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念杨叔子院士 | 刘关波

 深圳文学 2022-11-08 发布于广东

九十年代末,我在鄂北县城一中读书时,从县城一中老师那里我借到了一本杨叔子院士主编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该书里面收录的都是专家学者在华科举办人文讲座时所讲的一些主要内容,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因为该书里面收录专家学者所讲的一些主要观点对我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和启迪,在不经意间,那本《启思录》的一些观点在我的头脑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时至今日,我依然十分清晰地记得该书收录了梁启超的孙子梁从诫和华科教授张勇传院士的演讲内容,我依然记得该书还专门邀请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题词。就是通过该书,我才第一次知道杨叔子院士的大名,通过该书我才第一次知道杨叔子院士在一所工科院校是如此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涵养,似乎在理工科院校掀起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强大之气场。

也同样是在鄂北县城一中读书时,某一个晚上在寝室休息时,我收听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当晚的电台广播转播了杨叔子院士的讲座实况,让我对杨叔子院士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

在县城一中读书时,通过认真阅读杨叔子院士所主编的那本《启思录》,既较好的丰富和充实了我的课余之生活,同时,也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该书中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所独到的人生感悟、精辟的人生思考、经典的锦言妙语,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启发,说白了,就是那本《启思录》在我的求学过程中不经意的赐予了我不尽的正能量。与此同时,通过阅读那本《启思录》,对我的文笔写作能力也有较好的提升。关键是在青涩的成长岁月中,在枯燥乏味的高中刷题岁月里,能够阅读高品位的《启思录》,这对我的课余生活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对我的内心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和涵养,对我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较好的提升。

杨叔子院士(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刚开始接触“杨叔子”这个名字时,我还十分浅薄无知地认为“叔子的叔就是叔叔的叔”,因为在我们鄂北乡下,有时把“叔叔”也称作“叔子”,“叔叔”和“叔子”基本上是相同的意思。彼时,我还误以为“杨叔子是谁的叔叔。”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地获悉,叔子的“叔”完全不是叔叔的“叔”,叔子的“叔”是排行第三的意思,叔子大概就是第三子的意思 。

二十多年前,我通过阅读《启思录》,获悉杨叔子平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教学和科研,从而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做家务,导致他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基本上都在学校食堂解决,他自述吃学校食堂都吃了三十多年,读后不禁令我肃然起敬。为了坚持学术和科研,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他硬是挤出一切时间精力专注于学术和科研,吃学校食堂竟然吃了三十多年,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拼抢实”精神的生动之体现吧!

杨叔子院士的记忆力十分之强大,因而在举办人文素养讲座时,他可以任意调动自己极其强大的记忆力将他若干年之前所经历的真实之经历轻松的列举出来,因而在他的讲座中,他可以轻而易举的不费任何吹灰之力的将各种经典之案列和详实的支撑材料信手拈来和脱口而出,因而他所作的人文素养讲座包罗万象,信息量特别丰富,一点都不让人觉得枯燥,一点都不让人觉得乏味,听起来倒是十分的精彩和特别的生动有趣,并且他的讲座不像白开水淡而无味,而是有着深沉的哲思,有着不一般的见解和体悟,颇能令人观照现实而回味无穷。

杨叔子院士对科学与人文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也是十分的精辟而生动形象,即:“缺乏科学,一打即垮;缺乏人文,不打自垮。”科学与人文的利害关系,被杨叔子院士用简练的话语概括的极其深刻而透彻,由此看来,真正是:“大道至简”。

当初,我误认为“杨叔子院士在招录博士生时要求博士生背诵《论语》和《老子》”毫无必要,误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误认为这是舍本逐末,误认为这是吹毛求疵、毫无裨益,现如今,我倒是认为杨叔子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并且是恰如其分和名正言顺,这其实就是要求博士生强化通识教育、强化文理交融,这其实就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其实就是加强文化自信自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的呀,博士生倘若背不到《论语》和《老子》等中华优秀名篇,那么,何来的博学多才呢?何来的文化自信自强呢?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杨叔子院士曾经也应邀来到我所就读的湖师和我所工作的黄石市举办人文讲座和作专题辅导报告。依稀记得,当年杨叔子应邀来到湖师作人文素养讲座时,他老人家曾一个劲地称赞湖师那座新建的教育综合大楼漂亮而气派,杨叔子的点赞之语令湖师时任党委书记万长青倍感欣慰且喜不自禁,万长青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十分自豪而掩不住内心喜悦的说:“湖师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就连知名的杨叔子院士来我校讲学时,都情不自禁地以十分惊奇的语气高度赞扬说:真是完全没有想到,湖师还建有这么漂亮而如此气派的一座高品位的教育大楼!”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因为对杨叔子院士景仰有加,我还专门利用周末和休假的时间先后到杨叔子院士所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去参观和游览过3次,虽然不敢冒昧打搅杨叔子院士,但是,能如愿以偿到他所工作过的那片热土上去走几遭,而内心也倍感充实。

而今惊悉杨叔子院士驾鹤西去,心有悲戚,斗胆奉上拙诗一首,感恩杨叔子院士所推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不经意间、在间接中所赐予我的不尽之恩惠:

倡导人文强素养,

科学人文共荣昌。

文理交融互助益,

红专结合相得彰。

身体力行未虚妄,

基夯本固培栋梁。

人文素养风高扬,

高教苑地绽荣光。

作者简介

刘关波,湖北黄石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