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名将录之十六 黑齿常之(上)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黑齿常之(630—689年),字恒元,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出自百济王室,本姓扶余,因祖先封于黑齿,故子孙以地名为姓。曾祖、祖父、父皆任达率,其本人年未弱冠,也被授予达率兼风达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百济灭亡后降唐,在青海大战吐蕃,所向披靡,又在北疆数破突厥,威震北方,封燕国公,成为一代名将。

图片

兵败归唐

显庆五年(660年),大将苏定方统率大唐与新罗联军平灭百济,黑齿常之率领部下投降。因新罗与百济曾长年争斗,结下世仇,所以苏定方手下的新罗兵在攻破百济城池后趁机报复,屠杀了许多百济人。黑齿常之为求自保,与部下十多人一起逃走,占据任存山(今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凤首山),收拢百济残兵与流民,结起栅栏,据险以守,一月之间归附者竟然有三万之众。他凭借任存山的有利地形,抵挡住了苏定方的进攻,唐军仅攻克外围小栅。

图片(现代数字技术复原的百济人面孔。女子脸形根据六世纪百济贵族古墓遗骸复原,具有北方内陆人特点,是当时百济上流社会典型女子脸形;男子脸形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王会图》中百济使臣画像复原,带有南北方混血特点)

灭百济后,因征伐高句丽的战事即将开始,以及粮草供应紧张,高宗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率部从海路赴百济增援,而调苏定方回国准备平灭高句丽。苏定方认为,刘仁愿领一万唐军留守百济,加上王文度所率军队,应该可以控制百济局势,故于九月初率唐军主力班师回国。但王文度在赴任途中猝死,所部未能如期前往百济。

图片(南朝梁元帝萧绎《职贡图》及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百济使臣形象。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百济余党见刘仁愿兵力太少,再次反叛,掀起百济复国运动。不出旬日,竟成燎原之势,史载“叛而应者二十余城”。黑齿常之于九月下旬先攻破了熊津都督府治所泗沘城外围城防,抢夺军械物资,然后继续猛烈进攻,意图夺下泗沘城。但刘仁愿率留守的一万唐军,外加数千新罗军队,经过苦战,击退了黑齿常之的进攻。

图片(百济武士复原图)

黑齿常之见硬攻不成,就在泗沘城南岭筑起四五个军栅,将泗沘城围住,并伺机抄掠周边城邑,泗沘城内无法获得补给,城内粮草告急。十月上旬,新罗王金春秋率领太子金法敏及新罗诸军赶来解泗沘之围,于十月中旬攻破叛军据守的尔礼城。百济叛军原本并不坚定,于是二十余城又纷纷向新罗倒戈。至此,黑齿常之进攻泗沘城造成唐新联军的危险局势得以缓解。十月末,新罗军又进攻黑齿常之设在泗沘城南岭的军栅,斩首一千五百余级,泗沘城之围得解。

图片(白江口之战。倭国战舰和大唐战舰存在明显差距)

此后,黑齿常之没有什么重大行动。龙朔三年(663年),唐军取得白江口大捷,随后攻取重镇周留城,平定了百济复国活动。高宗遣使招谕,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等知复国已无希望,便向刘仁轨投降。此时任存城仍在百济叛将迟受信控制之下,刘仁轨让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率兵前去攻取,并提供军械粮草。右威卫将军孙仁师担心二人再叛,刘仁轨说:“我看二人是诚心投降,且有谋略,无须怀疑。”两人果然不负所望,很快攻下任存城,迟受信抛妻弃子,只身投奔高句丽。

图片(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市公山城,百济时代称为熊津城,最初为泥土城墙,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朝鲜宣祖和仁祖时期改建成类似目前的石头城)

麟德初年(664年),黑齿常之因功被授为折冲都尉,镇守熊津城。咸亨三年(672年),因功加忠武将军,行带方州长史,不久升任使持节沙泮州诸军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国。因处事公允,勤勉忘私,受到高宗嘉许,转任左领军将军,兼熊津都督府司马,加封浮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图片(扶余丰,又名扶余丰璋。白江口之战后,逃到高句丽。大唐灭亡高句丽时被俘,流放岭南)

夜袭承风岭

仪凤二年(677年),吐蕃进犯大唐边境,高宗诏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经刘仁轨举荐,黑齿常之任洮河道经略副使。

刘仁轨因与中书令李敬玄不和,故意极力举荐不懂军事的李敬玄到河西替代自己带兵。李敬玄原为高宗藩邸旧人,在高宗继位后,一路顺风顺水升到中书令,但其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等做法引得高宗十分不满,故高宗也有意将他支走,尽管李敬玄再三推辞,但高宗仍坚持己见,于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九月,任他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刘审礼、王孝杰、黑齿常之等一众将领以及十八万唐军出征吐蕃。

图片(公元663年,吐蕃已尽得吐谷浑之地,向西可以进取西域,向东可以争夺陇右,向北可以威胁河西走廊。李敬玄青海战败后,局势对大唐更加不利)

刘审礼、王孝杰率领先锋一万人接战吐蕃,两战皆胜,开始滋生轻敌情绪,孤军深入,追击到青海湖以南的大非川,不料吐蕃名将论钦陵率领二十万吐蕃军已在此设伏,将刘审礼、王孝杰所部团团围住。从未打过仗的李敬玄怯战,按兵不动,坐看刘、王两人孤军拼杀。结果刘审礼苦撑两月,兵败被俘,因伤重于次年死在吐蕃,王孝杰被俘后获释,一万唐军全军覆灭。李敬玄惊恐之下,令唐军撤退,论钦陵率军紧追不舍,又派大将跋地设率领一支轻骑绕道赶到承风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千户庄)一带险要处设起营栅,截断了唐军退路。

图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大将军王孝杰形象。他在大非川之战中被俘,因相貌酷似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之父,得以免死归唐。后因从吐蕃手中收复安西四镇,成为唐朝名将)

于此危境之中,黑齿常之率领死士五百人,趁夜色攀援上山,拼死袭击吐蕃军营,顺势纵火。黑夜之中,吐蕃难辨唐军多寡,又见营内火起,于是军心大乱,被斩杀数百人,跋地设轻骑逃走,吐蕃军群龙无首,顿时溃散。

当唐军返回鄯州(今青海乐都)时,已折损过半。高宗下诏留李敬玄于鄯州防御吐蕃。黑齿常之则凭借承风岭之战声达天廷,得到高宗赏识,升任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受赐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任河源军副使。

图片(刘审礼当时官拜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封彭城郡公,兵败被执,后因伤重死于吐蕃)

河源扬威

永隆元年(680年)七月,吐蕃论赞婆(论钦陵之弟)、以及叛唐的原吐谷浑素和贵等人率领三万士兵侵扰河源,在湟川(今青海贵德县黄河以北)再度击败李敬玄,屯军于良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威胁唐朝边境

为解除威胁,黑齿常之亲率三千精骑,又一次发动夜战,袭击吐蕃军营,斩首两千级,缴获羊马数万,论赞婆和素和贵狼狈逃走。此战虽胜,但畏战的李敬玄仍觉得寝食难安,申请回到长安,后被贬为衡州刺史,黑齿常之则因功接替李敬玄统军,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受赏布帛四百匹。

图片(西藏大昭寺吐蕃武士壁画,身着铁札甲,手持幡旗)

河源地处要冲,黑齿常之打算增兵戍守,但后勤运输路途遥远而且艰险,于是他沿途增设烽火哨所七十余处。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又率领军士开垦屯田五千余顷,每年收粮百余万石,从此军粮有了充分保障。在黑齿常之的努力下,河源防线得到巩固,成为抗击吐蕃的中坚。

吐蕃见河源防线无隙可乘,被迫将侵扰方向改为西域和剑南。而西域由于安西都护王方翼经营有方,吐蕃也无计可施,只好集中力量转向剑南(治益州,今四川成都)方向发展。不久,吐蕃以生羌为导引,攻占了茂州的安戎城(今四川汶川西南)。

图片(唐蕃河湟前线形势图)

吐蕃驻防河源前线的论赞婆不甘于受黑齿常之的压制,再次选择良非川,率军三万进驻屯田。吐蕃对西南边境的侵扰,引发唐廷担忧,高宗决心对吐蕃用兵,遏制其气焰。永隆二年(681年)五月,黑齿常之奉命出击,目的一是破坏论赞婆屯田,使其无法长久在良非川驻兵,二是牵制在剑南的吐蕃军。黑齿常之率领一万精兵再一次发动夜袭,斩首二千级,烧毁吐蕃军粮草储备,还缴获了大量羊、马、铠甲。论赞婆惊慌逃走。

图片(松赞干布死后,禄东赞父子两代人,掌握吐蕃朝政约五十年。次子论钦陵长于军事,多次击败唐军,但因权势过大,威胁王权,又穷兵黩武,故而上下俱不得人心。武则天采郭元振之策,离间吐蕃君臣,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于699年二月,乘论钦陵领兵在外,假借出猎为名袭杀论钦陵家族、党羽2000余人。论钦陵欲举兵反抗,但无人跟从,兵溃自杀。其弟论赞婆、其子论弓仁投唐,受到厚待)

黑齿常之在河源军前后七年,多次击败吐蕃,使其闻风丧胆,多年不敢犯边,因功升任左鹰扬卫大将军、燕然道副大总管。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嗣圣元年(684年),黑齿常之任左武卫大将军,仍兼任检校左羽林军。同年十一月初,黑齿常之奉命参与讨伐徐敬业叛乱,担任江南道行军大总管,主要任务是防止徐敬业军向南进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