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研修一期第12课 散套 • 南散套〔啄木儿〕浅析

 巴蜀辞赋学院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元曲研修一期第12

散套 · 南散套〔啄木儿〕浅析

主讲:绝谷画蝶

上讲提纲:

一、集曲

二、集曲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三、集曲的几个相关问题

四、南曲小令用调

五、浅析集曲曲牌

(一)〔南黄钟·画眉上海棠〕

(二)〔南黄钟·画眉昼锦〕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我们知道小令、带过曲、集曲都属于“小令”的范畴,那么有“小令”就有“大令”。其实,“散套”就是“大令”,亦称散曲套数。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较长的,如双调散套,共有64套。

那元曲中的散曲套数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散套

明王骥德《曲律》论套数二十四中说: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 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pīlèi)。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声有色,众美具矣!

前面我们了解了各宫调的套曲都有确定的程式。如南〔双调·一机锦〕套,是由〔一机锦〕〔锦上花〕〔江水儿〕〔尾〕四支曲子组成;北〔双调·行香子〕套,是由〔行香子〕〔乔木查〕〔拨不断〕〔揽筝笆〕〔离亭宴煞〕五支曲子组成;北〔仙吕·八声甘州〕是由〔八声甘州〕〔六幺遍〕〔穿窗月〕〔元和令〕〔赚尾〕五支曲子组成;南〔黄钟·啄木儿〕套,是由〔啄木儿〕〔前腔〕〔玉抱肚〕〔滴溜子〕〔馀文〕五支曲子组成。南〔越·小桃红〕是由〔小桃红〕、〔下山虎〕、〔山麻秸〕、〔五韵美〕、〔四般宜〕、〔怨东君〕、〔江头送别〕、〔余音〕八支曲子组成,我们必须按照规定程式去制作套曲,否则会“乱套”的。试看曲例:

〔越·小桃红题情

元代·王元和

暗思金屋配合春娇,是那一点花星照也。向这欢娱中深埋了祸根苗,我一从见了那个妖娆,他便和咱燕莺期,凤鸾交,鸳鸯侣,只引的蜂蝶儿闹也。恨不的折损柔条,谁承望五陵人,可早先能够了小蛮腰。

下山虎向这芙蓉锦帐配合春娇,说不尽忄乞僧处有万般小巧。割舍了叶损枝残,蕊开瓣凋,早一树烟华春事了。是咱思算少,又被傍人一觅里搅。猛可里祆神庙顿然火烧,险把蓝桥水淹倒。

山麻秸计痛喋低低道,你休得为我愁烦,因我煎熬。多娇,犹兀自恐咱憔悴潘安容貌。越着我气冲牛斗,恨填沧海,怒锁霞霄。

〔五韵美〕或作〔恨薄情为恩情,伤怀抱。追游宴赏情分少,朱颜镜里添老。书斋静悄,不敢展文公家教。但只是磨香翰,挽兔毫,才下笔了便写出风情,翰林旧稿。

四般宜织锦字,寄英豪。焚金鼎,谢青霄。端详了云翰墨,越着我恨难熬。全不写云期雨约,但只诉玉减香消。他道我风流性如竹摇,忄乞登的在咱心上,默地拴牢。

怨东君他那里红妆残顿忘了楚娇,咱这里青衫湿渐成沈腰。他那里两泪鲛绡,咱这里行里坐里五魂缥缈。耽烦受恼,是咱离多会少。莫不是普天下相思病,我共他占了?

江头送别腌赞闷腌,赞闷甚时断绝?恹煎病恹煎、病甚日医疗、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余音眠思梦想如花貌,这愁烦谁人知道,守着这一盏残灯昏沉沉坐到晓。

元曲中的散套除却现在已基本无人使用的剧套外,散套是元曲中最复杂、最难创作的部分,据刘长年的《曲律新编》中就载有258套散套。散曲套数不少,而且组合非常自由,不能尽举,学习者可以参看专门讲元曲格律的著作,也可以查看元曲基础班第12课讲义,但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从元(包括明、清)散曲中学习体会。

   1、什么是散套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套曲又称套数,散套或大令,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套数里的曲牌相联,其先后次序,是有规定的。相比小令,套曲的结构较为复杂,组成套曲的曲子必须在同一宫调下,且按照一定次序进行连缀。套曲短的只有两个曲牌,一般为十曲左右,最长的套曲是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第二套,足有三十四曲之多。戏曲中最长的套曲是孟汉卿的《摩合罗》第四折,有二十六曲。每首套数,只押一韵,一韵到底。 

首曲+若干曲子+尾曲(或个别套数无尾曲)=套数

2、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北曲联套、南曲联套、南北合套。

(1)北套:

以宫调为基本根据,每种宫调都有一套(或数套)较固定的联套模式。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如: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窦娥冤·斩娥』『焚香记·阳告』『长生殿·哭像』等

双调:〔新水令〕〔折桂令〕〔雁儿落得胜令——『刀会』『夜奔』等;

仙吕宫:〔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醉打山门』『牡丹亭·冥判』等

商调:〔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长生殿·酒楼』『西游记·认子』等

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圣药王——『花荡』等。 

又如:〔双调·新水令〕风凰台上忆

关汉卿 〔元代〕

风凰台上忆吹箫,似钱塘梦魂初觉。花月约,凤鸾交,半世疏狂,总做了一场懊。

〔驻马听〕黄诏奢豪,桑木剑熬乏古定刀;双郎穷薄,纸糊锹撅了点刚锹。怕不待争锋取债恋多娇,又索书名画字寻人保。枉徒劳,供钱买笑教人笑。

〔落梅风〕姨夫闹,咱便晓,君子不夺人之好。他揽定磨杆儿夸俏,推不动磨杆上自吊。

〔步步娇〕积趱下三十两通行鸦青钞,买取个大笠子粗麻罩。妆甚腰,眼落处和他契丹交。虽是不风骚,不到得着圈套。

〔甜水令〕佳人有意郎君俏,郎君没钞莺花恼。如今等惜花人弄巧,指不过美话儿排,虚科儿套,实心儿少。想着月下情,星前约,是则是花木瓜儿看好。李亚仙负心疾,郑元和下番早。

这里是由〔驻马听〕、〔落梅风〕、〔步步娇〕、〔甜水令〕四支曲子组成的。

(2)南套:

南套虽也以一个宫调为基础,但比较灵活,并不拘于一个宫调。大体又三种形式:多曲体(如南仙吕入双调)、叠曲体(几支相同曲牌连用)、多曲与叠曲相结合。

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但尾声较北套单纯。而尾声前的其他部分,则较北套繁杂。南套一般只用同一个宫调所属的曲牌。

南曲套曲即用两支以上的同一宫调(或借相近宫调)的不同曲子相联,前加引子,后加尾声,就成为一套南曲套曲。套曲除引子和尾声外,都称过曲。也有不用引子,而由正曲和尾声组成;还有不用引子,而由重头和尾声组成;再有不用引子,不用尾声;由最后一支曲子代替尾声;更有不用引子,不用尾声,只用重头。这种套曲和小令的重头有所不同。套曲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而小令的重头可以换韵。不过,如第一首用平韵,其余各首也得用平韵。明施绍莘〔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江儿水〕、〔清江引〕组成的南曲套曲,就没有引子和尾声,由〔清江引〕这支曲子代替尾声,都用机、微韵,一韵到底。

1:〔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菊花(有跋bá)

明·施绍莘

老圃先生闲心计,粗了黄花事,东篱插几枝。老雨枯风,自然高寄,全不怕霜欺。变炎凉,也只是无趋避。

〔江儿水〕可有幽深意,偏生古秀姿。比佳人较没胭脂腻,比诗人倒没寒酸气,比仙人尚少云霄志。但落莫田园居士,满地黄金,依旧有寒儒风致。

〔清江引〕甘心野蒿同腐死,岂有人间意。自从三径栽,渐移人朱门里。多应怪渊明老人多事矣。

注释:跋: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2南商调·二郎神借花(有跋)

明·施绍莘

怜花病,见废紫休红点绣茵。轻又薄,香魂全瘦损。多情薄命,经二十四番风信。烟雨楼台一曲笙,更纱窗夜寒灯晕。添人闷,宝栏杆外,欲谢难禁。
啄木儿含风笑,浥露颦,偏对凄凉掩泪人。乍飞粘锦字回文,忽逗破绣床香印。春深小阁休文病,琴心近接萧娘信,正独自开箱检绣裙。
三段子空中似尘,淡濛濛,是谁人梦魂,苔前似鳞,点疏疏,是谁人泪痕?平明一阵寒差甚,绣帘不卷风尤紧,正酒晕扶头,倦妆时分。
前腔桃源杏村,洒香衫,风流后生。花棚绣茵,点青毡,词坛俊英。尽教拾向奚囊锦,可怜一霎繁华影,知道明年,是谁相近?
滴溜子一片片,一片片,芳菲哄人。一点点,一点点,东君负心。作践韶华,直恁子规啼一声。撩乱古坟荒径,几回风雨,知多少藳葬芳魂。
尾文陌头剩有弓鞋印,又付与花骢踏作尘,总件件教人怜惜恁。
    吾辈惜花,当自有一种情味在。余尝有诗曰:"但能痛饮便名士,解得惜花真丈夫。"识此意者,花自可惜,宜乎此词字字销魂也。有客携往金阊,为歌楼所谱,云其声大是幽怨。想当然耳。(自跋)

3南仙吕·桂枝香送春
明·施绍莘

留春不住,劝春休去。无过柳眼花须,去也还归何处?匆匆这回,叹匆匆这回,忙里没些滋味,愁里没些情绪。猛搴帏,花随流水红颜死,笋透窗纱粉泪垂。
前腔留春不住,怨春无语。争抛曲院台池,怎撇锦天罗绮?匆匆这回,叹匆匆这回,楼上满帘红雨,陌上满空飞絮。怎支持,添些春恨眉间住,搅得春魂梦里痴。
前腔留春不住,洒春无泪。年年薄幸东君,识得机关破矣。匆匆这回,叹匆匆这回,愁不共春归去,春不共愁俱住。强支颐,杯中量减缘何事,病里慵添为甚的!
前腔留春不住,骂春无罪。东风忒恁无情,吹得老红铺地。匆匆这回,叹匆匆这回,处处断肠之处,句句断肠之句。吊芳菲,空余杯酒堪怀古,剩有啼痕寄所私。
不是路猛自寻思,谁似钟情吾辈痴?伤春意,留连何忍别春衣。暗伤悲,休他拾翠弓鞋底。冷落歌花小扇儿,穷生计。开窗风活关窗雨,暗灯孤炷,暗灯孤炷。
皂角儿乱红飞,哭杀鹃儿,薄绵飘,啄残莺嘴。这多应眼底炎凉,恰便是世间兴废。眼见得葬妖姬,殉韵士,换前朝,移后代,一番儿戏。春今归去,明年再回,怕的是芳菲不改,绿鬓添丝。
尾文一场春梦轻如此,一曲高歌春去,怎消得燕子莺儿搅乱飞。

作者介绍:

施紹莘〔明〕(約公元一六二八年前後在世)字子野,號峰泖浪仙,松江華亭(《曲錄》作嘉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毅宗崇禎初前後在世。少負俊才,有四方之志。屢試不第,遂放浪聲色。萬歷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營別業於西佘。後三年,復移家園於泖濱。在此二處,有三影齋、竹妙齋、眾香亭、飛絮亭、秋水庵、罨黛樓、聊復軒、醉復軒、醉吟堂以及竹間水上,西清茗寮諸勝,並於水涯山坳遍植松、竹、桃、芙蓉、牡丹等花卉。春秋二季,攜侍姬居西佘,冬夏則返泖濱。每逢風日和美時,更泛釣舟,攜琴書,與名士隱流往來三泖、西湖、太湖間。紹莘一生幾完全過著頹廢的生活。所作以詞及散曲著名,有《花影集》五卷,《四庫總目》前三卷為曲,後二卷為詞,頗多哀思之音。
   

4:〔南商调·二郎神〕

明代·沈璟
〔二郎神〕何元朗、一言儿启词中宝藏,道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
前腔·换头〕参详,含宫泛徵,延声促响,把仄韵平音分几项。倘平音窘处,须巧将入韵埋藏。这是词隐先生独秘方,与自古词人不爽。若是调飞扬,把去声儿填他几字相当。
〔啭林莺〕词中上声还细讲,比平声更觉微茫。去声正与分天让,休混把仄声字填腔。析阴辨阳,却只有平声分党,细商量,阴与阳还须趁调低昂。
前腔〕用律诗句法当审详,不可厮混词场。《步步娇》首句堪为样,又须将《懒画眉》推详。休教卤莽,试比类当知趋向。岂荒唐,请细阅《琵琶》字字平章。
〔啄木骊〕中州韵,分类详,《正韵》也因他为草创。今不守正韵填词,又不尊中土宫商,制词不将《琵琶》仿,却驾言韵依东嘉样。这病膏肓,东嘉已误,安可袭为常。
前腔〕北词谱,精且详,恨杀南词偏费讲。今始信旧谱多讹,是鲰生稍为更张。改弦又非翻新样,按腔自然成绝唱。语非狂,从教顾曲端不怕周郎。
〔黄莺儿〕奈独力怎隄防,讲得口唇乾空闹攘,当筵几度添惆怅。怎得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自心伤,萧萧白发,谁与共雌黄。
前腔〕曾记少陵狂,道细论诗晚节详。论词亦岂容疏放。纵使词出秀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耳边厢,讹音俗调,休问短和长。
〕吾言料没知音赏,这《流水》《高山》逸响,直待后世钟期也不妨。

说明:〔二郎神〕南曲商调曲牌,过曲。全曲十句,八韵,二十四个正板板位。沈璟《南曲谱》点二十六板。首句、次句散唱。本调系南〔商调·二郎神〕套首牌。连用二支时应换头,原曲前二句改成三句:“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本调声情低沉悱恻,宜于言情、诉衷。

吴梅在《南北词简谱》中称此曲“南词中最耐唱耐听”。可独唱、轮唱、合唱。生、旦多用之。适用家门如小生(《牡丹亭·叫画》),五旦(《玉簪记·茶叙》),正旦(《琵琶记·廊会》),五旦、老旦、贴旦《长生殿·密誓》)等。

5:〔南商调·字字锦

元代·佚名

群芳绽锦鲜,香逐东风软。莺簧转巧声,题起伤春怨。睹名园,杏障桃屏,桃屏上映着柳眉翠钿。天天,桃花窨约,恰似去年。因何去年、去年人不见,空蹙破两眉翠尖。奈奈山长永远,他在那里和谁两个欢欢喜喜?咱这思思想想,寻寻觅觅,欲待见他一面。

离绪恹恹,奈少个人儿在眼前。空嗟怨,不知何日再团圆。泪涟涟,

极目关山隔雾前,写下花笺谁与传?心事无告托,冤家直恁误人方便,怎生消遣。

满园春南楼外雁翩翩,悄没个音信传。长空败叶飘飘舞,金风动,铁马儿声喧,纱窗外透银蟾。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幺篇彤云布,朔风起,遍长空柳花飘棉。几朵早梅开放蕊,销金帐共谁两个欢宴?独自个守炉边。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余音终须有日重相见,相见后依然欢宴,办炷明香谢天。

6:〔南仙吕·泣颜回〕

元代·朱庭玉

暗想配秋娘,情如交颈鸳鸯。绸缪缱绻深恩重义难忘,似真贤孟光。喜齐眉笑举梁鸿案,与卿卿带结同心,效鹣鹣永远成双。

前腔调和琴瑟奏笙簧,意相投两下无妨。谁知今日薄情的改变心肠,顿教人惨伤。岂料他反目恩成怨,悔当初不合认真,好姻缘翻作参商。

不是路柳絮飘狂,怎比得葵花倾向阳?谁承望桃花无意恋刘郎。细推详玉楼烟锁云江暗,危石盟言在那厢?空嗟怨冤家忒杀不思量,薄情娘你如今对面如霄壤。只怕久后相思要见难添惆怅,直待眉儿淡了思张敞。那时节悔未从良,恨未从良。

解三酲我为你神魂飘荡,我为你废寝忘餐。我为你千金买笑平康巷,我为你几载浮踪在异乡。我为你想归徒自劳清梦,我为你久别鸳帏不下堂。(合)还思想,端的是李鹃奴负了王商。

前腔你把我怜香惜玉冰和炭,你把我倚翠偎红圆合方。你把我山盟海誓成虚谎,你把我厚德深恩当晓霜。你把我如糖拌蜜盐落水,你把我似漆投胶雪见汤。(合前)

皂角儿闷恹恹镇日凄凉,泪汪汪心中悒怏。为相思病入豪肓,瘦伶仃不成模样。只落得脸儿黄庞儿瘦沈郎腰潘郎鬓凄凉行状。(合)留情痴汉,负恩女娘。狼心肠,人须易负,难昧穹苍。

前腔抱琵琶又过别船,折杨柳他把章台还上。记当时遂结鸾凰,到如今剧然分散。恁下得折鸾凰,剖并头,开连理,犹如反堂。(合前)

余文千言万语都休讲,分付冤家要主张。终有日相逢,我也不与你较短长。

(3)南北合套:

指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元中叶以后,成规渐被打破。在同一宫调内,可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和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南戏如《宦门子弟错立身》,散曲如沉和的《潇湘八景》,都曾使用南北合套。明清时应用尤广。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即一支北曲一支南曲交替使用。这种形式适合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戏剧冲突。如:

双调:北〔新水令〕、南〔步步高〕、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得胜令〕,俗称这一套为「新步折江」,——荆钗记·见娘。

南北合套的起源:按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形式将南曲和北曲组成的套曲。杂剧与南戏形成初期,杂剧只用北曲,南戏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据《录鬼簿》载:“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甫系元杂剧中期作家,上述《潇湘八景》系散曲,戏曲中最初用南北合套者,见于南戏《小孙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全剧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构成旦、末对唱,进一步发挥了南北合套的艺术功能。至昆山腔兴起之后,南北合套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

南北合套的特点:

①北曲与南曲交替运用;

②若生、旦对唱,生唱北曲,旦唱南曲,主要人物唱北曲,次要人物唱南曲;

③宫调性质大都以北套为基础,所用曲牌调高需相同,调式可不同,旋法衔接需和谐自然;

④北曲一般一唱到底,南曲则按不同需要分给不同角色独唱、对唱、齐唱。

构成合套中的南曲与北曲必须同一宫调(即同一调高);每个套曲又多以两个调式为主,如〔粉蝶儿〕合套以徵调式、角调式为主,〔醉花阴〕合套又以宫调式、羽调式为主。

南北合套的形式有:

①由各不相重的北曲与南曲交替出现,如《潇湘八景》;

②在一套北曲里,反复插入同一南曲曲牌,如《小孙屠》是在北曲〔新水令〕套曲中反复插入南曲〔风入松〕;

③在一套北曲里,插入几支不同南曲曲牌,如《雷峰塔》的《水斗》,是在北曲〔醉花阴〕套曲中插入南曲〔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等五支曲牌。在所有南北合套中,北曲始终占主要部分。

南北合套的意义:元朝统一中国,打破了南北隔绝百余年的局面,为南北合套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色彩缤纷的南北合套不仅促进了戏曲中曲牌联套体音乐的发展,也为艺术家突出人物性格、强化戏剧冲突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1〔正宫·金殿喜重重〕秋思(南北合套)

风雨秋堂,孤枕无眠,愁听雁南翔,风也凄凉,雨也凄凉,节序已过重阳。盼归期、何事归未得?料天教暂尔参商②。昼思乡,夜思乡,此情常独悒怏。

赛鸿秋(北)〕想那人妒青山、愁蹙在眉峰上,泣丹枫、泪滴在香腮上,拔金钗、划损在雕闲上,托瑶琴、哀诉在冰弦上。无事不思量,总为咱身上。争知我懒看书,羞金酒,也只为他身上。

金殿喜重重(南)〕凄怆,望美人兮天一方。谩想象赋高唐。梦到他行,身到他行,甫能得一霎成双,是谁将好梦都惊破,被西风吹起啼?③。恼刘郎,害潘郎④,折倒尽旧日豪放。

货郎儿(北)〕想着和他相偎厮俯视,知他是千场万场。我怎比司空见惯当寻常?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箱。

醉太平(北)〕程途渺茫,更风波零。我这里千回百转自?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模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但提来暗伤。

〔尾声〕往事后期空记省,我正是桃叶桃根各尽伤。

注释:①南北合套:曲有南北之分。南曲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主要为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北曲用七音阶、无入声,用韵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准。元杂剧主要用北曲。南北曲曲牌不同。元散曲一般指北曲,也有作南曲的。这组南北曲合套出自《元曲精选》。

2:〔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潇湘八景

梦想巴陵胜,神摹潇湘景。仿佛丹青意,觅句随题咏。揽取江山,都掇拾奚囊韵。洞庭飞坠秋蟾影,万顷清光,虚明如镜。买酒白云深,地接银河,乘槎已相近。(洞庭秋月)

〔桂枝香〕九嶷絪湿,潇湘夕冥。雨声淅沥,寒江风禁,潮声相应。想娥皇女英,想娥皇女英,云和瑟寝,沧波玉冷。暗消魂,点滴幽篁上,浑如珠泪痕。(潇湘夜雨)

〔不是路〕楚岫烟凝,返景禅林落照平。诸天静,疏钟隐隐两三声。梵音沉,翠微深处琳宫迥,锡杖僧归虎豹惊。寻支遁,暂依莲社相参证,顿开觉性。(烟寺晚钟)

〔皂罗袍〕回首残阳将尽,见渔舟横乱,网挂前村。携鱼换酒喜相迎,陶然酩酊混无闷。黄昏已傍,灯火渐明。云烟乍敛,林月又升。船头醉卧遗人境。(渔村夕照)

〔排歌〕岸隐丹枫,洲摇白萍,衡阳返照江澄。惊寒雁阵落沙汀,唼藻衔芦刷羽轻。金河冷,玉关沉,相看不负稻粱心。迥纹句,锦字情,从来系足信堪凭。(平沙落雁)

〔大圣乐〕望湘川浪息波平,棹依依,帆隐隐。遥看前浦归舟尽,游子意,旅人情。浮踪劳顿风尘久,薄暮凄投岸火频。山光渐暝,且暂离鞅掌,沽酒微醺。(远浦帆归)

〔解三酲〕江天暮瑞雪缤纷,朔风高四野凄清。彤云冻合潮声静,寒威峭积素侵寻。花妆琼树宜春景,恍似银铺不夜城。梁园韵,把梅香月色,一样沉吟。(江天暮雪)

〔掉角儿〕望酒旗斜悬市村,过溪桥酒家相近。觑当炉红袖窥人,湖山胜倍添光景。晴岚上,烟浮翠,树影重,禽声碎,风和日韵。看许多禅宫梵宇,曲径幽林。共携樽,往来游赏,乘兴登临。(山市晴岚)

〔尾声〕万般名胜堪题咏,搁笔闲窗费品评,写就潇湘一段清。

①此曲首二句用了“梦想” 、“神摹” 两个词交代了写作状态及背景。

②混韵:庚青、真文、侵寻混用

③康海的此套设定的格式:南曲集曲作首牌,后带一组七支过曲,外加尾声。

3、散曲套数的特点:

1)散套由多支曲子组成。

与散曲小令比较一下,文章相对要长很多,同一宫调的最少二支以上的曲子联缀起来,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的可以“借宫”,曲谱里常在某个宫调中某个曲牌的后面解释说:亦入另一宫调。

如:中吕宫的“满庭芳”,亦入〔正宫〕、〔仙吕宫〕,这是说“满庭芳”这个曲牌也可以被借到〔正宫〕、〔仙吕宫〕中与那里的曲牌组套。

2)始终用一个韵。

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一篇套曲,无论用了多少个曲调,从头至尾,必须一韵到底。正是靠韵脚的一致,才从声情上加强了支曲与支曲间的联系,体现整体性。

3)语言更俚俗、形式更活泼;

4)曲牌之间的联缀次序有一定规律,有首有尾。作者在创作散套时必须依照成规组曲,不是说只要在同一宫调,想怎样组合就怎样组合。

如:〔北中吕·粉蝶儿〕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石榴花—斗鹌鹑—普天乐—尾声(王仲元)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啄木儿煞(张鸣善)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无名氏)

这个曲牌组成散套的次序是依照成规组曲。咱们呢,就按现有的套数填制就行啦!

5)套曲与带过曲的区别

带过曲中就两三支单曲,而套曲则更多,且套曲一般要用〔尾煞〕〔尾〕等结束,套曲有尾声,带过曲则没有。

4.套曲结构:

每个套曲所用的曲牌大体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引子:称为首曲其常用的套曲首曲;

第二组:过曲:

如果一支曲子用完,尚感其意未尽,可以加一次幺篇换头,或可加两次以上的幺篇不换头(南曲称“前腔”)。

第三组:煞尾: 

即每个宫调中的结尾。北曲的煞尾共有四种:即南吕煞、越调煞、般涉煞和黄钟煞。 其中正宫和南吕二煞可以独用,越调煞用代收尾,般涉煞必附在〔耍孩儿〕后。用在套中可多至八煞,少至二煞。其顺序通常从高到低,即八煞、七煞......二煞,也有 从低到高者。

具体参见元曲基础班讲义第12讲。

5.从曲式结构上看,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l)由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成一套。

2)主要由一支曲牌作多次重复(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构成一套。

3)古人所说的“子母调”,即除引子、尾声之外,基本上由两支曲牌交互循环而成,类似缠达。在南曲、北曲中都有,如北曲的正宫套曲内常有滚绣球倘秀才两曲循环出现,南曲中常有风入松急三枪两曲循环交替等。

6.曲牌联套的结构原则:

(l)组成套曲的各个曲牌,宫调必须相同,北曲联套严格限用“一宫到底”。南曲发展到昆曲时期,宫调的运用日益成熟,在严格之中又有其灵活性,一组套曲可以用二至三个宫调。但这些宫调也必须是可以相通的(属于一种笛色,即属同宫系统),以求得调性上的统一和谐。此外,古人认为不同宫调具有不同的声情(调性色彩),可根据剧情选用相应的宫调。

2)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层次。基本上是慢曲在前,次为中曲,急曲在后,依次递变。前面的引子和最后的尾声常为散板,因而形成: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的规律。套曲的名称,往往以第一支曲牌及其所属的宫调命名。如第一曲为正宫的端正好,称为正宫·端正好套;如第一曲为新水令,属双调,则称为双调·新水令套等。

套曲就其音乐来说,可分为北套与南套。北套为北曲,南套为南曲。昆曲中两者兼用,但在用北套时,仍保持着北套一宫到底与一人主唱的特点。此外,还有南北合套与南北联套的套曲形式,以表现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及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并可以用集曲、借宫、犯调等创作手法以丰富其表现力。曲牌联套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除独唱、对唱外,还有合唱(即齐唱)作为穿插。

二、常用的散套套曲:

1、北曲套数 

散曲套数一般为散曲专用,但也有一部分既可用于散曲,也可用于杂剧。

①黄钟宫:〔醉花阴〕〔愿成双〕〔侍香金童〕〔女冠子〕〔文如锦〕(其中:〔醉花阴〕为散杂通用)

②正宫:〔端正好〕〔月照庭〕〔菩萨蛮〕(其中:〔端正好〕为散杂通用)

③仙吕:〔点绛唇〕〔八声甘州〕〔翠裙腰〕〔六幺令〕〔祆xiā神急〕(其中:〔点绛唇〕〔八声甘州〕 为散杂通用)

④南吕:〔一枝花〕 (散杂通用)

⑤中吕:〔粉蝶儿〕〔古调石榴花〕 (其中:〔粉蝶儿〕 为散杂通用)

⑥大石调:〔念奴娇〕〔六国朝〕〔好观音〕〔青杏子〕〔蓦山溪〕(其中〔念奴娇〕〔六国朝〕为散杂通用)

⑦小石调:〔恼杀人〕

⑧般涉调:〔哨遍〕〔耍孩儿〕

⑨商角:〔黄莺儿〕

⑩商调:〔集贤宾〕〔二郎神〕〔定风波〕〔玉抱肚〕〔水仙子〕〔河西后庭花〕 (其中:〔集贤宾〕 为散杂通用)

⑪越调:〔斗鹌鹑〕〔梅花引〕〔南乡子〕〔金蕉叶〕 (其中:〔斗鹌鹑〕〔梅花引〕为散杂通用)

⑫双调:〔新水令〕〔行香子〕〔蝶恋花〕〔朝元乐〕 (其中:〔新水令〕为散杂通用)

以上三十八支曲牌,是散套的基本定型,其中散、杂通用的十二曲最为常用。 此外,〔大石调·青杏子〕〔商调·二郎神〕〔双调·行香子〕等使用也较多。

北曲套数常见的排列形式因太多了,此处就不一一再列举,具体参见元曲基础班第12课讲义。

北曲联套比较规范化,其中虽不乏通变别裁,套数除了首曲和尾曲之外,中间各曲的使用和排列有大概的规律,总括地说,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曲牌组合基本上按照一宫一套的原则。这个原则与北曲杂剧一人主唱的体制有关。正末或正旦通唱一折戏,就要求音乐旋律上相对完整,中间最好不要骤起波澜,变调换声,否则难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第二、北曲联套无论中间组套如何变化,但首尾几调是严格固定的。以《九宫大成北词宫谱》所收越调13首元人套曲为例,其起首二曲均是〔斗鹌鹑〕、〔紫花儿序〕。结束曲虽变化较多,但仍以〔圣药王〕、〔煞尾〕为常见。再看该谱所辑中吕套曲10种,以〔粉蝶儿〕、〔醉春风〕起首的有9种,仅一种为〔粉蝶儿〕、〔叫声〕起首,但其第三曲仍是〔醉春风〕。并同样以〔耍孩儿〕、〔煞尾〕的结束形式为最多。

    第三、在音乐旋律上,北曲套式首先出现的是节奏缓舒的慢曲,然后是节奏均匀的急曲,最后又结以节奏不均匀的慢曲。《九宫大成北词宫谱》保留了一些北曲工尺套曲,在板式上,首几支曲调均是三板一眼,接近尾声的几支曲调则为一板一眼的节奏,煞尾曲则又为散板曲子。

第四,北曲套式有剧曲专用、散曲专用之分。有时剧曲专套可借用于散套,但散套一般不得用于剧套。北曲宫调中小石调、般涉调、商角调均无剧套,惟有散套。大石调剧套也很少见。另外,剧套一般在编组上以十支左右曲牌为常例,最多不超过十五支。而散套编排短可至二三支,多可达三十余支。同时剧曲套式极少重复,散套则全然模仿前人成套编组的作品。

北曲联套规则大体为上述四个方面,当然北曲套式对曲牌调性的要求也很严格,何种曲牌能入套,何种曲牌只能填制小令,也是约定俗成,泾渭分明的。北曲套式在中间部分的编排上还形成了若干技巧性规定,如循环往复的“子母调”,连贯叠用数调的“叠体”式,两调相缀而固定使用(如正宫之〔呆骨朵〕与〔叨叨令〕式。

现存元代北曲套式总数,据郑骞《北曲套式汇录详解序论》统计,共有剧套665式,713例, 散套258式,369例。北曲联套的规定性,虽然有利于剧本情节的统一性,有利于集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对演员一人主唱和乐师伴奏也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同样带来了乐曲旋律上的单调,以及乐感上类型化的弊病,因此也限制了北曲在音乐上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的表现力。尤其到元末明初,北曲联套的程式化、凝固化,使得它无法被群众接受与欣赏。这个致命弱点是导致北曲衰亡的重要原因。

2、南曲套数
  ①仙吕:

〔泣颜回〕〔前腔〕〔不是路〕〔解三酲〕〔前腔〕〔皂角儿〕〔前腔〕〔馀文〕
   〔桂枝香〕〔不是路〕〔木丫叉〕〔幺篇〕〔馀文〕;
  〔小措大〕〔不是路〕〔长拍〕〔短拍〕〔尾声〕;

〔桂枝香〕〔引子〕〔銮江令〕〔八声甘州〕〔换头〕〔喜还京〕〔衮衮令〕〔月儿高〕〔铁骑儿〕〔前腔〕〔一盆花〕〔情未断煞·尾声〕;  

②正宫:
  〔醉西施〕〔并头莲〕〔赛观音〕〔玉芙蓉〕〔馀文〕;
  〔白练序〕〔太平令〕〔捣白练〕〔太平令〕〔十二拍尾〕;

③南吕:
  〔十样锦〕〔破挂真〕〔绣带宜春令〕〔太平白练序〕〔浣溪啄木儿〕〔三段鲍老催〕〔出队莺乱啼〕〔馀音〕;
  〔香遍满〕〔懒画眉〕〔挂梧桐〕〔浣溪沙〕〔刘泼帽〕〔秋夜月〕〔东瓯令〕〔金钱花〕〔尾〕;
  〔香遍满〕〔东瓯令〕〔四团花〕〔东瓯令〕〔梧桐树〕〔东瓯令〕〔浣溪沙〕〔东瓯令〕〔尾〕;
  ④黄钟:
  〔啄木儿〕〔前腔〕〔玉抱肚〕〔滴溜子〕〔馀文〕;
  ⑤商调:
  〔字字锦〕〔赚〕〔满园春〕〔幺篇〕〔馀音〕;
  〔二郎神〕〔前腔〕〔集贤宾〕〔前腔〕〔黄莺儿〕〔前腔〕〔猫儿坠〕〔前腔〕〔馀音〕;
  ⑥越调:
  〔小桃红〕〔下山虎〕〔山麻秸〕〔恨薄情〕〔四般宜〕〔怨东君〕〔江头送别〕〔馀音〕;
   ⑦双调:
  〔一机锦〕〔锦上花〕〔江水儿〕〔尾〕;
  〔夜行船〕〔前腔〕〔斗哈蟆〕〔前腔〕〔锦衣香〕〔浆水令〕〔尾声〕;
   ⑧大石:
  〔雁传书〕〔明妃曲〕〔秋海棠〕〔比目鱼〕〔馀文〕(注:有列作北曲者)

⑨〔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

〔朝天歌〕〔月上海棠〕〔川豆叶〕〔前腔〕〔有结果煞〕;     

明清南曲中辑得南套式:

⑨南仙吕

〔一封书〕〔锦罗袍〕〔胡芦歌〕〔安神歌〕〔尾〕;

〔桂枝香〕〔前腔〕〔前腔〕〔前腔〕〔前腔〕;

〔桂枝香〕〔不是路〕〔长拍〕〔短拍〕〔尾文〕;

〔桂枝香〕〔赚〕〔长拍〕〔短拍〕〔尾声〕;

〔桂枝香〕〔前腔〕〔不是路〕〔皂角儿〕〔尾文〕;

〔八声甘州〕〔不是路〕〔解三酲〕〔前腔〕; 

3、南北合套

1)南戏开始兼用北曲。情况有以下3种:

①在一套南曲中穿插上一两个北曲的曲牌。如《小孙屠》第14出中插入北曲〔端正好〕、〔脱布衫〕2曲;

②用南北合套,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联成一套,剧曲如《荆钗记·男祭》所用的〔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等一套;散曲如元代贯云石的《西湖游赏》中所用〔北粉蝶儿〕、〔南泣颜回〕、〔北石榴花〕、〔南泣颜回〕、〔北斗鹌鹑〕、〔南扑灯蛾〕等一套;

③在全剧的多套南曲之间,夹用一出整套的北曲,如《宦门子弟错立身》等12出,除插入〔四国朝〕1支,〔驻云飞〕4支南曲外,基本是用了〔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等10支一套完整的北曲。

(2)常用套式
  ①黄钟

·醉花阴〕〔·画眉序〕〔·喜迁莺〕〔·画眉序〕〔·出对子〕〔·神杖儿〕〔·刮地风〕〔·耍鲍老〕〔·四门子〕〔·斗双鸡〕〔·古水仙子〕〔·尾声〕;
   〔·醉花阴〕〔·画眉序〕〔·喜迁莺〕〔·画眉序〕〔·刮地风〕 〔·滴滴金〕〔·四门子〕〔·鲍老催〕〔·古水仙子〕〔·双声子〕〔·随煞〕;

〔北·醉花阴〕〔南·画眉序〕〔北·喜迁莺〕〔南·画眉序〕〔北·出队子〕〔南·神仗儿〕〔北·刮地风〕〔南·耍鲍老〕〔北·四门子〕〔南·闹樊楼〕〔北·古水仙子〕〔南·尾声〕
     ②正宫
   〔·端正好〕〔·普天乐〕〔·脱布衫〕〔·倾杯序〕〔·小梁州〕〔·小桃红〕〔·尾声〕;
   〔·端正好〕〔·锦缠道〕〔·塞鸿秋〕〔·普天乐〕〔·伴读书带笑和尚〕〔·刮地风〕〔·尾声〕;

〔北·端正好〕〔南·锦缠道〕〔北·塞鸿秋〕〔南·普天乐〕〔北·伴读书带过笑和尚〕〔南·刮地风〕〔南·尾声〕
    〔北·鸿秋〕〔南·普天乐〕〔北·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幺〕〔南·雁过声〕〔北·醉太平〕〔南·倾杯序〕〔北·货郎儿〕〔幺篇〕〔南·小桃红〕〔北·伴读书〕〔北·笑和尚〕〔南·尾声〕

〔南·金殿喜重重〕〔北·塞鸿秋〕〔南·金殿喜重重〕〔北·货郎儿〕〔北·醉太平〕〔尾声〕〔南·赚〕〔北·怕春归〕〔南·春归犯〕〔南·尾声〕
  〔南·梁州令〕〔北·鸿秋〕〔南·汲沙尾〕〔北·脱布衫〕〔南·渔家傲〕〔北·小梁州〕〔南·普天乐〕〔北·伴读书〕〔南·剔银灯〕〔北·笑和尚〕〔南·尾声〕
  〔南·汲沙尾〕〔北·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南·渔家傲〕〔北·醉太平〕〔南·普天乐〕〔北·伴读书〕〔北·笑和尚〕〔南·馀音〕
     ③仙吕
   〔北·赏花时〕〔南·排歌〕〔北·那吒令〕〔南·排歌〕〔北·鹊踏枝〕〔南·桂枝香〕〔北·寄生草〕〔南·安乐神犯〕〔北·六幺序〕〔南·尾声〕
    〔北·点绛唇〕〔南·剑器令〕〔北·混江龙〕〔南·桂枝香〕〔北·油葫芦〕〔南·八声甘州〕〔北·天下乐〕〔南·解三酲〕〔北·哪吒令〕〔南·醉扶归〕〔北·高过金盏儿〕〔南·安乐高歌〕〔北·寄生草〕〔南·皂罗袍〕〔北·后庭花煞〕
    ④中吕
   〔北·石榴花〕〔南·好事近〕〔北·普天乐〕〔南·千秋岁〕〔北·上小楼〕〔南·越恁好〕〔北·十二月〕〔南·红绣鞋〕〔北·尧民歌〕〔南·意不尽〕;
   〔北·粉蝶儿〕〔南·好事近〕〔北·石榴花〕〔南·料峭东风〕〔北·斗鹌鹑〕〔南·扑灯蛾〕〔北·上小楼〕〔南·扑灯蛾〕〔尾声〕
    :〔泣颜回〕别名亦为〔好事近〕,非〔颜子乐〕别名〔好事近〕,外另有引子,亦名〔好事近〕。
     ⑤南吕

〔北·四块玉〕〔南·金索挂梧桐〕〔北·骂玉郎〕〔南·东瓯令〕〔北·感皇恩〕〔南·针线箱〕〔北·采茶歌〕〔南·解三酲〕〔北·乌夜啼〕〔南·尾声〕

〔南·梧桐树〕〔北·骂玉郎〕〔南·东瓯令〕〔北·感皇恩〕〔南·浣溪沙〕〔北·采茶歌〕〔南·尾声〕
  〔南·青衲袄〕〔北·骂玉郎〕〔南·大迓鼓〕〔北·感皇恩〕〔南·东瓯令〕〔北·采茶歌〕〔南·赚〕〔北·乌夜啼〕〔南·节节高〕〔北·鹌鹑儿〕〔南·尾声〕
  〔南·珍珠马〕〔南·步步娇〕〔北·雁儿落〕〔南·沉醉东风〕〔北·得胜令〕〔南·忒忒令〕〔北·沽美酒〕〔南·好姐姐〕〔北·川拨棹〕〔南·桃红菊〕〔北·七弟兄〕〔南·川拨棹〕〔北·梅花酒〕〔南·锦衣香〕〔北·收江南〕〔南·浆水令〕〔南·尾声〕
   〔北·四块玉〕〔南·柰子花〕〔北·梧桐树〕〔南·金梧桐〕〔北·骂玉郎〕〔南·东欧令〕〔北·感皇恩〕〔南·大胜乐〕〔北·采茶歌〕〔南·祝九如〕〔北·紫灵芝〕〔南·解三酲〕〔北·乌夜啼〕〔南·尾声〕
   〔北·一枝花〕〔南·一江风〕〔北·红芍药〕〔南·夜过扶风〕〔南·骂玉郎〕〔南·节节高〕〔北·感皇恩带采茶歌〕〔南·节节高〕〔北·尾声〕
    ⑥商调

〔北·集贤宾〕〔南·字字锦〕〔北·醋葫芦〕〔南·字字锦〕〔北·醋葫芦〕〔南·皂罗袍〕〔北·浪里来煞〕
   〔北·集贤宾〕〔南·八宝妆〕〔北·梧叶儿〕〔南·侍香金童〕〔北·贺圣朝〕〔南·水红花〕〔北·青哥儿〕〔南·尾声〕
   〔北·集贤宾〕〔南·梧桐树〕〔北·梧叶儿〕〔南·山坡羊〕〔北·贺圣朝〕〔南·水红花〕〔北·满堂红〕〔南·一封书〕〔北·金菊香带醋葫芦〕〔南·梧桐叶〕〔北·节节高〕〔南·簇御林〕〔北·元和上马胜〕〔南·御林莺〕〔北·梧叶儿带双雁儿〕〔南·皂罗袍〕〔北·尾声〕
    ⑦越调
  〔北·斗鹌鹑〕〔南·绣停针〕〔北·紫花儿序〕〔南·四般宜〕〔北·金蕉叶〕〔南·斗黑〕〔北·调笑令〕〔南·忆多娇〕〔北·绵搭絮带拙鲁速〕〔南·有馀情煞〕;
  〔南·合笙〕〔北·调笑令〕〔南·道和〕〔北·秃厮儿〕〔南·豹子令〕〔北·圣药王〕〔南·梅花酒〕〔北·调笑令〕〔南·有馀情煞〕;
   ⑧双调(仙吕入双调)
   〔北·新水令〕〔南·江头金桂〕〔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金字令〕  

〔北·折桂令〕〔南·孝南枝〕〔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声〕
   〔北·新水令〕〔南·二犯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晓行序〕  

〔北·川拨棹〕〔南·孝南枝〕〔北·清江引〕〔南·有结果煞〕;

〔北·新水令〕〔南·叠字锦〕〔北·折桂令〕〔南·醉扶归〕〔北·步步娇〕〔南·桂枝香〕〔北·殿前喜〕〔南·桂花南枝〕〔北·小喜人心〕〔南·解三酲〕〔北·大喜人心〕〔南·五供养〕〔北·小将军〕〔南·三月海棠〕〔北·捣练子〕〔南·川拨棹〕〔·离亭宴煞〕;
   〔北·早乡词〕〔南·奴娇序〕〔北·风入松〕〔南·忒忒令〕〔北·搅筝琶〕〔南·江儿水〕〔北·搅筝琶〕〔南·江儿水〕〔北·豆叶黄〕〔南·玉娇枝〕〔北·月儿弯〕〔南·锦衣香〕〔北·***〕〔南·浆水令〕〔北·尾声〕
   〔南·真珠马〕〔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雁儿落〕〔南·沉醉东风〕〔北·得胜令〕〔南·忒忒令〕〔北·沽美酒〕〔南·好姐姐〕〔北·川拨棹〕〔南·桃菊红〕〔北·七兄弟〕〔南·双蝴蝶〕〔北·阿纳忽〕〔南·园林好〕〔北·夜行船〕〔南·川拨棹〕〔北·梅花酒〕〔南·锦衣香〕〔北·收江南〕〔南·浆水令〕〔·有结果煞
   〔北·新水令〕〔南·二犯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晓行序〕〔北·卦玉钩〕〔南·黑序〕〔北·川拨棹带七兄弟〕〔南·锦衣香〕〔北·梅花酒带收江南〕〔南·浆水令〕〔北·尾〕
   〔北·新水令〕〔南·二犯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锦衣香〕〔北·川拨棹〕〔南·浆水令〕〔北·收江南〕〔南·尾声〕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雁儿落〕〔南·沉醉东风〕〔北·得胜令〕〔南·忒忒令〕〔北·沽美酒〕〔南·好姐姐〕〔北·川拨棹〕〔南·园林好〕〔北·太平令〕〔南·川拨棹〕〔北·梅花酒〕〔南·锦衣香〕〔北·收江南〕〔南·浆水令〕〔北·清江引〕;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园林好〕〔北·雁儿落〕〔南·江儿水〕〔北·得胜令〕〔南·玉娇枝〕〔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声〕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彩衣舞〕〔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双煞〕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 〔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声〕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 〔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收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清江引〕
  〔北·新水令〕〔南·傍妆台〕〔南·凉草虫〕〔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一机锦〕〔北·锦上花〕〔南·一盆花〕〔北·锦上花〕〔南·庆馀〕
   〔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庆馀〕

南北合套中,"〔北·赏花时〕—〔南·排歌〕"合套与"〔北·点绛唇〕—〔南·桂枝香〕"合套中〔桂枝香〕所处的南套均不能构成单套。"〔南·桂枝香〕—〔北·寄生草〕"合套中的南套是由〔桂枝香〕孤牌自套构成的单套."〔桂枝香〕—〔大迓鼓〕"套式是由〔桂枝香〕孤牌自套和〔大迓鼓〕孤牌自套相连构成的复套,通过对以上几种套式的考察,并未发现〔桂枝香〕具备与其他曲牌联套构成单套的可能性。

南戏兼用北曲,明代以后,杂剧开始吸收南曲音乐,如周宪王朱有□的《神仙会》第1、2、3 折中,都由末唱北曲、旦唱南曲;徐渭的《雌木兰》和《女状元》中,打破杂剧成规,将南北曲自由运用;汪道昆的《五湖游》为南北合套,《高唐梦》、《远山戏》、《洛水悲》所用则都是南曲。

此外,明清传奇中也兼用北曲和北套。明嘉靖间昆山腔兴盛以后,已形成南北合流局面。昆腔源于南曲腔系;但昆剧之中却存有尚可演唱的元杂剧与明清杂剧,昆剧中的北曲唱法,一般认为尚有若干元代遗音。

《录鬼簿》“沈和”条记载:“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潇湘八景》收入《全元散曲》,一北一南相间至尾,非常工整。其实,现存资料显示,南北合套的方法,在沈和之前就已出现。北曲方面,元初杜仁甫所撰《七夕》散套,就是北南相间的合套形式:〔北·集贤宾〕、〔南·集贤宾〕、〔北·凤鸾吟〕、〔南·双斗鸡〕、〔北·节节高〕、〔南·耍鲍老〕、〔北·四门子〕、〔尾〕。

南曲方面,《小孙屠》剧中也多次使用合套方法。如第九出套式为。双调〔北·新水令〕、〔南·风入松〕、〔北·折桂令〕、〔南·风入松〕、〔北·水仙子〕、〔南·风入松〕、〔北·雁儿落〕、〔南·风入松〕、〔北·得胜令〕、〔南·风入松〕。

南北合套在明代传奇、散曲中使用得较为广泛。刘廷玑《在园曲志》认为:“至后龙子犹辈出,以南北间错,故有〔北·新水令〕、〔南·步步娇〕一;〔北·醉花阴〕、〔南·画眉序〕一套。如此不可枚举。

相比较看,明代散曲中的组套要比剧曲频繁和工整。合套形式是南北曲联套体制中的别裁。它把南北两种风格和旋律不同的曲牌,汇编于一套内使用,既扩大了套式音乐容量,又取得了非同一般的听觉效果,堪称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力的变套形式。

对南北合套的总结,开始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凡例云:“南北合套,元人旧体各宫调俱有套格。今通行者不过〔新水令〕〔步步娇〕套,〔粉蝶儿〕 〔好事近〕套,〔醉花阴〕〔画眉序〕套。余体先传,今于各宫调之后,各列二套。且南曲俱可接调,本无专用一宫。今合套内以北曲为主,其南曲或有移宫换羽之处,阅者审之。”该谱编者是从合套乐谱角度考察其存佚情况的,又视合套为北曲套式的变调,故列于北曲谱内,这个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参照《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列合套谮式,并结合南北曲所用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南北合套的几个特点:

第一,合套曲必须选用南北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编排上均为一南一北或一北一南相间,并缀以尾声。相间的形式有三类:

一是各不相同的南北曲牌交替出现,如前引沈和《潇湘八景》;

二是在一套北曲中反复插用同一支南曲曲牌,如前引《小孙屠》>第九出就是在北双调〔新水令〕套内隔调插入南〔风入松〕;

三是在完整的北曲长套内插入一南曲短套,如《桃花扇》第四十八出在〔北黄钟·醉花阴〕套内插入南曲〔滴滴金〕、〔画眉序〕、〔滴溜子〕小〔鲍老催〕、〔双声子〕等五支曲牌。

第二,在演唱上,成熟期的剧曲合套,杂剧为末角主唱北曲,南曲则由旦角主唱,如贾仲明的《升仙梦》。传奇则例由主角演唱北曲,南曲则分配给配角演唱。但在早期南戏中,并无如此规则。比如《小孙屠>第五出套曲为:旦、生唱仙吕北〔赏花时〕、旦唱南〔排歌〕、北〔哪吒令〕、南〔排歌〕、北〔鹊踏枝〕,生唱南〔安乐神〕、北〔六幺令〕、南〔尾声〕。这反映此时南戏作家对合套形式尚处在摸索阶段。

第三,合套中的北曲曲调在押韵上依惯例一韵到底,而南曲则可以换韵,但幅度不宜过大。又南北曲牌要尽量保持旋律上的衔接,唱词数量方面南曲一般少于北曲。

第四,板眼的限定上,合套内南北曲调也必须做到一致性,不能相差太多。另外,在南北曲联套中,还有一种类似合套的方法,即在一出戏内将各自独立的南曲套数与北曲套数缀合在一起。它一般发生在剧情出现较大转折的地方,我们姑且称之为“缀套”。

如《长生殿·骂贼》出,由北仙吕〔村里迓鼓〕套与南中吕〔绕红楼〕套组成。北套部分由外扮雷海青独唱,表现他在应召途中慨概激昂的情绪,决心“到那厮面前,痛骂一场”。南套部分则由军士、伪官等人分唱,表现他们在雷海青面前恼羞成怒而又尷尬不安的情状。缀套与合套性质并不相同,但在推动剧情、塑造人物方面,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缀套也可以算作南北联套中的变通形式。

南曲与北曲的艺术渊源有别,音乐声腔、剧本体裁以及表现形式也并不一致,既需要参考其艺术载体(南戏、南散套、传奇)的个性,又必须建立史的概念,把握南曲联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色。南曲联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南戏艺术中。

南戏联套与北杂剧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第一,曲牌之间的编排尚未形成定式;

第二,每出音乐可由多种套曲组成;

第三,短套多而长套少。

关于早期南戏曲牌编排上的不稳定性,我们在观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以及荆、刘、拜、杀等作品时,能够明显地感觉出来。徐渭曾从南曲固无宫调这一角度对此加以解释。他认为南曲调类组合,“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自有类辈,不可乱也。如〔黄莺儿〕则继之以〔簇御林〕,〔画眉序〕则继之以〔滴溜子〕之类,自有一定之序,作者观于旧曲而遵之可也" (《南词叙录》)。

从后来的昆曲套式看,徐渭所说的四支曲牌分属于商调〔二郎神〕套,黄钟〔画眉序〕套。

南戏脱胎于村坊小曲,结构庞大,场次繁多,各类角色均能演唱,因而特别强调声情的喜怒哀乐与剧情悲欢离合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早期南戏作家及伶工也在不断地摸索并总结曲牌联缀上的规律性,比如到了《琵琶记》和明初南戏作品,某些套式的相对稳定性便表现出来了。

徐渭特标出的“声相邻”作为早期南戏成套的方法,是非常有见地的。他实际上道出了南曲曲牌在主腔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缀合的法则。而这个法则成为整个南曲联套史所沿用有效的方法之一。早期南戏的短套多、长套少,以及一出戏由多种套式组成,可以用《张协状元》中的第十出来说明:

净唱〔黄钟·出队子〕、末净丑唱〔仙吕·五方鬼〕三支,生末净丑唱〔仙吕入双调·五供养〕三支,旦唱〔双调·捣练子〕,生旦唱〔双调·锁南枝〕六支。按照昆曲套式来考察,除了(出队子)是冲场曲外,至少有三个短套组成,它们在推动剧情,表现人物声口方面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在使用频率较高的〔桂枝香〕套式中,"〔桂枝香〕—〔长拍〕—〔短拍〕"套式是由〔桂枝香〕孤牌自套与"〔长拍〕—〔短拍〕"套相连构成的复套。在元代南戏中以短套为主,多套缀合一出的方式仍大量存在,但通出以一宫调为主干、兼采别调的情况则明显地增多了。即使像《小孙屠》这样篇幅较短的作品,也出现了联缀十四支过曲为一套的形式:

〔引子〕、〔渔家灯〕、〔剔银灯〕、〔摊破地锦花〕、〔麻婆子〕、〔水底鱼儿〕、〔乔合笙二〕、〔忒忒令二〕、〔红绣鞋二〕、〔刮鼓令〕、〔粉蝶儿(第三出)〕。此出的主体曲牌为中吕宫,间用几支北曲如〔粉蝶儿〕之类。

早期南戏发展到《琵琶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徐渭《南词叙录》。表现在联套上,《张协状元》时期的一引一曲的短套形式,已不复存在。代之以五六曲,甚至十数曲的长套。粗曲与细曲的搭配,曲调声情与剧情人物的谐合,也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明前期的南戏作者,大多是模仿《琵琶记>》联套形式进行创作的。

昆曲传奇确立以后的南曲联套,相当一部分的南曲作家在沈璟等人的提倡下,在传奇套曲的编排上尽量照顾到同一宫调的整饬与完整,基本上做到每一出的过曲整饬与完整,基本上做到每一出的过曲仅用一种宫调,甚至包括引子,也在同一宫调内选择。

吴梅先生云:“南曲套数,至无一定。然自梁伯龙《江东白苎》词后,其联络贯串处,又似有一定不可更改处。大抵小出可以不拘(所谓小出者,为丑净过脉戏,俗谓之饶戏),大出则全套曲牌,各有定次,前后联串,不能倒置。作者顺其次序按谱填之。”(《顾曲调的名称。如卜大荒《冬青记凡例》称:“宫调按《(九宫词谱》,并无混杂。间或一出用两调乃各是一套不相联属。”

范文若《花筵赚凡例》谓:“记中每一出宫调,始终不敢出入。”这些人以恢复元曲之旧规相标榜,在韵律上隐然构成了一种流派。实际上,他们是在有意借鉴北曲联套方面的成就,作为南曲套式的规范。另一趋势是一批作家仍然继承《琵琶记》为代表的南戏联套体例,允许一出戏内选用两个以上宫调的曲牌,在组套上较为灵活。尽管如此,在生、旦抒情言志的长篇套曲中他们则尽量采用同一调类的曲牌缀合,以保证曲调旋律上的统一完整。

这是就南曲联套历史衍变的总貌而言。明中后期的南曲散套,基本上按照同一官调的曲牌来编排,不仅长度大大超过了剧曲,而且逐步形成了某种联套定格。这是因为剧曲属代言体,又兼带科白,曲牌间距较大,所唱曲往往因剧情而风格迥然有异。散套则属于自叙体,往往在一气呵成中体现出统一的格调,容易构成相对稳定的套式。

昆曲时代的套曲虽无一定之规,但在编排上一般遵循着“各宫各调自相为次。又须看腔之粗细,板之紧慢,前调尾与后调首要相配叶,前旋板与后调板要相连属”(王骥德《曲律)》这样的路数。具体地说,

第一,加赠板的慢曲排在最前面,三眼一板的慢曲次之,一板 一眼的急曲在最后。这种先慢后紧的体式与北曲联套对旋律节奏的要求是大体一致的。

第二,净丑所用之粗曲,一般不能与生旦所用的细曲联套。这个特点在南戏时期就旦所用的细曲联套。这个特点在南戏时期就有了,只是昆曲传奇中更加严谨。

第三,联套主曲必须与剧情相谐调。某些曲牌的声情是有规定性的,比如〔山坡羊〕、〔三仙桥〕、〔山桃红〕等,是适合表现悲哀凄婉的正曲,〔山花子〕〔锦堂月〕、〔念奴娇序〕之类,一般习惯用来传达欢乐喜庆的声情。

当这些曲牌构成一个套式主调时,就可以用来填制与这种音乐气氛相符合的文辞。王季烈<輪庐曲谈》曾总结南曲常用套式42种,对我们了解昆曲套数配乐及与剧情的关系,非常有帮助。但是,王季烈所列套式,也不过说明它们套式较强,易于在主腔一致的条件下编排在一起而已。倘不顾及剧情及人物塑造而硬性套用,势必造成千剧一腔的不良后果,正如吴梅先生指出的:“传奇情节,某处宜悲戚,某处宜欢乐,某处宜用急曲,某处宜用慢曲,皆各视戏情而酌用之。”(《顾曲塵谈》)

三、浅析南散套〔南黄钟·啄木儿〕

 1、曲牌介绍

〔黄钟·啄木儿〕套曲是由〔啄木儿〕〔前腔〕〔玉抱肚〕〔滴溜子〕〔馀文〕五支曲子组成。散套是元曲中最复杂、最难创作的部分。当代散曲作品已基本上是供人诵读的文学作品,很少用于演唱。下面我们先介绍曲牌。

2、曲例:〔南黄钟·啄木儿〕
    元代:高秀文
朦胧睡,巧梦成,偶一佳人伴瘦形。正温存云雨将兴,被黄鹂弄声惊醒。觉来恍惚心不定,无端阻我阳台兴,凤友鸾交化作尘。
〔前腔〕襄王梦,仍又成,俨似当年杨太真。正欢娱再结同心,被谯楼又打三更。思思想想愁无尽,纱窗月转移花影,把我二字姻缘不得成。
〔玉抱肚〕静中思省,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
〔滴溜子〕思量起,思量起,怎不动情?丹青手,丹青手,难描俊英。为你,殷勤帮衬。虽然梦寐间,风流当尽。堪恨姻缘,两字欠成。
〔馀文〕佳期不得同欢庆,梦儿里和伊言甚?盼杀鸡声天又明。

3、曲谱

谱式为:〔南黄钟·啄木儿〕

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前腔〕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玉抱肚〕+平平上△,上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滴溜子〕平×上,平×上,去入去上△;上平去,上平去,去上去平△。去平△,

○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去×△。上入平平,平××平△。

〔馀文〕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

3、浅析曲牌

①首牌〔啄木儿〕:

此调为南黄钟宫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一二两句及六七两句宜用偶句。此调有多种变格,第三句有人作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后四字偶有作平上平平者,均不必从。第六句前四字用去平去平;第七句前四字用平平上平;第三句第六、七字,第四句第四、五字用去上声,皆绝妙。末句可用上三下四句法,亦可仄煞。

入套时为首牌,常与〔三段子〕、〔归朝欢〕等曲牌组合成套,亦可自叠多支以成套式。全曲八句,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四十八字,四个句段,六个韵位。

谱式为: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曲例1:〔黄钟·啄木儿〕《琵琶记》

元末明初·高明

(你)何须虑,不用焦,人世(上)离多欢会少。大丈夫(当)、万里封侯,肯守(着)故园空老。(毕竟)事君事亲一般道,人生怎全忠和孝,(却不见)母死王陵归汉朝。

曲例2:〔黄钟·啄木儿〕

元代:高秀文

朦胧睡,巧梦成,偶一佳人伴瘦形。正温存云雨将兴,被黄鹂弄声惊醒。觉来恍惚心不定,无端阻我阳台兴,凤友鸾交化作尘。

②第二支〔前腔〕:

前腔是戏曲音乐名词,指与前面一曲的腔调相同之意,同曲变体连用。在南曲中,一个曲牌反复多次运用,一般从第二曲起称为前腔,即与前面一曲的腔调相同之意。与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意谓曲名同前。具体可翻看研修班第十讲讲义。

谱式为: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曲例:〔前腔〕

襄王梦,仍又成,俨似当年杨太真。正欢娱再结同心,被谯楼又打三更。思思想想愁无尽,纱窗月转移花影,把我二字姻缘不得成。

③第三支〔玉抱肚〕:

本调为南仙吕入双调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全曲六句,四七七七七七,三十九字,三个句段,五个韵位,十九板。本调首句第三字必用平声,因与〔玉交枝〕、〔五供养〕板式相近,且首句俱为四字,而〔玉交枝〕、〔五供养〕首句第三字则为仄声,赖以区别之。三、四两句须对偶。此调第三句有叶仄韵者,第四句亦可叶仄韵,人在第四句、第五句之间故意增加一句平平+仄四字,不叶韵。入套时多为一支,亦可叠用二至四支,自组收"抱肚"本是围带的统称,即玉带之意,题作"胞肚",与义不通。全曲六句,三个句段,五个韵位。

谱式为:
    +平平上△,上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曲例:〔玉抱肚〕

静中思省,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
    ④第四支〔滴溜子〕:

本调为南黄钟宫过曲曲牌,又名〔双声叠韵〕、〔斗双鸡〕。小令套数兼用,此曲变体多,仅收《九宫正始》正格。首句叠,亦可不拘。

谱式为:
×上×上,去入去上△;上平去,上平去,去上去平△。去平△,

○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去×△。上入平平,平××平△。

曲例:〔滴溜子〕

思量起,思量起,怎不动情?丹青手,丹青手,难描俊英。为你,殷勤帮衬。虽然梦寐间,风流当尽。堪恨姻缘,两字欠成。

⑤第五支〔馀文〕:

《尾声总论》,若用〔啄木儿〕二曲,〔三段子〕或一或二,〔归朝欢〕或一或二,不用〔尾声〕。若再用〔滴溜子〕或二或四,则〔尾声〕云:「平平仄可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可上韵」。这里就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滴溜子〕后,是要用尾声的。

谱式为: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

曲例:〔馀文〕佳期不得同欢庆,梦儿里和伊言甚?盼杀鸡声天又明。

关于〔黄钟·啄木儿〕这组套曲,细心的朋友们一定发现,〔玉抱肚〕调为南仙吕入双调过曲曲牌,而〔啄木儿〕〔滴溜子〕为南黄钟宫曲牌,它们的宫调是不同的,借宫这个问题一是查看基础班第15讲,二是研修班第13讲我和大家继续探讨。

2、制曲要求:

1)南曲衬字“衬不过三”,衬字宜少,可在板密处加衬字,用“○”号标出。亦可不加衬字。

2)南曲仄声分上去入三声。须用上去、去上声处特作说明。原谱可平可仄处标“×”,连标“×”处,须调平仄。

    3)声情:商调其音悽怆怨慕。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4)对偶:〔啄木儿〕一二两句及六七两句宜用偶句;〔玉抱肚〕三、四两句须对偶;〔滴溜子〕首句叠,亦可不拘。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

黄钟:出队子.节节高.者刺古.醉花阴.喜迁莺.四门子.挂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儿)滴溜子.鲍老催.双声子.太平令.黄龙衮。

正宫: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双鸳鸯.风入松.梁州令.雁过声。

仙吕: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醉中天.一半儿.四季花.青哥儿.忆王孙.后庭花破子.皂罗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吕:四块玉.玉交枝(玉娇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学士。

中吕:迎仙客.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谒金门).四边静.红锈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满庭芳.醉高歌.喜春来.卖花声.尧民歌.斗鹌鹑.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耍孩儿.鲍老儿.剔银灯.蔓菁菜.缕缕金.行香子.榴花泣.绕红楼.驻云飞.水红花。

大石:念奴娇。

商调:梧叶儿(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满堂红.凉亭乐.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应天长.绕池游.字字锦.不是路.满园春.上京马.金菊香.高阳台.浪来里。

越调:黄蔷薇.庆元贞.天净沙.寨儿令(又名:柳营曲).祝英台.亭前柳.下山虎.五韵美.五般宜.蛮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双调: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欢(又名:燕引雏.风引雏.小妇孩儿).对玉环.胡十八.钱丝泫.一锭银.庆东原.阿纳忽.拨不断.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冯夷曲).庆宣和.落梅风(又名:寿阳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娇).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碧玉萧.折桂令(又名:蟾宫曲、折桂回、天香引).驻马听.沉醉东风.转调淘金令.夜行船.乔木查.捣练子.孝顺歌.锁南枝.浆水令.锦衣香.太平令.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玉供.嘉庆子.尹令.品令。

本讲提纲:

一、散套

二、常用的散套套曲

三、浅析南散套〔黄钟·啄木儿〕

小渔村曲研一期第12讲作业:

一、试用〔啄木儿〕〔前腔〕〔玉抱肚〕〔滴溜子〕〔馀文〕五支曲子作散套〔黄钟·啄木儿〕,题目自拟,参照高秀文〔黄钟·啄木儿〕,也需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感悟!

1.谱式:〔南黄钟·啄木儿〕

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前腔〕平平去,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去去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

〔玉抱肚〕+平平上△,上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滴溜子〕平×上,平×上,去入去上△;上平去,上平去,去上去平△。去平△,

○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去×△。上入平平,平××平△。

〔馀文〕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上)△。

2、曲例:〔黄钟·啄木儿〕
   元代:高秀文
朦胧睡,巧梦成,偶一佳人伴瘦形。正温存云雨将兴,被黄鹂弄声惊醒。觉来恍惚心不定,无端阻我阳台兴,凤友鸾交化作尘。
〔前腔〕襄王梦,仍又成,俨似当年杨太真。正欢娱再结同心,被谯楼又打三更。思思想想愁无尽,纱窗月转移花影,把我二字姻缘不得成。
〔玉抱肚〕静中思省,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
〔滴溜子〕思量起,思量起,怎不动情?丹青手,丹青手,难描俊英。为你,殷勤帮衬。虽然梦寐间,风流当尽。堪恨姻缘,两字欠成。
〔馀文〕佳期不得同欢庆,梦儿里和伊言甚?盼杀鸡声天又明。

3、制曲要求:

1.南曲衬字“衬不过三”,衬字宜少,可在板密处加衬字,用“○”号标出。亦可不加衬字。

2.南曲仄声分上去入三声。须用上去、去上声处特作说明。原谱可平可仄处标“×”,连标“×”处,须调平仄。

3.声情:黄钟宫富贵缠绵,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从例词看,题材多与爱情婚姻有关。

4.对偶:〔啄木儿〕一二两句及六七两句宜用偶句;〔玉抱肚〕三、四两句须对偶;〔滴溜子〕首句叠,亦可不拘。

5.领字:无领字。

6.叠句:〔滴溜子〕又名〔双声叠韵〕首句若能相叠更妙,亦可不拘。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4.作业要求:

1.本课作业创作一首南套,作品要围绕主题,注意语言的通俗,以及题材内容的选择。

2.完成作业时间为三周;

3.楼下必须认真点评楼上的作业,点评是毕业考核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