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09 发布于北京

问起中国当前医疗水平最高或说最好的医院是哪一家,北京协和医院肯定是在备选名单中,而且很有可能名列第一。对于许多身患重病的病人来说,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整夜排队也只是为了能拿到一个协和专家门诊的号码,或等到一个床位。

文章图片1

下面就说说协和医院的历史和曾经的故事。

协和医院的前身叫“协和医学堂”,成立于1906年,是由英国伦敦教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联合创办,所以用了“Union”这个词,本来是联合的意思,中文名称翻译为“协和”还是很雅致的。

1914年,曾主持消灭东北肺鼠疫而名声大噪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在一次活动中遇到了当时的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子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小洛克菲勒那时正负责洛克菲勒基金会,于是伍连德向洛克菲勒基金会建议在中国援建一所医院,协助中国建立一套系统的西方医学体系。

文章图片2

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考察团人员合影

当时的美国社会上流行的理论是中国的义和团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愚昧,迷信,民智未开,需要美国支持去开发民智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做为后进的帝国主义国家,想增加对中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管怎么说,美国政府首先使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建立了清华大学,而洛克菲勒基金会当时的主要理念也是传播西方的现代科学与教育,在成立时就表态对于远东的中国教育将采取行动。所以对伍连德的提议很感兴趣,此后三次派人来中国考察,最终决定在北京设立现代化的医科大学,地点就定在了处于北京市中心的王府井地区的原协和医学堂的位置并购买了临近豫王府的全部土地,投入750万美元,筹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为PUMC(Peking UnionMedical College)。为了建造和运营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洛氏驻华医社,后来更名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文章图片3

1917年9月24日举行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仪式

1917年9月24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举行了医学院奠基仪式。当时按照美国1910年刚刚公布的关于医学教育的《弗莱克斯纳报告》,在协和医学院还未建成的情况下先开办医预科,首任校长为28岁的美国科学家和医生Franklin McLean,所有学生都要经过三年的医学预科学习,并经过入学考试,方能进入本科学习。在预科三年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还要通读《史记》、《中国通史》、《社会学基础》,因为当时学校认为培养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对好医生的定义为“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

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聘请了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担任护校校长。

1921年,这所主体依托原王府建筑的宫殿式的校园和医院建筑竣工。整个协和医院建筑群由14座楼组成,参照了当时世界上医学最先进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模式,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设备,整体建筑质量是当时的最高水平。协和建有独立的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自有的发电厂、高压锅炉房、制冰厂、笑气厂、煤气厂、汽车房、洗衣房、缝纫室、印字室、电话房、机修厂、电工厂和制图室。

文章图片4

小洛克菲勒也特意乘坐邮轮跨越太平洋出席了协和医学院的开幕典礼。典礼上他发表演讲说:”我希望在将来,这所学校的大多数职员可由中方担任。我们将毫不犹疑地朝著这一目标前行,让西方世界可以提供的最好的医学院永驻于中华大地。“”誓将协和打造为像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一样的机构。“

文章图片5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董事会在医院内留影。前排穿深色西装手执礼帽者是小约翰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协和医学院制定了很高的起点,从预科算起学制八年,全英文教学,招生按照美国医学院的标准,并广纳西方医学人才,为教师提供丰厚工资和福利。总之,协和的创办者们将一整套西方的价值观、科技文明、管理模式移植到了中国。

文章图片6

二十年代的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早期的招生极为严苛,预科学习完毕,学生需要通过二次考试才能升入医学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的吴阶平曾回忆说:1933年我考入燕大医预科,全班共有52名同学,到 1936年考协和时,却只有15人被录取。

高标准的教育没有辜负小约翰在开幕典礼上的期望。协和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如妇科专家林巧稚、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儿科专家诸福堂、内科专家张孝骞、中国肿瘤学之父金显宅等顶尖名医,成为中国医科发展的先锋。

1928年6月,国民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校长必须是中国人,学校董事会必须华人董事为多数。1929年4月,美国董事总辞呈,董事会改选,胡适、张伯苓、伍朝枢、施肇基、周诒春、翁文灏、刘瑞恒等组成北京协和医院新一届董事,刘瑞恒出任第一任中国籍协和医学院院长。同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

文章图片7

全体人员合影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停办。在这非常时期,协和董事会通过特别决议:基金会将继续为在华工作拨款,主要内容为乡村建设项目。美使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曾通知协和的侨民撤离,但几乎所有的外籍老师都坚守学校。为此不少人被日军拘捕,关入集中营。

国共内战开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仍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1946年底在中国的基金会成员在给总部报告中写道:中国此刻正处于悲剧中,内战似乎不可避免。不过从长远看,前景不一定那么黑暗。此时此刻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与此同时基金会拨款协助协和医学院的复建和招生。当年1月,洛克菲勒基金会拨出最后一笔为数一千万美元的捐款。 根据1956年美国的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过程中,总共投入了4800万美元,实际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十多亿美元。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向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1月时任协和医学院院长的李宗恩致函洛克菲勒基金会纽约总部:协和医院和医学院已收归国有,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并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至此,最后4名美国籍教员全部离开协和返回美国。

1952年,划归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领导并取消护校教学管理制度。

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

1957年11月,卫生部正式通知,中国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称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称北京协和医院,直接受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

1959年,以原协和医学院为基础,恢复了八年制的医学院,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教学停止。

1970年,学校奉命停办。

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再次复校,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学制仍为八年,前两年半为预科,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本科。

1980年,改革开放,学校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断长达二十八年后重新建立联系,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返回中国并再次向协和医院拨款一百五十万美元用于支持学校发展。

1985年6月5日,学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年9月5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更名回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文章图片8

最后说下因为协和医院代表着中国医学的最高水平,所以协和这个名字被被大量山寨。据说全国有1700余家协和医院,其实只有4家是真正的高水平医院。分别是:

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但前三家医院并没有实际联系,只是因为它们的前身都为当地的教会医院,“协和”二字都来源于英文“Union”,第四家医院则是由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创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