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战争:看不见的恐怖武器

 心容乾坤 2022-11-07 发布于河北
严阵以待。

据媒体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一名教授日前将H1N1流感病毒改造成能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超级病毒”。一旦这种致命病毒外泄,人类将毫无抵抗力。随着这则消息的传出,病毒武器的狰狞可怕再次引起人们的忧虑。

美国:天花病毒险些用于越战

人类很早就有使用病毒武器的战例,最著名的例子是14世纪塔塔尔人围攻卡法港(位于现乌克兰境内)时,将患鼠疫死亡的士兵尸体扔入城内,引起鼠疫暴发,守军被迫弃城撤离,鼠疫病毒因此被扩散至欧亚各地。据称,人类文明史上灾难性的第二次欧亚大陆鼠疫大流行就是因这次战争而起。然而,西方人并未因病毒的不可控性放弃对它的使用。1763年,英军指挥官埃古叶尔上尉为“消除”与之对抗的北美印地安人部落的战斗力,故意把天花病患者使用过的两条毛毯和一条手帕送给印地安首领。不久后,天花开始在印地安部落中流行,造成北美大陆的土著人大批死亡。这是19世纪之前唯一有当事者文字记载的病毒战战例,也是西方文明史上无耻黑暗的一页。美国的进攻性生物武器研制开发计划始于1942年,是由位于马里兰州迪特里克堡的战争储备署领导进行的。尽管当时已装配了约5000枚含炭疽芽孢的细菌弹,但由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措施不力,难以大规模生产,美军一直未能在二战中使用。不过他们对病毒武器的热情却并未因此减弱,战争结束后,美军甚至为了得到细菌战技术资料而免除了对几名731部队人员的战犯起诉。作为烈性传染病毒之一,天花向来以生命力强、易大规模布撒并造成感染而成为各国首选的病毒战剂,迪特里克堡基地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将天花病毒用于战争。通过在恒河猴身上进行的试验,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天花病毒的培养繁殖、保存以及撒播问题,并制造出填充了该病毒的微型烟雾发生器或雾化器。越战期间,美国军方曾试图使用这种武器来解“胡志明小道”问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施。除天花外,美军当时还开展了其他病毒项目的研发和试验,比如为了实施对古巴的生物进攻,秘密研制了一种由多种病毒组合而成的“鸡尾酒”细菌战剂。1969年,美军列出8种“标准”生物战剂,天花尽管威力巨大却并未被包括其中,原因是连美军自己都无法有效防御这种病毒。

少量病毒粉末=100万吨氢弹。

苏联:“病毒导弹”可随时发射

早在冷战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已开始对生物武器进行秘密研究,并在二战结束后建立了由国防部直接控制的秘密生物武器领导机构,保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核武器研制部门。他们展开研究的病原体大约有50~70个,几乎所有可以作为生物武器应用的病毒都在研究之列,范围之广不逊于美国。1947年,苏联建立了第一座天花武器工厂,靠附近农场送来的鸡蛋培养天花病毒,库存量保持在20吨左右,定期更换补充,冷藏条件下的使用期可达1年。然而苏联人对此并不满意,想方设法延长天花武器的“保质期”。1959年,一位苏联游客在印度感染天花,回国后传染了46名莫斯科市民。苏联政府以帮助清除该病毒为名,派遣特别医疗小组前往印度,将病毒菌种带回苏联。研究发现,只要给这种天花病毒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其保存期限可超过苏联所有现存菌种。几年后,这种来自印度的病毒成为苏联天花战剂的主力,被命名为“印度-1967”,军方密码中则称之为“印度一号”。

。苏军的病毒武器库中还有一种研究人员用生命换来的战剂———“U变种”。“U变种”的原型是马尔堡病毒,苏联技术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产生泄漏,项目负责人乌亭诺夫被严重感染并丧命。而经过他这个“活体培养器”培养后,马尔堡病毒变得更稳定,最终取代了旧菌种,被命名为“U变种”。

据称,为了运送致命的病毒战剂,苏联至少有4种洲际弹道导弹(SS-11、SS-13、SS-17和SS-18)配备了病毒弹头。在北极圈附近的发射基地,大多数装有天花病毒的导弹都在发射井中处于随时发射状态。1999年,一名叛逃到美国的苏联秘密生物武器领导机构高级负责人在自己的书中透露,1988年时,戈尔巴乔夫就签署过命令,将携带有炭疽芽孢及其他生物制剂弹头的SS-18洲际弹道导弹瞄准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西雅图和芝加哥等繁华城市,随时准备发射。

在迪特里克堡美军生物战试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

忧虑:少量病毒粉末=100万吨氢弹

由于还没有大型细菌战争出现过,有人曾一度对生物武器的实战效果持怀疑态度。然而,据非官方流传出的消息,美国20世纪60年代秘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为期4年的生物武器试验显示,少量病毒粉末的威力不亚于一枚100万吨级氢弹。据曾参与人员透露,这次试验以猴子为对象,数以百计的猴子被关在一艘艘驳船上,分散地停泊在大片海域。试验开始时,一架“幽灵”式战斗机沿海岸直线飞行,每隔一段便释放少量含有病毒的粉末。用肉眼看,这些粉末就像飞机喷出的轻烟,转瞬间便消失在空气中。喷撒完成后,驳船上的猴子被带回实验室观察。数天后,一半的猴子因感染死亡。换算结果表明,这些微量病毒粉末的杀伤力简直可以与百万吨级氢弹相比。在英国,政府曾于二战期间在苏格兰北部的格林亚德岛进行过炭疽热病菌弹投掷试验。成百上千的羊在试验中被杀死,该岛也因严重污染而被迫隔离。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耗费巨资和人力,用了280余吨福尔马林液及2000多吨海水进行消毒,从1979年一直进行到1987年,才彻底清除了该岛土壤的炭疽污染。病毒武器的威力还可以从泄漏事故中窥得一斑。据报道,苏联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病毒泄漏事件。1979年4月,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上风头4千米外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炭疽芽孢气溶胶雾泄漏,随风飘落的病毒颗粒造成该城至少发生79例炭疽病,其中68人死亡。病毒一直飘散到离工厂50千米远的地方,造成那里大量牲畜发病死于炭疽。当时,苏联政府对外宣称这次事故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肉制品所致。到十多年后的1992年,叶利钦才公开承认是病毒意外泄漏事故。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科博拉事件》的科幻小说,描述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决心要减少世界人口,把类似于普通感冒的天花病毒与一种能摧毁神经的昆虫病毒结合起来,创造出末日细菌“脑天花”。克林顿总统读罢此书后询问国防部小说中描写的情景是否可以实现,答复称“理论上可以”。美国总统对病毒武器的担心从此提起来。到2004年,小布什总统终于决定把数以百亿计的预算投入“生物盾牌”计划,该计划堪称生物医药方面的“星球大战计划”,目标是向美国提供全面的生物武器防范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