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祖庆:写人作文,语言比外貌更重要

 宝妞 2022-11-12
  • 聚焦儿童阅读,搭建读写平台。

图片

这天,一位家长找我聊天。
说孩子四年级了,作文只能写200多字,问我有没有办法让孩子把文章写长。家长还带来了孩子的日记。
翻阅日记,我发现孩子作文写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文中的人物大都是“哑巴”。
请看——
图片
对了,文章第一段,是对妈妈的外貌描写。写得没什么特点,根本不像这位妈妈。
我跟这位心急的妈妈说,你儿子的作文问题不大,送你一个“法宝”,保你孩子作文立马拉长一倍!
妈妈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我在孩子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让人物张开自己的嘴巴”这10个字。并拷贝给孩子妈妈一首《唠叨妈妈歌》,让她和孩子一起听。歌词如下:
图片
过了几天,妈妈把孩子修改过的文章给我看。
哈哈,神了!200来字的文章,被孩子拉成了500多字!请欣赏习作片段——
图片
文章不但长,而且精彩!原因在于,这位小作者让妈妈张开了自己的嘴巴——妈妈说的话,都是妈妈平时唠叨过的。
当然,还有一类作文,不少小朋友也能让主人公张开嘴巴,但张开的,往往是“别人的嘴巴”——作文中,假话、空话连篇——岂不是“张开别人的嘴巴”?!
例子太多,我就不举了。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好多写人文章,都有生动贴切的语言描写。比如《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对话描写——
图片
你看,闰土和“我”的对话,多么精彩!寥寥数语,生活在“高墙四角天空下”的少爷与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热爱农村生活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眼前。
关键,不是鲁迅用了多少“好词好句”,而是鲁迅在写文章的时候,“贴着人物去写”,让闰土说闰土的话,让“我”说“我”的话。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让人物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呢?
这里教给大家很实用的一招——“录音还原法”。也就是说,平时观察人的时候,要多听多记——像录音机那样忠实地记录人物的语言;写作时,通过回忆,忠实地把这个人的语言还原出来。
你不妨——
跟奶奶去菜场走走,听一听小贩是如何兜售新鲜蔬菜的;
跟妈妈去商场逛逛,听一听老板是如何推销最新产品的;
跟爷爷去花鸟市场溜达,听一听爷爷是怎么讨价还价的。
……
如果可能,你还可以带着小本子,把最能反映这一职业特点的语言记录下来。回家后,尝试回忆,不同职业的人说着怎样不同的职业语言,并用自己的笔,努力还原他们的话语。久之,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慢慢活起来。
最后,我们来欣赏两个我上的作文课片段,请特别注意视频中那位叫小孟的同学——活脱脱一个傅圆慧!而且,同学对小孟的描写,也紧紧抓住语言,一下子把人物写活了。
请点击收看~~~~
(怎么样,被雷倒了吧!小孟的洪荒之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傅爷吧。若不过瘾,继续点击下面的视频,最雷人的还在后面!)

图片
怎么样,“小馋猫”小孟,是不是活灵活现地站在了你面前?这只“小馋猫”是否让你想起了班里另外的“小馋猫”?
呵呵,请记住写好人物语言的秘诀,那就是——让人物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写好人物语言,比写好外貌更重要!
当然,并不是说写外貌不重要,比起来,语言更能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文章很长了,这个话题,不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