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的月亮,十月十五这个传统节日

 品茗客人 2022-11-08 发布于江苏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太阳已经落下去之后,我就在等着月亮出来。

  月亮爬上来了。还真的是半个月亮,半个“红月亮”升上来。

  不是我一个人在等待,全国不知有多少的人在共同等待,等待着三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月全食,月全食+“月掩天王星”。新闻媒体早在十多天前就开始报告月全食的消息了。

  十月十五,还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下元节。

  这个节,似乎基本上不被今天的人们提及,更不用说是重视这个节的节俗文化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今天,十月十五的“下元节”。

  “三元””与道教信奉的三官大帝有关。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但是,古代有资格祭祀天、地、水的,只有皇室,是皇帝的权利。普通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末,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谓之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早已被人们称为“元宵节”了,吃元宵、闹花灯,已然成了过年的压轴戏,人们的狂欢节。这几十年,央视的春晚之后,必有个“元宵晚会”与之呼应,这些年,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说这“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更是让元宵节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了。狂欢,可以忘却这个节的其他意义与节俗,更是让许多人忘记了这天的这个节,应该是叫“上元节”了。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在佛教传入中原之后,又有了“盂兰盆节”之名。在民间,虽然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和“移风易俗”的洗礼,不少地方的人们还是能记得过这个节,将这个节作为祭奠亡人与清明并列的“鬼节”了。只是,清明的祭奠多是家族在组织进行,至今,许多地方还是重视“祭祖”的活动的。七月半,多是家庭里进行的祭祀。许多人,过七月半,却似乎已经淡漠了“中元”这个节名。

  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更是早就被人们遗忘了的一个节了。

  作为道教的重要节日,下元节,首先要修斋设醮(jiào),也就是道观里设坛念经做法事,旨在解厄消灾。在普通百姓的家中,则要备设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消灾解除厄运,希望获得福禄祯祥。下元节,秋收基本结束,这个节日,还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感恩神灵、祈求来年有更大丰收的农祀节日、感恩的节日。

  可是,这个曾经是三大月亮节之一的下元节,近百年来就已经逐步被人们有意识地遗忘了。

  也许,作为一个道教的节日,自从佛教进入中国社会的千百年以降,道教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力不及佛教更大,这可以从各地佛寺与道观的比例悬殊看得出。其次,这个节日消灾解厄的主题与中国人的性格不同频吧。咱们中国人似乎更不愿意谈及灾难这个话题,更不会像我们的邻邦日本那样有危机意识。我们国家也有“全国防灾减灾日”,却也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的2009年才设立的。第三,这个节,是在“十月朝”刚刚过去不久,后面又会有冬至这个隆重的节,被淡化掉了。第四,与上元节的热闹、中元节是祭奠自家的亡灵不同,下元节后来更多是祭祀先贤的,就有些个笼统,与个人、家庭的关联小,就不易被家庭和个人当回事了。第五,可能是因为这个节不会像“元宵节”“七夕节”那样能有被商业炒作的空间,知名度也就不高了。

  去年的下元节,巧遇月偏食。今年的下元节,是月全食+月掩天王星这罕见“天象套餐”。有多个媒体和网络平台在直播这天文现象。

  这样的直播有传播科学知识之功。我们也应该多多知道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相关文章:

立冬,入冬之脚步最匆匆

立冬了!读几首古人写立冬的诗

周末,带着白居易的“红叶诗”,走出去赏红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