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中医脐针疗法与脐诊(建议收藏)

 西里哈胡 2022-11-09 发布于陕西

脐针基础知识脐针的特点:  

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图片



坎--为肾为耳,主治肾病,膀胱等泌尿系统疾病,肾冷水泻,消泻疟,血液病,出血症,免疫低下,遗精,生殖系统疾病,耳病,腰背疾病,心脏病,过度疲劳,泻冷病,水肿病。

结石--艮

不孕症--坤+坎+震

月经不调--坎

出血症(妇女)--离+坎+艮

糖尿病--坎+坤

腰间盘突出--坎

早泻--坎(一小时)

前列腺--离+坎+艮

崩漏--离+坎+震

卵巢囊肿--坎+艮(排卵期)

站立引起膝关节疼痛(骨刺,下楼痛--坤+坎+离)

尿失禁--坎+艮

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坎+乾+坤

坐骨神经痛--坎+艮+乾

肾囊肿,肾肿瘤--坎

多尿--坎

前列腺--坎+坤+震

减肥--坎+兑+艮

大小便失禁--坎+艮

腰腿痛--离+坎

子宫肌瘤--坎+艮

图片




艮--为胃,主治胃病,不食症,虚涨,淤血,鼻,手脚,背麻木,关节痛,血液循环不好,痘疹,皮肤过敏,肿症,凸起,火症,疑难症,营养不良,肿瘤,结石症,血脉不通。运动系统,(女)脾胃病,胃溃疡,出血症,各种肿瘤,甲状腺,腿痛留针15分钟。

鼻炎--艮+兑重+离

大小便失禁--艮+坎

关节囊积液--艮+坎

肿瘤--艮

慢性子宫出血--艮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艮

消化--艮+乾

肠癌--艮+离+坎

泌尿系统--艮

女性高血压--艮

肝癌--艮+震

肺癌--艮+兑

胆结石--艮+巽

膀胱癌--艮+坎

腋下淋巴结肿--艮+离

中风--兑+艮

子宫肌瘤--艮

坐骨神经痛--坎+艮+乾

胃癌--艮

打呼噜--山泽通气

肾囊肿--艮+坎




震--为肝为股,主治疼痛性疾病,精神病,腿肿痛,狂躁症,多动症,神经衰弱,声带咽喉,歇斯底里,肝病,癫痫,脂肪肝,神经过敏,剧烈痛,惊吓症,舞蹈症,妇科病,肝火旺,爱发脾气。头痛

红斑狼疮--震+坎

精神障碍,抑郁症--震(女巽)

闭经--震+巽

妇女不排卵--震+兑+艮

美尼尔--离+震

半身不遂--天地日月定乾坤

乳腺增生--离+震+艮



巽--为胆为股,主治胸胀气,胯骨病,宿酒痞满,伤风感冒,酒后胀肚,中风,受风,忧郁症,胆病,传染病,血管病,坐骨神经病,胆石症,淋巴系统病,胆囊炎,抽筋,强直,病情不稳,喘息,哮喘,左肩病。肾腰痛

腿抽筋--巽+震

闭经--巽+震

止泻--巽+艮+坎

男脾胃病--巽

左牙痛--巽

帕金森--水火济济+巽

女性抑郁症--巽



离--为心为目,主治眼睛病,心脏病,幻觉,视力,妇科病,烫伤,日照病乳房疾病,充血性炎症,发烧,小便黄,血液病。感冒发烧头痛,颈椎病,化脓性咽炎,牙痛,抑郁症,眼皮下垂,膝关节痛两腮色斑,发热。

帕金森病--离+坎+巽

睡眠--离+坎(40分钟)

小肠--离+坎

脱肛--水火既济

美尼尔--离+震

腰背痛--离+坎

乳腺增生--离+震+艮

近视--坎+离

闭经--水火既济

感染--离+坎


-------------


坤--为脾,主治腹部疾病,胸部疾病,骨痛,硬化性疾病,慢性病,旧病,伤寒,神经系统,急性暴病,结肠炎,便秘,中风后遗症,肌肤病,晕车,鼓病,中气不足,疲乏,癌症

男性高血压,肌无力,儿童腹泻,男消化不良,恶症,实症,运动系统,

萎缩性鼻炎--坤+兑

白癜风--坤+兑

糖尿病--坤+坎





兑--为口,为肺,主治口腔疾病,咳漱,疾喘,胸痞,痞满,胸肺疾病,食欲不振,性病,遗精,生殖系统疾病耳病,腰背疾病,心脏病,过渡疲劳,泻冷病,水肿病咽喉肿痛,皮肤疾病,鼻息肉,

胃溃疡--艮+兑

哮喘--兑+艮

流感--兑+离

糖尿病多渴症--兑+坤

肺癌--艮+兑+坤

尿潴留--兑+艮


--------------


乾--为大肠为首,主治,头部疾病,胸部疾病,慢性病,旧病,伤寒,急性病,骨病,神经疾病,便秘,中风后遗症,结肠病,浮肿,输卵管不通有痛点,降血压,面瘫,强直性脊柱炎,痔疮便秘便血,

呕吐--乾+坤留针

泻泄--乾+艮

大肠癌--乾+坤

便秘高热不退--乾+坎

1  痹症的病因及证治

中医认为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是痹症发生的主要外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热痹也称痹热,为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或原受风、湿邪气侵扰,邪气内闭、郁而化热而成。《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痹症的发生往往以外邪入侵为标,以人体正气不足为本。若痹症失治或日久不愈,一者邪气留滞可成瘀、成痰;二者病久气血暗耗,可加重体虚的状态。且临床上痹症患者受外邪而发病,邪气不止其一,往往多种邪气协同犯病,因而治疗痹症当识标本,或祛风、或散寒、或除湿、或泻热、或活血、或扶正、或灵活并用,随证治之[3-5]。

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痹症时,通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特点,主要从人体十四正经的361个腧穴及48个经外奇穴中取穴,并通过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治疗,注重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针感。脐针疗法独取神阙一穴,不讲究补泻手法和“得气”针感,用针数量少,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初学者容易入门。

2  痹症的脐针诊疗

脐针疗法由齐永教授所创,是在腹部肚脐实施针术,通过调动人身先天经气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在中医对痹症的认识基础上,脐针疗法从易学、脐全息的角度丰富了对痹症的理解,并以脐全息理论和易学理论为指导,灵活运用中医和易学思维进行治疗[6-8]。

2.1  脐全息规律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

齐永教授提出肚脐为人身最大全息元,脐部神阙穴内藏人身先天经气,是先天和后天的连接门户,涵盖人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疾病的信息,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经络、情志变化各方面的联系密切[6]。基于脐全息理论,以脐为中心,以后天八卦之名定方位,可将痹症的症状特点进行分“方”归类以指导治疗。

(1)脐八卦全息:包括脐内八卦及脐外八卦全息。八卦是易学理论的基础,八卦图及其符号是中国文化中用以推演空间、时间等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齐永教授将易经八卦理论运用于人身,把神阙穴看作一个后天八卦图,从而解读人体信息、诊断疾病[9]。脐八卦方位为“上离下坎,左震右兑,左上为巽,右上为坤,左下为艮,右下为乾”。脐内八卦全息图内应脏腑,见图1。

图片



图1  脐内八卦全息图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临床应用脐内八卦全息,主要根据疾病的外在表象判别与之对应的相关脏腑进行取位进针。如见行痹者,疼痛游走不定,筋脉弛纵不收,肝主风木,在脏落肝,本位在震,同时“巽为风”,因而亦可落于巽位;痛痹者,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因“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位属坎;着痹者,肌肉、关节疼痛酸楚,兼见手足困重,遇潮湿环境或阴雨气候症状加重,缠绵难愈,属坤位;热痹者,局部红肿热痛,或伴烦热、口渴等,本位属离。若从五体痹分析,如邪犯皮肤,症见皮肤肿胀、久则顽硬之皮痹,本位在兑;邪犯肌肉,症见肌肉疼痛、肢体无力之肌痹,本位在坤;邪犯筋膜,症见肢体屈伸不利之筋痹,本位在震;邪犯于脉,血脉不通,症见肢节红肿或暗紫而疼痛之脉痹,本位在离;邪犯于骨,症见骨重疼痛之骨痹,本位在坎[10]。

八卦远可类万物,近可类诸身。脐外八卦图则是反映八卦类象与人体部位相对应的全息图,见图2。其理论源于《易传》“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临床上使用脐外八卦图,常常并不依据症状的特点和辨证,而直接根据局部的病变部位进行针刺。如痹症见足部疼痛,“震为足”,可取震位;“艮为手”,手部疼痛可取艮位等。如果疗效不佳,则再从疾病的病因、症状等其他信息综合考量,结合脐内八卦、脐洛书全息调整治疗方案。

图片



图2  脐外八卦全息图

(2)脐洛书全息:是基于古代洛书图的数字结构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以五居中”而提出的脐部全息规律[11]。脐洛书全息图是人体结构在脐部最直观的全息投影,见图3,临床上最常用于疼痛性疾病。

图片


图3  脐洛书全息图

脐洛书全息的应用与脐外八卦相似,均为根据病位治疗,临床上此两种方法常常互相配合使用。脐洛书全息图在应用时,通常取患者疼痛的部位在脐部的投影位置进针,针尖指向身体局部疼痛最明显的一点,两点一线,状如瞄准打靶,齐永教授名其曰“打枪”。比如痹症见左侧肩关节疼痛,可取患者脐部左上侧的左肩投影区进针,或根据探针检查取投影区疼痛最敏感的位置进针,针尖朝向左肩关节最疼痛的位置。定位精准,往往一针痛止,效验称奇。

(3)脐十二地支全息:是基于十二地支与八卦方位的关系,并结合子午流注理论中十二正经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的关系而提出的脐部全息规律,见图4。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与时间有关的疾病,或根据病位为某一经络的循经部位而判定进针的方位[12-15]。

图片


图4  脐十二地支全息图

当发现疾病特点与时间有特定联系,常常首先考虑运用脐十二地支全息规律进行治疗。如痹症见晚上11-12点症状明显或加重,考虑此时病邪最盛,取子时位(夜11-1点)进针,或同时于其反方向位置上的午时位(午11-1点)再进一针。另一方面,脐十二地支全息规律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常可用于治疗经络循行部位的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出现足大趾红肿热痛,属于脾经循行部位,子午流注理论中脾经于巳时(早上9-11点)经气最旺,因而可在治疗方案中配伍巳时位进针。

2.2  定位进针原则和方法

脐针疗法是定位针法,临床治疗痹症时,通常在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基础上,以脐诊法为手段,通过观察肚脐的形态、色泽、脐部附属物等方法诊断疾病、判断进针方位。脐针的定位进针顺序一般遵循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的原则[6],即首先针对患者最为痛苦的症状取位进针;其次辨别所属的系统或脏腑,根据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定位进针;对某些明确诊断的疾病,可根据疾病的全息定位直接治疗。

然而,临床应用时往往一针的定位可同时蕴含症状、外在病位、内在病脏以及疾病病因等多方面的信息。例如足跟骨刺导致的足跟疼痛,病位在足跟,脐洛书全息图中位于坎位;予探针检查,在坎位脐壁有可能发现一异常压痛点;骨刺为骨之病变,肾主骨,内在脏腑落肾,脐内八卦全息图中肾脏亦落于坎位。因此脐针治疗时若取坎位,并于压痛点进针,即同时兼顾了治疗症状、病位、脏腑的意义。

应用脐针治疗时,重视定位精准和方位的补泻配伍,因而讲究“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16],且用针一般要求少而精。常用的脐针定位进针方法除压痛点定位进针外,还包括八卦定位进针法、五行生克制化法、寻找皮下结节法,或根据脐部某方位上的色素点(暗点、白点、红点等)、局部皮肤的褶皱点、凹陷点等异常点灵活定位进针的方法。施行针术时,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斜刺或横刺。

2.3  脐针方案的调整

如遇病程日久、病情复杂者,可能出现脐针疗效欠理想或即时起效快,但症状容易反复等情况,此时需考虑调整方案。

首先考虑是否存在正气严重虚损的情况,可予以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交替进行等方案,常用培补正气的配伍如健脾三针、补肾三针、四正位针法等,并适当增加针刺的频率和留针时间以增强疗效。也可通过准确规定留针时间增强疗效,如河图之中阳数之和为25,阴数之和为30,偏于阳虚者可留针25 min,阴虚者可留针30 min,阴阳两虚者可留针55 min。

当病情复杂,治疗方案中选取方位较多时,还需注重针刺顺序。其一为针刺顺序中五行生克制化之妙用,如健脾三针当从巽(震)、离、坤位依次下针,最后落坤位,则有木生火、火生土之意,为补坤土;若见热痹则当泻热,实则泻其子,可取离、坤位二针,由于土为火之子,此时当先取离位、后取坤位,则能以土伏火,增强泻热之功。其二为针刺顺序中能体现卦意之好坏,如地天泰卦,天地否卦,因而乾、坤位的配伍当先取坤位、后取乾位更佳。

太极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虽然脐针疗法一般从脐壁进针,但当治疗棘手时,不妨将诊察范围扩展到脐部周围,寻找脐部乃至腹部的异常反应点进行针刺增效。留针期间若能配合动气针法,即患者活动患肢或医师拍打病位局部,可促进气至病所。

当患者症状复杂,数次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还需考虑身心同病的可能,注重疏肝气、调情志,可运用“雷风相薄”、疏肝三针、青龙三针等。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53岁。就诊时间:2018年6月6日。主诉:左肩部疼痛半年,上背部酸痛3个月。半年前开始出现左肩部疼痛,呈阵发性,未行治疗。其后左肩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劳累或受凉后加重。3个月前于长途客车上吹空调后出现上背部僵紧酸痛,左肩疼痛加重。曾多次于康复门诊行物理治疗,有所缓解,但效果欠佳。纳眠可,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查体:左肩关节上举、后伸受限。触诊左肩关节有多处压痛点,以后侧肩峰下局部的压痛最为明显;触诊背部,于第五胸椎附近肌肉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筋结。脐诊:以针柄作探针检查脐壁,于离位可及一明显压痛点。中医诊断:痹症,证属风寒阻络。

脐针方案:离、坤、坎、震位进针。取离位脐壁压痛点进针,于坤位一暗点进针,针尖方向朝向左肩部压痛部位,随即患者诉肩部肌肉由僵紧变轻松,疼痛稍减,嘱患者坐起伸展脊柱、活动肩部,肩关节上举、后伸动作幅度较前增加,同时背部疼痛也明显缓解。予拍打上背部、左肩部后,再嘱患者平卧,于脐部坎位、震位再进一针,留针25 min。治疗后,背部疼痛显著减轻,肩部疼痛评分由10分减至5分。

3天后再次来诊,背部仍有少许疼痛,局部条索状筋节变小、变平。肩关节疼痛有反复,活动度较前改善。脐诊:探针于坤位脐壁上可及一痛点,离位未及。脐针方案同前,其中坤位从脐壁压痛点进针。治疗后,患者诉背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疼痛进一步减轻。1周后,患者复诊诉肩部不活动时疼痛不明显,上举和外展时仍有疼痛,背痛已消。脐针方案:坤、震、坎。1周后再行一次治疗,方案同前,疗效满意。后未复诊,半月后电话随访,肩部疼痛基本消失。

按语:一诊时,根据脐洛书全息图左肩部对应坤位,上背部第五胸椎属离位,故先取坤位、离位“打枪”。病位为局部肌肉、筋膜,由于脾主肉、肝主筋,当取坤位、震位,遂于震位加一针;“诸寒收引皆属于肾”,遂再于坎位进一针。且脊柱属督脉,位于人体中线上,即脐全息的离位、坎位。督脉为阳脉之海,其经气有助于振奋阳气、温通经脉,驱散风寒之邪,因而本案中同时配合离、坎位,尚能水火既济、平调阴阳,从而达到顾护正气、扶正驱邪的目的,与痹症治疗中标本兼顾的理念契合。二诊时,背痛明显缓解,脐壁上离位痛点未查及,坤位发现一痛点,遂从坤位痛点进针,肩痛改善明显。三、四诊时,背痛消,故离位未针,余方案同前,肩关节疼痛取得满意疗效。

 肚脐诊断 

八卦方位太过与不及的肚脐
脐孔朝脐缘外扩,属太过为实;脐孔朝脐缘内延,属不及为虚。
根据太过与不及来制定对疾病治疗的针法配伍。根据疾病的情况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来进行补泻。

八卦方位与五行对应

图片



震巽→木,艮坤→土,乾兑→金,离→火,坎→水。

如乾位出现脐形的变化,可能是病人的大肠(内八卦)或头脑(外八卦)出现问题,同时也提示了病人出现的是“五行金病”,是金太过的病还是金不及的病,就要看具体的病人肚脐来进行补泻治疗。






(一)八卦方位的太过与不及

 1   乾位的问题 

图片



乾位有包,肠寒、慢性肠炎。

乾位有痣,为肠癌。

乾位有硬结,像石头粒似的,乾位鼓起来为肠癌。大便不好,肚子痛,一见风满口牙痛。乾位毛细血管是青紫色的。

乾位鼓起来并发白,为晚期肠癌。

指肚下感觉起伏不定,为肠道长有息肉,有几个起伏就有几个息肉,大便细。

乾主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有病,肺也就不好。乾(大肠)与巽(胆)相克。

上腹部上扬凸起的的人都是大便不好,大肠有问题,乾主大肠,乾位一摸有大的结节。

大便干燥,不成形。先看巽位有没有沟纹,如果有沟纹为薄金克木叶,则先扎乾+巽,再沿着大肠经取穴,大肠与坤位也有关系,就再扎脾经公孙穴。


治疗:扎四隅位坤、艮、巽、乾,配扎体针足三里、公孙。

 2   兑位的问题 

图片


兑位有条索为肺炎。

有条索但有顶手点为钙化点。

兑位有包为肺气肿、积液、阴虛、肺炎、热。

兑位有痣为肺癌,肺结核、脓肿。

像水袋,一摸水就下去为胸膜炎。


兑为肺、属金,从兑位起针,再去扎肺经上的穴位调理肺病,土生金,土好金就好。肺弱用生,肺过用克(火克金)。

 3   离位的问题 

图片




离位有包为头部疾病、脑垂体下垂、记忆力减退、心衰。

离位有痣为心梗、心死、心脏病、小肠燥热。


离属心与小肠。突发性心脏病:坎+离,内关(双)、人中、百会、关元。离属心与小肠,小肠有病口苦口干,用水来灭小肠火,坎+离(水火既济),再扎小肠经沿经取穴。

图片




离位左为心,右为大脑。离位如果摸到包块,有心脏病。

肚脐分为三层,靠脐蕊的地方为第一层,长东西有危险,有沟纹不危险;脐壁中间为第二层;肚脐上面与腹部交接处为第三层。

离位小沟纹浅、细、白的病轻;离位小沟纹短的、宽的、深颜色的病重。黑颜色宽沟纹,一个月后会有脑梗、心梗,脑出血等。

 4   震位的问题 

图片




指肚在脐壁上一按有个宽棱为脂肪肝。

带条索和包的为酒精肝。

震位有包为肝血不足、脾阴虚、肝气。

震位有痣为肝癌、肝血管瘤、肝瘀。

高出皮肤为肝气或肝郁。


震属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在震位上会看到黑的毛细血管,就在那里刺血拔罐。水生木,肾好,肝就好,扎坎+震。

 5   巽位的问题 

图片


巽位指摸感觉有黄豆粒为胆息肉。

指摸有沙子粒感觉为胆结石。

巽位指摸有软包为胆囊炎,症状为口苦口干。

巽位有包为胆囊炎、囊肿、息肉。

巽位有痣为胆管癌、息肉。


胆囊息肉:艮(为山)+巽,然后再在胆经、上取穴。

治胃先治胆,如果治胃时间长了得心脏病,因为火不生土,火也就生病了。

 6   坎位的问题 

图片


用指肚在坎位脐边。上按,感觉指肚两边有两个圆滑的小球为肾。如果有感觉像气球装水一样为肾积水。

用指肚一按,感觉指肚下面有横着的棱为患者有痔疮,如果棱。上有包为肛。

用指肚一按,两边都有包为前列腺炎。

用指肚一按,指肚像针扎一样的感觉为肾结石。

用指肚一按,指肚像沙子粒一样扎手为子宫肌瘤。有几个沙粒就有几个子宫肌瘤。粘膜下的子宫肌瘤大,感觉有个球(球是软的)乱跑。

坎位有包为肾积水、膀胱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积液。

坎位有痣为肾病(男大多无子女)、膀胱炎。

卵巢癌:肚脐里有白色的包块,坎位里有小的包块。在肚脐外腹部扎。上针后,将针柄压倒,砭石放在针上,再在砭石上艾灸。

坎位上长了一个白点斑,为膀胱结石。


肾在坎位,金生水,肾病:兑+坎,再加肾经和肺经上的穴位。如果肾水太旺,土克水,用克的方法治。

膀胱:用脐时也用命门,肚脐针是从里往外扎,命门针是从四周往中间扎。扎完脐针后,如果身体虚,(虚脱、盜汗、眩晕、无力)就第二天扎命门穴收一下。

命理:男性结婚前坎位周围有小细纹,结婚后有长沟纹。坎位周围没有小细纹,就没有孩子,有几个细纹,就有几个孩子。小沟纹粗的为女孩,细的为男孩。

肚脐下边坎位向上包,震位与兑位两侧如果横纹长,拦腰切断,为短寿。

 7   艮位的问题 

图片


高出皮肤为有胃气,吃饭就胀。

摸着有跑的那种石头感觉为胃癌。

十字架肚脐为胃癌转移肝。

艮部有包为胃炎、气寒。

艮部有痣为胃癌、胃痘、慢性胃病。

艮位外红色,艮位脐内有白点为慢性胃寒、胃炎。胃为阳土。

胃病:火生土,离+艮。胃气足能吃能喝:用克的方法,木克土,震+艮。


 9   脐坑洞 

心肌缺血、肾气不足、阴虚、肝血不足、血虚、肺阴虚、肺气不足、脾弱、肠缺血、胆汁少、结肠炎、胃溃疡。


 10   硬脐 

心火上炎、肝热、肺热、胃炎、肠燥、脾热、焦虑不安。


 11   软脐 

身体虚弱、湿寒、气虚、血虚。


 12   脐部沙点 

结石、肌瘤、钙化。


 13   脐部条索 

气滞、脂肪高。

 14   脐蕊如果长小白点、小沙粒等  

肿瘤先期,如果小白点长有四五个,患者有脑瘤。

(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位太过与不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几种特殊的脐形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案例展示 


# 实例一 #

图片


1、肚脐的左侧皮肤呈倾斜状,波及范围从巽位至艮位,以震位为著,说明病人的气机左升功能受到影响,也就是木气不升,肝失条达,存在肝气郁结。

2、离位有数个凹陷,凹陷处有数条皱纹,离位有四个小的白点,说明病人有心肌缺。血类的心脏病。

3、肚脐的中央部分有突出的、较大面积的白色,说明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不足。

4、肚脐在震与艮位外延至腹壁皮肤上,可见一个类似斑状的色素沉着,或是痣,似乎是高出皮肤,其表皮上似有变化

实例二 #

图片



1、肚脐很浅,说明这个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好,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

2、在肚脐中间,有四块脐内组织朝外凸出,颜色都比正常的腹部皮肤颜色要浅,呈白色,说明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欠佳。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这种脐形。

3、在肚脐的艮位外的腹部皮肤上,有一个色素沉着,好像是一个痣。痣长在这个部位既说明了脾胃功能的下降,又说明可能在消化系统会存在有肿瘤或是结石类的占位性病变。

4、肚脐的坎位有一条隆起的皮肤组织,说明了病人的肾气还是很足的。低下是不及,隆起是太过。

5、离位、坤位(特别是坤位),这块区域的皮肤比其它区域要低,同样说明了病人的脾胃功能较弱和心气不足。

# 实例三 #

图片


1、肚脐的大小大约是 1.0-1.2 cm,属于正常大小的肚脐。

2、肚脐很浅,脐蕊很标准,稍见外凸,呈莲花座样,整个肚脐的脐壁围绕着脐蕊整齐地排列,并有九个从腹部到脐谷竖形的皱纹,提示病人的身体比较健康。

3、在离位的皱纹处可见有一个小区域发白,表示离位的功能不及,好像是小肠的功能减弱的像。

4、脐蕊和坎位的脐谷处也稍呈白色,说明消化功能稍差。

5、从巽位到离位,再到坤位,这个区域的腹壁皮肤向肚脐内倾斜,说明巽、离、坤三个方位的对应脏腑功能稍有下降;在坎,在文稿和文件名中搜索文本与坎位平行的皱纹,说明这个病人的肾气足,肾功能还是很好的。

6、肚脐浅,说明病人神经系统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激烈的反应,也说明这个病人并没有太多的财产。

# 实例四 #

图片


1、肚脐粗看好像是一个大肚脐(直径已经超过了2.0cm),仔细看会发现这个是“假性大肚脐”,是一个“脐疝”。

2、整个肚脐的下半部可见明显的肚脐形状,上半部却没有明显的肚脐形状,腹壁的皮肤朝脐内倾斜,主要集中在离位。

离位以及肚脐内的皮肤都发白,说明病人的离位不及,因为离位主心,心主神明,故患者并不聪明或者是心气虚,有潜在性心脏病的可能。

3、病人的肚脐周围和下腹部有比较多的体毛,坎位居多,说明这个患者精力充沛,肾功能强,性欲旺盛。

# 实例五 #

图片

1、是一个圆形的大肚脐,说明肚脐的主人是一个事业有成人士,精力过人。肚脐的四周有比较多的体毛,说明身体健康。

2、肚脐的颜色呈棕灰色,颜色明显深于周围的皮肤,说明病人过食油腻,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太多而引起的,可能存在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的三高综合征,或合并有尿酸增高的痛风存在。

3、震位与兑位处均有组织向脐内生长,说明这两个方位都存在不及的状态,肝与肺的功能都不是很健康,存在下降的趋势。

# 实例六 #

图片


1、肚脐从四周的脐壁向中央积聚,形成了四块向内的组织,分别在震巽位、艮位、兑乾位和离坤位,在坎位还有一个比较小的组织向脐内积聚,在震巽的内凸的组织中可以明显地发现有-块比较大的区域发白,在艮位也有一块区域发白,而兑、乾位只有较少的发白区域,并呈线状,说明病人的肝胆系统或是神经系统功能下降,艮位则说明胃的功能不佳。

2、离位和坎位均有组织内凸,提示这个病人的心肾功能都比较弱,兑位内积并有白色线状,是主功能减退。

3、整个肚脐脐壁组织都趋向内凸,主多脏腑、多器官的功能不及。

4、整个肚脐颜色比腹部皮肤颜色有深,呈深褐色,提示机体内酸性物质比较多,机体排毒功能不佳。


# 实例七 #

图片


1、病人是一个产妇,在下腹部见到许多的妊娠纹,妊娠纹颜色已经很淡了,说明这个妇人生产的时间已经很早,估计子女也有十几岁或更大年龄了。

2、肚脐呈不规则,在震位有一条皱纹外延,在乾位也有一条皱纹外延,这说明这两个方位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太过,如震位太过患有高血压,脾气急躁;乾位太过可能有大肠方面的疾病。

3、离位脐壁的顶端,皮肤的。上缘有一条纵向的呈白色的疤痕,在这个疤痕的两侧各有数个小的白色疤痕,像手术后的刀疤,周围的疤痕好像是缝针的疤痕。

4、在乾位外延的下腹部皮肤上有一个红色的痣(也叫血管瘤),这个痣离肚脐比较远,乾位为老父,说明病人的父亲可能会患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己经过世了。

# 实例八 #

图片


1、是一个没有生育的女性肚脐,皮肤紧致,张力好,未见妊娠纹。

2、肚脐呈上下椭圆形,是女性最佳的肚脐形状。

3、肚脐的左,上方部分脐壁属于正常,右下方到坎位的脐壁皮肤呈斜坡状,说明这些方位所对应的脏腑存在着功能下降的情况。

4、整个肚脐的中央均呈白色,说明五行土性不及,消化系统功能不及,也就是后天脾胃功能不好。

5、肚脐巽位延伸到皮肤外侧,有一个色素沉着的斑(或是痣),这个痣不大,颜色也不深,说明是病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爱生气,有多变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可能。

6、肚脐的离位和坎位都有体毛生长,这说明病人性欲比较强,但却又存在坎位不及的现象,提示可能有免疫方面疾病的潜在危险。

# 实例九 #

图片


1、病人的肚脐呈不规则型,离位、巽位、震位的脐形和脐壁属于比较正常,艮位不及,坤位、兑位更显现出不及状态,基本。上肚脐的脐形在这里消失;乾位和坎位有显现,可见脐形边缘。

艮位不及和坤位不及都是说明消化系统有疾病的可能,兑位不及可能与呼吸系统或皮肤疾病有关。

2、脐中的脐蕊呈白色,并朝外凸出,形成了两块组织,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很。差,有长期的消化不良的情况,这种脐形的颜色改变应该是糖尿病人的脐形,震位脐内组织的外凸提示病人有自闭症的可能。

3、脐部震位、艮位和坎位都有体毛生长,说明病人的肾气还是比较足的,在腹部的皮肤。上有比较多的色素沉着,脐周也有不少色素沉着,说明病人体内的毒素较多,并溢出在皮肤。

4、肚脐的兑乾之间的外延皮肤上,见有一个较大的色素沉着区域,说明病人体内处于金不及的状态,乾金和兑金都是不及,容易引起金不及的疾病,比如大肠疾病和肺及皮肤疾病。

# 实例十 #

图片


1、病人腹部皮肤紧致,张力好。

2、肚脐呈上下椭圆型,是女性的最佳脐形。

3、肚脐呈竖形半闭合,说明这个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弱,女性荷尔蒙分泌不足,会存在有女性发育不良,或不孕、难孕的情况。

4、脐形呈上下扭曲状,从上下体毛排列的状况看,病人的前正中线上下错位,可能有长期腰背疼痛的病史和脊柱歪曲的体征。

5、病人的肚脐兑位有一个白点,坤位在脐壁内有一个白点,脐壁外的皮肤,上也有一个白点,将这些白点集中来看,病人存在元气不足,特别是脾气和肺气都存在不足的情况。

# 实例十一 #

图片

1、病人肚脐比较大(应该排除脐疝),脐位向左下移位(病人的右侧),这种移位可以从肚脐中腹部的汗毛排列发现,向下移位是说明坎水不及,向左移位是说明病人气虚,可能有高血压病的存在。

2、震位有一条向外延伸的皱纹,说明病人肝气太旺,易怒、脾气急躁,肝阳上亢,故有高血压病的可能。

3、肚脐中间的,上部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外凸组织,呈白色,这个白色凸起应该来自于离位和巽位,说明病人离、巽处于不及状态,是中气下陷,同时因为处于脐中也表示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很差,脾胃俱虛。

4、在巽位外的皮肤上,可以发现有一个红色的点,如果不是蚊子叮咬的话,说明该肚脐的主人有胆囊炎存在的可能,红点说明是炎症。

5、在肚脐的兑位延伸的皮肤。上可以发现有一个白色的点,这个白点说明病人的肺气虚,肺的功能减低。

# 实例十二 #

图片


1、病人是一个女性经产妇,腹部有大量的妊娠纹,腹部肚脐已经闭合,说明病人的内分泌功能己经减弱,女性荷尔蒙分泌减少,已经进入更年期状态。

2、肚脐的上正中线偏左,可见一个圆形突起的小包,呈岛状,在岛状突起的下方还可以看见一个颜色较淡的小突起,另外在岛状突起的两侧各可以看见一个小的白色圆点,这些都是说明这个病人巽位可能存在疾病,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有亢进,比如歇斯底里发作,或是更年期精神疾患存在。

两个白点好像是眼点,说明这个病人的眼睛也不是很好,可能有老花眼、散光、或是黄斑病变等。

3、巽位岛状突起的周围,有数个点状、白色物,有呈突起状,有呈扁平状,并在坎位也可以发现有3-4个白色点状物,说明除了肝胆系统有太过可能外,还存在有肾水不足的状态。

4、震位和艮位处向脐内延伸,并与肚脐右侧闭合,说明病人存在有肝气郁结和消化不良的表现,艮位外延的腹部皮肤上有一颗黑痣,既说明了这个病人的消化不良,同时也告知了这个病人生育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

最实用的中医外治疗法、脐 疗 50 法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