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你吃着手里的脆薯片,也能想起儿时的红薯干

 有思想的狐狸 2022-11-12 发布于河南

动笔构思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起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白面馒头,现将原文呈现如下:

我们家住在村外,大奶奶住在村内。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早晨一睁眼,滚下土炕,一溜烟就跑到村内,一头扑到大奶奶怀里。

只见她把手缩进非常宽大的袖筒里,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半块或一整个白面馒头,递给我。当时吃白面馒头叫做吃“白的”,全村能每天吃“白的”的人,屈指可数,大奶奶是其中一个,季家全家是唯一的一个。

对我这个连“黄的”(指小米面和玉米面)都吃不到,只能凑合着吃“红的”(红高粱面)的小孩子,“白的”简直就像是龙肝凤髓,是我一天望眼欲穿地最希望享受到的。

我与季老先生不同,我小的时候,白面馒头不是什么稀罕物,更谈不上龙肝凤髓,但与季老相同的是,我也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吃食,那就是红薯干。


-----
-----

去年回了趟老家,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着实很大。路还是水泥路,但更加平坦宽阔了,路的两旁也立着整整齐齐的路灯。

小时候住的瓦房也变成了三层的大楼房,好几家门前居然还停着气派的小轿车。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徒留一些老人孩子守着房子、村子。

刚到家,奶奶接过我的行李,笑眯眯的指着桌上的果盘,说了句:“都是你爱吃的。”我看着果盘里刚洗好的红的发紫的葡萄、小小的蜜桔、还有插着牙签的红西瓜,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向奶奶问道:“奶奶,咱家还有红薯干吗?”奶奶摇摇头,摆摆手,说:“没啦,现在日子好了,谁家还晒那玩意儿。”

是啊,现在日子好了,谁家还晒那玩意儿。


-----
-----

我是在村儿里出生的孩子,我刚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说不上有多好,但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会先给我。我印象中,逢年过节家里还是吃得起肉的,像苹果橘子这些寻常的水果,上街时也是买的起的。

不过,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很多小时候的记忆都和爷爷奶奶相关,除去爷爷奶奶,印象最深的怕也只是红薯干。

那时候的红薯干是极为寻常普通的东西,家家户户都会晒一些,当做小孩冬日消磨时光的零嘴。红薯都是自家种的,纯天然无污染,拿着生吃也是极美味的。

红薯干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从自家地里掘几个圆圆胖胖的红薯,用清水洗净后,整整齐齐的码在案板桌上,用菜刀切成大小不一的红薯片,红薯皮一般是不刨的,奶奶说这样晒出来的红薯干才完整。

挑一个干燥闷热的日子,太阳火辣辣的、空气中不含一丝水汽,在自家后院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把红薯片一个个摆开,就这么晾着晒着。

这么晾它个两三天,红薯片的水分就被晒干了,原本平滑的表面皱了起来,像是老人干巴巴的皮肤,这时奶奶就会拿一个干净的袋子,将红薯干拢在一起,装进袋子,打个活结,放到橱柜里。


-----
-----

平时我们是不吃红薯干的,只有等到冬天雪花积满枝头的时候,奶奶才会把红薯干拿出来。

我们围着火盆,奶奶戴着老花镜,纳鞋垫、缝衣服,爷爷靠在躺椅上昏昏欲睡,而我就在旁边啃红薯干,就这么静静的围着火盆坐着,坐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偶尔也会有邻居冒着风雪来串门,刚进屋,就赶忙围在火盆旁,搓搓手、跺跺脚,似乎要把浑身的寒冷都搓掉跺掉。

于是,爷爷奶奶和他们的老朋友们就围在火盆旁、聊着天。

爷爷们说着今年的收成,奶奶们聊着什么布料更加软和,我和邻家的小孩就比赛啃红薯干,比谁的红薯干更硬、谁的更甜,比谁的牙齿更锋利。

这时候,奶奶们就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看看谁的牙齿更厉害,磨磨牙齿,这样它才能更强壮,等老咯,说不定还能啃的了肉骨头。”爷爷们听了总是会哈哈大笑,就这样,平淡的冬日时光渐渐鲜活了起来,窗外的飞雪也更加可爱。

其实,红薯干的味道说不上多好,爷爷奶奶也从来都不吃,但我就爱嚼它,狠狠的咬掉一块,慢慢的咀嚼,渐渐地,红薯干变成了红薯渣,甜汁也被我'榨’了从来,就那么慢慢的啃着,其乐无穷。

看着窗外白雪皑皑的世界,啃着手里的红薯干,想起晾晒红薯干时灼灼的日光,好像这个冬天也没有那么难熬了。


-----
-----

等我在长大一点,父母在大城市稍稍立了根脚,便把我接去读书,我告别了爷爷奶奶、告别了村庄,也告别了我的红薯干,告别了冬日的火盆和飞雪。

不得不说,城市是个新奇的东西,高楼大厦直入云霄,灯红酒绿鲜活肆意,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马路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我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城市,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快节奏的新生活。

渐渐地,我也吃到了比红薯干要美味千倍百倍的东西,香甜的奶茶、脆脆的薯片、滚烫香辣的火锅、鲜嫩多汁的烤肉,这些美味逐渐占据我的味蕾。

但是,我还是忘不了我的红薯干,忘不掉那平淡冬日里的欢声笑语,忘不掉细细咀嚼红薯干时渐渐回味的那抹甘甜。我想,再普通的东西,一但沾上了阳光和记忆,承载了一段时光和故事,就变的不那么普通了。   


-----
-----

前段日子天气很好,我从超市里买了几只个大皮薄的红薯,学着奶奶的手法,切好晾了几天,红薯干晒干后的模样倒是和记忆里一模一样,但硬的像块石头,我耐着性子嚼了很久也没有品尝到记忆里的回甘。

我想,许是红薯不够正宗,也有可能是红薯干里的阳光和记忆不同了,反正小时候的红薯干是再也没有了。

后来听《从前慢》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我的红薯干,想起围坐在火盆旁的人们,想起冬日窗外的飞雪,想起晾红薯干时的点点滴滴,想起我的村子,想起那段慢悠悠的时光。

十分感谢这个物资富足的年代,让我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但是最初记忆里,那份红薯干带给我的回甘却让我无法遗忘。

时过境迁,很多轻而易举就能感到满足的幸福抓不住了,我唯能做的,就是时常去怀念、去回忆,并告诫自己,勿贪勿念,知足常乐。

愿你吃着手里的脆薯片,也能记得小时候的红薯干,能回想起童年最初的那抹回甘,能记得那些平淡时光里细碎的小幸福。

愿你的舌尖品尝过诸多美味后,仍能记得一份记忆深刻的味道,记得味道背后的人和事,记得那段很难再拥有的慢时光。


有思想的狐狸
用心做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