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吴憨子,他一生传奇而潦倒,最后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

 冬不拉拉 2022-11-09 发布于安徽

文/独酌之人

全文共2404字

真实故事:吴憨子,他一生传奇而潦倒,最后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

吴憨子的坟,起在了村北一个人迹罕至的树行子里。

这几天,若不是清早跟着俺娘一道儿去采鸡腿菇,我想,这辈子我都应该不会涉足那片树林,更不会见到吴憨子的葬身之所。

那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土包,上上下下长满了荒草。在林鸟的啼鸣声中,显得孤独落寞,正如吴憨子他那潦倒不堪的一生。

吴憨子,顾名思义,其人姓吴。按照辈分,我应尊他一声大爷爷。

但因为村里人都称他“吴憨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另类,所以我也跟着脸不红心不跳地唤他“吴憨子”,或是“吴大憨”。

吴憨子似乎是有大名的,具体是什么,村里人早就不记得了。也是,谁会关心一个憨傻之人的姓名呢?

听村里老人说,吴憨子并非生来就是憨的。早年间,他也是一个长得一表人才的俊美后生,举止洒脱,能说会道,很是英武。

他出门在外闯荡了几十年,也不知道具体都经历了什么,回来脑子就已经不正常了。

有人说,他的脑子是被战场上的炮弹给吓懵的;还有人说,他是因为在火车上当扒手被抓了个现行,脑壳上挨了一闷棍……众说纷纭。但哪种说法,都没有在吴憨子本人那里得到回应。

回到村里时,吴憨子的老屋早就散了架。他的一位本家侄子,在老屋的旧址上,给他盖了一间红砖小屋,坐北朝南,没有门,也没有窗,玉米秸秆往地上一堆,就算是他的床铺了。

小屋孤零零地立在我家的正西面,因为没有围墙,我攀在家里的墙头上,就能瞅见吴憨子的一举一动。

他的院子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堆放着破烂,简直没有个落脚的地儿。其实,这也怪不得他,因为他就是靠捡拾破烂度日的。

每隔一段日子,镇上破烂收购站的人都会开着三轮车来吴憨子家一趟,把能要的东西打包拉走,然后点数给吴憨子几张脏兮兮的纸票。

真实故事:吴憨子,他一生传奇而潦倒,最后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

吴憨子没有地,所以没有粮食,更没有白面。小屋破缸里的白面,几乎都是他从村里讨来的,东家要一瓢,西家借一碗,东拼西凑,勉勉强强填饱了他的肚皮。

有时,实在讨不到粮食了,吴憨子就会拄着一根破竹棍去找自己的妹妹。吴憨子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嫁到了七里地外的孙庄,日子虽然也过得紧紧巴巴,但总比吴憨子强。

隔着墙头,我经常能看到吴憨子住的那个小屋里腾起黑黢黢的炊烟。他会做饭,尽管没有支灶台,他也能吃上热乎饭。

几块捡来的残破的红砖往地上一垒,一只缺口的黑锅往上一架,锅底填柴火,锅里放油炒菜,噼里啪啦,还别说,那架势瞧着一点儿不比家庭妇女逊色。

在我童年印象里,也不知怎的,俺爷经常愿意跑到吴憨子家的破院子里,找他聊天拉呱。

俺爷爱抽烟,每次,他都会给吴憨子备上两根。兴云吐雾间,两人高声谈论着我听不懂的事情,但看俺爷的表情,似乎很是沉迷。(对了,忘了给大伙儿介绍,俺爷是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

有段日子,吴憨子家里的压水井怎么都打不上水来,经常会拎着一只塑料筲桶来我家接水。印象里,每次俺爷都会差使俺爹帮忙给拎回去,那时候,吴憨子已经七十多岁了。

可能是受俺爷的影响,小时候,我并不怎么怕吴憨子。别的孩子远远看到他,早就尖叫着躲开了,我不躲,甚至有时还会和他并排走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些闲话。

我很喜欢听吴憨子说话。他讲任何事都给人一种滔滔不绝的感觉,他的眼睛怔怔地望着远方,右手在半空中来回指点着,嘴角积起了白沫也浑然不觉,他整个人都沉浸在远方的世界里。

听吴憨子自己讲,年轻那会儿,他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他爬过火车,坐过渡轮,上过战场,后来还在徐州的一座破道观里呆过两年。

那个时候,我觉得吴憨子是个挺不简单的老头儿。他许是识字的,因为我曾见他看过报纸,当时,他整个乱蓬蓬的脑袋都埋进了硕大的报纸里,嘴里神神叨叨地讲着话,好像在极认真地读着什么重要新闻。

但,村里人都说吴憨子这是在“冒充知识分子”。有人还面带讥笑地说,吴憨子大字不识一个,连报纸都拿反了,让他读个新闻,他连猜带蒙,磕磕绊绊像是在往外崩焦豆子。

我倒觉得吴憨子是有点儿学问的。他曾从自己那床破烂不堪的棉被里,摸出来两本书给我看,我至今都记得,一本叫《奇门遁甲》,一本叫《封神演义》,因为翻的次数多了,两本书都有些散架。

真实故事:吴憨子,他一生传奇而潦倒,最后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

有一次,他指着那本封面上画着八卦符文的《奇门遁甲》说:“吃透了这本书,人就成人上人了。”

我不懂什么叫“人上人”,问他,他哑然失笑。盯着院子里的那棵不怎么结果的枣树,沉默了许久后,用极低的声音说:“人上人,就是不过眼前这样的日子。”

说话时,他浑浊的目光在满院子里的破烂上游来荡去。脸上的神情很平淡,看不出是在欣赏它们,还是在厌恶它们。

平日里,吴憨子是很少喝酒的(也没有钱买)。但一旦进了寒冬,他就时常会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醉后,他不眠不休,扯着嗓子对着夜空破口大骂。不知道他在具体骂谁,但经常一整夜不住歇。

俺爷走之前,曾嘱托俺爹将他的一件军大衣送给吴憨子。听俺爹说,吴憨子拿到那件大衣后,摸着上面的金色纽扣,整个人哭作一团。

那年冬季,俺娘还把家里的一床被子拆洗干净后,给吴憨子送了过去。当时,吴憨子罕见地回了礼,他送给了我们家一封蜜三刀。听他说,那是他妹妹给送去的。

蜜三刀还没有吃完,就收到了吴憨子离世的噩耗。他本家侄子说,家里做好蒸馍给他送去时,叫了半天没人应,走进小屋才发现,他人已经没气了。

具体死因不明,村里也没人真的关心,只知道他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妹妹收到消息来村里大哭了一场后,吴憨子就被本家侄子埋进了村北的树行子里。

不久,年到了。喜庆的红鞭炮一响,关于吴憨子的零星议论,就彻底从人们的口中消失了。

年复一年,曾经那个半人多高的坟头,在大风和大雨的侵蚀下,早成了一个模糊的小土堆。再过几年,想必,就和大地融为一体了。那时,他在世上的所有印记,全部消亡(之前他住的那间小屋,早就被侄子拆掉建起了新房)。

仓促写下此文,算是对吴憨子的一种纪念——这个世上,曾有一位老人,如此潦倒地走过。

真实故事:吴憨子,他一生传奇而潦倒,最后死在了一个寂静的冬夜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独酌之人(笔名),90后,山东菏泽人。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