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惠王为何不用商鞅?公叔痤到死还是没看透魏王啊!

 子霄读书 2022-11-06 发布于北京

有一天,魏惠王到公叔痤府上探望,魏惠王问:“老丞相如果有一天不在了,谁可以帮助我来治理魏国?”

公叔痤说:“我府上有个中庶子叫公孙鞅,别看这个人年轻,却有奇才,我王可以重用他,让他来帮您治理国家。”

公孙鞅是谁?他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多年。公叔痤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只是一直没有推荐他。公叔痤自知时日不多,赶紧给魏王推荐一个人才。

但是,魏惠王听了没有说话,沉默了很久。大概是不想用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又不忍心拂了老丞相的一番好意。

公叔痤看魏惠王没反应,又说:“如果您不想重用他,那就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为别的国家效力,成为我们的敌人。”

魏惠王听了,看着公叔痤一副老迈的样子,违心地答应了,然后离去。

魏惠王走了之后,公叔痤召见公孙鞅,告诉他:“刚才魏王来了,我向魏王举荐了你。我告诉魏王,如果不愿重用你,那就杀了你。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为国君谋划,然后再告诉你,你赶紧逃吧!”

公孙鞅听了公叔痤的话之后,摇摇头说:“魏王既然不听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我呢?”公孙鞅坚持不走。

魏惠王回到皇宫,对左右的近臣不屑地说:“公叔痤这老家伙病糊涂了,真是太可怜了!他居然让我把国家交给一个中庶子公孙鞅去治理,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然后我不同意吧,他又让我杀了,这不是太荒谬了吗?太好笑了!”

公孙鞅在魏国没有机会,下定决心离去,正好赶上秦孝公招贤纳士,于是西入秦国。

这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的一段故事,三个人,三段对话,很经典,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提及了。公孙鞅看人可真准,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的原话是:“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

魏惠王的话更有意思:“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虽然从魏惠王的角度考虑,把国家交给一个年轻人有点儿戏了,但是,他却连见一面、聊一聊的想法都没有,最终跟公孙鞅擦肩而过。

可惜,不是公叔痤昏了头,而是魏王太过傲慢了。

二十年后,经过公孙鞅(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从魏国手里夺回了河西之地。可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史记·商君列传》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是傲慢,什么是睿智,更给我们在识人、用人方面有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1、魏惠王从头到尾表现出来的是傲慢,他未见得是蠢,只是魏国强大太久了,让他忘了魏国是怎么强大起来的。

2、公叔痤有识人之智,但识人不深,到死没看明白魏惠王是个什么德性,也没看明白商鞅到底有多牛逼。

3、公孙鞅(商鞅)有远见,睿智,可以说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对人心、人性把握的很到位。

微信号:实用管理学(shiyongglx),最务实的管理技巧,一看就明白,一用就见效!实用、实战、实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