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学习:少尿的管理

 书道行 2022-11-10 发布于黑龙江
主要参考文献:Management of oliguria.Marlies Ostermann1,Andrew D.Shaw and Michael Joannidis.
危重患者经常会出现少尿。少尿可能是低血容量所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整),或者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损伤。少尿是急性肾损伤(AKI)的表现。管理少尿患者,需要知道患者少尿的病因,然后针对性处理。
对于正常人来说,尿液浓缩最大可达1200mOsm/kg H2O。西方正常饮食可达到的溶质负荷为600-650mOsm,需要至少500-600ml/天的小便来维持内环境稳定。如果患者饮食结构改变或代谢改变,那么所需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尿量也会改变。
少尿的概念是什么?不同文献有不同说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少尿定义为尿量<700ml/24小时。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少尿的阈值变为400ml/24小时。这种定义过于宽泛,按照公斤体重量化的尿量标准逐步被大家接受,其少尿的定义为尿量<0.5ml/kg.h或<0.3ml/kg.h≥6小时。采用公斤体重模模式下的尿量标准时,体重使用哪一种呢?理想体重还是实际体重?目前倾向于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如何计算?可参照如下公式:男性:50+0.91*(身高cm-152.4);女性:45.5+0.91*(身高cm-152.4)。
参照各种急性肾损伤的定义,目前少尿的概念基本上是使用公斤体重的标准,具体见下图。
下图:ADIGO标准
图片
下图:各种标准汇总

图片

抗利尿激素、交感内分泌体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都会影响尿量。当低血容量出现之后,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尿液浓缩,交感系统、肾素系统激活,这都会使得患者尿液减少。腹内压升高会影响肾脏血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也会使得小便减少。输尿管梗阻后引起肾后性的少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无损坏的时候,少尿在病因去除之后可以很好恢复,预后良好。急性肾损伤所致的少尿预后偏差,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回顾性研究发现,ICU中少尿的比例可达37%,但只有6.2%患者少尿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且肌酐上升。少尿患者不见得会出现肌酐上升,表明肌酐这一数值用来评估肾损伤的时候具有局限性。
肌酐取决于什么呢?
肌肉代谢会产生肌酐,人体也可外源性摄入肌酐。而肌酐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几乎不重吸收肌酐,也不分泌肌酐,因此,血肌酐水平取决于人体代谢、外源性摄入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当人体外源性摄入稳定的情况下,而机体的代谢一般较为恒定,血肌酐水平就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当肾功能GFR下降到临界点后(一般下降到正常值1/3),血肌酐开始上升。血肌酐是肾功能分级诊疗的重要指标。参考值男性为53-106umol/l,女性为44-97umol/l
肌酐具有局限性,但尿量减少时间越长、程度越深,肌酐上升的可能性就越大。参照诸多研究,肾损伤患者的肌酐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时候,肌酐可能才会升高,而此时尿量可能已经明显减少。
下图:造影剂肾损伤各种标记物变化

图片

管理少尿需要明确病理生理状态,然后针对性治疗。不同病因的少尿预后不同。不恰当的管理可能会使得病情进一步进展。具体管理,可参照下图。
下图:少尿的管理

图片

治疗少尿,首先要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液体状态、排除梗阻因素。液体治疗仅仅适用于低血容量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使用液体治疗可增加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从而提高全身氧输送。血管加压治疗适用于血管舒张患者,正性心肌治疗适应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尿剂仅仅适用于液体堆积患者,而且需要在充分评估液体状态后才能给予。
在手术时,尿量是肾脏灌注的重要指标。因腹腔高压、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所致的少尿,液体治疗效果欠佳。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对于肥胖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候,高液体治疗(10ml/kg.h)和低液体治疗(4ml/kg.h),尿量基本一致。对结肠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术中尿量一组为 0.5 ml/kg/h,一组为 0.2 ml/kg/h,两组肌酐变化不著,但液体量前者在24小时内多补充了2.3L。meta分析显示,使用尿量作为指标进行管理,不改变病死率。因此,有学者提出,可引入“允许性少尿”的概念。
对于少尿患者,临床生化检查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低血容量或低灌注的时候,机体会增加尿液渗透压,减少钠和肌酐的排泄。但是这种机体的变化会因人而异,并且干预治疗措施会影响生化检查结果。AKI患者的辅助检查可表现出:轻度贫血、肌酐和尿素氮上升、血钾升高、ph降低、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肾脏病变或肾后性病变如结石、肿瘤梗阻等。超声可帮助评估肾脏血流,从而明确肾血流灌注。其他的检查包括核素检查、MR检查等。
下表:肾前性和肾后性AKI的鉴别
图片
注:肾衰竭指数=尿Na/(尿Cr/血Cr);尿钠排泄指数=(尿Na/尿Cr)/(血Na/血Cr)
一项研究表明,尿钠排泄指数可用于评估没有慢性肾衰或使用利尿剂患者的肾功能评估。呋喃苯胺酸负荷试验(furosemide stress test ,FST)可用于评估肾小管功能,给药后如果2小时内尿量>200ml,那么提示肾小管功能良好。
生物标志物目前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肾功能的评估,但仍需更多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效果。
总结来讲,少尿在ICU中很常见,大部分少尿患者并不会有肌酐的升高。管理少尿需要鉴别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FST和新型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少尿病因的判断。


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原文

欢迎加入重症医生社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