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3.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昵称1Z7nN02j 2022-11-10 发布于福建

内经临床发挥 (病机学说临床意义)4.3.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内经》的病因观与“三因”说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众多复杂的致病因素并进行归纳分类?《内经》着眼于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从外界刺激对人体身心的伤害情况去认识病因,形成了自己的病因观和病因理论。

一、“生病起于过用”

“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关于疾病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语出《素问·经脉别论》“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既指天地自然的“过用”,亦指人体自身的"过用",两者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一)天地自然的“过用”

自然界随四时阴阳变化而产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象因素和气候类型,在正常情况下,这六种气象因素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称为“六气”。倘若这六种气象发生强烈变化而失去常度(过用),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则成为致病因素而称为“六淫”。

《内经》尚未直接提及“六淫”一词,但《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风淫所胜”、“热淫所胜”等称谓,而且说∶“夫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其所言风寒暑湿燥火,即指六淫而言,亦为后世"六淫"理论之噶矢。(二)人体自身生命活动的“过用”

人体自身生命活动中的过用更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七情、饮食、劳逸、房室等,虽然是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生理需求,但过度则伤害人体精气形神而成为致病因素。

1.情志过激

正常、适度的七情情志,既是人体对外来刺激的正常生理反应,又能够调节脏腑气机,为生命活动之所必需,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人有五脏化五志,以生喜怒悲忧恐”之说。但七情过激(过用)则是引起脏腑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精神失守而致生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内经》认为∶

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素问·玉机真藏论》)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灵枢·本神》)

2.饮食失节

“人以水谷为本”,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精津以充养形身,维持生命活动。但饮食失节(过用)亦是常见的致病因素,即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梁(音粱)之变,足生大丁(疗)”(《素问·生气通天论》)者。

《内经》每每从五味角度说明饮食水谷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五脏的作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有“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之说。五味虽为生命之所必需,但太过(偏嗜)又可能导致脏气偏胜而成为致生疾病的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五脏),伤在五味”、《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同样都说明饮食五味既是养生之本,过度偏嗜却是致病之由。

3.起居劳逸失宜

劳逸、房室等,亦都是生命活动之所必需,在适度的范围内均有益于健康,但若过度则又成为影响健康、致生疾病的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久行、久立为过劳,久坐、久卧则为过逸。至于性生活,《灵枢·本神》提出“节阴阳(指性生活)而调刚柔(指阴阳)”,亦认为适当、有节制的房室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而有益健康,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则指出∶“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是“早衰之节”。此外,《素问·痿论》的“思想无穷,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百病始生》的“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等,亦都说明房室过度(过用)能够导致疾病。

由此可见,“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认识病因的基本观点,它反映了中医运用相对的观念来认识病因,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去研究病因以至疾病的独特认识方法。《素问·宝命全形论》认为∶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自然、社会环境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必需条件,人的生命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出适应性调节;如果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超出机体调节适应能力的强烈变化,或者是人体自身的生活方式违背了正常生命活动规律,都将成为致生疾病的因素。这种“生病起于过用”的病因观无论对养生防病还是辨证论治疾病,都有重要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