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音希声】回眸仙气十足的古琴展

 明远小筑 2022-11-0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从一期,到二期,从暑天大热,到秋风渐起,“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圆满落幕。有人说,这是个神仙展览;也有人说,因为读绘本《高山流水》而认识了古琴,又幸福地在古琴展上流连。

策展人知道,古琴这门从名字来看就很“古”的艺术,跟现代生活还是有些距离的。如何让展览吸引走进博物馆的普通观众,策展团队花了好多心思。

第一期的展品主要是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藏琴为主的,它包括了宋元明清的22张古琴,配合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书画,第一期展示了古物,第二期就在策展的思路上面做了一个调整,把它做了一个古今的结合。第二期也是引入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唐琴彩凤鸣岐,它曾出现在国家宝藏节目上面,非常受欢迎。那么我们把唐琴请过来,然后同时又展出了广东的一些名琴,比如说天蠁琴,还有粤博馆藏的戛玉,还有沧海龙吟。

古琴是在当代仍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古老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甚至还有所创新。当代的斫琴名家也是非常多的,然后也发展出发展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图片

展厅的入口以「镜花水月」的概念来做设计,首先用颜值让观众驻足。

图片

走进展厅,仿佛走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园林。竹影丛丛,帷幔影影绰绰,画与琴在光影交迭的空间中错落有致地排布。隐隐约约地,能听到某处传来的琴声,和锤子敲击凿刀的卟卟声。

图片

展厅中的投影,播放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王者荣耀》合作的,名为《知音流水》的动画。从三次元到二次元,从古典艺术到现代游戏,古琴距离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远。

图片

展览还跟《旅行青蛙》做了合作,用很严谨的方式,教蛙崽弹琴。展览来到展厅旅行的“蛙崽们”,准备了扫码打卡的礼物。

图片

展厅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互动项目。策展团队用一个屏风隔开了两个背对背的位置。一边放着古琴,一边放着古筝。这是大众认知里,最容易被混淆的两种乐器。在这里,不仅能直观地看到它们长得不一样,还能上手弹。从不同的音色里,记住它们各自的模样。

有人听琴,有人做琴。在展览里,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制作一把琴。


图片

在展厅的一角,一位斫琴师现场展示斫琴。斫琴,是古时流传至今的,指代“古琴制作”的专有词汇。


图片

△ 琴的丝弦


琴是一种乐器,声音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生命。在行家眼里,制琴的木料、斫琴的工艺、手中揉捻的琴弦,都是影响琴音的关键。上图这种手作的丝弦,正是古琴最古老的一种弦。


图片

一块木头要成为一张琴

需要经历木工和漆工两大环节

图片
△ 古琴展展厅中关于斫琴流程和工具的介绍。

图片
△ 古琴展第二期展出了多张陈一民先生斫制的琴,图中的是「无过」琴。

锯木头、刨面板、凿腹槽、裹布、刮灰、打磨、髹涂面漆、揩清、推光……


图片
图片

刨面板的时候,房间里没有空调,也没法儿吹风扇,以免木屑四处乱飞,或是影响大漆的干燥。


图片

△ 展厅里都有展出的主要工具和原材料


做漆工的时候,大漆那种带点酸的霉味儿氤氲在房间里,大概是几天没洗的臭袜子堆满房间的感觉。这得是优质大漆才有的味道。


图片
△ 黄色的大漆。

斫琴真正有区别的可能是

每一个做琴的人对于声音的理解

对声音的审美


图片
△ 调音。

一张好琴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每个斫琴师所坚持和追求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图片

在展厅,斫琴师为来来往往的观众,演示“一张古琴的诞生”。大部分人都说第一次看到琴是这样子制作出来的。也有观众说他以前也了解过,但是一直都找不到一个途径可以去接触,所以这一次也是很开心,可以近距离看到古琴是怎么制作的。



正如前文所说,古琴是在当代仍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古老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甚至还有所创新。

2003年11月,古琴艺术以其独特的记谱法、三千余首琴曲、一百五十余种琴谱、做工精良的琴器、难以数计的琴论、风格各异的琴派以及内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琴为心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着借琴乐以抒怀的传统。而在当下,欣赏古琴音乐,领略古琴文化,博物畅怀,观古怡情。一曲知音,唯愿予你内心的滋养与宁静。




供稿丨那一座城  展览策划小组
编辑丨融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