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劳动的价值 / 秦学建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 图:网络 

音乐

劳动是值得书写的,有句很著名的论断叫“劳动创造了人”,可见劳动的重要性。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还创造了财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想想我们的人生,有哪个阶段离开了劳动?少年好像没有劳动,但读书是公认的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一直要伴随着少年成人。就业后劳动就没个完了。忙里忙外,忙上忙下,披星戴月,寝食难安,这样要劳动到退休,才能划上句号,但这只是暂时的。按理说,劳动一辈子了,终于熬到头退休了,应该好好休息了吧,奇怪的是人们还争先恐后地去劳动,劳动还是停歇不下来。是啊,家里一天三顿饭得做吧,做饭就得买菜吧,煮饭炒菜吧,洗碗收拾吧。家里的卫生需要打扫吧,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嘛。

儿女上班忙,家务活、带小孩这些杂事忙不过来,作为退休在家的“闲人”,总不可能见忙不帮吧,结果就成了孩子免费的保姆,且身兼数职,如采购员、炊事员、保洁员等。难怪很多老人都在抱怨,退休了,不仅没有休息好,感觉比上班还忙了。作为年逾花甲的老人们,按理说辛苦了一辈子,完全应该休息了。但事实告诉我们,他们都还不愿休息,想方设法都还要去找些活来做。主要不是想去挣钱,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我接触的一些老人大多如此。   

如有一位居住在老年公寓的大爷,找了份钳工活一干就是10年。人们劝他说,退休了就好好休息吧,钱都挣得完吗?他也回答得很爽快,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确实如此,你看他已年逾七十,还红光满面容光焕发,骑着摩托车到处跑,像个小伙子似的。公寓里老人们遇到困难,他都热心帮助,还供自己的孙女读完了大学。孙女跟他亲得不得了,无论工作再忙,每星期都必要来看看爷爷,爷爷生病住院也都是孙女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这位退休的钳工师傅,通过自己的晚年劳动,不仅为自己造了福,为孙女造了福,还为社会献出了余热,他将自己毕生的钳工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社会,其价值不算小吧?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辛苦一辈子了,应该在家好好地享享清福了。那什么叫享清福呢?是不是在家里呆着什么都不做,过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吗?倘若是这种清福,可能没有几个人愿意过。即便在社会上找不到事做,在家里也可做做家务事。实际上家务活也是很有意义的劳动,一日三餐,洗刷打扫,买买菜,做做饭,收拾一下屋子,一天一晃就过去了,挺充实的,且烹饪还是艺术性很高的劳动。家里来了客露一手,弄个拿手菜,不仅显得热情,还能展示自己的手艺,获得满满的自足感。家务活也不很重,手上有点活做到,感觉情绪饱满身心愉悦,既活动了筋骨,又应了家庭之必需。既锻炼了身体,又领阅到了劳动后的成功喜悦,重要的是体现了退休后还有自身价值。即虽然退休了,仍是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不是挺自尊和自豪吗?

如果老人有点艺术细胞,则舞台就更加宽广了。我们知道,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劳动。就以音乐来说吧,如常看见的社区艺术团,大多是由大爷大妈组成的,每到过年过节他们就活跃在社区,拉横幅、搭舞台,吹拉弹唱不亦乐乎,给居民带来了节日的喜悦和欢乐,为社区增添了祥和的氛围。他们虽然年龄甚高,有的甚至八十有余,仍然坚持每周排练节目,节假日登台演出更是当仁不让,无论是三九严寒或是三伏酷暑从不缺席。这些老人有的从小爱好音乐,已是出道半世纪的老“艺术家”了;有的从来不懂音乐是什么,只是退休后才从零开始学起;有的更是吹拉弹唱多才多艺。可能有些人对这类老年艺术团不屑一顾,认为其水平太低不足挂齿,甚至认为他们根本不懂音乐,如讥笑其民乐队不是在演乐,只是在奏音符。对此,他们也不予理睬,依然热情高涨。我倒觉得他们是很懂艺术的,表演的节目是投入了情感的,是很有艺术细胞的。否则,也不能理解他们何以长期乐此不疲,也不能解释他们的演出何以能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这些音乐团体一般还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适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演出中的具体困难。这些老人们不仅是艺术表演者,负有宣传演出的义务,同时还是社区志愿者。社区中的一些活动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是社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可谓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得力助手。老人们通过参与艺术表演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使之身心愉悦和富有情趣,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享受,以及服务社会的功能,其劳动价值可谓大矣!

总之,人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劳动。劳动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本文仅主要以老年人举例,若看看社会各行各业的在职劳动,则价值就难以估量了。是啊,如果劳动没有价值,人们何以争先恐后并毕其一生的精力与其作伴呢?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