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岁自闭症男孩坚持「密集干预3个月」,可以实现“摘帽”吗?

 北医脑健康 2022-11-10 发布于北京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一方面是指干预的年龄要早,另一方面是指干预的强度和持续性要够。早期密集行为干预被证明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观察模仿、情绪心理、概念逻辑、学业技能、游戏互动、社交沟通、生活自理、习惯常规、生命安全。并且参与早期密集行为干预,能降低谱系症状和问题行为

在本篇个案中,我们遵循科学的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早期密集干预,在这期间孩子有了显著的技能提升,下面我们将逐步拆解干预原则与干预步骤。

No.1

家长访谈:干预之前

2017年1月24日,迎来了我可爱的儿子——小王。

刚出生时,他紧闭着眼睛,攥着小拳头,小腿乱蹬,非常结实!养育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很乖,不乱哭闹,我本以为是上天的眷顾,给了我一个乖宝宝,可没想到,这却是「噩梦的开端」

孩子两岁半左右,我便发现了端倪。

例如,他总一个人玩,也不缠着闹着让人陪,晚上睡觉安静的吓人,不哭不闹自己吃着手就睡了。后来随着长大,我们发现孩子不喊爸爸妈妈,并且喊他名字也不怎么给反应,眼睛飘来飘去也不看人,坐不住站不住,不听任何指令,不提任何要求,对其他人也没兴趣。本来想着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又赶上了疫情,小区封闭。

又耽误了半年。

直到孩子三岁,我们带孩子去了北京当地的儿研所,做了评估与检查后,医生表示看不出什么异常,如果想进一步检查的话,最好去大医院。

后来,我们去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带着孩子去找贾美香医生,最终确诊了孤独症。

在这期间,我们一家也开启了救娃模式。

听说”灌耳音“可以刺激孩子张口说话,于是爷爷每天都和小王说话,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但他就像听不见一样,还是学他自己的,不会跟着模仿。后来,我们又用了一些过激的方法,例如他想要某个东西,你就不给他,想让他开口说话,他不张口反而大闹了起来,他着急我们也着急。

我们又听说,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有玩伴陪着玩,能加速孩子的康复进度,所以我们就送他去幼儿园,可送进去后,孩子不能安坐,不听指令等问题,又遭到了老师的劝退。

幼儿园不收,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夫妻的焦虑点简直达到了顶峰。后来,我们来到了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成长之家,我们夫妻决定“为了孩子,去试一试”。

第一天,我们陪着他去了机构,为了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先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要糟糕。第一次VB-MAPP评估结果:里程碑得分为23.5分,障碍评估为65分,转衔评估为35分

之后,康复师为我们说明了孩子技能掌握情况,并为孩子制定了一整套个别化干预方案

No.2

为期三个月的干预

2021年4月8日,小王小朋友来到了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成长之家,做了评估之后,我们专业的督导团队会根据评估结果为小王小朋友制定「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计划」。

1>全面技能分析报告

在完成技能评估后,康教组长将在BCBA/BCaBA的指导下撰写技能分析报告 ,全面地分析儿童目前的技能水平,评估儿童的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找出影响儿童技能学习的障碍因素和缺失的先备技能,考量影响儿童转衔和融合的短板技能,对儿童教学的目标技能进行优先级排序,以实现最有效率的教学。

2>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BCBA/BCaBA将根据评估报告以及对儿童实际情况的观察,与负责儿童康复的康教组长、康复师一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为儿童设计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搭建重要的先备技能,以系统化的方式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能力。入学后的第一周,我们康复师将会侧重和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认识新的康复师和伙伴。

1

关系建立

关系建立是通过反复的将自己与孩子的强化物进行搭配,从而让孩子喜欢上与我们老师互动,也让老师变成孩子喜欢的人,建立和孩子之前的信任关系。

刚开始,我们中心的康复师与小王的关系是陌生的,也没有任何的刺激控制,基于此康复老师先开始了与小王关系建立内容。(名词解释:刺激控制是指孩子对老师给出指令的服从程度,刺激控制越高,孩子对指令服从性就越高。)

第一次上课,小王被爸爸妈妈送进教室后,没有大哭大闹,没有要爸爸妈妈,在情绪上还算比较平稳,并且也没有出现很严重的行为问题,整体来说算是一个比较乖巧的孩子。上课前一天,我们康复师联系家长,与家长做了一个关于孩子偏好物的访谈(偏好物:就是孩子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从家长那边收集了孩子偏好的玩具、食物和活动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康复师上课前提前为孩子备好这些教具,为上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课程顺利开展。

上课初期,康复师的目标是免费为仲宇提供他喜欢物品,比如泡泡、画板、积木、奥利奥、挠痒痒等,以上种种,都是小王喜欢。「免费」的意思是提供孩子喜欢的物品,也就是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任何要求,孩子想要我们就把物品递给他。例如,当小王进入教室后,康复师不会给他发“过来,坐椅子”等这样的指令,而是会把之前收集来的他喜欢的物品呈现在他的眼前,他选择出自己当下想要玩的物品后,康复师会在旁边描述他当下正在玩的玩具,同时也会夸奖他好的自发行为。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一直在玩具这边,康复师就让他持续与玩具互动玩耍。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件玩具上了,康复师就会立即更换另一件他喜欢的玩具,当孩子的注意力跟随过来了,我们就让他与这个玩具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师扮演了一个可以给他提供喜欢物品的人,让孩子能够获得安全感,并可以持续在这个新环境和新人物中收获快乐。

当康复师跟随孩子的兴趣能够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以后,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更加快乐,享受与我们一起玩的过程,并且这些快乐是因为我们老师的加入才有的。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在跟随孩子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非常有趣的玩具玩法和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给他舒适感,帮助他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为期两周关系建立为孩子后续的干预课程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而正式的干预课程也将如期展开。

2

指令控制

第三周,我们逐渐加入指令。比如,孩子正在玩泡泡的游戏,我们预判孩子下一步动作就是用嘴巴将泡泡吹出来,这时候我们老师给出的指令就是“吹泡泡”。在我们指令发出后,孩子刚好就将泡泡吹出来了。这样的指令一般都是孩子会做的,并且有高动机。当我们给出这样的指令后,不会让孩子察觉到这是一个给他的要求或任务,从而降低了拒绝执行指令的可能性。

其次这个指令是和孩子动机强关联的,让孩子对指令的依从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孩子在第一天的指令控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指令的执行度达到100%。这里要和大家强调两点,一是想要让孩子的指令执行率达到我们的要求,除了给的指令内容要注意外,也要注意刚开始给孩子加入指令,不适合高频率连续性的给孩子发指令。指令数量不要太多,指令和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间稍微长点,不建议太密集。二是当孩子做出指令要求的行为时,我们康复师会立即给予孩子具体行为表扬和额外的实物强化。不要认为是孩子本来就要做的,就应该会做的,就不给孩子奖励了。

鉴于孩子前一天的指令执行率很高,在第二天,我们就从执行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指令过渡到偏好的指令,同样是将指令与孩子喜欢的,有动机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小王很喜欢玩画板,我们会给指令“过来画画啦”。之后小王就会来到桌子前,康复师将画笔给到小王,并立即给予具体行为表扬“你过来画画了,做的很棒哦!”接下来我们就与小王一起进行画画活动,过程中也会与小王进行互动。通过前两天的指令控制练习,孩子已经可以很好的执行老师的偏好指令了。

所以,康复师又进行了策略升级,从偏好指令过渡到中性指令。中性指令的选择有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所选择的中性指令是孩子百分比已会的指令;二是指令的内容必须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和使用的。

在第三天指令控制练习的时候,我们同样先与孩子进行5分钟左右的关系建立。之后便开始找机会打断孩子当前的游戏,然后立即给出我们的中性指令,当孩子执行后,我们立即给予孩子夸奖和实物强化。例如:小王在玩泡泡水,当他把泡泡都拍完以后,我们会将泡泡水收起来,立即给予小王简单已会的中性指令“和我做一样的”,小王模仿我们做一样的拍手的动作。我们立即给予孩子具体行为表扬“和我做一样的了,真厉害啊!”我们可以继续玩泡泡啦,并将泡泡放在孩子手中,之后与孩子一起进行互动。

在第三天的课程结束后,小王执行指令的正确率达80%。因此在第4天,我们依然进行的是执行中性指令的练习。当孩子连续两天正确率达80%以上,我们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执行需要学习的新任务/新指令。到这里其实我们和孩子的指令控制就已经是达成了。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小王不执行的情况,一般这种时候,我们都是使用传统的消退方法,即使用辅助和重复指令帮助孩子完成我们的指令要求。如,我们给孩子指令“回来坐椅子”,孩子没有执行,我们老师会走过去拉着孩子的手将孩子带回来,坐在椅子上。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孩子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那么下一次我们就会使用孩子喜欢的偏好物,通过老师展示偏好物的有趣玩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主动走回到椅子旁坐下来,然后我们就和他一起玩这个好玩的偏好物。

3

新技能教授

通过三周的相处以及评估,我们了解到孩子在视觉配对、游戏以及发音是他现在的优势技能,而在提要求、命名、模仿、听者反应和社交等这些领域的技能缺失较多。

在选择新的学习目标时,我们康复师首先把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前面,因为这些技能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除了选定一些学习习惯的目标外,我们同时还为孩子选定了一些技能缺失相对较多,且对孩子生活帮助比较大的目标。比如,提要求和模仿等领域的技能目标。

如果孩子不具备提要求技能的话,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需求,要么是不被满足,要么是使用问题行为(哭闹、发脾气)表达,可能表达了有些时候别人也还是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的生活质量都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大打折扣。模仿能力是很多技能开启的基础,因此模仿技能我们也会优先选择出来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进行练习。

训练初期的项目目标如下:

1、任务与强化物的后效关系建立

2、强化物的返还

3、参与式共同关注

4、安坐练习

5、使用叠音提要求

6、物品操作模仿

7、常规指令的执行

8、呼名反应

9、单音节仿说

等等。

不同的学习目标要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在教授小王新目标时,我们主要是以自然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这两种方式进行技能教授,同时也会结合同伴介入的指导进行教学。比如在练习提要求技能的时候,我们选择自然教学方法来进行提要求技能的教授。在练习安坐、参与式共同关注、模仿等技能时,使用高结构化的回合试验教学。

在练习社交和游戏技能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同伴介入的指导进行教学。每一个目标技能孩子都需要连续两天正确率达90%,或者连续3天正确率达80%,才算孩子的这个技能通过或达标了,可以进行到下一个阶段的练习或者增加新的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康复师会在每周结束的时候汇总统计小王的干预数据,如果有数据波动较大或者数据没有变化的时候,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成长之家的一线康复师会和督导老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下一周的教学调整。

例如:孩子在练习强化物的延迟满足时,就出现了数据没有进展。

直接授课的康复师和督导老师一起分析讨论后,发现是因为孩子在延迟满足的时候,对于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是不能接受被拒绝的,康复师只要一拒绝他,他就会大喊,尖叫。基于此,在下一周练习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前做好应对孩子尖叫行为的处理方案。每一个孩子学会的达标后的技能,我们都会将它放入到技能的维持与泛化清单中。

当小王将新教授的技能掌握后,我们就会把这个技能在第二周的时候进行技能的维持,在做技能维持的时候,我们会逐渐撤掉孩子的实物强化,在孩子正确行为后直接给孩子社会性强化。

同时我们也会在学校范围内创建条件,帮助孩子进行教学素材的泛化,人物的泛化和不同环境的泛化。让孩子的技能掌握扎实,在生活场景中能够应用出来

就这样,早期密集干预,三个月每天1.5小时的干预,小王小朋友有了这些改变。

干预前

习惯常规领域,小王技能为2;

观察模仿领域,小王技能为0;

认知理解领域,小王技能为0;

社交沟通领域,小王技能为1。

生活表现:干预前,基本上不太说话,不关注人,呼叫不回应,只能玩重复的玩具,同样的游戏,他每天一发呆就吃手、咬手.....

干预后

习惯常规领域,小王技能为11;

观察模仿领域,小王技能为68;

认知理解领域,小王技能为44;

社交沟通领域,小王技能为14。

生活表现:干预后,如今已经可以说一段很长的句子,听儿歌学着唱也没有问题了。玩具可以换着玩,变着花样玩。并且,最为惊奇的是,他每天吃手、咬手的习惯也不见了,喊他会理人,也喜欢和小朋友玩耍了。

三个月干预,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

看到这个结果,小王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觉得很惊喜,我们老师也会觉得很欣慰。

在家长访谈过程中,小王妈妈开心的说道:“如今的小王在家特别喜欢写写画画,学习能力很强,也很有目标感。例如,今天他会突然要学儿歌,就会打开IPAD去听儿歌,然后自己就可以重复儿歌的歌词。他要学英文字母,就会打开学英文字母的视频,自己看完之后就会用笔写在画板上,完全不用教,自己就可以写,现在的种种表现,令我们感到很神奇。

以前带他出去玩,他对跑来跑去的小朋友根本没有兴趣,别的小孩找他玩,他也视而不见。现在他好了很多,很喜欢追着小孩跑。通过干预,我们也找到了有效的“康复加速器”,方向对了,只要继续努力,我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这次的进步为日后的康复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在后续的干预计划中,小王进行了言语及集体课的密集干预,争取日后可以更顺利地融入幼儿园和学校环境。

最后,借用郭大夫的一句话:“生活要从容,干预要匆匆”,早发现,早干预,哪怕无法修正核心障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问题行为,都是有可能进步的。所以家长们,不要气馁,我们要相信科学,认真干预,为孩子而努力。

注:小王为孩子的化名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成长之家

承载着国内最高学府教育优势与医学技术

拥有着专业强、技能高一流康复梯队

用心、用专业守护每一个特需家庭

我们为宝贝配备了多项训练教室

BCBA、BCaBA等国内顶尖康复团队

专业督导!全力干预!

滴滴滴!滴滴滴!

 扫码预约立送→1V1试听课 

报名送儿童孤独症「康复效果保障套餐」

康复干预,我们送您最大化保障

助力孩子康复成长,无效敢赔

(深圳、北京、山东)实体中心均可上课

扫码预约试听,快快抢占席位


▼点击下方卡片 阅读更多内容

电影院、实验室、小健将!自闭症家庭「亲子嘉年华」活动大曝光——(文末福利)


1小时43分25秒!快递爸爸推着脑瘫儿子完成54场马拉松,并为自闭症家庭发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