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刑重罚还是法外施恩?不懂立威与施恩,你就带不好团队

 子霄读书 2022-11-06 发布于北京
员工犯错了,你会惩罚他吗?尤其是老下属犯错了,往往会让我们管理者犯难。
惩罚吧,怕员工心生怨恨,跟你关系出现裂痕,慢慢疏远,最终离去;不惩罚吧,以后团队的成员有样学样,人心就散了,队伍也没法带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很多时候,我们做管理常常纠结于惩罚和宽容的尺度,这个度把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很多管理问题。那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管人要稳 管事要准》这本书中的两段故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春秋时期,子产是郑国的宰相,他在临死的时候,对自己的接班人游吉说:“等你将来主政,执法一定要严格,不能手软,你如果手软了,就会造成很大的后果。火的外表是猛烈的,但是被火烫伤的人很少;水的外表是柔弱的,被水淹死的人却很多。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严格治理人民。”
游吉当时答应得好好的,毕竟子产临终赠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嘛。
但是,治理郑国一段时间后,游吉觉得子产的话言过其实了,于是,游吉爱心泛滥,对一些触犯律法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宽容就宽容了。
这也导致了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这群人聚集在郑国的一个大泽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心情不爽了出来祸害郑国的普通百姓,人们是怨声载道,估计恨透了游吉。
最终的结局,游吉不得不带着军队,打了一天一夜,才把这帮祸害百姓的人给镇压了。有了这么一番经历,游吉这才感慨地说:“早听子产的话就好了,就不会有今天的后果了,都是因为我的小仁小义才有了今天之祸啊!”
在《管人要稳 管事要准》这本书中指出,做管理有时候还是需要有一点狠劲儿,尤其是对犯错的员工,一定要做到严守制度,严格执法,不能因为管理者的小人小义而破坏了制度,导致团队没了标准和尺度,这样带来的危害反而会更大。
所以说,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执行制度,管理一狠,团队就稳。但是,光靠严格的制度,就能治理好团队吗?

南宋理宗的时候,衢州有一伙人,想效仿晁盖、宋江之流搞点事。这帮人商量好了暴动的时间和地点,就等着到了那一天做一件大事。
但是呢,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官府的人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原来是有一个传递消息的人,被官府给抓住了,而知州陈埙详细了解了这些人的情况之后,决定采取怀柔的手段。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简直就是太厉害了,兵不血刃地就把这群不安定分子给搞定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先派人送酒送肉给这些准备当好汉的人,还让人带口信给他们说:“你们好好的良民不做,非要去做草寇,不好好耕田,非要舞刀弄枪。这样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送给你们一些酒肉,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如果不听劝阻,那将来别怪我心狠手辣!”
这些人一看,哎呀,他们策划了很久的行动已经泄露了,官府肯定早就有准备了,怎么办呢?算了呗,一个一个地纷纷去投案自首。
但是呢,还有一部分人怕官府秋后算账,没有去自首。接着,陈埙又传来了消息:“凡是献出兵器的自首者一律重赏。”
这一条政策一出,接下来投案自首的人越来越多,而陈埙呢,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便轻松地平息即将发生的暴乱。
这就是恩威并施,法外施恩的笼络手段。
所说,有时候光靠惩罚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掌握一些施恩的手段,用怀柔的策略,用小的代价降低管理成本,促进组织的和谐和团队的良性发展。

这是《管人要稳 管事要准》这本书中记录的两个小故事。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运用严刑重罚的威慑手段,也要懂得法外施恩的笼络手段。
那么,什么时候进行严刑重罚?什么时候进行法外施恩呢?《管人要稳 管事要准》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管理者要学会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无法宽大处理的事要严刑重罚,而对那些可以挽救的事情,则要法外施恩,给予对方改错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