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3127期:设目标容易,有自知之明不容易,如何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呢?

 凯哥好心情f6v8 2022-11-11 发布于湖北

Image

我们经常说要做一个明智的人,大家注意明智明智,明在智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明”指的就是突破虚假普遍性的约束,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


文 | 趙玉平

Image


平讲平说3127期#

又到了一年一度毕业生论文开题的时间,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看论文主要看两个方面,内容代表能力,格式代表态度,能力不足可以理解,态度不够不能原谅。所以带学生做论文首先要求他们的规范性,工作量要饱满,格式要规范。开题报告交上来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的格式写得驴唇不对马嘴”,而且别人都是打印得工工整整的,唯独他是手写的,还特别潦草。然后我给这个人打电话打不通,只好通过微信跟他联系。

在沟通完相关情况之后我就告诉他,你这个报告不行,需要重做。他给我秒回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老师,大家不是都这样吗。注意啊,这句话背后有一个心理现象是值得研究的,这个心理现象叫“虚假的普遍性”,意思是说人们在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会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往往会想当然的认为别人跟我一样,大家都会这么想,大家都会这么做。这样的想法带来的结果就是,往往出现差错了、跑偏了,自己也完全意识不到。如果说旁边有人去纠正他、去提醒他,他还会理直气壮、信心满满地跟你说,哎呀大家都这样,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不要跟我较劲,大家不都这样吗。

你看前几天我还接触到一个家庭教育的案例,有一个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都出现了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他的父亲是个企业家,人很好很成功,在当地也很有名。这个企业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他不但会恶言恶语,而且还会动手打人,更加过分地是他会用很重的手去打耳光。我跟他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非常从容淡定地说,都这样啊,谁家家长教育孩子不这样,不打不成才,挺正常的都这样。但实际上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我一对一沟通交流的家长不下40人,真的动手打耳光的就只有他这一份,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认为天下当爹的都是这样的,这就叫虚假的普遍性。

由于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往往出现偏差,甚至于在问题爆发的时候,在别人提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去调整。我相信古往今来那些败家亡国的皇帝,当他荒淫无度、败国败家的时候,他肯定想的是,哎呀古往今来这些帝王不都这样吗,我跟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有自知之明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要想人先要自胜,要想自胜先得自知,很多人都是能知人,但是不能自知。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说得特别形象生动,这句话就是老鸹落在猪身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那么说这种虚假普遍性的偏差应该怎么去解决呢?我觉得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就给出了答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准备三个镜子,一个铜镜,一个人镜,一个史镜,经常给自己的脸照照镜子,经常给自己的言行照照镜子,经常给自己的内心照照镜子。一方面要有倾听的胸怀和境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允许别人说话,允许别人挑毛病。即使对方说得偏颇、说得极端、说得有点过火,甚至包含人身攻击,自己也不急不气不恼,能用平常心去对待,能达到孔老夫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境界,这个时候“人镜”就到位了。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读书,加强学习。史镜很重要,史镜去哪里找呢,要去书中找。要重视回头看这件事,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儿,看看历史上的那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简单来说就是,耳朵要会听,听人镜;眼睛要会看,看史镜。一个不读书、不学习,又懒得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的人,恐怕做任何事情都会摔跟头,而且会摔大跟头。

我们经常说要做一个明智的人,大家注意明智明智,明在智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明”指的就是突破虚假普遍性的约束,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