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与阿德勒学习《儿童的人格教育》(三):替代成功

 粮食豆豆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如果我努力,就会...”,"如果我用心,就会...","我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不用心",“我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是因为我懒”... ...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中将以上这种说辞和现象称为“替代成功”,意思是说只要以懒惰为借口并且保持懒惰,持续不作为不做好,一般不会遭到太多指责,自己和别人也通常会将这种失败或没有做到归因为懒惰。偶尔一次做到了即使低水平掠过还会被别人另眼相看。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成功”。

这让我想到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兔子自以为是中途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到达终点,兔子懊恼不已对自己说“唉,要是我不睡觉肯定能赢”。当我们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通常也会说“如果兔子不骄傲、不自以为是,它肯定能赢。” 我认为这便是一种“替代成功”的想法。要是… …,就好了。

一个反方向的事例便是“亡羊补牢”的故事,遇到损失即使想办法弥补,未为晚矣。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在于,主人公有了想法并付诸行动,他去做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明知道也许努力一点就能做好或至少取得进步,而就是不去尝试呢?是孩子真的做不到(有一部分确实如此),还是已经失去了信心呢?

(插画来自ZF班cheng洋)

书中列举了一个口吃男孩子的例子,口吃是他的劣势,但也因为口吃使他成了身边人瞩目的焦点。口吃使他自卑,但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又使他内心舒服,从而缓解了自卑感。

这种情况下加之没有得到外部的理解和帮助,他可能下意识的不去做改变而是维持现状,因为这样就能轻易获得优越感。无论口吃给他带来多大的困扰,对于他都是一种“善”,通过语言表达所不能达成的诸多事情也能够归因为口吃这件事,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然口吃只是其中一种表现。过分逞强也很典型,明明自己不会做一些事情但是不想在人前丢脸过分逞强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为是“懦弱”,因为不敢告诉别人和直面自己某方面的不会或不行。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需要想办法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很多事情不是孩子能力达不到而是缺乏信心。书中提到“儿童能力缺陷或者表面上看起来的愚蠢、笨拙、冷漠,并不足以证明儿童是弱智。因为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缺陷常常会伴有身体缺陷。…有时这种身体缺陷会慢慢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仍然存在的是当初的身体缺陷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曾经听到一句话叫做“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可以和孩子建立很好的关系,以此来鼓励他们多做有益的努力,“只要自己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勇于实践及充满勇气,那些尚未取得的成就就很容易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 并不是采取消极的甚至是堕落的方式博得关注。可能从小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相信成功无捷径,反反复复,螺旋上升很正常。只要一天天坚持不懈,和自己比,终会取得可喜的进步,给与自己正向激励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陪伴达到。需要父母和教师持续的学习,了解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身体特征等等,通过理解与接纳走进孩子,也需要有原则和底线,需要坚持的观点温柔且坚定的表达给孩子,并且通过自己的身教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