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4回 资治通鉴:魏国衰败,主要是由沟通和嫉妒心引起的

 鉴史悟道 2023-04-16 发布于浙江

《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

  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译文】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中庶出的后裔,喜好法家刑名的学说。在事奉魏国宰相公叔痤的时候,公叔痤了解他的才能,然而还没来得及向上推荐。公叔痤身患重病卧床不起,魏惠王亲自来看望他,说:“你的病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说:“我的家臣担任中庶子的公孙鞅,虽年纪轻轻,却是一个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大事托付他、信任他!”

  魏惠王听完默不作声。

  公叔痤又说:“国君如果没有按照我的话重用他,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答应后就离开了。

  这时公叔痤急忙召见公孙鞅,对他道歉说:“我做人一向是先君后臣,所以先为国君考虑建议杀你,现在又把详情告诉你,你赶紧逃走吧!”

  公孙鞅说:“国君既然不相信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会听从你的话来杀害我呢?”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出逃。魏惠王从公孙痤家里出来以后,对身边的侍从说:“公叔痤病情太严重了,实在叫人伤心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公孙鞅,又劝我杀掉他,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材料解析】

  什么样的领导,创造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留住什么样的人才。魏文侯时期,人才济济,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等到了魏武侯,魏惠王,魏国的国力一日不如一日,最后通过不断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过日。

  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只有魏文侯时期才有人才,后面魏国就不诞生人才了?非也。人才世世代代都有,然而适合人才生根发芽的土壤却不一定常有。魏国不出三代君主,国家便很快由盛到衰,究其原因就是领导者在人才方面不够重视。

  战国初期,吴起可是军事改革的先驱,哪个国家重视他,哪里就成就大业,然而魏国丞相公叔痤畏惧吴起抢夺了他的位置,于是想办法将吴起挤兑走。就连商鞅这种经天纬地之才,他都让其埋没,等快死的时候才愿意向上推荐。

  那么公孙痤在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出现了哪些致命的错误呢?

  第一、公叔痤推荐卫鞅,魏惠王不说话,他却毫无眼力劲。

  公叔痤弥留之际,躺在卧榻上,向魏王说卫鞅有大才,然后建议魏惠王把所有国事交给他。

  严格来说,魏惠王这次前来探望探望公叔痤,其目的更多是一种姿态做给别人看的,表示重视。而当问公叔痤国事可托付给谁,这也不过是客套话而已。

  其实像国相这种重要岗位,魏惠王心中一定有自己的人选,怎么可能公叔痤说推荐谁就是谁?

  当公叔痤说完话后,魏惠王顿时不说话,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不好说什么。魏惠王说答应,真的给卫鞅?这显然违背他的意愿。当场怼回去,说不答应,那不就是驳了公叔痤的面子。所以,保持沉默不作答,拖一拖最好。

  然而公孙痤没有看出魏惠王的意思,而是继续向其推荐,眼看行不通又画风一转,唆使魏惠王杀掉卫鞅。这反而容易让聆听者感到莫名其妙。

  第二、没有及时推荐卫鞅出来做事,突然让魏惠王委以重任,很难被人接受。卫鞅早年一直在公孙痤门下做秘书,魏惠王未必知道有这样的人。就算知道有其人,也不了解对方有多大才难。如果贸然把庞大的帝国交给一个不是特别了解的人,怎么可能放心?

  公孙痤和魏惠王是亲戚,当初他能当时丞相一部分原因也是这层关系,毕竟魏国任命国相比较倾向任用与魏国王室有关系的人。再者,商鞅在魏国没什么功劳,最多是丞相府里面的无名小卒,如果直接提拔他做魏国丞相,这会难以服众。想当初,人家吴起,翟璜为魏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魏文候都不用他们为相国,此时的商鞅何德何能打破不成文的惯例呢。

  公叔痤从公元前387年,做魏国丞相开始,到这个时候,已经有26年了,可以说相国位置做那么久,有多少人会眼红嫉妒。到这个时候,快要死了,还要推荐自己的人上去。那不等于继续挡了别人的出路吗?就算魏惠王同意让商鞅接班,其他人也会想办法搞事情。

  公叔痤如果真的想为魏国着想,就应该多给有潜力的年轻人机会,慢慢积累经验,等做出了点成绩,魏王自然会看得见,然而并没有。而是一直等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才愿意把自认为有大才的商鞅推荐出来。更何况,如果骤然给予高位,这不是在重用对方,而是在害他。

  第三、公叔痤在与魏惠王沟通时,就存在问题

  商离开魏国,其实和公叔痤的推荐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公叔痤先是推荐他,然后又说,如果魏王不用就杀掉他。那么到底是用还是杀呢?

  魏惠王以为生病的公叔痤老糊涂了。其实公叔痤这样说话的本意是想告诉魏惠王商鞅很厉害,你要用他。如果不用,那么这种人才流落到其他国家,将会对魏国产生危害,这说的拐弯抹角,魏惠王可能没有get到公叔痤的意思。

  魏惠王之所以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主要原因在于,他已经不相信公叔痤的话了。试问,对于不信任的人,又怎么可能去听他的话呢?所以说,也正因为公孙痤,自己的自私自利,让魏国错失了一位千古良才。

  【启发】

  1、如果你要推荐一个人才,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上级,谁谁特别厉害,而是想办法给他创造机会,等对方做出了成绩后,用成绩来证明他的能力,然后慢慢推荐。

  2、如果从用人方来说,面对人才,不要靠主观臆测和第一印象来断定此人是否能用,而是先给对方一个机会、看看成色再说。

  3、要想让对方能听懂自己的意见,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操之过急。公叔痤确实没有看错商鞅,但是没能举荐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不善于沟通。魏惠王过来看望时,首先就应该为商鞅讨一份差不多的差事,然后慢慢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上就把自己的位置给他,眼看魏惠王不同意,又立马改变态度要求对方杀掉商鞅。这明显不是正常人的沟通逻辑,公孙痤这样反常是表明商鞅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可惜魏惠王听不懂。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