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相见恨晚的阅读方法

 金苹果6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大家每年读多少本书?多久可以读完一本书?

一本书如果读不懂的时候,会坚持下去还是选下一本?

怎么样才算读完一本书?读完之后有什么改变?

读书不是越快越好

以前的我,经常会以每年读完XX本书作为目标。

如果目标完成了,会感到特别自豪,如果目标没法完成,就感到比较沮丧,觉得自己很“失败”。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会去读书,读到不懂的地方,也会坚持读下去,直到把整本书读完才算是读完这这本书。有的时候,也会为了读完一本书,一股脑地读下去,没有停顿。

今年读到的《纳瓦尔宝典》,里面有一句:“不要比谁读书更快。书越好,你越要慢慢阅读、慢慢吸收。

看到这句我突然醒悟过来:“对啊,为什么读书越快越好?读书为什么不可以慢慢地来?”

在现在这个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沉浸下来阅读一本书的机会已经非常宝贵,在这种宝贵机会下,如果不认真去做,收获一点东西,那就是一种浪费。

在学生时代,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快点把一本书读完,读完之后写读后感,或者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谁能越快掌握就能得到奖励,所以我以前的读书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式的阅读。

结束了学生时代,阅读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任务了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至少都有十年,这么长时间的影响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因此需要重塑阅读这个认知,重新找到做这件事情的含义。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真正的阅读是自己的事情,不跟别人比读书数量,读书速度,关键是你改变了多少。

想通过阅读了解如何做到早起,读完之后合上书本继续晚睡晚起,还是开始按照书里面的建议去尝试了?

读完了《非暴力沟通》,学到了这个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也感受到可以帮助自己与身边人改善关系,有没有尝试去应用?

从一篇书评里了解到《微习惯》这本书可以帮你很简单地开始培养一个习惯,读完之后,有没有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去尝试培养一个新习惯?

读完一本书,理解它背后的原理。

真正把里面的方法论用起来,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

慢下来,慢慢吸收

最近我开始用这种新的阅读节奏阅读《打开心智》这本书。

如果按照以前的节奏,我可能花一周就读完,接着就输出一篇书评,然后就万事大吉,这本书就会被放到书架上。

《打开心智》这本书,每阅读完一章后就输出思考,阅读一章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输出阅读思考1小时。

在这种阅读+深度思考的精读过程中,虽然读一本书的进度很慢,但是学到的东西更多了。

现在慢慢不拘泥于多久读完一本书,也不会追求多久读完一本书,只希望通过每一天的阅读过程中学到真正可以用在生活上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阅读的新体会:我们不一定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而是找到真正可以帮助到自己生活的知识,实践,得出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只要看到某一点有帮助,那就马上利用起来,就好比我们去图书馆查资料一样,带着问题进入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离开。

接下来会继续用这个方法阅读这本书,读完一章后,列出可以行动的改变清单,开始实践,每周复盘新的行动,检查做得如何,再看是否需要继续阅读。

希望今天的分享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
读书老是忘记,还有必要读吗?
读书真的有用吗?

 · end · 

作者:
不帅大叔,90后奶爸。
白天是搬砖的程序猿,业余时间码字。
创业公司👉🏻BAT大厂👉🏻外企。
文章聚焦职场经验、读书成长。热衷提升工作效率,反内卷,获得晋升。
通过阅读写作,分享成长经验,帮助更多人提升认知,走出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