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前不做三事,不富也能长寿”,指的是哪三事?老祖宗经验总结

 一甲山人 2022-11-05 发布于山西

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首先要顺应大自然的力量,顺应大自然的力量,也就是顺应四季的交替。四季的交替就是五行的交替,木入辰土生夏火,火入未土生秋金,金入戌土生冬水,水入丑土生春木。一年一圈,往复循环,是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季节变化。

因此四季的变化也就是“气”的变化,顺应大自然也就是顺应气的变化规律。人在自然中,也就是人在大气中,气的变化直接决定着人的变化。所以《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气”,只要明白了气的变化,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精髓。

这就好比鱼儿在水中一样,什么样的水决定着什么样的鱼,臭水沟里的鱼儿是难以长久的。所以每个人到来之时,都是紧握拳头,深吸一口气。在离开的时候,总是松开双手,吐出一口气。最后一口气的方位,就是归处,被称为“殃”,是根据那一刻的干支来判断的。

那么第一次吸进的气,就决定着自身的力量,因此人的一生就是“气”的吸进与呼出的过程。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而睡觉的时候就是养气的时候,所以古人最重视睡觉。到底该怎么睡觉呢?老话说:“睡前不做三事,不富也能长寿”,指的是哪三事?

白昼为阳,黑夜为阴,阳动而阴静。太阳升起就为阳,太阳落山就为阴,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太阳升起就起床,太阳落山就睡觉,以顺应阴气的收敛和阳气的舒展。如今人们睡觉的时间不断推迟,甚至在子时之后还没有入睡。

子月的中间为冬至,子时的中间为零点,冬至一阳生,零点一阳生。初生的一阳之气就是少阳之气,也就是少阳胆经。所以子时不睡觉,则则少阳胆经受伤,其结果就是眼干目涩,头发脱落,也就是衰老的表现。

所以《五杂俎》中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古人对睡觉的姿势也是有讲究的,比如《睡诀》中说:“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意思就是要侧睡,醒来要伸展,以顺应阴气的收敛和阳气的舒展,先平心静气,后睡眠。

睡前不做三事

一、不吃不燥

俗话说:睡前不训妻,饭前不训子。睡觉就是养气的时候,而不同的情绪决定着不同的气息。那么睡觉也就是顺应阴气的收敛,故而以静为好。因此睡前要心情平静,不能在生气或者发怒中入睡,也不能太激动。

《素问》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所以古人认为要“先睡心,后睡身”,心不静,则身不静。先平复心情,然后在放松中入睡。因此睡觉之前不争吵,不发怒,不悲伤,不忧愁等。

也就是说睡前要放松,不仅是外表放松,内在也要放松,因此除了心情放松之外,其本身也要放松。所以睡觉前不吃饭,容易增加脾胃的负担。《素问》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饱食偃卧则气伤”。

二、不俯首张口

既然睡觉是养气的时候,所以首先要保障气流通畅。而呼吸则是通过肺来完成的,肺属金,为少阴,是五脏之华盖,人们躺下之后,金气就开始收敛了,因此躺下之后不张口说话,容易损耗肺金之气。

同时在睡觉之前不要捂在被子里张口仰卧,一旦睡着之后,被子盖住了嘴巴,气流就不通畅了。人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捂在被子里,二氧化碳就会堆积在里面。此时的气就不好了,气不顺,则人不顺。

所以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也就是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口。并且以侧睡为好。俗话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意思就是要侧身屈膝而卧,醒来时要舒展活动,顺应阴气之收敛,和阳气的舒展。如果长期仰卧,则不容易放松,从而导致多梦。

三、不朝风火

意思就是睡觉时,头不朝风口,也不朝火地,因为头为阳,脚为阴,也就是头为火,脚为水,水火要中和才好。人们常说的中医,其实就是中和的医术。所以人们常用热水烫脚,用凉水洗头。如果用热水烫头,就是火上加火,就像夏季在太阳下暴晒一样,容易中暑,但脚是不会中暑的。

那么火上加火,表现出来就是头晕脑胀。所以《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火为红色,因此枕巾不用红色,床头也不用红色,枕头要发凉才好,不用棉花或者海绵之类容易发热的东西,要用黑色之水来中和火。

除此之外,头也不能放在风口上,容易进风。书云:“卧处不可当风,虽盈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所以睡觉前要平复心情,不争吵,不饱餐,头不朝风,不朝火,不俯首张口,先睡心,后睡身,与太阳同起同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