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痿证,多求治于阳明”,二哥怎么看这句话?(上)

 学齐宜荷 2022-11-09 发布于内蒙古

https://mp.weixin.qq.com/s/ZDp4kkNc0kSKR_-vrR4FrA

原创 微信公众号 二哥2014a 收录于合集#至真微言36个

文章图片1

痿证多求治于阳明”和“治痿者独取阳明”,一字之差,其意天壤。前者谈治疗,治痿症就要治疗阳明病,后者是解释阳明经在痿症治疗中的病理机制,并非要治阳明症,事实上也是如此。痿症治疗用药中,能归阳明胃经者比例不足四分之一,所以不能误解治疗痿症就是治疗脾胃。这句话在医界流传很广,以至于成了顺口溜,真正的含义却少有人去理解。

文章图片2

委由禾加女组成,甲骨原意来自于女子在收获季节躬身曲从的劳作之态,委加病偏旁,则代表肢体活动不能。“病”之甲骨文代表一个躺在床上汗出不止的病人,而非今人附会之丙火生病。五行观出现于西周,最早形成五行学说是战国邹衍,远远晚于甲骨文,今人误解丙火代表人身之阳气,加病框就是心火受损之意解其为病,谬矣!非解字谬,而是对病理解之谬,以所谓火神派为代表。

文章图片3

_

“病”“委”合为一体代表病理原因导致的肢体废退运动不能。人体组织结构以筋经与运动关系最为直接,《内经》言“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而且筋病拘和痿往往同时出现,故痿症当以治筋为重,何以独取阳明呢?

_

文章图片4

从《痿论篇》可知,痿症的起因是生活与情志失调,久积生内热,热耗阴津,五脏阴阳失衡各伤其所主的效应器官,肺伤皮毛,心伤脉,肝伤筋膜,脾伤肌肉,肾伤骨髓,五伤皆可生痿,偏重不同而已,分别称为“痿蹩、脉痿、筋痿、肉痿、骨痿”,此为五脏之痿。五脏相乘,五脏之痿又共同制造了最终的肢体瘈疭之痿症。

文章图片5

_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五脏各有其痿,共致肢体痿,在五脏阶段其共同的生理基础是热邪导致阴津不足,黄帝明白了这个原因之后,认为治痿当从调节五脏寒热论治,这个推论应该是很合乎逻辑的,可是以前所读的一本书《论》里却说“治痿者独取阳明”,这让黄帝非常疑惑,是《论》讲错了,还是自己的老师岐伯将五脏痿的病理讲错导致自己的推导出错?抱着这个疑惑,他提出了那个有名的问题“为什么治痿症独取阳明呢?肺痿治肺,肾痿治肾不是挺好吗?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痿症跟阳明有什么关系啊?”

_

文章图片6

此时黄帝联想到的痿症,已经不仅仅是五脏之热了,而是五脏失调以及五脏病痿之后的肢体不收症,这是五脏病痿发展到最后的结果。然而,岐伯却并没有正面回答黄帝。

在这里补充一下:黄帝的疑惑出自哪里?五脏病痿讲的是痿症的病因及大体病理进展,但谈及治痿就涉及到人体营卫生成输布、五脏效应器官功能的发挥、筋经宗筋带脉的支持动作结构、血脉的运输、阳气通行……任何学问只要进化到系统阶段,那么哪怕要讲明一个很小的问题,都无法直接回答正确或错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给出好人坏人的答案,他就能很明了了,但在科学系统里,回答是或者非,必须经过逻辑论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