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色星期一

 投研帮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今天周一,例行简版。

1、两市再次暴跌。

21年初快手上市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段子:

快手的流量比B站大,所以快手相对于B站低估了,所以快手必须大涨;B站和快手都大涨之后,持有他们大量股票的腾讯也必须大涨一波啊;

腾讯大涨之后,市值显著高于阿里巴巴,这不合理啊,阿里巴巴也得来一波;阿里巴巴涨了之后,拼多多市值和阿里的差距又被拉开了,拼多多也得来一波啊;

拼多多涨了这么多,市值是京东好几倍,这不科学啊,京东也得涨一波;以此类推,百度,网易,小米,金山这些公司也都得涨一波啊。

等他们都涨完,快手和B站的估值又显得便宜了……

那今天我再把下跌给你们解释一下:

大宗价格涨疯了,那宁德等高端制造等中游企业,毛利率不是承压吗?得跌一波吧。

宁王跌了,动态PE已经不到40倍,茅王为什么还能在40倍之上?得跌一波吧。

茅台一跌,那五粮液老窖,紧跟着的中免、美的、三一什么的,好意思不跌吗?

消费一直是机构的重仓股啊,那同样是四季度机构大局加仓的电子股,什么立讯歌尔,不也得受到基金赎回负反馈的影响吗?再说它们还有点汇率压力呢。同样的军工半导体,都是成长股,是兄弟就给我跌一刀。

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利润都受到挤压,实体经济不行,那银行总得跌吧?银行一跌,保险什么的也好不了。

全市场都跌了这么多,上游大宗的股东也被吓傻了,卖吧!

连逻辑最硬的大宗都被卖了......交易员,别午睡了,其他的再给我卖一轮!

2、当前如果关注宏观经济走向,会发现当前市场对“滞胀”的预期越来越强。滞胀指的是经济缓慢,同时通胀又较高。

经济增长缓慢的部分原因是大宗价格较高,严重影响了下游需求。而面对通胀,货币政策一般会加息,但加息一般是通过降低需求端来影响大宗价格,当前因为打仗和制裁而催生的大宗高价格,问题是处在供给端和供应链。

所以加息不仅抑制不了大宗价格,反而还会严重打压金融市场,因此滞胀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是较差的投资环境。这就欧美暴跌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这两点在国内,目前来看都不应该市场担忧的问题。

首先是增长,这个主要看两会定的目标就行,在这种大目标上我们基本没有miss过。

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年以上游为代表的国企赚了大量的利润,财政收入同比增加10.7%(市场里具体现象是,中石油、神华等利润都是近几年新高),因此今年有了大量储备,去搞针对地方或者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和针对制造业的退税。

其次看通胀,世界上的国家按照在经济链条中的位置,大概可以分为三种,资源型(俄罗斯沙特)、生产型(中国)、消费型(欧美)。

生产型的国家,其实通胀并没有那么重要,也可以说,相较CPI(理解为消费者的成本),PPI(理解为制造业的成本)的波动更大,也更值得关注

我们整体上对大宗价格有所依赖,但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足够强大,成本低效率高,调控能力也强,估计也在之前的经济建设中在很多环节搭建了蓄水池,物流和互联网发达,导致我们的消费品价格,波动较低。

近十年我们的CPI最夸张的一次,还是因为非洲猪瘟导致的,在大宗价格起飞的21年,CPI甚至纹丝不动。在大宗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的22年年初,我们的两会把CPI目标轻描淡写定在了3%。

所以,我们国家整体呈现出来的特征就是CPI和PPI虽然同向波动,但是波动幅度不在一个维度。

如果把国内PPI的波动比喻为创业板指的话,那CPI的波动基本上就是上证50级别的。

针对PPI(制造业成本)可能因为外部的输入性升高,我们这不就启动了退税等计划么?还在不遗余力打击煤炭、铁矿石的高价,同时针对制造业的新增贷款增速非常高。

所以整体上,国内经济今年滞胀的概率很低,不仅不会滞胀,而且还是3%的CPI + 5.5% GDP的稳健组合。这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友好的投资环境。

当前的跌,并不能怪到国内的宏观环境之上。国内的宏观环境,也是之后市场企稳甚至反弹最大的支撑。

3、当前市场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市场赚钱效应太差引发的负反馈,说是外部的因素的,都是外行在看热闹。

所以从上周四我的文章标题是《机构股开始踩踏》,周四周五和今天周一,市场上演的都是同样的事情:杀机构持仓

今天看指数还以为是股灾来了,但两市涨跌幅中位数是多少,你们猜猜?

-1.6%。

所以大家也不要总觉得是自己持仓个股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企业的经营周期不会那么快变化,也更不会因为市场下跌,经营就出问题了。

反倒是这一波下跌,很多公司是真正把估值从合理,杀到了合理略偏低,比如宁德时代等,电子、消费、医疗里,也都有一些成长性不错估值又合理的公司

我们要做到的,是在研究完公司之后,坚定自己对持仓公司的信心,不被下跌给吓到了。

国内今年的宏观环境ok,天塌不下来,好公司也一定会涨回去,这是基本常识。

......

今天就聊这么多,不回复留言了。明天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