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讲的是卫青,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指的是李广?

 快乐老年435 2022-11-13

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想的,很可能既不是卫青,也不是李广,而是唐朝自己的兵哥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著名的诗,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朝文学家杨慎,更是把它评为唐朝绝句第一。

这首诗,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会背了,并且都会产生一个疑惑:诗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呢?

小时候,书里写着: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他的外号叫做“飞将军”。

可是,很多人看了汉朝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的李广,并不算厉害,更一辈子没有去过龙城,没有到过阴山。在龙城打了胜仗的,是卫青,阴山,是卫青墓的形状。

于是,很多人觉得,“龙城飞将”指的,应该是卫青才对。

多年来,支持李广的,和支持卫青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看历史书,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唐诗。

一、唐诗里的“龙城”,指的是什么

龙城,常见的解释有这几种:

其一,指汉朝匈奴的祭天之处。卫青正是在这里赢得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场胜利,开启了名将之路。

其二,指李广的老家天水。天水,由于是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的出生地,被称为“龙城”。李广也出生在这里,天水市至今还有李广的衣冠冢。

其三,指卢龙城缩写。唐朝的卢龙城,是汉朝的右北平,李广曾经在这里驻军。《史记》里说,匈奴人听说李广在右北平驻守,吓得不敢来犯边。

这么一看,“龙城”和卫青、和李广都能扯上关系。“但使龙城飞将在”里的龙城,用的是哪一种解释,我们还得回到唐诗本身去看。

龙城,在唐诗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意向。而在不同的诗里,会有不同的指代。

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王绩《在边三首·其一》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卢照邻《战城南》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常建《塞下》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在这些诗里,龙城指代的是唐朝的边关,经常和边关的另一个代名词——雁门关——并列。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在这些事里,龙城指代的,又是敌军,或者敌军的城池。

这些诗里,龙城都没有明确地指向匈奴祭天的那个龙城,伏羲出生的那个天水,或是李广曾经驻守的那个右北平。

就像我们说“倾国倾城”的时候,说的不是汉武帝的李夫人,而是绝世美人一样,当唐朝诗人写到龙城的时候,也赋予了龙城新的象征含义,指的是边关,是敌营,而不是具体的哪一个地方。

二、唐诗里的“飞将”,指的是什么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曾经获得过“飞将”的称号。

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称为“飞将”的人,正是李广。他驻守边关数十年,作战勇猛,匈奴人见到他,经常绕着走,还敬畏地把他称为“汉飞将军”。

飞将军,几乎成了李广的代名词。

《汉书》: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比较鲜为人知的是,三国时期的吕布,也被叫做“飞将”。这是《三国志》明确记载的,吕布善于骑射,力气也很大,所以很多人管他叫飞将。

《三国志》: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还有一个和唐朝息息相关的人,也被叫做“飞将”,那就是《隋唐演义》里赫赫有名的好汉单雄信。在历史上,单雄信也是真实存在的,骁勇善战,马上功夫尤其了得,被称为“飞将”。

《旧唐书》: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唐朝之后,还有很多被称为“飞将”的猛将,但是他们的年代都比“龙城飞将”这首诗晚,就不展开讲了。

历史上的“飞将”这么多,那么,唐诗里的飞将,指的又是谁呢?

我们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例。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古风·其六》

毫无疑问,这里的“飞将”,指的就是李广本人。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寇泚《度涂山》

虏骑掠河南,汉兵屯灞上……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戴休珽《古意》

这些诗里都明确写了是汉朝,那么“飞将”指的,按理说是李广本人吧。可是仔细一看,“皋兰”是霍去病的典故,“投笔从戎”是班超的典故,都和李广无关。

所以,这里的“飞将”,指代的,应该是汉朝的将军。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常建《吊王将军墓》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李益《赴邠宁留别》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一》

这些诗,明明写的是汉朝的“飞将”,可是看诗的题目就知道,写的都是唐朝自己的将军们。

多翻翻唐诗,我们就会发现,“飞将”在唐诗里,几乎只有在明确写李广的事迹的时候,指的是李广本人,其他时候,一般是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将军的代名词,而不是具体的哪一个人。

三、唐诗是怎么用典故的

我们都知道,唐朝诗人写诗,喜欢用典。

而且,唐朝人用典的时候,并不太在意史实。

对他们而言,典故和押韵,都要服务于他们的中心思想,比如说对人生的感慨,比如说对唐军英勇的夸赞,比如说对自家兵哥哥的追捧。

历史书上怎么写的,反而退居其次了。

不信,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唐诗。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汉朝的骠骑,指的是霍去病,可是霍去病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羽林军。王维用这些典故,是为了写少年的豪情壮志。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二》

霍嫖姚,是霍去病的称号,他18岁从军,被封为“嫖姚校尉”。麟阁,是“麒麟阁”的简称,汉宣帝时期,把霍光等11人的画像,挂在麒麟阁上,和霍去病无关。

李白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死是战士死,功是将军功”的无奈。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李白《胡无人》

霍去病一辈子都没领军三十万,李白用这个典故,当然是为了吹自家兵哥哥啊。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

都指名道姓地说卫青了,那这两首诗,写的总该是卫青了吧?

还真不是,无论是不肯学孙吴,还是不败由天幸,在《史记》里,说的都是霍去病。两位诗人写成卫青,是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不好和李广对仗。

所以呀,不要和唐朝诗人纠结历史。他们写诗,为的是典故,是押韵,是意境,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很少是为了符合历史。

去一个个字词地纠结,唐朝诗人们用的这个典故,具体是指谁,经常会发现,谁都对不上,诗人就是喜欢这个典故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仅此而已。

“龙城飞将”指的是谁

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写到这里,我认为,纠结“龙城飞将”指的到底是哪一个人,意义已经不大了。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出生于武则天时期。他这一生,经历了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巨大变故。

但是,他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所以,他是没有目睹太多后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的。

所以,王昌龄的这首诗,写作背景,并不是边患严重的时候,而是唐朝的边境相对太平,却也征战不歇的时期。

胡人不时犯边,但基本上都能打赢,扬大唐之威。

沙场之上,有将士的豪情,也有远征的艰辛。

古人提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是感慨:真是盛唐之音啊。

《批点唐音》:终是盛唐骨格。

《唐诗直解》: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唐朝的边塞诗,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汉朝,是唐朝之前唯一一个长久而又强盛的大朝代。同时,汉朝也是一个武德充沛、让四夷臣服的时代。这一点,和盛唐很像。

“以汉喻唐”,是唐诗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用典方式。

很多唐朝的边塞诗,写着汉朝的边关,汉朝的人,实际上,写的还是唐朝自家的兵哥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不是汉朝800壮士破楼兰的赵破奴,而是唐朝戍边将士的苍凉和豪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说的不是汉武帝和他那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而是唐玄宗和绝代佳人杨贵妃。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说的不是李陵和他那被匈奴单于包围的5000将士,而是唐朝战死沙场的春闺梦里人。

当王昌龄写“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时候,他的眼里,是唐朝戍边的将士,他的心里,多半也是唐朝自家的兵哥哥,而不是汉朝的某个具体的人。

“龙城飞将”,指的不是卫青,也不是李广,而是在唐朝边关浴血奋战的将士。

为什么写卫青的诗少?

一说到卫青和诗人,总会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卫青明明战功赫赫、一生传奇,写他的诗,却少于李广这个战功相比之下没这么显赫的老将,也少于同时代同样是外戚的霍去病呢?

这得怪汉武帝,真的。

诗人写诗,喜欢用典。卫青的典故倒不少,赫赫的战功,从骑奴到大将军的人生传奇,按理说,很好写诗。

但是,对于唐朝诗人而言,卫青的典故不好用。

诗人写诗,很少指名道姓,一般来说,用到一个人的典故,就要有一个响亮的称号。

比如说李广的“飞将”,比如说霍去病的“嫖姚”和“骠骑”,多优美、多动听啊,写进诗里,多好用啊。

可是卫青的称号呢?大将军,3个字不好写诗呀,就算写,最有名的大将军也是韩信,而不是卫青呀。

长平侯似乎也可以,霍去病封号“冠军侯”,写诗就经常写到冠军、霍冠军嘛。

可是,一看到“长平”两个字,恐怕10个人里,得有9个半想到的是长平之战,而不是卫青吧。

谁让汉武帝给霍去病取封号的时候,这么别出心裁,为他独创了“骠骑”“嫖姚”“冠军”这些美妙的称号,而给卫青的时候,就直接把已有的最好的给他呢?太平实了,写诗都不好写。

另一方面,卫青的人生,太过顺利,不像李广一样,无论是白首难封,还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是抒发感慨的绝佳素材。

也不像霍去病,少年将军是从古至今,人们心目中永恒的白月光。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唐诗里,写李广的很多,写霍去病的很多,写卫青的却相对少。

排除掉李广难封、霍去病少年英雄的意向之后,单纯用来指代名将的,也是用李广的“飞将”和霍去病的“嫖姚”更多,用卫青的名号很少。

不过,“卫霍”在唐诗里出现的频率倒是很高,毕竟这比卫青的任何一个称号,都好写成典故。

虽然大多数时候,要么是用来吹唐朝自家的兵哥哥比卫霍强,要么是用来骂外戚。

最后,以《汉书》里卫青的评诗来结束本文吧: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

薄伐猃允,恢我朔边。

戎车七征,冲輣闲闲。

合围单于,北登阗颜。

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写卫青的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