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员是如何搞总结的?

 金苹果6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学用《毛选》的日子不短,在研读《毛选》的过程中,最钦佩教员的两项技能,一是不贰过,二是预见性。


不贰过,即勇于自我革新,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陈毅曾对黄克诚说,教员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贰过。

预见性,即先知先觉,预先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延安时期,观察员谢伟思曾经采访过他在延安的朋友,“为何教员拥有如此崇高的威望?”众人皆答:“因为他高瞻远瞩”,高瞻远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见”。

实事求是讲,“不贰过”和“预见性”这两项技能都是最顶级的人生智慧,普通人真要学到一点皮毛,便可受用终生了。

但是,如果不清楚这两项技能养成的来龙去脉,普通人恐怕连一点儿皮毛都是极难学会的。

从根源上来讲,教员的这两项技能均脱胎于他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即:搞总结。

教员曾对不少人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一个五千年历史上独一档的伟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搞总结”,一方面显示出自己的谦虚,另一方面则说明“搞总结”这件事儿,的确作用非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要搞总结、复盘,但很多人往往没有抓住牛鼻子,总结的东西总是浅表化的,没有触及到本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顶级高手教员都是怎样总结经验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把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掌握的方法梳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以致用。)

1

“调查研究,解pou麻雀”。

搞总结,首先要解决的是“在什么基础上总结”的问题。

教员从实际行动证明,搞总结不是“空对空”,瞎编乱造,异想天开,必须时刻坚持唯物的观点。

任何正确的判断、实用的经验都必须脱胎于客观实际,没有准而全的客观材料,没有人能够搞好总结。

而要做到上述内容,只有一招,即“调查研究,解pou麻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员首先是一个搞调查的高手,其次才是一个搞总结的高手。

早在师范时期,教员就和好朋友萧子升趁着暑假游历考察了湖南各县,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广大农民、船工打成了一片,看到了师范同学未能看到的世界。

十多年后,教员在寻乌县写成的《寻乌调查》,全文竟达8万余字,重点突出,脉络分明,至今仍是大家搞调查的典范和模板。

在那个年代,每每大事不决,教员总喜欢眼睛向下,去搞调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迈开你的双脚,到你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

长期以来搞调查的习惯,让教员总能掌握第一手且最真实的材料,这是他能够总结规律认清本质,进而高瞻远瞩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经典论断,诸如“谁是我们的d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矫枉过正”,“农村包wei城市”等等,均来源于细致认真的调查研究。

近代中国,如果要比对Ma列教条的掌握,也许教员比不上王明、博古,但如果要比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没有人能够胜过教员,这是他之所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充分保证,更是教员的自信之源。

所以,教员搞好总结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大量的调查研究,尽最大可能把客观事实收集准,收集全,这是一切总结的前提和基础。

2

“要让大脑成为真正的加工厂”。

搞总结,有了大量而丰富的材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总结的问题。

就好比,同样是面对一堆精美的食材,顶级的厨师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而一个初学做饭的新手可能连一道下饭的菜都做不出来。

关键在于,“手艺”问题。

1958年3月2日,教员在听取山东省一些同志的汇报时,因为后者只讲了一些数字和材料,没有讲自己的观点,教员委婉地批评道:“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率材料。”

从材料到观点,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行动到语言。

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实践和理论结合得比较好的牛人,若不如此,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的教条主义者;光有实践,没有理论,就会变成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二者均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较于“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先行后知”的王夫之,教员更加睿智地解释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在教员看来,连接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就是人的思考力!

思考力,正是我们搞总结的“手艺”。

所以,只有对材料进行一番思考的作用,只有深思、善思、勤思,我们才有可能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渡过迷茫期,获得真正可以指导实践的本质规律,让总结这件事变得有价值。

这是教员搞好总结的第二条经验。

3

“经验到行动,是一次更加深入的总结”。

作家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前面我们说过,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材料,通过艰苦的思考获得了经验,但这个经验到底能不能用,管不管用,好不好用,还要画上一个问号。

到底“管不管用”,我们要用实践来检验。

在《实践论》中,教员说:“实际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是不是好的经验,只有一条检验标准,就是要看它能不能指导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

到底“好不好用”,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它!

我们知道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

经验是对具体实践的总结,但人们的认识总是片面的,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条件变了,情况变了,而我们还完全拘泥于过去一时一事的经验,就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进而把事情办砸。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根据认识的深入,不断完善已经总结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实践的反馈,来不断调整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验”好用管用,不脱离实际,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

最后,做个小结吧,教员为什么能够做到不贰过,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员常常总结吃亏的经验,找到了错误的根源,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出错;教员为什么能够做到预见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员在总结事物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分析思考,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进而做到“先知先觉”,归根结底,是因为总结。

那么,教员搞总结的方法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呢,我刚才归纳了三点,一是调查研究,解po麻雀,让我们的总结不至于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要开动脑筋,深思善思,尽可能从现象上升到理论;三是要善于验证,善于补充,让我们的经验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