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室里的惊心15小时,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死亡

 青青河边草603 2022-11-10 发布于山西
直至现在,我仍心有余悸,总时不时会回想起过去15个小时内的点滴。
是惋惜,一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是无奈,明明还有生命体征,只能就着最后一口气,回了老家。
是心痛,急诊室床边女儿握着他的手一遍遍呼喊着,却没有任何回应。
是不舍,他第一次见我就能凭声音听出,并一再跟我说:“辛苦了。”却再也没有机会跟他好好认识,感受一下亲人口中的:“我和他很相像。”

29日晚9点,接到消息,他昏厥在地,当地医院束手无策要求120紧急送往太原。
30日凌晨,救护车呼啸而至。这是一位亲戚,虽然我们彼此都知晓对方,却没有来得及见面,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看着担架上奄奄一息的他,我说:“去车上取一个口罩吧。”只是简短的几个字,他却轻声说道:“是小马吧。”
那一刻,我的心很暖很暖。素未谋面,却仅凭声音便辨识,这是最大程度的认可,也是我较为渴望的一种认可。


急诊室办手续等待期间,他想要起身上厕所。我转身跑向医院外的便利店买了便壶,当便壶放在他身前时,他拒绝了。拒绝的不是不需要,是令人尊敬的不可践踏的自尊。
他奋力起身,想要去卫生间自己解决,我和他的弟弟一人一边扶着踉跄的他向卫生间走去。将他安稳放在马桶之后,他让我们将门关起来外面等着。等到门再开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口吐出来的满地鲜血。
一年前,他因嗜酒引发重度肝硬化。入院治疗一个多月后,情况好转,新谈了女朋友,并约定近期结婚。没想到,再次突发不适,被发现时是女友拿着钥匙回家才找到昏厥在地。被120送往当地医院,情况严重到医生手足无措才转院至太原。
将他扶上担架,推着他前往CT室拍片。拍片显示,胃出血至腹腔里全是鲜血。随即被送进急诊室进行了紧急干预。
待输上液体,我前往卫生间捡起遗落的拖鞋清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大剂量的鲜血场面,看着满地的鲜血身体发冷。我的身体不自觉地停顿了几秒,此时那声“是小马吧”让我忽略了所有的不适。
待我再回到急诊室,他的症状已经开始加重。身体不住地扭动,情绪开始烦躁起来。滞留针上密密麻麻输着四个液体加一个血浆,他一翻身子液体就会暂停,只能一次次将他的身体放平。腾挪间,他反复说了好几次:“小马,辛苦你了。”
之后,他的情绪开始越来越激动,会发脾气。当他一睁眼或是一扭头看到我时,就会立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事实上,我能想象得到他的身体有多不舒服,虚弱痛苦之时抑制住的尊重更让我感动。
心想着,等他输上液体状态平稳了,我跟他好好聊聊,讲讲我的故事,听听他的故事,我想我们之间一定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听说,他唱歌唱得特别好……
医生一次次急促的步伐,打断了我的思绪。因为他有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太差,输进去的液体发挥不了作用。腹腔里的出血点始终无法干预,凌晨三点过后,医生一次次让他弟弟签署着各种知情书。
起初,签署知情书时,我以为像很多手术都要签署一样,就是医生的一贯流程。再回头看看,他还能倔强地起身到床下上厕所,总以为医生一定有办法,输进去的液体一定有效果,很快他就可以症状平稳……
意识到危险是从医生一遍遍过来询问着他的爱人和孩子开始的。
凌晨4点,电话打给了他的一双儿女。他早年离异,一对龙凤胎由老母亲带大,如今一个在太原上大学,一个在榆次上大学。


凌晨5点,女儿赶来了,隔着口罩仅能看到一双哭肿的双眼,青涩中带着无助。20岁,正是肆意挥洒青春的年纪,没有负担,没有经历,有的只是无忧无虑。上一次见父亲是欢声笑语,而此刻,再见时已奄奄一息。站在床前的她有些木讷,眼睛里滑落的泪花清晰可见。
监测仪上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输进去的血,顺着口鼻又流了出来,他已呈昏迷状。一大早,各科室经过轮番会诊,均束手无策。
直至此时,仍觉得还有机会,医生一定会想到治疗办法。


下午三点,我站在他的床前,不断地用纸擦拭着他口鼻流出的血。突然听到他弟弟的电话内容。
“救护车能来吗?”
“殡仪馆提前联系好”
“回去如果还有呼吸就先送往当地医院急诊。”
我猛地退了几步,退到众人身后,再也不敢上前,说不出的情绪涌上心头。害怕,并不是。一晚上我扶着他、拦腰抱起他、握着他的手固定。
是难以置信,这么多年我见过很多的生死,有自己的亲戚、有邻居、有救助对象,甚至举着相机距离逝者近在咫尺,我都不曾害怕过。但,我见到的是已经离去的事实。从未经历过,眼睁睁地看着他从能说话、能下地、到昏迷、到就要离开。
这种感受很刺痛,一条生命只用了十几个小时从鲜活到陨落,真实又残忍。

20岁的女儿抓住他的手,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任凭她再怎么用力呼喊,都得不到丝毫的回应。我站在她身后不远处,听不清她喊着什么,却早已泪流满面。她该多痛……
救护车来了
医护人员拿着未用完的药物跟女儿耐心地对接着,一遍遍地告诉她退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我站在旁边,看着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我接过单子去做的补充手续,总共六百多元。
“这个被子你们路上用吧。”医护人员详细地对救护车工作人员做着叮嘱。虽知白衣天使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高贵品质,但此时的耐心和用心,真的很感动。我想,她们也一定无比心疼这个女儿,知道从今天开始之后,她就剩下和哥哥俩人相依为命了,想为他们剩下每一分钱……


从急诊床上抬到救护车担架上,随着担架的移动,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离开医院的时候,家属做了安排。如果到达当地,还有呼吸就送往当地医院的急诊室,如果没有呼吸直接送往殡仪馆。
出发时,让人去接他80岁的老母亲,前往医院去见儿子最后一面。
怕老母亲受惊吓,电话里谎称,他的病情缓解回到当地医院保守治疗。睿智的老母亲一看到来人就瞬间明白了,穿起衣服就往医院赶。路上她说:“她都知道,从地级市医院转院至省城医院说明病情严重,只是住了一晚就返回了当地医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回天乏术了。”
深知不妙的她,叮嘱救护车随行人员,让孙女一路之上要不停对着爸爸喊着:“爸爸,咱们回家了……”我想,这是民间的习俗,老母亲怕儿子的魂魄飘摇在外,而不得安生……
这些画面和言语,是后来我听说的。一字一句,都那么地让人锥心之痛。我难以想象,80岁的她如何说出的这每一字一句,每一字一句都像尖刀一样刺向她的心里……


很快,救护车回到了当地医院。此时,他的龙凤胎儿子还被封闭在静默的榆次学校,他苦挣着一口气,是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吧
傍晚7时,他走了……
晚上0点,榆次宣布疫情有序解封。
他那位准备结婚的女朋友,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他回去。等到的是医院的最后一面……

人生总是充满了无数的遗憾,也充满了无数的不定性。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每一位一束光亲爱的家人,每一位看客,我们更需在每个悲剧过后,汲取教训,善待生活、善待身体、善待一切……
谨以此文,送别只有一面之缘的他。
二舅,一路走好。
愿你在那边没有身体病痛,没有爱情的苦痛,少些烦恼,多些快乐。也要记得少喝酒,不能再把自己的身体喝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