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脉

 养生世家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

  左手:

  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

  (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尺部为肾阴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

  右手:

  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

  (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

  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

  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

  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

  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

  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

  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

  “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

  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

  取寸口原因有二:

  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

  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

  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

  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 “ 金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 革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 “ 羽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 “ 水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 “ 气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祖训: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

  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

  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

  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

  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

  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

  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

  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

  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

  有郁滑、郁涩;

  有郁数、郁迟等;

  有六脉皆见郁象;

  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左寸出现郁脉 心脏出现问题 或 左侧头部出现问题

  右寸出现郁脉 肺脏出现问题 或 右侧头部出现问题

  左关出现郁脉 肝胆出现问题

  右关出现郁脉 脾胃出现问题

  左尺出现郁脉 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

  右尺出现郁脉 右侧腰腿部、子宫 或膀胱出现问题

  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

  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

  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

  肺主皮毛,易伤风邪;

  肺经受风,六脉皆浮;

  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

  膀胱寒水,同气相召;

  经循背项,腰背颈僵;

  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

  脾失健运,四肢酸楚;

  升降失常,大便稀溏;

  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

  干咳痰少,肺阴亏耗;

  毛发脱落,皮肤干燥;

  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

  日久伤阴,亏及血分;

  心受其累,头亦昏沉;

  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

  单邪较少,数邪同侵;

  临证巡查,当明贼性;

  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

  气血逆乱,大厥可生;

  肝郁克土,脾胃受损;

  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

  肝胆郁涩,久生癥结;

  散结疏肝,别忘养阴;

  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

  君心涣散,其脉自乱;

  脉缓无力,浮郁而散;

  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

  清阳不升,头昏脑沉;

  四肢乏力,精神困顿;

  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

  肺叶不主,开阖失司;

  面色苍白,冷汗流离;

  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

  肾主二便,伤及失禁;

  夜卧恐惧,由肾及心;

  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七情内伤,自内而生;

  家有叛贼,内乱难惩;

  药之无功,相胜可平;

  脉法自然,魔由心生。

  第六讲:常见脉象描述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如按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

  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

  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

  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

  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

  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

  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

  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

  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

  二十一种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第七讲:八纲脉的理解

  古人云: 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其实不然,切脉要学也容易,上面几讲,对脉象有大体的了解了,但临证还是有困难。

  初学者首先必须明白 “ 八纲脉”。

  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此八脉为脉象基本纲领,必须要熟练的掌握。

  浮沉是从脉位而论,是居于皮肤表层,还是居于里层,即临床诊断上说的轻取还是沉取,切脉时轻轻搭上即得为浮;重按始得为沉。

  有两层意思,其一:为风邪伤人,浮为风的贼性;其二:为脏腑精气外现的标志。浮而有力多为实证,浮而细、浮而空多为虚证,有时甚至是脱证。

  也有两层意思,其一:主里,指外邪进入人体的部位较深;其二:为脏腑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展的标志。沉而有力多为实证;沉而无力为虚证,反应脏腑的精气处于匮乏状态。

  迟数是从脉率来讨论,按呼吸来量,一息四至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为数脉;一息三至则为迟脉。具体而言,超过90次每分钟为数,少于60次每分钟为迟。

  数脉主热,脏腑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迟脉主寒,脏腑功能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但也绝对,当兵的军人或干重体力活的人,多少于60次每分钟。

  虚实是从脉象有无力道而论,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滑涩是从脉象的流畅度来论的。

  流畅太过为滑;流畅不及为涩。滑脉反应体内阴份太过,血管充盈,经经气外束,出现滑利,可见痰饮、水湿、妊娠。(想熟练掌握此脉,切孕妇脉五十人以上,即可之下明了。)

  涩为阴份不足,血管充盈不足,经气束缚后,血脉流行不畅,见于血虚、血瘀等。

  第八讲:切脉如抚琴

  切脉如抚琴,张弛两相宜;

  过度紧张,切至毫发,信息干扰,难求其本;过于松弛,难以聚神,指下茫然.脉象难明。

  切脉如抚琴,如言诗,悠悠然其意可捕,恍惚间病机已明。

  有时将自己脉率调与病人同步,脉率虽未同,其气已同,于是病之所苦,自可感受。好比抚琴时已心已与音乐相通。

  切脉之境界,非言语可以描绘,上述过于玄妙,临证可从基本学起。但一点必须切记:不可过于紧张;不可过于松懈!

  取穴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切脉有宁失其脉,勿失其势。

  切脉时,对脉相整体把握很重要,脉有上越之势,有下驱之势;有外脱之势,有内陷之势;由气郁中焦之势,也有气分两头之势等.

  比如:胃食管返流病,在右侧寸口可以见到脉象有上越之势。此胃气上逆所致。胃气上逆,自然胃酸向上返流了。

  比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发作之前,可以切到左右寸口也有上越之势,此乃气血并走于上。

  比如:下焦寒湿或湿热过重,阳气不得升腾,脉象有下驱之势。

  比如:大气下陷的病人,心肺脉几乎不显,脉象有下陷之势。

  第九讲:正常脉象的理解

  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有力。

  阳脉居表,阴脉居里,阴阳相合,则不浮不沉。

  正常脉切取时的感觉:

  举之(轻取)有脉,但弱;

  寻之(重按)有根,也弱;

  按之(不轻不重)有力,正是阴阳相合的结果。

  病理脉象则反之,如:

  脉浮,伴沉取无脉,则为阴脉不足,阳脉过旺。桂枝汤——脉浮缓,阳强而阴弱

  脉沉,伴轻取无脉,则为阳脉不足,阴脉过旺。四逆汤——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

  明白上述两句话,即明白“脉为阴阳两脉之复合而成”。

  浮取阳脉

  沉取阴脉

  不浮不沉

  阴阳调和

  第十讲:一些特定的脉象(源自脉经)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小肠有热,小便赤黄。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者。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

  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苦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

  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膝疼,口中苦,眯目,善畏如见鬼状,多惊少力。

  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实不安,身躯习习也。

  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苦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

  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

  左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膀胱脉。苦逆冷,妇人月使不调,三月则闭,男子失精,尿有余沥。

  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苦逆冷,胁下有邪气相引痛。

  左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下热,两髀里急,精气竭少,劳倦所致。

  左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耳聋怅怅善鸣。

  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苦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苦肠中切痛。如锥刀所刺,无休息时。

  右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肺脉也。苦短气,咳逆。喉中塞,噫逆。

  右手关前寸口阴实者,肺实也。苦少气,胸中满,彭彭与肩相引。

  右手关上阳绝者,无胃脉也。苦吞酸,头痛,胃中有冷。

  右手关上阳实者,胃实也。苦肠中伏伏,不思饮食,得食不能消。

  右手关上阴绝者,无脾脉也。苦少气下利,腹满身重,四肢不欲动,善呕。

  右手关上阴实者,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

  右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子户脉也。苦足逆寒,绝产,带下,无子,阴中寒。

  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苦少腹满,引腰痛。刺足太阳经,治阳。

  右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逆冷上抢,胸痛,梦入水见鬼,善厌寐。

  右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骨疼,腰脊痛,内寒热。

  第十一讲:脉象的描述

  临床上许多医生描述脉象时,就一句话,如:脉浮。

  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切脉时,诊察的是左右寸关尺共六个部位的脉象,这六个部位反应了人体五脏六腑的状况。

  一句脉浮,是不能概括的,如果六脉皆浮可以这样描述,但往往六个部位的脉象各有不同。

  因此,个人认为脉象的描述,应该分六个部位描述,为了简化可以只描述异常部位的脉象,比如:左关弦,右关弱,其余四个部位正常可以不用描述。

  能够这样分部位描述,说明你对病机已经非常明了,单从脉象就可以知道辨证的思路,用药的思路。

  初学者,建议对六个部位分别描述,养成好的习惯。

  不能搞不清脉象,自己骗自己,随便一个脉滑(举例)就糊弄过去了!切忌!

  举个例子来分析:

  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分析:

  第一个患者 脉浮为风,数为热。诊断:风热感冒。可以采用银翘散加减。

  第二个患者 脉浮为风,紧为寒。诊断:风寒感冒。可以采用麻黄汤加减。

  第三个患者 脉浮为风,濡为夹湿。诊断:感冒夹湿。可以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第四个患者 沉主里,紧主寒,为寒邪深入,可以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第五个患者浮为风,细弱为气虚。诊断:气虚感冒。可以采用如屏风散加减。

  第六个患者: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分析脉象必须要明白各种邪气的特点,切脉如捉贼,邪气特点明白,切脉时就轻松知道是感受什么病邪了。

  第十二讲: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 宋某 男 50岁

  头昏三月。

  患者三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无头痛、恶心,无视物旋转,在本地三甲医院就诊,行TCD检查,结果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静滴丹参注射液五天,未见明显好转,自购盐酸氟桂利秦胶囊,服用半月,病情未见明显减轻,经邻居介绍请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同前所述,头昏沉,精神较差。血压120/75mmhg,心率68次/分。

  切脉:左寸浮取无脉,沉取细软,左关郁涩,右关郁涩,右尺沉细。舌根部苔白滑。

  问诊:大便是否不规律,时干时稀,患者点头;上楼或干体力活时是否短气,患者点头;心情是否烦躁,患者点头。

  诊断:眩晕

  处方:附子40克(先煎2小时) 红藤30克 艾叶10克 小茴香15克

  人参15克 桂枝15克 生牡蛎30克 枳壳10克 桔梗15克 葛根30克

  木香20克 虎杖15克 甘草8克 三剂

  疗效:患者服用一剂后解稀大便许多,头昏大为减轻,三剂病若失。

  分析:

  患者左寸浮取无脉,即左寸阳脉绝,无小肠脉,此反应患者小肠经气不通畅;右尺沉细,反映肾阳虚衰,结合小肠脉无,可以推断小肠受寒邪所困,患者大便不规律即是明证,治疗上采用附子、红藤、艾叶、小茴香来解决小肠寒邪淤滞问题;

  左关及右关郁涩,反映患者中焦气机不畅,上楼或干体力劳动就会感到气不足,提不上气来,且已有化火的征象(患者心烦躁),采用枳壳陪桔梗,条畅中焦气机,桔梗量大于枳壳,以提气为主,同时用虎杖清泻肝胆火,用木香醒脾理气;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与心脏相邻,小肠有寒,心脏也受寒邪影响,用人参补心气,桂枝温心阳,生牡蛎入肾,收摄肾水,水制约则火自旺;

  葛根升发阳气,甘草调和药性。

  通观全方:心阳得振、心气得充、中焦气机得畅、小肠寒邪得温、下焦肾阳得补,所以起效较快。在辨证用药当中,如果不会切脉,只是问诊出头昏,则无法知病之根源,取效较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中方剂剂量请咨询专业医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新中医望诊特色诊疗暨新四诊(手诊面诊眼诊耳诊)精修班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中医的望诊历史悠久,至今仍为中医所沿用,前人为后人的学习、思考、实践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望诊的依据是中医基础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遗传学、现代生物全息理论、系统论、模糊论等也为中医的望诊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者们在实践中又有许多新发现,使望诊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次课程侧重于中医耳诊、面诊、眼诊、手诊要点、相应知识及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各种诊断方法的实际操作要求及操作练习。

  为进一步推广新中医特色诊疗,更好地推动和发展中医的诊疗技术,加强全国各地区中医诊疗医疗单位及其从业医师的交流与合作,由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北京延康疼痛医学研究院承办,洛阳康曌堂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特面向全国推广举办“2017年第三期全国新中医望诊特色诊疗暨新四诊(手诊面诊眼诊耳诊)精修班”。决定于2017年9月24-27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手诊疗法

  1

  1、手诊疗法概况 在诸多望诊中,手诊最为神秘,但掌握之后,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快速,省时省力,便于实践.手诊技能已经在美容、保健行业广泛应用,且深受营销人员、消费者喜爱,但是也存在理论不系统、知识点零散等问题,不利于手诊技能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初学者得到系统全面的学习,让有经验者巩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手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本院安排资深中医手诊专家亲自面授.

  2、手诊疗法培训内容 专家讲师将在课程中传授自己多年来手诊实战经验,系统讲授中医手诊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条理地掌握最多的知识和技能,为课后的实践和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手诊手疗特点、手诊方法的分类、手掌反射区定位法、手指反射区定位法、手背反射区定位、五指诊断、手部按摩手法、讲授腰椎病的调理方法、颈椎病的调理方法、腿部不适调理方法、高血压调理方法、心脑血管疾病的调理方法等;气色、指形、指甲、甲半月、全息位点、手掌经络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断,掌纹诊病,掌纹时间流年测算法,掌中八卦九宫划分.

  二、面诊疗法

  2

  1、面诊概况: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即可查明其对应脏器有哪些疾病.

  面部的变化与内脏的疾病息息相关,当内脏发生病变,即在面部有所反映.因面部为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脉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而脸面就是脏腑的外衣.面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神、色、形态等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这一方法在被用于疾病诊断时非常灵验,被称为“神明之术”.

  2、面诊培训内容:

  通过学习让大家见证面诊的神奇,了解看相知病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种常见病的外相,面部斑、线、点、痣诊病解析,全息整体的缩影,观鼻测病,观额看病,皱纹诊断,色斑诊断,眼袋诊断,脸部各部位症状表现,30个写在脸上的健康密码;表现观察面部色泽,五脏与五色,五脏六腑在面部分布定位和经络在面部循行部位,面部诊断,面诊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眼诊疗法

  4

  三、眼诊疗法

  1、眼诊的培训内容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从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并且还可知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脉,预后转归等等,部可以在两三分钟内一目了然。

  本次眼诊课程讲授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中带黄、淡黄、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张、怒张、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在内科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可以从其变化诊断出正邪的盛衰、病邪的部位、病势的进退及治疗得当与否。《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可见眼睛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就有五轮归属五脏的方法,具体是:风轮属肝,气轮属肺,肉轮属脾,血轮属心,水轮属肾。

  四、耳诊疗法

  5

  1、耳诊概况

  耳诊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现代耳穴诊治法已成为一门新学科——耳医学.耳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全息位点出现,耳廓形如胚胎倒影,它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生物全息理论).用耳穴治疗的病种达200余种,这些病症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疾病,而且可以治疗器质性疾病,并用于防病、美容、保健、抗衰老、戒烟、戒酒等.

  2、耳诊疗法培训内容

  耳诊的理论依据,通过耳诊疗法针对损容性疾病的穴位应用、减肥常用耳穴的定位

  及主治和功用,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耳廓的脏腑分属,耳穴诊疗防治疾病的奥秘、特点及作用,耳穴减肥的取穴原则及特色治疗,耳穴治疗选穴配穴原则.

  五、【本次培训班特色】

  1、最大特点:姜军作老师已然研究出解开四诊之钥匙,从此四诊不再抽象,让你快速诊断各种常见病、以及所在病位.(荣获大量学员一致好评之作)

  2、本班为精英教学模式,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确保让每个学员都可以学会,专家和学员同台操作,“手把手”互动教学,直到学会为止,结业后即可独立开展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