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乡村振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麻栗坡县域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闯出了独具特色的边疆边境乡村振兴新路径和新模式。 下金厂乡中寨坝子作为麻栗坡县喀斯特地貌地区为数不多的地区,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潺,土壤肥沃。却也同样存在地块零碎,品种杂乱,市场距离远等问题,无数次的失败早已让村民感到走投无路。走出大山已经变成了村民的心愿,张荣位就是一个有幸走出深山的年轻人,但他却又选择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最初的梦想就是为了走出去不再种地,如今回来,却是想着如何带着自己以及村里人如何把地种好,利用和盘活好闲置土地。 从父亲口中张荣位得知,近年来,麻栗坡县委、县政府不断出台好政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产业发展方面,小额信贷政策解决档卡户产业发展“无本钱”的问题;“136”行动变“直接给钱”为“就业奖补”,解决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让扶贫车间带动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了解到这些情况的张荣位果断放弃在深圳电子公司的稳定工作,返乡开始创业,然而,事情却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虽改进了传统种植模式,但因规模小,缺乏市场掌控经验等种种问题,又让他辛苦半年却没有太大收获。 到了下半年,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麻栗坡县里出台推进产业扶贫新政策,鼓励盘活土地资源,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下金厂乡在进行充分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引进有过大规模蔬菜种植经验的老板,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入股+就业”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但初次建立时,村民们大多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张荣位与父亲多次交流之后,第一个将自家20亩地入股合作社,并积极动员身边亲人一起参与。村民罗子文原计划外出务工,但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留下来,考虑到合作社“有政府支持,有老板教,有专家带”的优势,也积极参与到了其中。没过多久,就已经有23户村民入股,共计达400余亩基地投入使用,从第一批小白菜种子种下到采摘上市只用了40余天,凭借鲜嫩的外表和优质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部分原本计划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留下来加入了合作社,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但苦于没有销售之路,在村里人的推荐下,他来到麻栗坡电子商务中心了解情况,也算是来寻找商机,于是在电商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搭建线上微店售卖,粗略统计,疫情期间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30多个档卡户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除务工收入和分红外,还累计获取就业激励奖补1.52万元,扶贫车间也因带动档卡劳动力就业获取扶贫行动奖补1.38万元。手里拿着上个月接近4000元的工资和分红,罗子文高兴地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现在在家种地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