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厌学,家长可以做什么?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涉及到孩子厌学,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一定是:家长该怎么办?家长能做什么?

我们今天会尝试一下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具体表述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小小的说明,避免大家期望太高,看完会失望。(求生欲很强了,哈哈。)

首先,公众号文章因为篇幅和文体的限制,很难展开特别深入,要照顾每个读者的习惯和偏好。

其次,虽然都是厌学问题,但其实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会非常大:

有已经完全不上学的,有断断续续上学的;

有的孩子有明显的情绪、心理问题,有些孩子症状不明显,属于不上学“万事大吉”类型。

文章只能从共性的方面做一个基础的阐述,很难保证一篇文章就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

最后,每个家庭的状况也不同,家长能投入的时间、精力、夫妻合作的状况,都可能有较大差异。

因此,我们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不做标准答案。

01

处理自身的焦虑情绪。

孩子一旦出现厌学,甚至是完全不上学的情况,无疑是对整个家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嘣!”打破家庭中原有的一切秩序。

慌乱、愤怒、焦虑、担忧,家长们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却又不能崩溃,不能放弃。

其中之难,压力之大,远远超于孩子。

在明显的焦虑状态下,很难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动辄打骂,相互争吵,家庭氛围压抑而无奈。

家长与孩子厌学的症状站在一起,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试图通过教育孩子、骂醒孩子、逼着孩子,走进学校。

结果,却是越逼孩子越退缩,越教育孩子越不听,家长无奈又无助,找不到出路。

带着情绪处理问题,问题只能是愈加复杂,愈加恶化。最终,厌学的问题没解决,亲子关系反而更糟,孩子也更加孤立无援。

先处理情绪,在解决问题,这是基本原则。

02

厌学,对于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人在经历危机的时候,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否认--愤怒--妥协--接受。

①否认

刚听到孩子厌学的消息,大约都是五雷轰顶,没几个家长能够真正接受。都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回到学校,便万事大吉。

为此,可谓动用浑身解数,又是哄,又是劝,又是奖励,又是打骂,总是想着孩子能够马上回校,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个时候,其实没有真正接受孩子厌学的事实,还是心存希望,或者说侥幸心理的。

②愤怒

怎么说都不听;怎么讲都不信;明明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反悔,天天开空头支票……

家长的耐心被磨平了,信心被打击得差不多了,生气呀,为什么不听话呢?为什么就不去学校呢?家长难道是害你吗?

火山处在喷发的边缘。

③妥协

渐渐地,家长们也不敢报过高的期望了,要求越来越低:

只要在家里不发脾气就行;

只要能在教室里坐着就行;

只要还愿意跟父母沟通就行。

这其实不是真正地接受,而只是一种无奈地妥协,内心中,依然有情绪,有不甘心,有遗憾。

而这些被压抑着的情绪,总会找机会爆发。

④接受

最后,才是真正地接受阶段。

接受孩子的厌学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厌学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偶然;

接受孩子厌学问题的解决,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不可能一天从不会爬,到会跑。

接受孩子厌学的问题,需要家庭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甚至需要家庭成员都做出调整和改变。

接受孩子出现厌学的问题,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对孩子是,对家庭也是。

大部分家长,都需要走过以上四个阶段,才能基本情绪平稳,客观冷静地应对孩子厌学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03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表述家长们的情绪心理发展过程,是想表达两个观点:

孩子厌学这件事,对一个家庭而言,确实是一件大事,在这个过程中有情绪,很难保持冷静与理解,都是正常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不必因为偶尔一次没有控制好情绪而过度自责,毕竟家长都是人,而不是神。

另一方面,尽可能觉察自身的情绪,尽量不要在情绪状态下跟孩子沟通、冲突。

最好能够觉察到自身情绪处于哪一阶段,是无法接受现实,还是无奈妥协,更了解自己,才能够更准确地调整自身状态。

情绪人人都有,但不要让情绪影响事情的发展,也是成年人的基本能力。

愤怒的时候,可以先离开;

焦虑的时候,可以自我觉察,调整;

沮丧、失望的时候,可以找人寻求帮助和安慰。

总之,尽可能把情绪处理好之后,再跟孩子去交谈、沟通,避免双方一沟通就火星撞地球,一团糟。

我们要努力地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发泄情绪。

04

与孩子结成同盟。

按照前文所说,很多时候,我们是跟症状(厌学)站在一起,跟孩子对抗,孩子感觉不到来自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节节后退。

父母带着“上学”这道指令,在孩子眼中就好像是妖魔鬼怪要来捉拿他,只恨自己跑得不够快,躲得不够彻底。

孩子跟家长斗智斗勇,要么躲,要么正面硬刚,要么威胁……总之,想尽办法,对付父母。

亲子之间不是联盟,反而成了敌人,成了对手。

孩子把精力和心力都花在怎么对付父母,怎么逃避父母的逼迫上,怎么还有时间想办法,去面对上学的困难呢?

战斗对象都搞错了。

大家共同的敌人是厌学,而不是彼此。

相信孩子是真的遇到困难才厌学,而不是懒、叛逆、不懂事,这是合作前提。

暂时放开症状(厌学),选择跟孩子站在一起,跟孩子的困难和感受站在一起,彼此之间能建立信任联盟。

内部团结达成,是打胜仗的关键。

05

夫妻同心。

家庭联盟的另一个重要核心,是夫妻之间的联盟。

孩子厌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考验家庭能否在遇到大的打击和挫折时,相互携手,共同面对。

当然,在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在我碰到的厌学家庭里,夫妻对于孩子厌学的处理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相互指责型

孩子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推卸责任,相互指责:

爸爸说妈妈太娇惯,孩子都是被妈妈宠坏的;

妈妈说爸爸太严厉,动不动就是打骂,孩子都是有心理创伤才会出问题。

反之亦然。

②缺位型

在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模式中,爸爸缺位的问题,仍然是主流。

带孩子来找我的家长,90%都是妈妈,很多爸爸甚至从头到尾都不露面,坚信孩子没有问题,就是懒,就是颓废。

妈妈本身变得孤立无援,情绪和压力无处安放,只能跟孩子过度纠缠。

③面和心不和型

有的夫妻坐在一起,不吵架,不发火,但也几乎不沟通。

你有你的教育方式,我有我的教育方式,谁都不干涉谁,表面看起来一片祥和。

妈妈想鼓励孩子突破自己,慢慢尝试上学;爸爸担心孩子心理问题还没好,不能要求,时时刻刻顺着、哄着。

爸爸认为对孩子要有所要求,妈妈坚持要给孩子自由……

凡此种种,完全无法达成共识。

孩子要么是在这种“两个方向”中不知所措,要么是聪明的利用父母之间观念的差异,达成自己的目的。

总之,家庭无法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更何谈解决问题。

有的夫妻会跟我说:“我们就是三观不合,聊不到一起,没办法。”

我其实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不论双方性格、观念差异多大,有一点一定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帮助孩子。

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有了沟通的基础,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

因为篇幅的限制,这个主题打算分两篇来写。

这篇文章中谈到的几点,看起来都是打基础的,不太实用的方法,可能会跟大家期望中观点的有所出入。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看似无关紧要的准备工作,其实是最重要的基础,是保证所有的计划和方法能够实施的先决条件。

厌学问题的处理,是场持久战,基本的情绪、关系和沟通问题没解决,很容易便半途而废,一拍两散。

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和整个家庭。

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下一期中,我会跟大家谈更具体的操作方法。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固定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