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看我作什么|柠檬≠嫉妒,自卑≠作

 明天心理 2021-03-20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作者 一大白

编辑 赵康巍

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的本质已经从复读机变成了柠檬精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说一句真酸就好像心里真的有那么多酸意?

当然,当柠檬精有柠檬精的好处,不管是跟风还是真的酸了,三个柠檬摆出来,路人都知道你在意什么。

真酸——又一种人类网络流行表达语,说两句大家就好像是家人了。

但是这样的真酸毕竟还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是广大机智网友朋友们创造出来的,用于表达对:花花卡抽中者,抽奖幸运儿,红包运气最佳者……简称欧洲人的羡慕和嫉妒的心理。

换句话说:我们嫉妒,并且理直气壮。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嫉妒可以表达了?(酸了:我嫉妒你,是好的那种。)嫉妒本被认为是负面的一种情绪,但是一句酸了却将它从人心里的阴暗面移栽到向阳的那面。

我嫉妒你我酸了,前者在重点落在:一切都怪你,我嫉妒你,是你的错;后者重点则在:酸都是我的,不怪你。

嫉妒和酸就像同一个词的对立面,同理还有自卑与超越。

最早提出自卑与超越的心理学家是奥地利人阿德勒。

这位前辈是最早看透了酸了和嫉妒的区别第一人,他从小患上佝偻病,整个人又瘦又小,完全不能和他的兄弟比。

但是身体上的自卑并没有让阿德勒屈服,从自己的亲身的经历中他总结出了自卑与补偿:即生理上的缺陷比如耳聋,会引起身体的其他部位的补偿,即眼聪。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身体缺陷,但是所有人都会感到自卑,因此阿德勒又修改了他的理论,认为除了身体缺陷之外,还有溺爱和冷落两种现象引起的自卑。

这三种情况影响着人们在儿童时期对意义认知的形成。

溺爱容易引起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当注意力没有全部在他身上时,很深的嫉妒和挫败感就油然而生。

冷落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不够友好,因为这样的孩子没有感受过父母的关怀,他们多数比较内向,无法正常地与人沟通,缺乏合作精神。

奇怪的是,无论家长过多或过少的爱,都会引起孩子在童年时不愿与人合作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

阿德勒的童年经历对他的理论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力,自卑成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课题。

紧接着自卑,阿德勒提出了超越,在他眼里自卑不是缺点,反而是激发起他对自身极限的突破的原动力,因此自卑反而成为了超越的前提条件,而非作的本钱。

所以阿德勒才能在自卑中越走越远,走出一条大道,将窄路走宽,靠的是阿德勒老爷子的倔强和不屈。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老爷子的倔强和心气。许多人只知自卑,不知超越。

就拿最极端的例子来说,丑人多作怪式的作相比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具有稍好条件的人来说,的确有许多的理由:我不受尊重,想要的东西都在别人那里,我作我不一定有,不作一定没有……

这样的心理助长了某些人的妖气,能让人泾渭分明地感觉出:咱们的确不是一路人。

他自卑,我也自卑,什么人不是在比较中活着呢?自卑的理由的确有千千万,但是之后的反应却不应该只是作。

虽然,人都是向下比较更舒心,但是当人都触底了,就不得不去想想超越的法子,因为向下没人了,再往下琢磨就是心魔。

所以自卑要稳住,先别作,超越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