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场,限制了我们思考的自由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11-07 发布于广东

豆豆三部曲感悟之十六:如何看叶子农和乔治的赌局?

01 高人之间的精彩对决

《天幕红尘》是作者玩的一场哲学游戏,这个哲学游戏最烧脑的场景,就是美国知名媒体总裁乔治跟叶子农打赌的两个命题:

1、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2、唯有变是不变的。

从面上看,这两个命题相互之间有点矛盾,但都是我们日常认知的道理,几乎不可辩驳,那么叶子农是怎么驳倒这两个命题呢?

这还需要多少了解一下背景:

时代背景是 Sū-Lián-Jiě-Tǐ,叶子农是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喜欢研究 Mǎ-Kè-Sī-Zhǔ-Yì 并有独到见解,乔治希望叶子农参与他的 《Gòng-Chǎn-Zhǔ-Yì 运动一百年》大型电视片,来赚取商业效应,并为此开出 $1000 万的价格。但叶子农认为他追求的是对“实事求是”的深刻理解,是超越 Zhèng-Zhì 形态的立场,既然出离立场,他的观点就无法获得“立场大众”的认同,也就无法达到乔治的商业目的,所以他拒绝参加。

但乔治认为叶子农是个“讲理”的人,就跟他约定了一个赌局,如果叶子农能驳倒他的两个命题,则可以白拿 $20 万现金走人,如果叶子农无法驳倒,则要乖乖就范,签合同为乔治的项目服务。

真理面前,钱总是一文不值

我们看看叶子农对这两个命题的精彩应对:

叶子农在看问题前,就说:“请帮我找个袋子,我先把钱装起来。”
乔治平静地吩咐秘书:“去找个袋子。”
叶子农拿着命题只说了一句话:“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
乔治沉默了许久,说了一句话:“你走吧。”
叶子农说了声:“谢谢!” 放下命题,提上一袋子钱转身走了。

从结果上看,是乔治承认叶子农驳倒了命题,但是这里至少有几个疑问,第1,为什么叶子农要先拿钱后看题?第2,叶子农为什么没有去否定第一个命题?  第3,第 2个命题到底有什么漏洞?

02 “意见之路”是有漏洞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叶子农做事的一个关键前提:“不设立场”。对于Mǎ-Kè-Sī-Zhǔ-Yì,他只追求“实事求是”的本真,不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去维护 Mǎ-Kè-Sī-Zhǔ-Yì 形成的 Zhèng-Zhì 形态,更不会去讨好西方的意识形态。

叶子农认为,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子里是无法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但反过来,任何一个“场”,由于其片面性,都有漏洞。所以叶子农认为:“凡是能推导出我该签那份合同的原理设置,就必然是有漏的...... 只是这么漏与那么漏的区别。"

为什么有了立场就会有漏洞?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中得到一些启发,巴门尼德认为有三条路可以选择:意见之路、虚无之路、真理之路。

其中,意见之路就是我们的日常的观点,例如“乔治是媒体公司总裁”,但是一年后,他未必就是媒体公司总裁,他今天身体健康,明天也可能就发生意外。同理,你认为一个人身体强壮,但是几十年后,他会变得老态龙钟,因此,意见之路所指的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是不可靠的,不是真正的存在。

虚无之路是指那些想象出来的东西,例如鬼、精灵等,它们自然是不存在的。

剩下的只有真理之路才是永恒的存在,巴门尼德的说法是:“能被思想的才是存在”,例如 Mǎ-Kè-Sī-Zhǔ-Yì 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可以永远被我们谈论、思想,它属于绝对的存在,在“实事求是”里面,包含了时间、空间、矛盾的所有变化,这些变化成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果用我们东方的哲学来套这个真理之路,老子的“道”就是真理之路,“道”看似虚空,但是一切又由“道”而生,且包含了一切的变化,道是永恒的存在。


可以看出,叶子农走的是“真理之路”,而乔治总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改变叶子农,有立场,就是“意见之路”,就是可变的,会有漏洞。否则,乔治应该知难而退,不应该有这场赌局。

所以,叶子农根本就不是来赌的,他在还没有看题之前,就先认定“意见之路”必然有漏洞,这就是他先拿钱的原因,在他的内心中,战胜“意见之路”是事前的必然性而不是事后的可能性!

03 这两个命题有什么漏洞?

第一个命题:“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为什么是错的?

“相对”与“绝对”就如“黑”与“白”,“好”与“坏”一样,是矛盾、对立的,Mǎ-Kè-Sī-Zhǔ-Y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高层的智慧都是相似的,道家也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阴阳对立而统一

第一个命题的问题在于把对立统一、不可分隔的“阴”和“阳”分离了,正确的说法是“真理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关于第一个命题的错误,乔治也是清楚的,他不过是想用这个错误的命题,让叶子农陷入第二个命题的困扰中。叶子农对此心有灵犀,根本不花时间去否定第一个命题,或许,叶子农认为他先拿钱的行为本身就否定了这个命题。

关键就在于第二个命题“唯有变是不变”,这个命题就没有第一个命题的漏洞,把“变”和“不变”对立统一起来的,理论上确实难以驳倒。但是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道”只可悟,不可说,一旦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那个“道”了,真理本没有立场,但是一旦被表述出来,就又变成了“意见之路”,叶子农抓住了这一点,第二个命题的漏洞其实不是命题的内容,而是“出命题”这件事本身,所以叶子农最终以一句反问:“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 让乔治陷入两难。

乔治也是高人,他在输了赌局后,猛然反省,他自嘲地一笑,说:“这下好了,还没张嘴就错了。” 这句话明显是在惋惜他第二个命题的漏洞,然后他也意识到:“这倒让我相信了,他真的不是立场的,他是不违心的。”

04 识别立场,是大智慧的修炼之路

古希腊辩士学派的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就是每个人的观点对他自己来说都是对的,这是一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会有多少观点和尺度,如果我们陷入到“场”中,离“实事求是”就越来越远,所以,佛在世时教导弟子们“依法不依人”,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Mǎ-Kè-Sī-Zhǔ-Yì 的实事求是跟你说事物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我们是不是做事都要“出离立场”呢?显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不可行的,除非你像叶子农那样做一个隐士。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识别立场”,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有立场或无立场,而在于我们做事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哪个立场,以及立场对思维造成的扭曲

当回到家听到老婆说你:“你从来都不拖地”,我们总会有一种辩解的冲动:“我上个月才扫过”,然后一场不快就发生了...... 还有,领导骂你你纠结吗?孩子不听话你纠结吗?我突然感慨:我们天天纠结的对与错,大多不是真相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

“识别立场”不一定要“出离立场”,但一定要修炼“出离立场”的思考状态,出离立场看似没有立场,但实际上是要具备在所有立场看问题的能力,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可以先做到:在没有“出离立场”思考的前提下,先“悬置道德判断”,观察身边的高人,他们从不因为一点事情高谈阔论地发表感言,他们是在“悬置道德判断”。

修炼“出离立场”的思考状态

我自己总结了识别立场的三个要点:
1、怎样判断一个观点是不是公正,可以问自己 3 个问题:

  • 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 调转立场,你能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 在其它情况下,你能抱持态度的一致性吗?

2、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在“抬杠”?
只要你是“出离立场”来质疑,就是对真相的追求,如果为了立场而质疑,很可能那就是抬杠。

3、捋顺真相-事实 - 立场之间的关系
事实不过是感官采集到的片面信息,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不足以为据,而立场往往让我们关注某些事实而又可以忽略其他事实。真相并没有对错,而立场才分对错。这也让我想起电影《后会无期》中的那句话:“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

有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从今天的感悟来看,这就是在立场上思考问题的结果,是缺乏更大格局的表现,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