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说闲

 不杂书屋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闲来无事,浏览文字,看到《离太闲的人远一点》这一篇。俗话说:无事生非,闲人当然无事,无事就会生非,所以,闲人多的地方一定是关系复杂、环境恶劣的地方;作者于是谆谆告诫:离太闲的人远点!令我不自禁地点头赞同,却在同时,心头掠过一阵惊恐——我也是半个闲人,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闲人,那么,岂不是大家都要离我远点?!

曾经,我也忙碌,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中发现了忙碌的无谓,内心升腾起对闲的渴求,希望日子散散淡淡,生活从从容容。为什么这样就要被远离?我直觉要对此文做一番推敲,于是字斟句酌起来。这才发现,作者所说的闲与我所追求的闲隔着千山万水,同在轮回道上,却永远也见不着面。

俗世之闲,远离了名利争斗,却多了江湖八卦、飞短流长,无所事事中耗着精力、混着日子,最终闲人成了俗不可耐之人。然而物有品类高下,闲与闲也有着格调之差。闲不是粗俗的代名词,它应该是精致生活的另一种说法,散散淡淡中自有一种格调在。

明清之间,就有这样的一位闲人,他叫李渔。

李渔的宿命大概就是一个闲字。他的出生被白发长老认定是“星宿降地”,所以仙侣为名,谪凡为字。贬谪凡间的仙侣依然不会属于凡间,失意于科考,立身于明清,焉知不是为了叫他从俗世脱身,归隐伊园,继续神仙的悠闲?

他闲着,玩所爱玩,玩出了《笠翁十种曲》、《无声戏》、《十二楼》,因为他视写作传奇为“癖嗜”,把作品搬上舞台更是一生宿愿,于是他组家班、忙创作、做导演,每日里丝竹管乐间,琴棋书画红弦翠袖,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国戏剧的始祖、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也涉猎其他,比如批注《三国志》、改定《金瓶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家;他也懂得经营,芥子园书铺不仅售卖他自己的书,也策划和出版畅销书,还有文化用品——韵事篟(qiàn,青竹)、织锦篟,日子过得无忧无虑,闲雅而曼妙;因为喜欢绘画,便让女婿沈因伯搜集整理,亲自作序,印行了《芥子园画谱》,他没想到自己为中国传统绘画提供了一部经典课本,造福近现代无数大家,更惠及不计其数的普通人。

因为闲,于亭台楼阁之中,品茗饮酒、把玩器物、种植颐养,几乎无所不及,他的心得汇成一部著名的杂著——《闲情偶寄》,开启中国休闲文化的先河。“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林语堂)他不仅生活得很精致,还生活得很艺术。

他是文人,却一辈子不曾做官。远离了政治圈,也谈不上胸襟抱负,所以活得很闲,却闲得沉迷而不消沉,雅致而不恣意。人间的素淡优雅大概是他仙山琼阁生活的继续吧?总之他在俗世里闲得一尘不染。还是他的《浪淘沙·午坐》说得好:“游辙悔西东,知己难逢。蚤从树下曲吾肱。纵使童颜留不住,也类神仙。”

有这样一位闲人在,恐怕不是避之不及,而是近身不得心有遗憾,是粉丝对偶像的那种心绪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