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姜女故事新解(二)——孟姜女“哭”倒的到底是哪里的长城?

 与春天同行 2022-11-06 发布于青海

千百年来孟姜女哭倒的是哪里的长城都莫衷一是,有说是山东境内齐长城的,这自然是因为《左传》杞梁妻的影响。有说河南新乡魏长城的,因为当地有孟姜女庙,有孟姜女河。当然更多是说山海关秦长城的,因当地有姜女祠和孟姜女坟。其它不同地方都有当地说法,但都提不出有力的证据加以证明。

古人因为生产条件、意识形态的限制,认为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因为其哭触动了神灵,其气感应了山河。而今人是不会相信孟姜女真会有“超能力”哭倒长城的。唯一科学合理的解释是孟姜女伤心恸哭时碰巧发生了地震。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出现诸如“倒长城”、“崩城”、“崩梁”这样破坏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异。因此若认定孟姜女哭长城是真人真事,就首先从研究古代地震文献入手。

孟姜女“哭”倒长城实为古陇西发生强烈地震

检索春秋至秦末关于地震的古文献记载:《春秋》记载,文公九年、襄公十六年、昭公十九年,哀公三年等多处明确记载了地震或地动。《吕氏春秋·音初》篇:“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史记.六国表》记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地动坏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十五年,地动”,“始皇十七年,地动。”

分析以上文献唯“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地动,坏城”让人眼前一亮,不但发生地震,关键是还坏了城,况且这个“城”字古代本就有“长城”之含义!

而就在同一年,《史记.秦本纪》载:“昭王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本在进攻楚国南阳(今河南南阳市)的秦国名将司马错,突然不顾年迈体弱,马不停蹄赶往西北边陲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又翻山越岭跨过岷山,沿岷江狭道入蜀居高临下攻下楚黔中(今常德市一带)。

通过这两条史料可以这样大胆推理: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在秦陇西(今临洮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破坏了防御狄人而筑的长城,因此秦在司马错的主导下即时改变了东出函谷关正面攻楚的战略方针。但当时大良造白起带秦主力部队攻赵代光狼城,司马错攻楚的兵力明显不足,索性一举攻灭戎狄建立狄道,抽调原先修筑长城的陇西兵沿岷江南下联合巴、蜀兵浮江而下迂回偷袭楚黔中。实现他在秦惠文王就已提出的“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战略意图。

秦西北边陲行政军事中心陇西郡到底在长城内还是在长城外?

关于战国秦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是史载秦筑长城最早的纪录,称战国秦长城,当在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但按此说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地震时这段长城还没筑。

文章图片1

渭源县秦王村秦王寺长城遗址

关于战国秦长城起点、走向问题,见于专著、论述的意见颇不一致!一般都根据史籍所载,认为起点在今岷县。张维华先生《中国长城建置考》(上编)认为, 秦昭王时所筑长城“首起于今甘肃岷县之西南,北行径临洮、渭源之境,直达皋兰。再由皋兰东行,越陇山,入固原县境”。把陇西郡(治今临洮)置于长城之内。

  史念海先生虽亦持战国秦长城首起今岷县说,但所述走向与张维华不同,他认为今临洮县是两条长城的分岔处 ,其中“趋北方的为秦始皇时的长城”,即由临洮向北抵洮河口,再沿黄河北达河套;“趋东南再折东而行的则是秦昭王时的长城”,它由岷县沿洮河东岸“到今临洮县境,绕县城东行”,经渭源与宁夏固原县境的昭王长城连接。同样,这次所绘长城走向图把秦陇西郡治(狄道)也置于长城之内。

文章图片2

定西市战国秦长城走向示意图

彭曦《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出版后,学术界盛赞他是“理论研究长城的第一人”。这项研究,已被编列为新中国50年来全国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他在全线考察了秦昭襄王长城后认为临洮县北三十里墩杀王坡,是现今发现的最西遗迹所在,但秦长城“西首决不是杀王坡”,秦陇西郡(治狄道)就在今临洮县城附近,“河谷自古于今乃交通要道,怎可会使长城放弃这河谷要津?故长城始筑之初必修于山下洮河谷地。”

以上这些学者的考察和研究,都按常理认为作为行政军事中心的陇西郡,按理应在长城之内!因而只注重了长城的走向问题,而严重忽视了长城本身的防御方向!但笔者实地考察临洮至渭源这段长城的防御体系,明显是把秦陇西郡(今临洮)置于西南方向的长城之外。也就是说,在当时,陇西郡所在地的翟戎才是秦人修筑长城要防御的对象,临洮至渭源这段长城是秦人用来防御居住在今临洮河谷一带的狄人的,而非防御义渠戎!也就是说目前所见临洮到渭源,经过今陇西直至通渭榜罗镇许家堡子这一段长城筑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之前,许家堡子向东北廷伸至陕西榆林的长城才是《史记.匈奴列传》所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后所筑长城。因为战国秦长城在通渭许家堡子处有个近九十度大拐弯,而且长城修筑风格明显不同:向西北沿山体脊梁蜿蜒前行,坚固而且宽敞,更具行军运输的驰道功能!向东北方向几乎沿直线走向,不具备弛道功能,只有防守功能。

文章图片3

通渭县榜罗镇许家堡子附近长城走向图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先后多次实地考察了临洮至渭源这段战国秦长城。以“因地形,用制险塞”的原则考证今临洮、渭源县城被置于长城之外确定无疑,况且以秦陇西郡所处的低地势防御长城所在高地势,是明显不合理的!且长城的相关配套体系城堡都在长城东北侧即长城内侧。更重要的是第二次考察了渭源县秦祁乡秦祁村、靳家窑,发现三处疑似战国秦堡,有一处保存相当完好!

文章图片4

渭源县秦祁乡靳家窑疑似战国秦堡

后晓荣《秦陇西郡治县考》认为秦陇西郡有“走翟”、“翟道”二县。“秦封泥有“走翟丞印”,”以为翟、狄互通,秦封泥中“走翟”应是地名为妥。翟,先秦时,秦国散布于西北广大地区的戎族之一。 推之,秦据翟地置县,秦内史有翟道县,秦封泥有“翟道丞印” 。走翟或为“赶走翟族”之耀词, 故“走翟丞印”也应为走翟县丞之印,走翟一地,估计在今甘肃临洮一带。”

笔者认为秦走翟故城就在今渭源秦祁乡秦祁村。此地处于临洮至渭源这段长城枢纽位置。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因强烈地震此段长城受到严重破坏,不得已司马错带兵跨过因地震被破坏的长城攻下翟戎建立翟道,偏远的走翟随之废置。“祁”从示从邑,有寒冷、城邑的意思,“秦祁”意为苦寒之地的秦邑,当为汉以后起的地名。

文章图片5

临洮至渭源战国秦长城防御翟戎示意图

孟姜女“哭”倒战国秦长城的一些重要材料

战国秦长城沿线有大量被当地人称为“望儿台”、“望儿咀”的高台,是战国秦长城沿线特有的现象。古代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非今意“儿子”的意思。秦律只有在上阵杀敌才能有机会获得进级加爵机会,修筑长城很难立功加爵,因此秦兵修长城时怠工、慢工时有发生,有“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的说法。这样筑长城时秦王派兵护送家庭妇女来安慰、安抚长期在苦寒之地修筑长城的边疆将士或成为常态,这也为“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可行性提供有力佐证。试想,在虎狼盗贼横行的古代,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独自远行为边疆的丈夫送寒衣是无法想像的。

彭曦在《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也写到:采访长城沿线的有关传说和风俗,凡长城内侧的居民每逢农历十月初一,都要上坟,给已故亲人烧纸,称为“送寒衣”,凡居长城外侧居民绝无此俗。

甘肃敦煌千佛洞所出唐、五代(有学者认为也有可能是北魏)变文等说唱文学资料专集《敦煌变文集》卷一收有《孟姜女变文》残卷一篇,缺其前段,仅就后段如下:

(前缺)

……劳贵珍重送寒衣,未□(委)将何可报得?热(执)别之时言不久,拟於朝暮再还乡。谁为忽遭槌杵祸,魂销命尽塞垣亡。当别已後到长城,当作之官相苦克,命尽便被筑城中,游魂散漫随荆●(棘)。劳贵远道故相看,冒涉风霜损气力,千万珍重早归还,贫兵地下长相忆)。其妻闻之大哭叫,不知君在长城妖。既云骸骨筑城中,妾亦更知何所道。姜女自雹哭黄天,只恨贤夫亡太早。妇人决列(烈)感山河,大哭即得长城倒。  

古诗曰:

  陇上悲云起,旷野哭声哀, 

  若道人无感,长城何为颓? 

  石壁千寻列,山河一向回,  

不应城崩倒,总为妇人来。  

塞外岂中论,寒心不忍闻。 

哭之以(已)毕,心神哀失,懊恼其夫,掩从亡没。叹此贞心,更加愤郁。髑髅无数,死人非一,骸骨纵横,凭何取实。咬指取血,洒长城已(以)表单(丹)心,选其夫骨。姜女哭道何取此,玉貌散在黄沙裏,为言坟陇有标示,壤壤髑髅若箇是?呜呼哀哉难简择,见即令人愁思起,一一捻取自看之,咬指取血从头试。若是儿夫血入骨,不是杞梁血相离。果报认得却回还,幸愿不须相惟(违)弃。大哭咽喉声已闭,双眼长流泪难止;黄天忽尔逆人情,贱妾同向长城死!

这篇出自唐代的变文显示了该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内容,其中认为孟姜女之夫杞梁死于“槌杵祸”,即死于筑城时的意外事故。并在强烈地震长城倒塌后在众多尸骨中滴血认夫,符合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场景,其中古诗曰:

陇上悲云起,旷野哭声哀, 

若道人无感,长城何为颓? 

石壁千寻列,山河一向回,  

不应城崩倒,总为妇人来。  

塞外岂中论,寒心不忍闻

说明变文中这首诗创作年代比唐更早且孟姜女哭长城发生在“陇上”,众所周知,古“陇”即今甘肃临洮、陇西、通渭一带。

文章图片6

通渭县榜罗梁长城下古人头骨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与研究》分析到:

有一称奇的现象,明黄世康做的《山海关孟姜碑文》起首说她是“关中范植妇”,原和《陕西通志》的话一样;但下面说她。出秦岭而西,循漆川而北”,则便不可解。她住在关中,要到山海关寻夫,须向东北行才是,何以竞向西北走去呢?这恐怕是他误抄了陕西的传说,而陕西的传说乃是向西北的长城去收骨的(看他们说孟姜女是同官人,又说她负骨沿北洛水南旋可知)。那么,陕西人说的哭崩的城,一定不是山海关和潼关,更说不到是杞城和莒城了。

如果先生当时能确定孟姜女“送寒衣”是从陕西铜川去了西北方向的甘肃临洮,就不会这样奇怪了。

文章图片7

渭源县渭河北岸大东梁南麓残墙

至此,结合秦昭王时期历史背景,对今临洮至渭源这段长城可以这样重新解读:商鞅变法的成功和廷续,使秦国空前强大,已经明确战略东进意图。而且因秦昭王之母宣太后采用拉拢怀柔政策并为义渠王生下二子,所以秦国北方义渠戎也归于平静。但生活在秦国西北方(今甘肃省临洮县一带)的翟(同狄)戎还异常活跃,经常在秦国边境烧杀掠抢,对秦国后方造成很大威胁!于是秦昭襄王决定两头倚渭、洮之天险,中间借陇水(今东峪沟)河谷地带修筑一道长城来防御强悍戎狄的侵扰,已势在必行。西起洮河险地临洮县新添镇三十墩傳家坪望儿咀,东南宛廷至渭河险地渭源县东湾村大东梁,并在今渭源县秦祁乡秦祁村新设走翟县作为军事行政中心。但这段长城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因强烈地震受到严重破坏!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明白,就是此期间孟姜女正好“送寒衣”看望修筑长城的丈夫杞梁,才知道丈夫已死并埋于长城脚下,因伤心绝望而恸哭不已,十天后(西汉末刘向《烈女传》)发生强烈地震,因此当时的人们认为是孟姜女悲痛欲绝的“哭”气感山河、触动了山川神灵,从而“山崩地裂”让孟姜女夫妇得以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