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的宝应饮食文化拾遗|信哥

 运河儿女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宝应有五六家老字号上规模的饭店,分别是大众饭店、鱼市饭店、震丰园、新新饺面馆(一枝香饭店)、迎丰楼饭店、城南饭店。后来还有一家车站饭店。那个年代不允许有民营饭店。

这五家饭店都隶属于宝应县商业局国营服饮公司,在饭店工作的职工也算是端上铁饭碗了。因为是公家饭店,所以这几家店都是从早晨营业到晚间,全天候服务,职工调班安排。

这些老字号饭店都具有一些传统特色,经拾遗简而述之。

  

大众饭店位置在中大街的末端南大街的开端地段,门朝西,进门后有个小庭院,南边三大间是后厨,北边是仓库,向东是餐厅。餐厅有十桌左右,餐厅南边有个小餐厅谓之雅间。大众饭店早餐有特色的是包子与烧买,还有豆浆与油条。尤其是菜包子,碧绿青菜泥,看不到一点肉,但吃到嘴里油腻鲜美。烧卖咬一口,油就滴落下来了。在那种年代能吃上这两种食品,是非常能满足口腹之欲的。大众饭店也是这几家饭店仅有豆浆油条供应的饭店,油条一两粮票六分钱二根。咸豆浆二分一碗,甜豆浆三分一碗。刚出油锅的油条香脆爽口,边喝豆浆边吃油条绝配。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一碗热豆浆沾着油条吃,全身暖和舒坦,开启一天美好生活。

七十年代末青年技师邰俊孝通过考试成为国家特一级面点师,将大众饭店的早点推上了新的高潮。后来她自立门户创办了晨怡大酒店,精致的早点成为了宝应的一张亮丽的饮食文化名片。

大众饭店执厨大师李宝发,手艺享誉全县。能做一桌精美的全素席,也能做一桌家乡特产席。他的拿手菜很多。软兜长鱼全选脊背(肚皮下油锅变脆回软做杂烩)他要求加工长鱼分段时,不许用刀切,而是用手摘,有锯齿状,形好看,长鱼呈现在砂锅中,脊背向上黝黑发亮,吃到嘴里软嫩而滑爽。他做的鱼圆油亮雪白,鲜嫩滑溜,弹韧而滴圆,入口即溶。加工鱼圆的肉糜都是用刀背在砧板上慢慢砧成,徒工在小缸里要霍二小时方能住手。有顾客家中来名贵客人,一般都会提前约请李大师执厨。李大师在那种年代做菜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还很注意造型与美感。改革开放初期但凡有海外宾客到宝应,县有关部门会约请李大厨掌勺。

  

鱼市饭店坐西朝东,过道大厅北边是白案。

烧饼是该店的早餐特色。光烧饼一两粮票2分一只,芝麻烧饼3分一只,葱油烧饼4分一只,荤油渣烧饼5分一只。曾有一吃货清早去,带一杯水和一只小竹篾,看见卢大师,笑嘻嘻的打招呼,今个订个"自由渣子的",卢师傅回说晓得了。然后摘一面团娴熟的揉动开,并用套简滚动式擀面杖擀平,放一小团油面在中间复擀几次,擀平后放上荤油渣和大葱,揉成团再擀平,面饼成型后在芝麻盆中轻轻一靠,上面沾满芝麻,贴到炉中,炕熟后取出。出炉后的烧饼飘着荤油渣的香味伴和着淡淡的葱味,以及芝麻的醇香和面饼烤熟后发出的面香味,这多重香味揉和在一起是如何的诱人可想而知。咬上一口,芝麻面和底面感觉是微脆,里面因为"酥”多,一层复一层,好多层(宝应人形容叫"插酥烧饼")口感酥嫩醇香。吃货右手拿着烧饼吃着,左手用小竹篾子等着散落下来的酥屑。吃货说,月饼也没有芦师傅的烧饼好吃。芦师傅笑着说,谢谢抬举,一边继续干他手中的活。孩童们(尤其是小姑娘)吃这种烧饼喜欢一层一层的剥了吃,轻轻的,慢慢的,享用美味的过程。软软的,油油的,香香的。

从大厅再向西走,西北角便是半截玻璃格扇围起来的卖卤菜的地方。傍晚时分手艺人下班会买二角钱猪头肉或猪大肠回去下酒解乏,都是荷叶包裹,老客会自带搪瓷杯便于舀上卤水。经济宽裕些的人会买几角线的口条或捆蹄品尝,经济拮据的家庭会五分钱买一大搪瓷茶杯卤水,回去烧蔬菜,既有油水,又有卤香味,可以解馋。

卤菜柜左边便是饭店大厅,中间一个圆门,进去后八仙桌分两边摆放,大概十桌左右。每张八仙桌各围四条板凳,遇到就餐人多在八仙桌上放张圆桌面。餐厅北边是厨房间,南边也有一个小餐厅可放四桌。该店中餐特色有红烧鲫鱼、大烧马鞍桥、狮子头、糖醋大虾等。尤其是大烧马鞍桥很具特色,先把长鱼段油锅短时炸一下,同时把过了油的五花肉方块与之相融,中小火慢煨。长鱼段油而不腻,入口脱骨。五花肉伴有长鱼的鲜美味道,回味悠长。这道菜历来都是餐桌上的一道大菜,也是宝应的一道传统菜肴。

  

震丰园坐落在北大街与官巷之交,大门朝西。

震丰园早餐的特色之一是锅贴,是生煎的又一种形态。精致的纯肉小饺放置于刷了油的平锅中,排烈整齐,满满的一锅,先是微微的加热,然后四周加少量水,盖上锅盖,中小火炕之,待"完气"时,再淋上油,炕的过程中不停的转动平锅,使其受热均匀。这种操作使得饺面柔软,肉馅鲜嫩,底面香脆。轻轻的咬上一口,肉汁四溢,满口生香。

该店的特色之二是火烧。火烧加工工艺较为复杂,用热油烫面,油温过高,会烫失败,油温低会烫不出效果,影响口感。加工火烧的器具是一块圆型铁板,放在锅面上不停的转动,掌握火候是关键。这饼的特点是香脆,饼显金黄色,色泽诱人,饼有多层,每层薄如纸,层层酥脆,吃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

该店的中晚餐特色有荷叶捆蹄、水晶虾仁、飞锅鸭、小咸菜烧野鸭、杂烩等。尤其炒水晶虾仁是一绝,选用湖河大青虾,取其仁用生姜葱拌泡片刻,再用鸡蛋清抓拌,热锅爆炒片刻装盘,晶晶亮,鲜嫩爽口,可谓滋补佳品。

  

新新饺面馆(一枝香饭店)地址位于原县政府对门偏东,坐南朝北,两层楼。进门便是就餐大厅,东边是厨房间,中间放几张桌子,西边是点菜与收银柜台,柜台后面是楼梯上二楼。吃面条的食客一般在一楼,吃点心的上二楼。曾经在楼递口出现过这样的提示"包子上楼",后被食客提意见改为"吃点心的同志请上楼"。

饺面是该店的早餐特色。每天晚上用44印张大铁锅熬制满满的一锅肉骨头汤,第二天开市便用骨头汤勾兑面条。

一碗阳春面,二两粮票八分钱,一碗馄馄面一角二分钱,干拌面一角钱,送一碗骨头汤。该店面条之所以好吃,主要的是骨头汤佐助。首先是在面碗里舀上半碗骨头汤,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用漏勺叉到骨头汤碗中,洒上胡椒粉和青蒜花即成。浓浓鲜美的骨头汤喝着,面条拖着,胡椒粉伴着青蒜花的香味,美欲之感由然而生。


  

迎丰楼饭店坐落在(大新桥)叶挺路与中大街之交处,门朝南,六十年代中期拆迁建了五交化公司第一商店。该店上下楼传菜是一道风景,靠东北面墙木楼板处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方洞,倒置一个小方桌样式的平台放菜,用绞关把楼下厨房的菜传送至二楼。

该店早餐特色是燠面,二两粮票4角钱一份。选用"跳面",不宜坨。每一客都用小砂锅炖面,选用高汤、鸡丝、海参丝、笋丝、蛋皮、木耳等。该面的特点是鲜香浓醇,面条筋道,营养丰富不在话下。

中晚餐传统菜品有醋溜桂鱼、清炖肉圆、蟹黄炒蛋等。醋溜桂鱼选一斤左右的,在油锅中炸至金黄取出,待冷却后复炸至酥脆装盘,用糖醋葱姜虾米熬制汤汁淋上。肉质酸甜,鱼骨酥脆。深秋来临之际蟹黄炒蛋属时令菜,在春夏之时没有螃蟹,也能吃到蟹黄炒蛋。取四枚鸡蛋一枚鸭蛋打入碗中不搅拌,倒入锅中待蛋略定型时,捣碎蛋黄,加入生姜米、醋、少许糖和盐,味蕾感觉蛋黄酷似蟹黄,酸香鲜美,一道没有螃蟹的蟹黄炒蛋即成。

  

还有一处特色饭店,在南门外罗巷口,原高潮旅社对门,店招上有伊斯兰文。大门(旧称"十八门")朝南,一顺五间。早餐有阳春面、牛肉面、牛肉锅贴等,中晚餐有牛羊肉为主的菜肴供应。虽然是清真饭店,但其他民族食客也有很多。

那个年代就餐一般是点菜居多,几个朋友,四五个菜,二三块钱。家中有红白事,都在家中办酒席,去饭店的不多。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中办像样的酒席,其标准是"六碗四盘”,算天花板级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标准也不断变化,品种之纷繁,菜肴之丰富,味蕾之变佳,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年除了公家的饮食店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流动小吃摊,也有走街串巷的。其中有卖五香烂蚕豆、炸油端子、洋糖发糕、陈氏糖糕、糖三角、汤圆等。汤圆担每天晚上八多左右会在大众电影院对过的马路上停放,担子的一边是火炉,上边煨着一锅热水,里面飘着汤圆,另一边是糯米粉团,用温毛巾覆盖着,下面放些碗筷。电影院散场会有人去吃上一小碗,暖暖的回家。

随着年代的变迁,当年的城南饭店已成断垣残壁。

大众饭店已改弦更张变成了大众浴室。

  

震丰园已搬迁至叶挺路工人文化宫对门,鱼市饭店已面目全非重建经营,新新饺面馆遗址已荡然无存。

一切都在变。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