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廖耀湘切断东野补给线,毛泽东一封电文,林彪大呼不简单

 衆妙之門 2022-11-11 发布于陕西

前言

“关门打狗”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也可作“关门捉贼”用于军事斗争,其实就是人们常讲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

纵观林彪的一生戎马,运用“关门打狗”之计的战例十分鲜见。唯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征战黑土地,南下攻打辽西重镇——锦州,关闭东北之门。而且,这还是毛泽东亲自为他设计并督促再三得来的。

文章图片1

林彪

毛泽东想要“卡脖子”,林彪却想“拖尾巴”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结束了“冬季攻势”。至此,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的总兵力约55万,且重点布防在沈阳、长春及锦州、锦西地区,而东北人民解放军约105万,超过了对方一倍,民心振奋,根据地建设形势也不错。东北战局的胜负初露端倪。

形势在黑土地上明摆着:除长春、沈阳、锦州三处,无敌可打。要打,就是攻坚,就是大仗,就是恶仗。沈阳是重兵据守的“剿总”所在地,不可能先从沈阳开刀,只能在长春和锦州进行选择。

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当时毛泽东和林彪两人在战略上的构思是相同的——封闭蒋军在东北,各个歼灭。

毛泽东的构想是:东北我军的作战方向是向南,打义县至滦县一带,切断北宁路,关闭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陆上退路,他将这一着称为“卡脖子”。

林彪则认为,不必关住东北之门,只需抓住吉林、长春之敌,国民党军队也难以撤离东北。他的这一着被称为“拖尾巴”。

两者相比,孰优孰劣?应当说是各有千秋,各有道理,最好的办法是“合二为一”,既“卡脖子”又“拖尾巴”。但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卡”不住脖子,“拖”住了尾巴也极易被挣脱。因此,就军事意义而言,南下打锦州是一着先机之棋,可以充分“卡”住国民党东北军队的脖子,保证关住东北大门。

文章图片2

毛泽东

毛泽东一开始就将战略目光盯在了锦州上。“冬季攻势”一结束,中央军委就明确指示东北部队要做好南下作战的准备。为解除林彪南下作战的隐忧,使他有更大的能力决战锦州,毛泽东甚至命令华北军区杨成武兵团进军绥远,迫使傅作义无法东援。

然而对长春的10万守敌,林彪始终耿耿于怀。一则它如一个楔子一样钉在东北的中央,攻守均起重要作用;二则锦州地区守敌战斗力也不弱,如贸然南下,可能将使东北军处于大仗不能打,小仗没得打的尴尬境地。

5月下旬,东北部队对长春发起了攻坚战。可是,令林彪意想不到的是,攻城一昼夜,虽歼敌5千,却也自损了2千,长春也毫无攻破的迹象。而且如此大的伤亡,反而影响了各纵队、师指战员的情绪,导致攻城无法继续。

应该说,在南下北宁线这个问题上,凭林彪的才智,即便没看清这一点,或是没看透这一行动举足轻重的意义,毛泽东一点拨,他也不能不明白。况且现在部队又遭到了挫折,也是南下时候了。可林彪却一直在双城的青砖地上踱步,举棋不定。他的一颗心像个钟摆似的,一会儿摆向长春,一会儿摆向锦州。

也不知踱了多长时间,在6月的吉林会议上,林彪向部队提出口号:“练好兵,打长春。”

文章图片3

毛泽东与林彪

6月5日,林彪致电毛泽东,提出了东北作战的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但这是一个无胜利把握的仗。

第二个方案:目前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封锁粮食,主力到北宁线、热河、冀东一带作战。但主力向南作战,一是敌人不好打,二是粮食补给困难,三是长春敌人可能乘机逃回沈阳。

第三个方案:对长春采取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办法。时间准备两个月到四个月。

林彪认为以实行第三个方案为好,“这一行动除多费去几个月的时间以外,没有其他坏处,但能有把握歼灭敌人和拿下长春。”

林彪是个不服输的人。攻坚不成,他就将部队撤出,对长春围而不打,久困久围,一心“围城打援”,专等沈阳之敌前来相救,然后寻机聚歼国民党军援兵,回过头来再攻长春,则唾手可得。

文章图片4

林彪

毛泽东电文严厉,林彪出兵锦州

可接替杜聿明、陈诚,第三位执掌国民党东北帅印的卫立煌是美国人口中的“常胜将军”,日军眼中的“支那虎将”,毕竟在军事上也有一套。行伍出身的他,一直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打仗的将军之一,以赫赫战功享誉中外。

抗战初期,卫立煌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林彪名义上是他的属下。一一五师打下平型关,他发去了真诚而又热情洋溢的贺电;林彪负伤后,他亲自赶去慰问,还送去了八路军最需要的枪弹等物资。

然而,殊难料到的是,卫立煌肩上的将星后来全被抖落了。而击败他的正是他从来不敢小看的小个子湖北佬——林彪。

文章图片5

卫立煌

卫立煌深知林彪是个极其高明的战术大师,深谙声东击西、围点打援之术,这次也不例外。窥出了林彪的心思后,卫立煌按兵不动,听任长春被围也不发一兵一卒相救。相反,他成天里都在忙着整补训练、修固工事、筹集粮草、调整部署之类的事。他对部下说:“林彪所部被我羁绊于孤城长春,沈阳、锦州没多大问题。何况,林彪大城市攻坚经验不足,攻长春、打四平便是明证。而我军主力都集中在南满,从北满到南满交通补给线长,后勤保障难以为继。因此,我们现在要把注意力放在粮食和过冬这个主要问题上。因为,整个东北的战争其实就是一场后勤补给战。”

失去了四平战役后追歼东野部队良机的蒋介石,再次表现出他军事才能拙劣的一面。这时,他想放弃东北,经略华北和江淮地区。可让他一直牵挂的是如何将围困在东北的几十万部队解救入关。也难怪,这些部队大部分都是由美国精心装备起来的器械最新的精锐部队,也是他现在安身立命、与人相抗的主要本钱。

因此,蒋介石将卫立煌的做法斥之为“乌龟战法”。卫立煌听了,笑笑说:“得缩头处且缩头!”

蒋介石也看到了锦州的重要性,他下令卫立煌先将国民党沈阳主力撤到锦州,再图入关。

但卫立煌以“解放军已占领沈阳、锦州间的要隘沟帮子,若此时由沈阳出兵锦州,有全军覆灭危险”为由,三次违抗南京发来的命令。而且他坐镇沈阳,不管东野部队打到什么地方,各地守军如何告急,蒋介石如何令他派兵解围,就是固守不动。

文章图片6

卫立煌

林彪顿时陷入尴尬之境。东野主力悉数牵制在长春,可长春攻而不进,围而不得,又无援可打,双方形成僵持。长春,顿时成了一块鸡肋。

听到这个报告,紫金山下的蒋介石心里略觉快慰,毕竟如此一来,他用一座孤城钳制了共军大批主力南下,形势或许还有变数。卫立煌也暂时觉得轻松了一些,增强了对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经营东北的信心,从此更加着手加强整训工作,还亲自视察新6军在沈阳附近的陆空联合演习。

可毛泽东对东野南下作战的战略方针丝毫不妥协。对于林彪的反复,毛泽东也不客气,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

接到毛泽东从来没有过的驳斥和批评,再加上罗荣桓等人一直在旁苦劝,林彪方才下了最后的决心——攻打锦州。

毛泽东洞若观火,他电令林彪等,攻城应使用6个纵队以上,伤亡3万人的代价,“关键是争取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

不过,悄然隐蔽,关门打狗,也非易事。

文章图片7

卫立煌

从双城到牤牛屯,林彪便一直在想,关门打狗,狗能不跳墙?卫立煌和傅作义能不拼命增援?万一久攻不下,四平好退,长春易撤,锦州就难了。敌人两头夹击,交通线一断,即便部队能走,重装备怎么办?那可是我党我军干辛万苦积攒的家当呀!所以,“关门打狗”是一着险招,这正如兵法上说的:“捉贼而必关门者,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

锦州之围,既要一下能处于先机,关住门,又要能把狗打倒。否则,关上门,打不了狗,反被狗咬,情况就陷于被动;反之,再能打“狗”,关不住“门”,让“狗”逃之夭夭,那也是空欢喜一场。

而且林彪不是担心一般情形下的关不住门,而是忧虑关上了“门”,却打不了“狗”,反被狗咬。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包好了饺子,不一定能吃下,甚至吃下去也要撑坏胃。”尽管林彪现在“肥”得很,但想一口气消化掉国民党在东北的55万大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林彪的担心,不无道理。实际上,在锦州攻克之前,这种前景始终是很严峻的。

就这样,毛泽东在西柏坡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林彪在布置好塔山、高桥的阻击任务之后,一下拿出了6个纵队,东野半个家底,由各指定地点,呼拉一下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文章图片8

范汉杰

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原来一直认为林彪不可能从长春绕过沈阳由侧翼南下,围攻锦州。直到他的部队与攻锦的东野一部发生了前哨战,他才如梦方醒,顿即惊得目瞪口呆。确信锦州外围塔山、高桥被攻陷,锦州已被围困,范汉杰慌忙从义县撤回一个师回防锦州,并频频向南京求援。

一听锦州被围,蒋介石也慌了手脚,急令华北的傅作义、沈阳的卫立煌火速增援锦州。

对此,毛泽东早有预料。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陈毅、粟裕在山东发起济南战役,聂荣臻率部发起察绥战役,傅作义一时自顾不暇。

对于蒋介石令他经沈锦路出兵辽西以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又一次予以拒绝。因为在他看来,这应由关内出兵救援。

闻知卫立煌不愿意出兵相助,范汉杰气得跺脚直叫:“他卫立煌部队留守在沈阳保自己的命,却不许我们收缩部队守锦州,难道我们就该送命吗?”

文章图片9

范汉杰

卫立煌按兵不动,蒋介石“御驾亲征”

卫立煌为什么会如此无动于衷呢?

还是那句老话,“以不变应万变”,卫立煌抱定了这个宗旨。所以,长春被围,他不发一兵一卒。现在,锦州被困,他依旧视若无睹,并一再告诫部下:“共军目前采用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蓄积力量,固守沈阳,以待时局的变化。”

可笑,卫立煌杯弓蛇影。他按兵不动,是怕林彪打援,但从另一角度说,他走了一步死棋,坐失先机。

无奈之下,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将卫立煌召回南京,对他软硬兼施,想说服他先空运49军到锦州,然后沿大虎山、沟帮子一带向西推进,务必解锦州之围。

可卫立煌打定了主意,一声不吭。

临别时,蒋介石担心卫立煌不执行自己的命令,特派国防参谋总长顾祝同做个“监军”,一起飞往沈阳。

回到沈阳后,卫立煌一面同廖耀湘研究对策,一面让副手陈铁出面,召集军长以上的军官开会,鼓动他们在顾祝同的面前表示增援锦州,一定会被解放军吃掉。

自知说服不了他们,顾祝同只有垂头丧气地回去复命。此时的蒋介石又打算“御驾亲征”,阵前督战了。

文章图片10

蒋介石

蒋介石首先飞到了北平,想让傅作义把绥远交给宁夏马鸿逵,空出手来出兵东北,并许诺由他指挥东北、华北两区部队对付共军。傅作义何等精明,拒绝了这个烫人的山芋,但同意从华北抽调62军、92军21师、独立95师出关援锦。

蒋介石就以这三支部队,加上海运到葫芦岛的烟台39军,连同锦西地区的原54军,共11个师编成“东进兵团”,由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自锦西经塔山、高桥增援锦州。

接着,他飞抵沈阳,召开军长以上将领开会,声色俱厉,妄图压迫卫立煌组织“西进兵团”,先北上策应长春守军突围,然后西进,夹击锦州共军。

可是,任凭说破了天,倔犟的卫立煌仍坚持不出兵。他说:“由沈阳经辽西走廊救锦州,已不可能。一旦失误,将全军覆没,这在兵法上有重大破绽。总统如一意孤行,可先撤换我,我不能执行总统命令。”

卫立煌此语一出,脸色原本就阴森难看的蒋介石气得说不出话来,当场拂袖而去。

没办法,蒋介石单独召见了廖耀湘,下了死命令,终于还是把这个担子硬塞给了他。廖耀湘是蒋介石的学生,面对蒋介石的强硬,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领命出兵。

但此时整个东北形势已危如累卵,蒋介石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到来反而加快了东北国民党部队的瓦解。

文章图片11

蒋介石

林彪设计“神兵天降”,31小时后战役结束

10月7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和2纵、3纵、炮纵领导,连续四次察看帽儿山地形。

回到牤牛屯指挥所,林彪心中又多了几分胜算的把握。

反观对手范汉杰,可就没那么幸运了。黄埔时,范汉杰被蒋介石钦点为“模范学生”后,从排长、连长一路青云,直到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兵团司令。

但此时此刻,他尚未识透小师弟的“关门打狗”之计,忘了应“夺门而逃”。他一面故意留家眷在锦州安抚人心,一面自信地盘算,锦州固守半月,蒋介石决不会弃之不顾。那时东西对进,不但锦州可保无虞,也是他范汉杰建功立名的好机会。他的如意算盘打得是好,可结果却是东面闻炮不见人、西面人炮两不见,只等来了一个“炮声支援”。等他明白过来,意欲“夺门而逃”时,已经来不及了。

10月8日,廖耀湘和他的“西进兵团”10余万人分三路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攻击。他想学共产党人的“围魏救赵”,想着一旦占领彰武,炸毁铁桥,切断林彪东野部队的补给线,林彪定会撤围锦州。

当得知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有5个军向锦州增援而来,林彪心里一下缩紧了。尤其是闻知廖耀湘断了他的后勤补给线后,一向谨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林彪心里更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文章图片12

林彪分析地图

毛泽东不愧是最了解林彪的人。对于林彪心中这些担心,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十分清楚,立即电告林彪,“不得动摇攻锦决心,不能前功尽弃,务必拿下锦州。否则,如让东北之敌撤退关内,猥集一处,则不利共产党尔后之战”。

为解决补给问题,东北局立即指派辽北省委书记陶铸亲自指挥民工重新开辟了一条长达350公里的汽车路,很快恢复了对前线的物资供应。

林彪大喜过望。鲜有感情流露的他,连声叹道:“不简单,不简单。”这也是日后他对陶铸甚为欣赏和谈得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锦州是围住了,但毕竟敌守我攻,而且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强劲,城内十几万人拼死挣扎。他们居高临下,万一到时攻城受阻,东西两面的援兵再一夹击,后果很难想像。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拿下锦州,并减少自身的伤亡,林彪再三思索着。

听了3纵打义县挖交通沟的报告,林彪有了灵感,就给对方来个“神兵天降”,速战速决。

文章图片13

林彪

深夜,凉风飒飒。被围困的敌守军龟缩在城堡里,焦急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城楼上不时传来几声装模作样的盘查声,听来没有一点底气。

除留极少数人故意与敌周旋以吸引注意力,林彪将大部分人都投入到了地下。地道、交通壕一直挖到了锦州城下,敌人眼皮子底下。攻城部队都在交通壕里集结、运动,开阔地带却不见人影。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可一场生死大战即将爆发。

10月14日上午10时,万炮齐鸣,杀声震天。总攻锦州开始。

隐蔽在交通沟和地道里的我军一下子就运动到了锦州城下,同时从几个地方打开缺口,冲进城内。敌人的子母地堡群拼命地开火,可看到的只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找不到对手。正纳闷不解呢,已被平地里冒出来的“天兵”团团围住,乖乖做了俘虏。

31小时后,锦州战役结束。我军以较少的伤亡,围歼了国民党第六兵团10万余人马,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和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被俘。

文章图片14

林彪与刘亚楼

如今我们再看,锦州一战,林彪太谨慎,太专注,太精细了。但是客观地说,林彪虽然有南下北宁线的犹豫,顾虑两锦作战的担心,未断海路致敌一部逃跑等失误,但作为这场战役的具体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之一,应当说他是功不可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