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乍浦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1-10 发布于上海

乍浦路桥

乍浦路位于虹口区西南部,南濒苏州河,依次北跨海宁路、武进路,并继续向北延伸与四川北路公园接壤。乍浦路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1864年到1904年之间分段辟筑,以浙江乍浦命名。上世纪80-90年代,是上海名噪一时的美食街。在历史上,乍浦路附近曾经是日侨集中居住区,拥有西本愿寺和本圀寺等重要建筑遗存。

蟠龙街1-13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7-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24 蟠龙街1~13号住宅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蟠龙街1-13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保护类别:三类

蟠龙街1-13号

这排砖木结构的洋房建于1920年,是由英国人设计的。底层北立面为长方形粗石饰面,具有强烈的西洋建筑风格,半圆形券窗间隔排列,门洞两侧立着爱奥尼柱,这种柱式在古希腊的神庙建筑中常常可见,大气典雅。二层有红色细柱长廊,可见平拱木门落地长窗、卷涡花饰铁栏杆、红色百叶窗,处处透露着浓郁的文艺气息。

浦西公寓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4-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20 披亚司公寓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披亚司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浦西公寓

地址:乍浦路199-215号(蟠龙路26号,塘沽路411-429号)

层数:9层(原为7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三类

现代派风格特征的折衷主义集合公寓。建筑形体简洁,立面构图规整,纵向三段式构图,中部为清水红砖外墙,底部入口、水平腰线及阳台的栏杆和牛腿装饰为古典式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乍浦路254弄22号

乍浦路254弄2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58 乍浦路254弄22号住宅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乍浦路254弄22号

景林庐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17 乍浦路260号、昆山路141~177号住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310109945190000126 景林庐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景林庐;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乍浦路260号,昆山路141-177号,254弄22-27号

层数:5层,局部6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3年;保护类别:三类

景林庐

景林庐

景林庐

典型的上海近代时期的外廊式建筑,略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特征。建筑外观青砖为主,券和装饰线脚用红砖。主立面设连续的券柱式外廊,券窗采用半圆形、弧形、三角形和双联券多种形式,配以简化的古典柱式。

景林庐当年是景灵堂的配套房子,给神职人员或者想离教堂很近的教友居住。

小浦西公寓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5-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23 小浦西公寓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小浦西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小浦西公寓

地址:塘沽路387-401号(乍浦路口)

层数:9层(原为7层,八、九十年代加建2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三类

折衷主义风格。形体简洁,立面规整,纵向三段式构图,饰有多处古典样式和装饰艺术特征的雕饰。

乍浦路341号东和馆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93 东和馆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乍浦路341号

乍浦路341号东和馆旧址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沦陷后,许多日本侨民在乍浦路、吴淞路、武昌路一带居住,并且开设了许多日本人经营的商店,日本侨民称之为“小东京”。1927年日本人创建了专门放映日本影片的“浅草”式影剧院。1932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不久改名为东和馆剧场。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胜利剧院和上海文化会堂。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解放剧场”。1950年7月24日,上海市第一次文代会在此举行。上海解放后首任市长陈毅亲莅大会,并作了长达4小时的形势报告。

乍浦路408号好莱坞大戏院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19 好莱坞大戏院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乍浦路408号

原好莱坞大戏院,是我国著名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张志标在1929年创办的“好莱坞剧场”,是魔术演出的专用剧场,分为上下二层,设有500余座位。整个建筑从空中看像一艘行驶中的船头。1929年2月11日开业,后因经营不善倒闭。1930年7月5日,由外籍孔雀电影公司接盘,改称为“国民大戏院”。鲁迅先生曾经六次到“国民大戏院”观看电影。1949年后,改称为胜利电影院,一度成为原版片和新闻纪录片的专用影院。

乍浦路439号本圀寺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1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77 本圀寺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乍浦路439号

乍浦路439号本圀寺旧址

乍浦路439号,原日本教堂,本圀寺。建于1922年,砖木结构。日本传统式和西方教堂建筑特征相结合的折衷风格。建筑形制规整对称,双坡屋顶,主立面外墙采用水刷石墙面。入口雨棚采用日式券棚屋顶,并有雕梁、斗拱、悬鱼等构件。

乍浦路439号本圀寺旧址

本圀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初设于南浔路1号。民国11年(1922年),迁至乍浦路439号,为日莲宗在沪的传教所。曾发行《圣教》月刊。

解放后,乍浦路439号由海洋局作宿舍,现已改作民房使用。

乍浦路455号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上海日日新闻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8-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99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310109945190000118 上海日日新闻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西本愿寺,西本愿寺(梦幻柔情舞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虹口体育发展事业公司

地址:乍浦路455号

乍浦路455号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上海日日新闻旧址

乍浦路455号,原为西本愿寺。冈野重久[日]设计,岛津工作所承建,1931年建造。仿日本西本愿寺式样,有印度佛教建筑特征。马蹄形的拱形大厅,沿街东山墙为大的半圆形火焰形券面,券上饰莲瓣浮雕,券下缘为禽鸟浮雕的带饰,其下原有浮雕已不存。

乍浦路455号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上海日日新闻旧址

该寺作为参拜神道、僧人住所和暂存骨灰盒之用。1944年增建九层高佛塔。在抗日战争期间,该寺不仅藏有大量军火,而且多次为侵华战死日军举行“和军大超度”活动,大门口还挂有“英灵奉安所”的木牌,将战死者的骨灰盒集中存放,定时中转去日本。充分反映西本愿寺“神国”思想和侵略帮凶者的面目。抗战胜利后佛塔废弃,寺房一度作和平博物馆。现已改为他用。

乍浦路455号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旧址(上海日日新闻旧址

乍浦路455号还是上海日日新闻旧址。上海日日新闻为日文报纸。民国3年(1914年)10月1日创刊,社长宫地贯道。每期12至16版,另附有晚刊。该报以中国政局内幕和经济动向为报道重点。民国24年8月起增出汉文版。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停刊,后与《上海日报》、《上海每日新闻》合出《合同新闻》,《合同新闻》解散后,即告停刊。

乍浦路480、49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19-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79 乍浦路490号住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地址:乍浦路480、490号

乍浦路480、490号

这里曾是“恩德教堂”。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的外国基督教徒数十人,发起成立上海中华福音会(Free Christian Church),不久即择址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乍浦路口建立教堂。该教会宗旨是:不论白色人种或有色人种,不论为浸礼会友或洗礼会友,只要愿意并努力为本会工作者,皆可成为会友,于是教堂另取名Endeavour Church,意译为“努力”,音译为“恩德堂”。上海中华福音会虽是一个不分国籍、不分教派的宗教团体,但实际上中国会友人数不多,所以也常被人误以为是外国侨民创办的侨民专用教堂。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该教堂位于日本人集中的虹口,去教堂做礼拜的人数锐减。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英、美籍教友或离沪回国,或被日军关人集中营,教堂即由汪伪政府派人主持。1945年后,被关押的教友释放出狱,开始重振教会,1948年一度改名“忠主堂”。解放后,由于在上海的外侨人数所存不多,该教堂遂作为外侨的专用教堂,改称“联合布道会堂”。1958年,联合布道会活动结束,该教堂即由虹口区人民政府接收,为虹口区科技协会、集体事业管理局等机构使用。

乍浦路桥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3-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094 乍浦路桥 民国 外滩街道,310109945190000075 乍浦路桥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乍浦路桥;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乍浦路桥

地址:乍浦路苏州河口

层数:1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7年;保护类别:三类

乍浦路桥,地处上海市浦西东北部,南接虎丘路,北连乍浦路,东距外白渡桥248米,西距四川路桥95米。

乍浦路桥,现今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桥。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文惠康)在此渡口之西建造过一座浮桥。1873年,将浮桥改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亦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路名命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