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以前的人没那么多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这是一个家长们,经常会问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动不动就抑郁、焦虑,各种心理问题,怎么这么脆弱呢?

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就只用好好读书,条件多好,怎么还不知足,还不开心呢?

还是生活条件太好了,送到乡下去吃吃苦,劳动劳动,啥问题都没有了。

是啊,以前的人,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现在什么都有了,全家人捧在手心里,怎么反而心理问题还多了呢?

我们今天,就尝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

我们先明确一个问题:以前的人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吗?还是我们以为没有呢?

答案是明确的,心理问题,在任何时代都存在。

之所以以前没有觉得那么普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我们会将心理问题统统归类为“疯了”、“神经病”,避而远之。

因此,以前没有“心理问题”一说,有的都是神经病。就连现在,很多人还将有心理问题的人,看作脑子不正常,神经有问题。

②在每个家庭孩子都众多的情况下,人是没那么精贵的,出现心理问题,自杀了,少一个人,也没啥。

大家讨论一下,也就过去了,不会特别放在心上。

独生子女时代,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命根子,出了问题,那是要命的事。各种媒体报道,渲染得更加有声有色。

③心理问题,其实可以算是富贵病,得得起,却不一定治得起。

加上严重的“病耻感”,会想尽办法不让人知道。

家庭当中没有条件治疗的,会选择把孩子锁在家,外人自然无从得知。

由此可见,心理问题绝对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当然,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孩子的心理问题,确实没有现在那么普遍、常见。

那么,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才会那么“脆弱”?

之前,我们从家庭教育等微观层面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从宏观层面,谈一谈这个时代的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温床。

这个时代,可不只是物质条件丰富了,那么简单。

2

物质条件改善≠精神状态充实。

无可否认,现在的还是生活得比以前要舒服太多,在物质方面,几乎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几乎不知道饥饿和寒冷为何物。

对于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人们而言,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天堂,还有什么好抑郁,好不满意的呢?

然而,物质的丰富,不代表精神世界的充实,客观而言,现在孩子的精神世界,很多是匮乏而空虚的。

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道该想什么,做什么。

网络的发展,让他们在还未真正迈入这个时间之前,就提前领略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和残酷,对生活失去憧憬和幻想,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

追星或者玩游戏,都只能获得短暂的愉悦感,并不能真正充实内心。

读书吗?没有“养活自己”动力的孩子们,大部分对于学习的目的,同样迷惑。

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完全不对等的概念,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孩子们,对精神需求有更高的渴望,而现实中,他们找不到如此的途径。

3

精细化的社会分工中,人越来越工具化。

以前的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更多的时候是一颗螺丝钉。

哪怕你努力学习,考上名校,最后可能是作为进入大公司、大企业,做一个高贵一点的螺丝钉。

的确,现在的孩子只需要读书,什么都不用操心,看起来轻松很多,却也更容易造成一种人就是“学习工具”的现象。

我常会想起一个家长跟我分享的例子,她从小的成绩非常一般,但却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

没到秋收时节,她割水稻都是最卖力,干得最好的。爷爷会因此夸奖她,说她有出息,看着她眼里都是赞许。

现在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唯一能够获得价值肯定的机会,就是成绩好。就像成年人,唯一能被人高看一眼的原因,只能是挣钱多,一样一样的。

那么那些不擅长学习,或者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该怎么认可自己呢?没办法。

或者说很难。

一个家长,也很难找出自己成绩不好的孩子的优点,夸奖不起来。

当一个人,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被尊重的时候,内心产生压抑和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4

人际关系缺失。

在一个拿起手机就能看到对方的时代,孩子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孤独和不安。

以前的人,大都生活在熟人社会,至少在成年之前,大部分如此。这种熟悉的环境和人群,带来的归属感,是一种天然的安全感。

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陪伴,也没有熟悉的社区和宗族关系。

现在的孩子,像浮萍一样,是飘着的。

我听挺多孩子谈到他们一年才回一次的老家,亲戚们都很多不认识,也不习惯那种刻意寒暄的场景。

父辈们信任的亲情支持体系,他们无法融入。

而身边的人际关系,同样不尽如人意:联系太方便了,让我们觉得见面似乎有些多余。

有些孩子会谈到:相约同学出来玩,他们都要在家打游戏,不愿意出来。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见面互动,带来的温暖和信任感,都是很难被替代的,而现在的孩子们,恰恰缺了这样的机会。

没有了人际互动,内心的压力缺少释放和分享,只能不断积压,直到崩溃。

5

过多的选择,带来的迷茫。

这个时代,看起来每个人都有选择权,都有被看到的机会。

“怀才不遇”的故事,几乎不太可能再出现,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一定会被看见,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这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每个人都能成功。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孩子们也坚信自己是那颗“人群中最亮的星”。

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文化知识学不好,可以选择学艺术,国内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可以去国外体会更宽松的方式……

足球学不好,可以学篮球,钢琴学不好,可以学小提琴,书法学不好,可以学画画……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孩子们的人生,可以有无数的岔路,数不清的后路,看起来环境无比优越。

这当然是这个时代的福音。是以前的人们想都想不来的美梦。

以前的孩子,只要成绩不好,就只有打工挣钱一条出路,简单、直接。

然而,凡事都会有两面性,过多的选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来焦虑和迷茫。

没得选,倒容易接受现实,不想太多。

另一方面,过多的选择,也让现在的孩子们,更难接受自己的平凡,总觉得只要想得足够清楚,选择得足够准确,就会成就非凡的自己。

焦虑和迷茫,也就由此产生。

6

写这些,并不是为了制造焦虑,煽动情绪,彷佛生活在这个时代,人人都会不正常,都会有精神问题。

所谓的“现在的时代就是精神病时代”,我个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太过夸大和危言耸听。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很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给人自由和选择权。

只是,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两面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和艰苦。

以前的人艰苦在物质条件匮乏,却有稳定的熟人社会,良好的社会支持,暖心的相互关爱。

现在的孩子,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内心却空落落的;拥有无限的选择权,却一个都不敢选。

总是看到孩子们拥有的,认为他们不懂得珍惜,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就无从谈起。

公平一点,客观一点,理解孩子们,就能多一点。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定期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