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刻意练习》读书笔记(2):一些疑问和困惑

 粮食豆豆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书已经看了一半,作者说刻意练习可能不适用于教师行业,当时心凉了一半。虽然我看书的功利性并不是那么强,但是多多少少想看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

后来,书的131页又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给了我一点信心,“即使你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不可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你依然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好吧,书还是可以继续读下去的。

刻意练习要求两个条件:所处领域要有严格的标准,怎样衡量初级?怎样是优秀?怎样是卓越?第二,就是要有一个类似于导师或教练的人给你反馈,这个人必须是大牛。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身边寻找榜样就可以了。

目前为止,读这本书的意义于我而言在记忆一些教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定义、理论时可以用一用吧。不过仅限于提升了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心理预期,和懂得了积极完善心理表征的重要性。这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练习啦,顶多算个记忆宫殿吧。

与那些记忆数字的大师把数字编码放到特定图像并存储在长期记忆中不同,记忆概念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每个字都有特定的象征,两个字组成的词也就有特定的意思,起码中国汉字是这样的。把它们编码成不同的意义不那么容易,因为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意思是冲突的。

有人习惯采用顺口溜的方式,自己编个顺口溜把一些概念、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知识点背下来。我很怀疑这种方法,那个顺口溜的意思和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记下来除了应试,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记忆数字和文字本来就是两码事吧。

大多数人做的其实是有目的的练习,并不是刻意练习。找到一个榜样,思考他的不同与方法。方法尤为重要。读到这里,我觉得提高心理表征的质量反而是很重要的。

通过阅读我理解的心理表征是当提到一个事物或词语,你在脑子当中反映出关于它的一切。如文章提到的蒙娜丽莎,不同人的心理表征不一样,外行只能反映这幅画的大概轮廓,一个画家可能还会反映配色以及如何画出来等等。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例如怎样有效记忆诸如“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等知识点呢?怎样去建构心理表征呢?

可以在心里勾勒一个画面:一帮原始人一起劳动,一起玩,一起学。他们有的在捕鱼,有的在打猎,有的采集植物,有的在进行手工业劳动。一起玩,一起学,没有阶级性;教育服务于渔猎采集,手工业等,所以那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真正的在做中学,一边劳动一边学,所以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同时没有学校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以当时教育手段极为原始,口口相传,耳濡目染。

这样四个特征就跃然纸上了,这算不算提高心理表征的质量呢?所以之前记忆这些东西的发力点是错的?一遍一遍地写,一遍一遍地背,反而记不住,或当时记住了,过段时间又忘了。但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细化了心理表征,反而就能记住了,而且能存储到长期记忆中。你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