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新课标研读.Focus on English.|(1)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粮食豆豆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课标是高屋建瓴的,由许多教育教学专家合作编制,课程理念十分先进,聚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虽说学习了许多“大牛”专家的解读,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静下心来读一读,想一想。

作为一线老师,我更关心的是怎样将这些理念和课标应用在教学设计和教案当中。以下是我关于如何研读课标以及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的一些粗浅的思考。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我总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三维目标作为课程的目标。这样的课程通常以1到2个课时为单位进行的。

接触核心素养以来,我经常会把英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 的1到2个或全部在结合课程文本内容之后直接作为课程目标,但是素养是学生学习之后的一个综合结果,是通过长期积累获得的,应该不能把素养直接变成每节课的目标。素养包括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知识;素养涵盖能力,但又不仅仅是能力。单纯的一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大概是没有用的,但是几年的基于素养的课程对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是有帮助的,但也因人而异,程度不同。

说实话,第一次看2022年英文课标,采用的是从头到尾通读下来的方法,读过之后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名词。说“新”其实也不尽然,诸如素养中涉及到的4个核心部分,以及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主题、语篇 等等都是之前接触到的,新课标对于这些要素针对不同学段都做了具体说明,内容十分庞大,标准十分细致。

课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课程内容中有一个图,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这个图中间是有一个类似太极的形状,分别标注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这个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我们设计课程也好,做活动也罢,最终的目的和核心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怎样习得呢?就是基于不同的主题和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示范使同学们掌握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当然课标中对于什么学段的学生掌握什么等级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都有明确的说明。

这个图形的最外围写着3个短语,第1个是学习理解,第2个应用实践,第3个迁移创新,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也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学习理解并不能够直接导致迁移创新,所以应用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

知道了这些大体的内容其实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因为这么庞大的内容体系如何运用到具体的教案设计中呢?或者说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托或者摘取其中的哪些部分更为适当呢?

所以第二遍看课标时,我先看的是课例。从课例中定位相关的内容,再在课标中寻找哪些成块的、成体系的相关内容被应用到了教学设计中。这样便知道怎样把这些庞大体系的内容具体运用到课程设计中了,同时知道了哪些内容是经常会被用到教学设计中?

基于此,我认为课标应该倒着看,从课例往前看。

例如课标中第157页案例3,5~6年级对话语篇教学设计"Do you do chores at home?"老师对语篇研读后再具体设置教学目标时,主要分为三个维度,那便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其中,“迁移创新”维度设置了两个教学目标,如下图所示:

(课标中的案例3)

其实凡是听过王蔷教授讲座以及教授过她主编设计的多维阅读绘本的老师应该对这三个短语以及英语核心素养中涉及到的二级维度都不陌生。这几个词汇频繁出现在多维阅读绘本教师用书中,实际上给老师一个很实用的指导。

在反观英语核心素养中各部分的子标题,例如语言能力包括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文化意识中涉及到的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思维品质维度中涉及到的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判断与创新以及学习能力维度中涉及到的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都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获得,或者我认为可以把“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看成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而这些细小的维度针对于不同学段的具体说明则可以当成针对不同学段教学设计和活动的层次的依据。

上图目标1学习理解类目标中的获取、梳理语言能力中的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相关,于是便可以在课标中查看基于该学段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的相关要求。

上图目标2应用实践类目标中的分角色表演与学习能力中的合作与探究相关,于是便可以在课标中查看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活动要求。

目标3和4迁移创新类目标与思维品质中的批判与创新相关。同样可以设置相关活动,完成该阶段的具体目标。

所有这些目标都可以匹配相应的课堂和课后活动。核心素养需要基于真实问题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授。

正如课标中说到的,“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所以我认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也就是上述图形中最外围的部分)才应该作为英语教学的课时目标被放在教案中以取代传统的三维目标。

可以以最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易懂,老师上课有的放矢,学生更不会迷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