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你说说《我是宋朝人》

 不杂书屋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我是宋朝人》,早前听谁说起过,赞赏有加。前几天去“二楼南书房”,在书架上找书时,它竟赫然在目。那么,就它吧,正好一探究竟。

应该把它归入史书,因为说的是宋朝的事;写得很通俗,有点儿借鉴《万历十五年》的意思,但两者的不同也是明显的,这本书有点说书的味道。史书通俗化有利于大众阅读,但不可否认语言上的啰嗦。

既然是史书,还是应该从史书的角度去评价,还是以《万历十五年》做参照。《万历十五年》引用的史实很多,以此为基础还原万历十五年的景象,很有细节,人物也比较立体,读起来更像一部小说,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作者黄仁宇自述是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历史事件的,但作品面世以后,招来不少批评声,很多人觉得对历史事件的评述过于主观。《我是宋朝人》对历史人物评价单一,非好即坏,比如对赵匡胤基本是全盘肯定,对赵光义彻底否定,和《万历十五年》对照,主观的东西更多。而且有些观点并不是以史料分析为基础,比如岳飞,作者认为如果岳飞不被害死,就会收复失地,蒙古帝国就不会建立,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也会受到影响;岳飞之死,作者认为是高宗赵构所为,秦桧不过是帮手,理由是岳飞直捣黄龙,徽钦二宗回朝,赵构则帝位不保。这些事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但以推测作论断,违背了“实录”精神。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定这本书,有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还是有翔实的史料作支撑的,如宋太祖迷案。关于“斧声烛影”的记载,史书大多语焉不详,作者以南宋史官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有关文字大胆推理,认为是赵光义弑兄夺位,虽不是定论也有能够说服人的理由。

 总体上说,《我是宋朝人》涵盖了宋王朝320年的历史,也凸显了大宋王朝的独特。宋不同于汉唐明清,在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中,它有点另类:疆域狭小、武力弱小,却又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什么偏偏是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不是一个容易说明的问题,作者对此展开论述,尽管是一家之言,也足见有自己的思考,对读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书中,还可以遇见一众大宋精英,知道什么叫人才荟萃;也可以置身《清明上河图》,感受什么叫繁华似锦;可以了解到四大发明为什么在宋朝,又如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可以弄明白宋代煤炭的普遍使用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影响、对陶瓷业的重要意义,以及此后陶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宋是已经远去的王朝,这本书令人对那个朝代有了神往。

书中当然也有一些零打碎敲的历史知识和民间故事的历史蓝本,比如说李嗣源和石敬瑭是什么关系,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的名字为什么不一样;比如说《狸猫换太子》,《说岳全传》,《杨家将》,《龙图公案》等,虽是寥寥几句,却让阅读意趣倍增。

在我周边,对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历史不甚了了的人很多,甚至不清楚其间的朝代更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时下,读书人越来越少,愿意读纸质书的更少,能钻到故纸堆里去研读历史的人少之又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并不容易,因为读史不同于读其他书籍,文字有难度,内容又枯燥。《我是宋朝人》用讲故事的口吻,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那个远去的王朝,不失为功德一件。

这本书,有空可以看看,最后想说的是古人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史,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也会陷入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