把琴带入真正的平衡状态——新的结构安排、主题发展的思维,以此为基础,展现新的器乐复调的写法。我们终于看到在巴洛克之后,一个新的时代要正式开始了,《太阳四重奏》象征着这个时代首先成熟的、光芒四射的佳果。

( 节选  作者:张可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