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做什么?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今天的内容紧接上一期的,错过上期内容的大家,可以戳蓝字回看。

 #青春期孩子,情绪失控背后的原因#

上期文章中,我们谈到,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是最常见的困扰之一。

在表现形式上,有的孩子是在大部分场合都可能有情绪失控的情况。而另一类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局限在家庭中的。

简而言之,是集中在跟父母互动时,出现的暴躁、激动等情绪。

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针对这一情况,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作为借鉴。

1

评估家长的承受限度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孩子跟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问题,都必须去解决和改变。

个人认为不一定。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旁人难以理解的互动方式,除了家暴等触犯法律的行为,严格意义上讲,其他都属于家庭的私事。

外人无权过多干涉,也没有一个最好的标准。

假设,家长是完全理解,并且接受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同时,几乎不会因为孩子的过激言语和行动,而痛苦、纠结。

或者即使有难受的时候,但是能够很快消化和缓解,认为孩子对自己的攻击,尚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那这样的互动方式,就暂时没到非调整不可的程度。

所谓“冷暖自知”,家庭成员对家庭情况最有发言权

相反,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情绪,自身已经感觉到愤怒、焦虑,甚至失眠、抑郁等,时刻处在崩溃的边缘,那证明问题已经相对严重。

单靠忍耐,对孩子的包容,已经难以维持。

毕竟,家长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长时间承受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有超出承受限度,自身难保的一天。

这样的时候,千万不要再继续硬撑。

要知道,能帮助孩子的前提,必然是家长不能先倒下。

2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问题:

  • 第一,家长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压力和负担吗?

当然可以。

还是那句话,家长也是人,不是神。

向孩子示弱,并不代表家长不合格,不强大,相反,还是促进孩子成长和自我突破的重要步骤。

永远认为父母无所不能,刀枪不入的孩子,只会依赖父母,很难学会考虑父母的感受,分担父母的压力。

  • 第二,家长向孩子表达自身感受,增加孩子的负担吗?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家长会倍加小心,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又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久而久之,就完全变成了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能够理解家长面对这类孩子的顾虑和不安,特别是一部分孩子情绪失控时,会砸东西、自我伤害,场面很吓人。

家长心里再委屈,也只能息事宁人。

当然,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甚至会助长孩子用不计后果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个人的看法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关键是看怎么表达,以及选择恰当的时机。

注意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表达,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会激化矛盾。

另一方面,注意表达的语气,只是真实地表达感受,例如,听到孩子骂自己,心里很委屈。

看到孩子情绪失控时,自己也很恐惧,很担心孩子。

尽量不使用抱怨、指责的方式,例如:“都是你,把我们一家弄得鸡犬不宁。”

“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爸妈都快气死了,每天都很痛苦。”

3

订立家庭规则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曾提到过,孩子将情绪宣泄到家人身上的方式,除了实现情绪的发泄作用完,还能从中实现一种掌控感

也即,父母都要听我的,按照我的标准来做事,不然我就不满意,就生气。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因为这类孩子在学校或者跟朋友相处时,往往倾向于过度压抑自己,不懂得拒绝。把掌控权完全出让给对方。

如此一来,家庭结构就完全倒转了,成了事事都要听孩子的,父母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管教孩子。

家庭规则,此时也就荡然无存了。

订立家庭规则,就是要重建父母的权威,帮助孩子合理约束自身行为。

首先,可以从情绪表达的原则和底线说起,大家共同讨论确定。

例如,再生气,愤怒,都不能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割手、打自己等。

又如,情绪暴躁时,不能伤害他人,更不能跟父母动手。

还可以加上,孩子在情绪爆发时,希望父母怎么做?是安静地陪在旁边,还是让自己安静地待在房间?

提前订立的规则,会如一根弦,拉在孩子的脑袋中,真正情绪上来时,也能够触发这根弦,想办法尽可能约束自身行为。

当然,如果担心孩子答应了,却做不到,可以设置好惩罚规则。

4

避免“抛弃类”语言

被孩子激怒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些嫌弃他们,甚至想要抛弃他们的话语。

例如:“像你这样整天大吵大闹,谁喜欢跟你待在一起?没人愿意跟你相处!”

“我们这个家,就是被你搞得乌烟瘴气的,不得安宁!”

面对小一点的孩子,哭闹得烦的时候,可能会真的将他们赶出家门,借此恐吓他们。

这样的方式,可能会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

却会在不经意间,埋下一个定时炸弹:诱发孩子的不安全感。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嫌弃时,内心会极度不安,为了让自己焦虑能够平复下来,他们会选择一个我们都会用的方式——试探。

就像不确定男朋友心意的女孩一般,想方设法测试自己男朋友,以此来自我安慰。

小孩子的方法,可能会更直接:变本加厉地表现自己“坏”的一面,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我都这么坏了,你会不会抛弃我?

于是,情绪可能会更加失控,行为更加不计后果。父母也就更苦不堪言。

父母被逼急了,也失控起来,狠话、绝情话说得更加流利。孩子听了,更受打击,事情就朝着更恶劣的方向,一发不可收拾。

还是如前文所说,可以表达感受,但要注意用语、态度。

5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

情绪无好坏,情绪表达方式却有对错。

对于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伤心、委屈,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用语言表达。

特别是对引发自己情绪的当事人进行语言表达。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治疗会选择用“话疗”的方式来开展。

哭、闹、砸东西,伤害自己,都是一些间接的方式,只能起到一时的舒缓作用,没办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任何真实的感受。

因为自己做不好,而挫败、委屈也好;

因为人际关系的压力,而焦虑、挣扎也好;

因为担心父母嫌弃自己,而不安、犹豫也好;

甚至小到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感受到被否定,被低估也好。

能真实的跟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方才能理解,进而调整双方的相处方式,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解决。

鼓励孩子说,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愿意说,便冷静下来再说。

孩子说的时候,认真倾听,尝试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别忙着纠正和反驳,听他说完。

能够用语言表达情绪之后,原本那些激烈的、战斗式的方式,才能逐渐被替代,被纠正。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