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唐经方

 ycz12 2022-11-12
图片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导读:上一篇我们讨论了《金匮要略》。经方的学习是不是就到此终止了呢?本文字数3000字

学了“伤寒金匮”之后,接下来要干什么?

图片

这个端午节,“河南卫视杀疯了”,“端午奇妙游”火爆出圈。该节目通过唐小竹、唐小可、唐小彩、唐小玉四个女孩各自的经历,展现盛唐气运、中原历史和中华文化,于厚重中见鲜活,于悠久中品新味。

经方亦是如此:汉唐经方,是经方最璀璨全盛时期;深入学习应用汉唐经方,亦是我们建立中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端午奇妙游 

晋唐经方背景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孙思邈孙真人在《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发汗吐下后第九》发出这样的感叹,可谓历史上有关《伤寒杂病论》的第一份吐槽弹幕。也恰恰正是这句牢骚,致使他晚年苦苦搜寻仲景要方,以至于在他得到《伤寒论》后,不辞劳苦在百岁时期编出《千金翼方》全篇收录。

01

魏晋南北朝经方

那么仲景要方,在唐初为什么连孙真人这样的大咖,都难得一见呢?

这得源于魏晋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和永嘉南渡。

图片

医学在汉魏以后,被专业的医家加以整理传承,渐渐集中到了少数医家手中。他们多为名门大族。

魏晋时期因为外族入侵,中原贵族南渡江南,同时中原文化重心南迁。相对应的,以“仲景要方”为代表的经方,也随之南迁。

虽然战乱纷争,但这一时期,并不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在经方史上成为最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时期。

此时,经方的传承逐渐汇集于两大集团——“门阀医家”和“山林医家”内部。

“门阀医家”如东海徐氏(徐嗣伯,徐文伯,徐之才等),如吴兴姚氏(姚菩提,姚僧垣);

“山林医家”如道家葛洪,陶弘景;如僧门支法存,胡道洽等。而这些医家在经方史上都闪耀者璀璨的光芒。

此时的经方发展已趋于完善,此后千百年来,经方数量上尽管有很大增补,但总体不出此范畴。

遗憾的是,由于战乱或其他政治原因,这些书籍现在都泯灭于历史长河中。不仅是我们现在难以得见。即是唐初医学大家孙真人也不宜得见。

02

隋唐经方

隋唐时期,历史上出现了空前巨大的经方集结浪潮。我们应该庆幸,正是有了伟大的隋唐,璀璨的经方才得以部分保留。虽是窥管一斑,也足让人惊叹。

隋大业的《四海类聚方》,汇集隋以前医学著作,总计一万七千余卷。可惜成空响绝唱,现仅存一首医方。

唐代如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均为集结之作,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得以窥见魏晋南北朝的经方大略;断种的经方火种得以保留,他们对经方医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图片

同时,中日交流亦达到空前高度,来中的日遣隋使和遣唐使,把大量的医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徐文伯的《杂药方》、僧深的《方集》、葛洪的《肘后方》、胡道洽的《胡洽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等。其中丹波康赖集唐代传日医学与日本医生本土经验而编著的《医心方》,称为研究汉唐医学不可或缺的瑰宝。(详见前作《日本汉方医学概述》)

 由于魏晋至隋唐,中国医学一脉顺承,都是建立在经方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汇集治验。故我们统称为晋唐经方。

晋唐经方学习方法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说到:“故读《千金》《外台》者,必精通于《内经》、仲景、本草等书,胸中先有成见,而后取其长而舍其短,则可资我博深之益。否则反乱人意,而无所适从。嗟乎!”

徐灵胎目光如炬,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魏晋隋唐著作的行文风格,组方原则,常用药物,与《金匮要略》如出一辙。既然金匮和伤寒可以互参,可以相互对比学习。那么魏晋隋唐方为什么不行呢?当我自己有个这个认识之后,我就把他们看做《金匮要略2》、《金匮要略3》、《金匮要略4》……。

在我们读过伤寒金匮后,会为其中的缺失和空白,扼腕叹惜,但是在之后接触到晋唐医方后,“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伤寒论缺失的东西,都在他们的著作中熠熠生辉。

01

数独补白

从此后,我开始觉得,看见那么厚的一堆书,没有畏惧,反而更兴奋。在晋唐方书中,你会发现越来越多伤寒金匮缺失的空白,同时你也会补充更多伤寒金匮的空白。

这个“空白”有两层含义:

一是弥补“金匮”病症类型的空白,譬如金匮中所没有的“风毒脚气”,“庁肿痈疽”,“金石散发”等;

二是,弥补“伤寒”法度的空白,譬如“风引法”,“引气法”,“续命法”,“温脾法”等等。在填充这些空白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伤寒金匮的“数独和魔方”正在一点点的填补,同时这个“数独和魔方”也在不断的长大。

针对不同的病证,针对不同的六经所属,选用不同的主药,通过核心药物不同的组合,会组合出不同的理法。譬如麻黄的这味药:配伍不同就有不同的理法,同样是麻黄解表,如青龙法为发泄治水以解表,解肌法为补津养液而解表,续命法为养血祛瘀而解表,引气法为行气除郁而解表等。如下:

麻黄药证

青龙治水:麻黄 桂枝 干姜/细辛 半夏 附子

解肌补津:麻黄 升麻/石膏/芍药/葛根/知母/枳实

续命活血:麻黄 杏仁/川芎/当归;破瘀补血:麻黄 地黄

开闭引气:麻黄 枳实/厚朴/陈皮 苏叶/藿香

诚然这些理法不是现成的,是需要去研究去挖掘的。但是在你整理汉唐方的过程中,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理法涌现。只要你在路上,你就不会停下脚步。

02

魔方重组

晋唐四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编篡逻辑各不相同。

千金要方:

先论妇儿,再论七窍,接着风气伤寒,核心是按脏腑逻辑排列,然后以消渴淋闭,痈疽痔漏,解毒杂治附后,最后以针灸孔穴收尾。

千金翼方:

先录药性本草,再补妇人,接着收录伤寒,然后再补小儿,续之养性辟谷退居补益,再论中风杂病,接着补充飞练石发,再续补疮痈,最后以针灸收尾。


外台秘要:

先录伤寒天行,续而内科杂病,再篡五官疾病,接着瘿瘤痈疽,然后金疮恶疾,采药丸散紧随,然后妇儿,续而乳石,最后明堂灸法


医心方:

先录孔穴针灸,再录中风,续而由头至脚,然后内科积聚(亦是由上至下),再论虚劳,接着救急伤寒,再录外科痈疽金疮,然后石发,续而妇儿。接着养生房中,最后调食禁忌食治。


从上文可知,我们的学习应用可以根据六经逻辑,重组魔方。

如:五石散可补虚兴阳,属于太阴范畴,我们不必谈之色变,一昧抵触,现在可以用于虚劳重症。散发石发,现在遇不到此类疾病,但其属于阳明范畴,我们同样可以用于温热诸病。

03

学习顺序

当然,现代的很多中医不是这样的沿着历史轴线从汉魏到隋唐这条线来学习的。“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从金元开始,医学开始出现流派,如金元四大家。他们各有侧重,或重于清凉,或重于温补。各执一词,颇有“医家相轻”之感。二是,至此,医学传承风格为之一变,从原来的以朴素实用药物经验及方证经验积累的特点,一举变为理论上的注解发挥。

当然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和而不同,正是中医百花齐放的基础。但是对于这种填数独玩魔方的快感和欣喜感,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河南卫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守正创新、厚积薄发,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复兴之路,找回了天地之中的自信。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核心文化之一,全盛于汉唐。经方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于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可惜的是,由于战乱频繁、朝代更替等原因,大部分经方著作都错乱散佚了。

作为河洛医者,深入挖掘、复原、研究、推广汉唐经方,是我们应该有的觉悟与担当,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未完待续... ...

图片

图片

本文编辑、排版:小猴子

注:

1、文中所表达观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其他中医观点。本平台仅做分享。

2、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