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认知:意识形态限定的框架之突破!

 莫为天下先 2022-11-11 发布于湖南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不是高耸的围墙,也不是冰冷的镣铐,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意识。真正能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个人认知上的牢笼,任何行为上的映射都是意识的体现,人是带有主观意识的动物,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到自己,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图片

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有时我们甚至连影子都看不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被我执所困住了,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自己,而这个自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自我,于是就与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就如天道里的丁元英说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图片

人的意识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称之为意念,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所限定的框架里,如果不能突破框架,这辈子是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为何商人的孩子大多精于算计?为何“大人”的孩子大多走上了仕途?为何农民的孩子选择了务农?只有你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你才有可能突破框架。

图片

意识为什么如此的重要?它又是如何具体形成的呢?意识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三大作用特性形成,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与环境的互动,把经验与现实连接起来就是实践体验活动,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础。

图片

在意识基础上制定目标通过大脑下达指令,并且引导你的行为。其中意识的能动性是产生人的兴趣、意志等人格倾向,意识的自觉、自知性产生人的饥饿、寒冷、欲望需求等内在意向,意识的目的、目标性是产生人的清醒、糊涂、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等外在意识。同时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如意时就自责、内疚,为了让自己舒服些再无意识地情况下人们将矛头转向外界、他人。

图片

于是出现了抱怨、指责,转移自我痛苦的折磨,也是人性的本能自我保护机制,因为没有人会说自己很差劲。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也就造成了有问题只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因而忽略了自身的问题,人性有个本能的惯性,通常在指责别人的时候是不包括自己的。总以为自己没有问题,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人生想要成长必须走出自我的自我意识,在人性的问题上面必须是反自己的人性,迎合他人的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