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悠久而古老的孟津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2-11-10 发布于河南

        孟津的历史有多悠久和古老呢? 孟津一词的由来,离不开黄河。 万里黄河出孟津。“河出昆仑决孟津 ”,“太行形胜连天党,积石波涛会孟津” ,这是何其雄浑豪迈!                                                                          《禹贡》的记载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翻译过来就是: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 这指的是禹贡河道。 这里说的是黄河主流的经行。孟津是大禹治水导河的重要地点。 大禹治水到孟津,最大的功绩是开凿了孟津口,疏通了孟津河 。                                                                黄河在孟津以上,夹于山谷之间,数千年来没有大的变化。至孟津以下,会合洛水等支流,奔流并塑造了华北平原、淮海平原。这个孟津可以理解为这个河口地带,这个河口的顶端就在今孟津区河清村处,西到小浪底峡谷口,东到马粪滩下滩头。往下就是今日孟津、孟州的黄河两岸。

      《尚书 禹贡》载“导河洛……又东至于孟津。”其下注:“河图出于孟津”。《太平寰宇记》载“河阳孟津,夏禹将与,神龟负图出河”,因有了“河图”,才启发伏羲创造了“八卦”。八卦进一步演绎成“三易”,周文王据八卦演绎出《周易》,孔子整理而成《易经》,被后世儒学尊为“六经之首”。伏羲画河图,被称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孟津是炎帝部落的核心活动区。清嘉庆《孟津县志》云:“上古为赫苏氏之都。赫苏,是为赫胥。《路史》曰:’赫苏氏之为治也,光曜赫奕而隆名。有不居而自况,九洛泰定,爰脱洒于潜山。’今津之西境有潜亭山,苏山其故墟也。” 潜山、潜亭山、苏山,皆指的是孟津县宜苏山,又称苏山。清嘉庆《孟津县志》云:“夏为孟涂氏之国。”河南大学教授陈昌远在《涂山考》一文中说:“涂山有二,皆在河南西部。南涂山在嵩县,称三涂山。            《史记·夏本纪》记述大禹自述道:’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即此处也。禹娶孟涂氏之女为妻,故夏王朝建立后,另封孟涂氏于华胥故都宜苏山,故宜苏山又名涂山,即北涂山也。此即《史记·周本纪》所谓天室者也。” 宜苏山就在孟津西北部横水镇东,地图上多标注为“谷城山” 。 谷城山是孟津历史地理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世说新语》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翻译:夜光珠不一定得出自有名的孟津河中,大玉璧不一定非得采自盛产玉石的昆仑山上。这句话从反面证明了孟津的名气之大。

         清代诗人汪仲洋诗作《孟津渡河》:“谁将银汉泻昆仑,九曲风涛渐不浑。龙马千年开北戒,乾坤一线划中原。当时白璧沈秋水,隔岸青山近孟门。便欲乘槎天上去,支机摩访旧题痕。”写出了中原腹地、大河浩荡的大孟津风物。

        孟津是“河图”出处。 “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八百诸侯会孟津,也是孟津名扬天下的原因。约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周武王在孟津检阅军队,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第一次“诸侯所由周命”,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又二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牧野之战,伐灭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孟津东南部,是中国古代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重要王朝的都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 孟津邙山见证了中国朝代历史的世代更替。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诗出于《邙山》,是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大部分属于孟津地界,又名北邙、芒山、郏山等,邙山是历代帝王将相、显贵达人的身后理想的归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自东周迄五代,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此,号称“东方金字塔”、“中国帝王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